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3358发布日期:2022-08-16 22:3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隔离器在处理产品时其内部的环境洁净度要求非常高,然而在设备正常生产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如果长时间放置在设备内部,可能会对设备内正在生产的产品产生二次污染,另外,隔离器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较长时间堆积废物,废物占用了工作台面,不利于生产作业的顺畅进行。固体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处理通道传出隔离器外,液体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将废液装在试验仪器内,封口后经过固体废物通道传出隔离器,然后再进行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的分离。
3.传统的处理方式缺点有:
4.1.废液收集量小。由于废液是临时装在试验仪器内,装量有限,受到试验仪器数量的限制,盛放废液量有限,不利于较大量的试验生产。
5.2.生产效率低。废液在生产过程中要先装入一个个提前备好的容器内,待集中通过固体传递口传到隔离器外部,且大大增加了正常生产的辅助时间,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6.3.成本投入高和二次污染风险高。一般的实验室器皿、耗材都是经过严格灭菌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产品,价格较昂贵,废液要临时存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器皿、耗材内,增加了器皿、耗材的成本投入,装入器皿、耗材内的液体和器皿、耗材通过固体传递通道传出隔离器后,要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增加了人员工时的投入,增加了产品二次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提高隔离器的废液抽吸效率和收集量,减少材料耗损以及二次污染风险。
8.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所述隔离器包括密闭腔体、plc和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放置于所述密闭腔体内,废液抽吸系统包括:液体抽吸口、管路控制球阀、两位五通电磁阀、脚踏开关、两位两通电磁阀、真空发生器和废液桶;
10.其中,所述液体抽吸口开设于所述工作台面上,且贯穿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下表面,所述液体抽吸口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洁净室外的所述废液桶,所述管路控制球阀设置于所述液体抽吸口与所述废液桶之间的管道上;
11.所述plc分别连接所述脚踏开关、所述两位五通电磁阀和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五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压缩空气入口,所述两位五通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球阀的第一压缩空气输入端,所述两位五通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管路控制球阀的第二压缩空气输入端;
12.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压缩空气入口,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的输
出端连接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真空发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废液桶输出端。
13.优选的,还包括: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安装在所述废液桶内,并与所述 plc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液位开关为液位浮球开关。
15.优选的,还包括:废液收集漏斗;
16.所述废液收集漏斗插设于所述液体抽吸口中,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工作台面上。
17.优选的,所述废液收集漏斗的下端通过卡箍平接头和所述管路控制球阀连接。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通过集成真空发生器、废液桶、液位开关、管路控制球阀、脚踏开关等元器件,使得工作时要时刻保持无菌状态的隔离器内产生的废液通过真空发生器的抽吸,经液体抽吸口、管路控制球阀后排入废液桶内,提高隔离器的废液抽吸效率和收集量。废液桶上集成的液位开关用于检测桶内的液体是否装满,待桶内废液倾倒处理完毕后才能重新进行废液的抽吸,不用担心废液桶抽吸满后倒灌等系统异常问题。该系统简单易用,只需使用隔离器常用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由于该系统使用压缩空气发生真空,控制终端元器件都为气动元件,便于清洁,无需考虑清洁时触电或者防水等问题,集成有脚踏开关,在废液抽吸时只需脚踩即可控制抽、吸,操作十分快捷方便。有效减少材料耗损以及二次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20.图中:1、液体抽吸口;2、管路控制球阀;3、第一压缩空气入口;4、两位五通电磁阀;5、plc;6、脚踏开关;7、两位两通电磁阀;8、第二压缩空气入口; 9、真空发声器;10、废液桶;11、液位开关;12、工作台面。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3.如图1所示,一种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隔离器包括密闭腔体(图中未示出)、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和工作台面12,所述工作台面12放置于洁净室内。废液抽吸系统包括:液体抽吸口1、脚踏开关6、管路控制球阀2、两位五通电磁阀4、液位开关11、两位两通电磁阀7、真空发生器9和废液桶10。plc 5为现有装置,例如采用型号为s7-1500。
24.所述隔离器放置于洁净室内,所述工作台面12放置于所述隔离器的密闭腔体内。工作台面12上设有连通工作台面12上下的液体抽吸口1,液体抽吸口1下端通过管道连接洁
净室外的所述废液桶10。管路控制球阀2设置于液体抽吸口1和废液桶10之间的管道上,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
25.plc 5分别连接脚踏开关6、两位两通电磁阀7、两位五通电磁阀4和液位开关11。
26.两位两通电磁阀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压缩空气入口8,两位两通电磁阀7的输出端连接真空发生器9的第一输入端,真空发生器9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废液桶10 输出端。两位五通电磁阀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压缩空气入口3,两位五通电磁阀4 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管路控制球阀2的第一压缩空气输入端,两位五通电磁阀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管路控制球阀2的第二压缩空气输入端;液位开关11安装在废液桶 10内,检测废液桶10内的液位高度,并将液位信号传输给plc 5。可以采用液位浮球开关。
27.所述工作台面12上开设的液体抽吸口1用于收集废液,所述液体抽吸口1可插设软管或废液收集漏斗,所述液体抽吸口1的形状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还包括废液收集漏斗(图中未示出),所述废液收集漏斗的外形尺寸要求与所述液体抽吸口1相匹配,所述废液收集漏斗能够顺畅地插入于所述液体抽吸口1中。所述废液收集漏斗的上端要求低于所述工作台面12的台面或者与台面齐平,以确保废液不会残留在所述工作台面12的台面上。所述废液收集漏斗的下端连接出液管路,所述管路控制球阀2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中,其输入端与所述废液收集漏斗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废液桶10连接。
29.优选的,所述液体抽吸口1设计为碟状通孔结构(类似于扁平状结构),具有较大收集口(漏斗口)的同时又不占用空间,更加方便操作、使用。
30.优选的,所述废液收集漏斗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工作台面12上。如此,确保所述废液收集漏斗与所述工作台面12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避免废液流入所述废液收集漏斗与所述工作台面12的缝隙中。
31.优选的,所述管路控制球阀2通过卡箍平接头(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废液收集漏斗直接相连。如此,不但密封效果好,而且便于清洁,无需考虑清洁时触电或者防水等问题。
3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液体抽吸口1设计为圆形通孔结构,其直径要求大于软管(图中未示出)的直径,如此软管能够顺利插入于所述液体抽吸口1中。所述软管的下端连接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采用常规软管制作,其长度可根据工作台面 12和废液桶10的位置而设定,所述管路控制球阀2设置于所述出液管路中,其输入端与所述软管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废液桶10连接。
33.工作原理:当踩下脚踏开关6时,plc 5收到信号,经过处理后把信号发送到两位五通电磁阀4和两位两通电磁阀7,两位五通电磁阀4在接到信号后,通过控制连接到管路控制球阀2上的两路压缩空气的通入方向,来控制管路控制球阀2 的打开,另外两位两通电磁阀7在收到信号后,控制接入到真空发生器9的压缩空气的导通,使真空发生器9产生吸力,废液桶10内在短时间内被抽成负压,此时连接废液桶10和管路控制球阀2之间的管路同时被抽成负压,从而和管路控制球阀2连接的液体抽吸口1产生吸力。实现对液体的抽吸。当废液桶10将要装满达到一定的液位时,废液桶上面集成的液位开关11接受到信号,发送信号给plc 5, plc 5接到信号后,同步发送信号给两位五通电磁阀4和两位两通电磁阀7,两位五通电磁阀4实现气体通入换向操作,控制管路控制球阀2关闭,两位两通电磁阀 7切断压缩空气管路,使真空发生器9失去动力而停止抽吸,待废液桶倾倒处理完毕后,液位开关11停
止向plc 5发送信号,plc 5同步发送信号给两位五通电磁阀4和两位两通电磁阀7,两位五通电磁阀4和两位两通电磁阀7恢复到可抽吸状态,抽吸功能可正常使用。
34.本实施例中,由于该系统集成有脚踏开关6,在废液抽吸时只需脚踩即可控制抽、吸,操作十分快捷方便。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器用废液抽吸系统,能够将隔离器内部的废液直接抽吸到隔离器外或洁净室外,不必装入专门的容器中等待集中传递,如此,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二次污染风险,而且更加有利于较大量的试验生产。
35.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