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用封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7284发布日期:2022-08-09 21:53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用封装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弃物收集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用封装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医疗废弃物(垃圾)收集袋,必须采用鹅颈扎方式进行封口。操作步骤为,收集袋的内容物3/4满时封扎,首先将装好的塑料袋口按一个方向扭转,成螺旋条状;然后扭转对折,将扎带套在收集袋反折下位,将扎带拉紧。
3.医疗废物袋需要保证袋口尽可能密封,不发生泄漏。现有垃圾袋的收紧即使采用了鹅颈扎方式,也只是采用扎带在对折后进行一次扎紧,而且由于普通扎带比较细,往往进行收紧的作用人员以女性居多,本身力量又有限,所以仅仅依靠手力,并不能将现有普通扎带进行很好地勒紧。那么对于液体较多的特殊医疗废弃物,难免会发生泄漏现象,不能满足现有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目前医疗垃圾袋在进行鹅颈扎封装时,仍然存在液体泄漏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专用于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的封装件。
5.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用封装件,包括扎带和锁紧件。
7.所述扎带包括平面带体,所述平面带体正面设有带体卡齿区域,所述平面带体背面一端设有卡座,所述卡座设有双层的带体通道,在扎带呈展开状态下该带体通道的方向与平面带体的方向相同,每层带体通道内设有与带体正面卡齿配合的锁齿区;所述平面带体背面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支点圆槽。
8.所述锁紧件包括一体设计的端头部、弧接部及手柄部;所述端头部设有带体穿孔,所述带体穿孔中设有锁齿;所述弧接部设有凸起带,所述凸起带上设有一至两个支点;所述手柄部设有带体过孔。
9.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普通扎带进行改进设计,并配备了简易的锁紧工具,使其专门适用于医疗废弃物收集袋的鹅颈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医疗废弃物收集袋,本封装件的使用必要性可能并不大,但是对于大型的医疗废弃物收集袋,收口在拧成螺旋状后是比较粗的,此时使用本封装件则比较简便,收紧效果更好。
10.本鹅颈扎用封装件的设计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普通扎带的基础上,增加带体的宽度,这样带体和收集袋的收口部分接触面积增大,进一步提升了袋口收紧的效果。2)将卡座设计在带体的背面端部,在卡座上设计了双层的带体通道,这样带体可以绕制两圈,对医疗垃圾收集袋进行两次扎紧。3)将卡座上带体通道的方向设计成与平面带体的方向相同,利于带体第一次沿收紧方向通过后,顺利进行第二次缠绕收紧。4)配备了锁紧件,由于扎带在拉紧时,仅仅依靠手力来拉拽,锁紧力度是有限的,但是针对医疗垃圾废弃
物的特殊性,需要保证收集袋的尽可能密封,单另设计了锁紧件,并且在平面带体背面配合设计了支点圆槽,通过锁紧件的简单操作,保证扎带的更好收紧。
11.使用时,首先将装好医疗垃圾的塑料袋口按一个方向扭转,成螺旋条状,然后将平面带体正面朝里,以卡座为起点绕收紧部(颈部)360度后从卡座的内层带体通道穿出,此时带体被卡接无法逆向拔出(同现有扎带设计),通过手力拉拽带体端头后实现初步锁紧;然后将锁紧件上端头部的带体穿孔沿带体的端头部穿过,到达卡座附近,通过带体穿孔的锁齿与带体正面的锁齿部件咬合,然后将带体端头顺势弯曲后穿过锁紧件上手柄部的带体过孔,这样带体是基本贴合在锁紧件外;然后将锁紧件上位于弧接部的凸起带上支点位于带体背面的相应支点圆槽中,并以此为支点,由于扎带是穿过手柄部的扎带过孔中,所以端头部的锁齿不会和带体的锁齿轻易脱离,此时按压锁紧件的手柄部,利用杠杆原理,锁紧件的端头部进一步拉拽带体实现锁紧。然后,取下锁紧件。再将扎紧的螺旋条状袋口弯折180度后对折重叠(形成鹅颈扎),带体再次以支座为起点绕制360度,将两次的收口缠绕后,从支座的外层带体通道穿出,此时带体被卡接无法逆向拔出(同现有扎带设计),通过手力拉拽带体端头后实现初步锁紧;同理使用相同过程,采用锁紧件对扎带进行彻底收紧。在具体应用时,第一次扎紧可以仅通过手力进行,因为此时锁紧区域较小,锁紧件可能会不易操作。但进行第二次扎紧时,由于锁紧区域增大一倍,锁紧件更容易操作。并且,由于在进行鹅颈扎时,锁紧面积更大,仅仅通过手力是不容易扎紧的,更应当需要采用锁紧件来操作,实现扎紧。
1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采用该鹅颈扎用封装件时,扎带能够进行两次封扎,分别是收集袋颈部时(对折前)先进行一次封扎,对折后再进行二次封扎,并且利用锁紧件进行锁紧,可以基本上将收集袋颈部彻底密封,避免医疗废弃物中液体的泄漏隐患。配备简易的锁紧件后,即使是手力较小的操作人员,也能轻易操作。而且,该封装件成本非常低廉,适合推广使用,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13.图1表示扎带在展开侧立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14.图2表示扎带在展开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
15.图3表示扎带在展开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
16.图4表示图1的左视图。
17.图5表示扎带对收集袋颈部实现两次封扎示意图。
18.图6表示锁紧件使用示意图。
19.图7表示锁紧件侧视图。
20.图8表示锁紧件正面示意图。
21.图中:100-扎带,101-平面带体,102-带体卡齿区域,103-卡座,104-带体通道,105-锁齿区,106-支点圆槽;200-锁紧件,201-端头部,202-弧接部,203-手柄部,204-带体穿孔,205-锁齿,206-凸起带,207-支点,208-带体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3.一种医疗废弃物收集袋鹅颈扎用封装件,包括扎带100和锁紧件200。
24.如图1、2、3、4所示,扎带100包括平面带体101,平面带体101正面设有带体卡齿区域102(设有一排卡齿),平面带体101背面一端设有卡座103,卡座103设有双层的带体通道104,在扎带100呈展开状态下该带体通道104的方向与平面带体401的方向相同。每层带体通道104内设有与带体正面卡齿配合的锁齿区105;该带体卡齿区域102和锁齿区105按照现有扎带设计即可。平面带体101背面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支点圆槽106。
25.如图5所示,最终该扎带可以实现两次的收紧效果,首先通过扎带环绕医疗废弃物收集袋的缩口一周后,穿过支座的内层带体通道,实现收紧;然后收集袋的缩口部分对折180度(形成鹅颈)后,扎带再次整体环绕收集袋的缩口一周后,穿过支座的外层带体通道,实现二次收紧。
26.如图7、8所示,锁紧件200包括一体设计的端头部201、弧接部202及手柄部203;端头部201设有带体穿孔204,带体穿孔204中设有一或两个锁齿205即可;弧接部202设有凸起带206,凸起带206上设有一至两个支点207;手柄部203设有带体过孔208。
27.如图6所示,锁紧件的使用状态,端头部的带体穿孔沿带体穿入后位于支座附近,利用该带体穿孔上的锁齿与带体正面的锁齿区进行咬合,多余带体沿弧接部外周顺延后,穿过手柄部的带体过孔,目的是带体穿孔上的锁齿与带体正面的锁齿不要轻易脱离。然后弧接部的支点位于带体背面的支点圆槽中,顺势按压手柄部,通过端头部驱动带体进一步外拉实现收紧垃圾袋的缩口部。
28.具体使用时,首先将装好医疗垃圾的塑料袋口按一个方向扭转,成螺旋条状,然后将平面带体正面朝里,以卡座为起点绕收口部360度后从卡座的内层带体通道穿出,此时带体被卡接无法逆向拔出(同现有扎带设计),通过手力拉拽带体端头后实现初步锁紧;然后将锁紧件上端头部的带体穿孔沿带体的端头部穿过,到达卡座附近,通过带体穿孔的锁齿与带体正面的锁齿部件咬合,然后将带体端头顺势弯曲后穿过锁紧件上手柄部的带体过孔,这样带体是基本贴合在锁紧件外;然后将锁紧件上位于弧接部的凸起带上支点位于带体背面的相应支点圆槽中,并以此为支点,由于扎带是穿过手柄部的扎带过孔中,所以端头部的锁齿不会和带体的锁齿轻易脱离,此时按压锁紧件的手柄部,利用杠杆原理,锁紧件的端头部进一步拉拽带体实现锁紧。然后,取下锁紧件。再将扎紧的螺旋条状袋口弯折180度后对折重叠,带体再次以支座为起点绕制360度,将两次的收口缠绕后,从支座的外层带体通道穿出,此时带体被卡接无法逆向拔出(同现有扎带设计),通过手力拉拽带体端头后实现初步锁紧;同理使用相同过程,采用锁紧件对扎带进行彻底收紧。即:将锁紧件上端头部的带体穿孔沿带体的端头部穿过,到达卡座附近,通过带体穿孔的锁齿与带体正面的锁齿部件咬合,然后将带体端头顺势弯曲后穿过锁紧件上手柄部的带体过孔,这样带体是基本贴合在锁紧件外;然后将锁紧件上位于弧接部的凸起带上支点位于带体背面的相应支点圆槽中,并以此为支点,此时按压锁紧件的手柄部,利用杠杆原理,锁紧件的端头部进一步拉拽带体实现锁紧。
29.在具体应用时,第一次扎紧可以仅通过手力进行,因为此时锁紧区(垃圾袋收紧部分面积)域较小,锁紧件可能会不易操作。但进行第二次扎紧时,由于锁紧区域增大一倍(垃圾袋收紧部分对折,收紧面积增大一倍),锁紧件更容易操作。并且,由于在进行鹅颈扎时,锁紧面积更大,仅仅通过手力是不容易扎紧的,更应当需要采用锁紧件来操作,实现扎紧。
30.具体实际应用时,带体的长度一般较长,平面带体的宽度为1~2cm,增加带体和袋口的接触面积,对袋口的密封也是有利的。扎带采用塑料材质制作,锁紧件采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制作,大小规格适宜操作,成本不高。每包扎带中配备1~2个锁紧件即可。扎带上连接有吊牌,用于书写信息等。
31.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