增程式油气回收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0472发布日期:2022-09-14 08:4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增程式油气回收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增程式油气回收罐。


背景技术:

2.加油站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3.现阶段的油气回收主要用到吸附法,即利用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等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油气通过活性炭等吸附剂,油气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然后再经过减压脱附或蒸汽脱附,富集的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而活性炭等吸附剂对空气的吸附力非常小,未被吸附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4.进一步的,增程式油气回收碳罐用于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系统,用于处理汽油车加油时回收的油气。众所周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具有高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其中所含有的有毒和致癌排放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同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还会产生臭氧气体导致化学烟雾和全球变暖。
5.在石油零售行业,汽油等作为易挥发性轻质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过程中挥发出大量的油气,扩散到空气从而污染环境,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油品挥发性损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攀升,加油站油气挥发也被确定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的最重要来源。为了有效回收挥发的油气,消除安全隐患,控制环境污染,加油站必须加强建立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油气排放管控。
6.在进一步的,三次油气回收系统是通过控制储油罐压力回收处理加油站储油罐内的挥发油气和回收油气,将绝大部分油气以液态油和过饱和油气的形式返回至储油罐中,油气中的空气组分净化后环保的排放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7.技术上,加油站储油、卸油和加油时产生的油气需要采用以密闭收集为基础的油气回收方法进行控制,而现阶段中,油气回收面临着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油气回收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
10.设计一种增程式油气回收罐,进气口连接油罐的油气出口,底部出液口连接油罐形成进液管道,其特征在于:油罐与所述回收罐间的连通管道上设有油泵,回收罐内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上安装螺旋上升桨,在所述螺旋上升桨上内填充有活性炭粉,以形成螺旋上升的充满活性炭粉的吸附通道;所述回收罐安装在底座上,顶部设有压力检测元件,顶部或底部连接出气管道。
11.具体实施中,所述回收罐上方设有观察口以观察内部活性炭粉吸附的饱和度
12.具体实施中,侧边插设有温度感应机构,所述温度感应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
13.具体实施中,在所述螺旋上升桨上设有至少2层波浪状突起,以形成混合液在活性炭粉内部的爬升。
14.具体实施中,所述回收罐内还设有夹层,所述夹层的内壁与所述螺旋上升桨交接处设有积液流出口,所述夹层的底部与所述回收罐的底部相连通,进一步连接所述进液管道。
15.具体实施中,所述夹层内盘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填装加热丝或冷却液,所述加热丝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
16.具体实施中,出气管道上设有流量测量元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有效提升油气被碳粉颗粒吸收的效率,增加了油气吸收效率,整体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
19.进一步改进引入波浪状凸起和夹层,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碳吸附饱和后油液的及时流出,和克服气体自身离心力,引导其以爬坡状态流动增加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与油罐连接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回收罐结构立体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回收罐结构的主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回收罐结构的侧视图;
24.图5是另一实施例方式回收罐结构的剖视图;
25.图6是图5中a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各部件名称:1.油罐;2.油泵;3.油泵与回收罐间阀门;4.回收罐底部连接件一;5.底座;6.回收罐;7.立杆;8. 回收罐底部连接件二;9.回收罐出气口的阀门;10.流量测量元件;11.回收罐出气管道;12.温度感应机构;13.观察窗;14. 进气口;15. 螺旋上升桨;16.波浪状凸起;17.夹层;18.活性炭粉;19. 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实施例1
29.一种增程式油气回收罐,参见图1至图4,设计增程式油气回收罐6,进气口14连接油罐1的油气出口,底部出液口连接油罐1形成进液管道,油罐1与所述回收罐6间的连通管道上设有油泵2,回收罐6内部设有立杆7,所述立杆7上安装螺旋上升桨15,在所述螺旋上升桨15上内填充有活性炭粉18,以形成螺旋上升的充满活性炭粉18的吸附通道;所述回收罐6安装在底座5上,顶部设有压力检测元件,顶部或底部连接出气管道。
30.所述回收罐6上方设有观察口以观察内部活性炭粉18吸附的饱和度
31.侧边插设有温度感应机构12,所述温度感应机构12包括温度传感器。
32.工作过程中,当三次油气回收系统检测到油罐1内压力达到预设的启动压力,如大于150pa时,系统开始工作;此时电机启动,吸收油罐1内的油气使其从下往上进入增程式油气回收碳罐,内部以s型往上走气,在s型空间里充满碳粉,这样可以使活性炭与油气充分接触,从而吸收油气,吸收的油气会沉淀冷凝从而变成汽油返回碳罐。
33.油气被吸收之后,则变成相对干净的空气,净化空气则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随着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油罐1上方的压力会逐渐下降,当油罐1顶部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停止压力,如低于150pa或设备停止时间时,系统会自动停止直至油罐1顶部压力再次升高达到设定启动压力时,设备再次启动。
34.出气管道上设有流量测量元件10。检测实时气流。
35.实施例2
36.本实施例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在于,如图5和图6,在所述螺旋上升桨上设有至少2层波浪状突起,配合带有一定离心力的气流,以形成混合液在活性炭粉18内部的爬升。在爬升的过程中,混合气体与活性炭的接触时间延长,吸附反应更为彻底,吸附效率更高。
37.所述回收罐6内还设有夹层17,所述夹层17的内壁与所述螺旋上升桨交接处设有积液流出口,所述夹层17的底部与所述回收罐6的底部相连通,进一步连接所述进液管道。
38.所述夹层17内盘装有换热管19,所述换热管19内填装加热丝或冷却液,所述加热丝表面涂覆有防水涂层。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