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3454发布日期:2022-10-29 02:0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


背景技术:

2.矿用梭车是当前无机绳牵引输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使用量巨大且发挥中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梭车设备在使用中,一方面与无机绳牵引系统及矿车等承载设备连接作业时的工作效率低下,操作繁琐,同时无机绳牵引系统的牵引钢缆与梭车连接时易出现因设备匹配性差、钢缆定位不稳等因素而造成牵引钢缆张力不稳,从而影响梭车牵引作用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煤矿巷道、矿山现场工作环境恶劣,从而极易造成梭车运行的轨道布设的精度收到影响,尤其是轨道部分路段宽窄不统一,从而易造成梭车发生脱轨等事故,在影响生产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3.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矿用梭车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该新型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输送辊辊架结构,在满足对输送系统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根据矿井巷道内煤炭输送作业的需要,灵活调整输送方向、距离及输送量,同时提高了辊架设备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有效实现在井下巷道内快速转运输送、现场组装调节及设备维护更换作业的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机分层托辊架在矿井巷道内使用、维护作业的灵活性、便捷性及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包括承载龙骨、防护侧网、导向滑轨、导向杆、辊架、托辊、定位机构,承载龙骨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承载龙骨若干,相邻两条承载龙骨间通过至少两条环绕承载龙骨轴线均布的导向杆连接,导向杆与承载龙骨外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铰接,并与承载龙骨轴线呈0
°
—90
°
夹角,防护侧网为格栅板结构,并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导向滑轨若干,且以承载龙骨轴线对称分布的两条导向滑轨构成一个承载组,且每个承载龙骨内均设至少两个承载组,承载组沿与承载龙骨轴线垂直分布方向从上向下分布,且承载组中导向滑轨与承载龙骨内侧面连接并与承载龙骨轴线呈0
°
—90
°
夹角,每个承载组内均与至少一个辊架连接,辊架外侧面于导向滑轨滑动连接,且同一承载组内的各辊架均沿承载组轴线方向分布,辊架另设1—2条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的托辊,且托辊轴线与承载龙骨轴线间垂直分布,辊架与导向滑轨间通过定位机构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杆包括连接基座、伸缩调节杆、调节铰链、定位销,所述连接基座为横端面呈矩形的板状,其后端面通过棘轮机构与承载龙骨外表面铰接,且连接基座
与棘轮机构同轴分布,其轴线另与承载龙骨外侧面垂直分布,所述伸缩调节杆共四条,环绕连接基座轴线均布,且相邻两个伸缩调节杆间圆心角为30
°
—120
°
,所述伸缩调节杆轴线与承载龙骨侧表面平行分布,各伸缩调节杆后端面通过调节铰链与连接基座侧表面铰接,且所述伸缩调节杆轴线与连接基座侧表面呈0
°
—90
°
夹角,所述伸缩调节杆前端面超出承载龙骨外侧面0至承载龙骨宽度的2.5倍,所述连接基座上另设至少一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连接基座轴线垂直分布,且连接基座与承载龙骨侧表面间通过定位销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伸缩调节杆包括至少两级伸缩杆机构的调节杆、承载杆、联轴器及调节螺杆,所述承载杆共两个,且两承载杆间通过调节杆连接,且调节杆、承载杆间同轴分布,所述承载杆内设与承载杆同轴分布的调节腔,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嵌于调节腔内,与调节腔同轴分布并与调节腔侧壁滑动连接,且两承载杆间另通过两条环绕承载杆轴线均布的调节螺杆连接,所述调节螺杆与承载杆轴线平行分布,其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孔与承载杆外表面连接,所述承载杆一端与连接基座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连接并与联轴器同轴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的辊架包括托架、调节板、导向轮,所述托架为闭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调节板为“十”字形板状结构,所述调节板共两个,嵌于托架内与托架侧壁内表面通过转台机构铰接,调节板与托架内侧面平行分布且两调节板对称分布在托架轴线两侧,所述调节板四个端面位置均设一个轴座,并同构轴座与托辊连接,所述托辊轴线平行分布,且托辊辊面超出托架上端面及下端面至少10毫米,所述导向轮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托架轴线两侧,并与托架轴线外表面连接,且导向轮轮轴与托辊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导向轮嵌于导向滑轨内并与导向滑轨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轮侧表面设至少两个环绕导向轮轴线均布的调节孔,且调节孔对应的导向滑轨槽底设若干沿导向滑轨轴线均布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机构包覆在导向滑轨外表面,并分别通过定位孔和调节孔与导向滑轨及导向轮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托架的前段面及后端面均设一个弹性减震块,弹性减震块分别与托架前端面及后端面同轴分布,弹性减震块包括弹性衬板、减震弹簧、弹性铰链,所述弹性衬板至少两个,每个弹性衬板后端面均与一条减震弹簧连接并同轴分布,并通过减震弹簧与托架连接,所述弹性衬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相邻两个弹性衬板间通过弹性铰链铰接,且弹性衬板前端面与托架前端面及后端面呈0
°
—60
°
夹角。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卡槽、定位块、定位柱、连接链,所述卡槽为“凵”字形槽状结构,共两个并包覆在导向滑轨外,且两个卡槽间通过定位块连接,所述定位块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定位块上设于定位块同轴分布的连接孔,所述定位柱嵌于定位孔内,与连接孔同轴分布并通过连接孔与定位块间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柱前端面位于定位块前端面外,并通过一条连接链于卡槽外表面连接,所述定位柱后半部分嵌于定位孔和调节孔内。
12.本新型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输送辊辊架结构,在满足对输送系统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根据矿井巷道内煤炭输送作业的需要,灵活调整输送方向、距离及输送量,同时提高了辊架设备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有效实现在井下巷道内快速转运输送、现场组装调节及设备维护更换作业的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机分层托辊架在矿井巷道内使用、维护作业的灵活性、便捷性及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承载龙骨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伸缩调节杆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4所述,一种自适应井下条件的带式输送机分层托辊架,包括承载龙骨1、防护侧网2、导向滑轨3、导向杆4、辊架6、托辊7、定位机构8,承载龙骨1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闭合环状框架结构,承载龙骨1若干,相邻两条承载龙骨1间通过至少两条环绕承载龙骨1轴线均布的导向杆4连接,导向杆4与承载龙骨1外表面间通过棘轮机构5铰接,并与承载龙骨1轴线呈0
°
—90
°
夹角,防护侧网2为格栅板结构,并包覆在承载龙骨1外表面,导向滑轨3若干,且以承载龙骨1轴线对称分布的两条导向滑轨3构成一个承载组,且每个承载龙骨1内均设至少两个承载组,承载组沿与承载龙骨1轴线垂直分布方向从上向下分布,且承载组中导向滑轨3与承载龙骨1内侧面连接并与承载龙骨1轴线呈0
°
—90
°
夹角,每个承载组内均与至少一个辊架6连接,辊架6外侧面于导向滑轨3滑动连接,且同一承载组内的各辊架6均沿承载组轴线方向分布,辊架6另设1—2条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的托辊7,且托辊7轴线与承载龙骨1轴线间垂直分布,辊架与导向滑轨3间通过定位机构8连接。
20.为了提高实际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导向滑轨3与辊架6之间另可通过棘轮机构5铰接。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杆4包括连接基座41、伸缩调节杆42、调节铰链43、定位销44,所述连接基座41为横端面呈矩形的板状,其后端面通过棘轮机构5与承载龙骨1外表面铰接,且连接基座41与棘轮机构同轴分布,其轴线另与承载龙骨1外侧面垂直分布,所述伸缩调节杆42共四条,环绕连接基座41轴线均布,且相邻两个伸缩调节杆42间圆心角为30
°
—120
°
,所述伸缩调节杆42轴线与承载龙骨1侧表面平行分布,各伸缩调节杆42后端面通过调节铰链43与连接基座41侧表面铰接,且所述伸缩调节杆42轴线与连接基座41侧表面呈0
°
—90
°
夹角,所述伸缩调节杆42前端面超出承载龙骨1外侧面0至承载龙骨1宽度的2.5倍,所述连接基座41上另设至少一个定位销44,所述定位销44与连接基座41轴线垂直分布,且连接基座41与承载龙骨1侧表面间通过定位销44连接。
22.同时,所述的伸缩调节杆42包括至少两级伸缩杆机构的调节杆421、承载杆422、联轴器423及调节螺杆424,所述承载杆422共两个,且两承载杆422间通过调节杆421连接,且调节杆421、承载杆422间同轴分布,所述承载杆422内设与承载杆422同轴分布的调节腔425,所述调节杆两端分别嵌于调节腔425内,与调节腔425同轴分布并与调节腔425侧壁滑动连接,且两承载杆421间另通过两条环绕承载杆422轴线均布的调节螺杆424连接,所述调节螺杆424与承载杆422轴线平行分布,其两端分别通过调节螺孔426与承载杆422外表面连接,所述承载杆422一端与连接基座41连接,另一端与联轴器423连接并与联轴器423同轴分
布。
23.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调节螺孔426嵌于承载杆外表面,所述调节杆421为液压伸缩杆、气压伸缩杆、弹簧伸缩杆及螺纹伸缩杆中的任意一种。
24.需要说明的,所述的辊架6包括托架61、调节板62、导向轮63,所述托架61为闭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调节62板为“十”字形板状结构,所述调节板62共两个,嵌于托架61内与托架61侧壁内表面通过转台机构64铰接,调节板62与托架61内侧面平行分布且两调节板62对称分布在托架61轴线两侧,所述调节板62四个端面位置均设一个轴座65,并同构轴座65与托辊7连接,所述托辊7轴线平行分布,且托辊7辊面超出托架61上端面及下端面至少10毫米,所述导向轮63至少两个,对称分布在托架61轴线两侧,并与托架61轴线外表面连接,且导向轮63轮轴与托辊7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导向轮63嵌于导向滑轨3内并与导向滑轨3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轮63侧表面设至少两个环绕导向轮63轴线均布的调节孔9,且调节孔9对应的导向滑轨3槽底设若干沿导向滑轨3轴线均布的定位孔10,所述定位机构8包覆在导向滑轨8外表面,并分别通过定位孔10和调节孔9与导向滑轨3及导向轮63连接。
25.与此同时,所述的托架61的前段面及后端面均设一个弹性减震块11,弹性减震块11分别与托架61前端面及后端面同轴分布,弹性减震块11包括弹性衬板111、减震弹簧112、弹性铰链113,所述弹性衬板111至少两个,每个弹性衬板111后端面均与一条减震弹簧112连接并同轴分布,并通过减震弹簧112与托架61连接,所述弹性衬板11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相邻两个弹性衬板111间通过弹性铰链113铰接,且弹性衬板111前端面与托架61前端面及后端面呈0
°
—60
°
夹角。
26.本此外,所述的定位机构8包括卡槽81、定位块82、定位柱83、连接链84,所述卡槽81为“凵”字形槽状结构,共两个并包覆在导向滑轨3外,且两个卡槽81间通过定位块82连接,所述定位块82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定位块82上设于定位块82同轴分布的连接孔85,所述定位柱83嵌于定位孔85内,与连接孔85同轴分布并通过连接孔85与定位块82间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柱83前端面位于定位块82前端面外,并通过一条连接链84于卡槽81外表面连接,所述定位柱83后半部分嵌于定位孔9和调节孔10内。
27.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龙骨与导向滑轨、导向杆连接,同时对各辊架、托辊、定位机构进行装配,得到若干装配后的承载龙骨、辊架及待装配的防护侧网,然后将各装配后的承载龙骨、辊架及待装配的防护侧网呈分散状态下通过转运设备依次转运至矿井巷道内,并沿煤炭输送方向对处于零件状态的各装配后的承载龙骨、辊架及待装配的防护侧网进行现场摆放,然后对各承载龙骨沿煤炭输送方向,将相邻两个承载龙骨间通过导向杆在输送方向连接定位,然后根据煤炭输送量沿与水平面垂直方向装配剩余的承载龙骨,从而得到至少两层与煤炭输送方向相互独立并并联的煤炭输送通道,并在承载龙骨组装时,将承载龙骨内的导向滑轨连通,同时将防护侧网包覆在承载龙骨外表面,从而实现对承载龙骨进行安全防护作业。
28.此外,在进行各承载龙骨组装作业时,一方面调整各承载龙骨内的辊架位置及辊架内托辊的工作位置;另一方面将用于煤炭输送的输送带分别通过各辊架内的托辊进行承载定位,从而达到在进行设备装配的同时实现煤炭输送系统建设的需要。
29.同时,本新型在具体实施和运行中,一方面可通过调节导向杆的长度和夹角,有效调整各承载龙骨之间的间距和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从而达到灵活调整本新型结构及煤炭输
送方向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另可根据使用需要及设备维护作业的需要,对相应的承载龙骨及与承载龙骨连接的设备进行拆除更换,克服传统设备更换需要进行设备整体停机更换作业的弊端,提高煤炭输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0.本新型在运行中,另可通过辊架设置的弹性减震块对设备煤炭输送时辊架、托辊产生的振动进行弹性吸收,从而有效的降低煤炭设备输送时的机械振动对设备运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和干扰,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31.本新型可根据使用需要,灵活调整输送辊辊架结构,在满足对输送系统进行承载定位的同时,可根据矿井巷道内煤炭输送作业的需要,灵活调整输送方向、距离及输送量,同时提高了辊架设备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有效实现在井下巷道内快速转运输送、现场组装调节及设备维护更换作业的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输送机分层托辊架在矿井巷道内使用、维护作业的灵活性、便捷性及使用环境的适应性。
32.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