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58445发布日期:2022-10-12 02:1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打包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


背景技术:

2.打包机又称捆包机、打带机或捆扎机,是使用捆扎带捆扎产品或包装件,然后收紧并将两端通过发热烫头热融粘接方式结合。打包机的功能是加固包装物品的,使物品在搬运过程中、贮存中不因捆扎不牢而散落。
3.然而,现有的打包机在打包长物料时,一般为手动上带式,打包效率差,速度慢。而自动上带式打包机普遍均为龙门式带道框架,在打包较长物料时,上下料时由于带道框架遮挡,上下料时需要较大的空间来绕过带道框架,十分不便且吃力,严重影响打包的效率及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包括机架、箱体机壳和面板,所述箱体机壳将机架包覆,所述机架顶部的两边依次固定安装有打包机芯和角度转动气缸架,所述打包机芯顶部的两边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带道和右带道,所述角度转动气缸架远离打包机芯的一侧设置有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所述角度转动气缸架上固定安装有角度转动气缸,用于驱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进行转动。
7.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设置为弧状,且其带道开设于弧形内壁处。
8.进一步的,所述左带道、右带道和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位于同一个垂直面上,且所述左带道和右带道相互远离的一端的间距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两端的间距相等。
9.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固定安装于箱体机壳的顶部,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容纳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的第二预留槽,所述第二预留槽的长度大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的长度。
10.进一步的,所述左带道和右带道位于第二预留槽的正下方。
11.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开设有容纳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的第一预留槽,所述第一预留槽的长度小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的长度。
12.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转动气缸为旋转气缸,且所述角度转动气缸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错位分布。
13.进一步的,所述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的厚度与左带道和右带道的厚度相等。
1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15.1、本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能够更好的提高长物料的打包效率及打包工效,使长物料的打包更加轻松快捷,可有效解决因物料太长,打包吃力,不方便上下料的问题。
16.2、本机型采用角度转动气缸带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旋转,在打包开始跟打包结
束时将带道收入机箱内,使整个台面无任何遮档。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中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的俯视图。
21.图中标号说明:1、箱体机壳;2、面板;3、打包机芯;4、左带道;5、右带道;6、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7、角度转动气缸;8、角度转动气缸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5.本实施例如下:
26.请参照1-4,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包括机架、箱体机壳1和面板2,箱体机壳1将机架包覆,机架顶部的两边依次固定安装有打包机芯3和角度转动气缸架8,打包机芯3顶部的两边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带道4和右带道5,左带道4和右带道5对齐,角度转动气缸架8远离打包机芯3的一侧设置有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为设置为弧状,且其带道开设于弧形内壁处,为了使得打包带能够顺利地依次从左带道4、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和右带道5的内侧穿过,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厚度与左带道4和右带道5的厚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角度转动气缸架8上固定安装有角度转动气缸7,用于驱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进行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角度转动气缸7为本领域中常见的旋转气缸,且角度转动气缸7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错位分布;
27.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左带道4、右带道5和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位于同一个垂直面上,且左带道4和右带道5相互远离的一端的间距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两端的间距相等,当角度转动气缸7驱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向上进行转动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两端分别与左带道4的左端和右带道5的右端相抵,从而将左带道4、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
和右带道5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带道(如图2所示);
28.请参阅图3和图4,需要说明的是,面板2固定安装于箱体机壳1的顶部,且面板2上开设有容纳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第二预留槽,第二预留槽的长度大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长度,从而为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旋转上移提供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左带道4和右带道5位于第二预留槽的正下方,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机架上开设有容纳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第一预留槽,第一预留槽的长度小于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长度,当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进行旋转下移并插入第一预留槽时,机架能够对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提供支撑。
2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的实施原理为:自动翻转式带道框架打包机在未作业时,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处于收回状态,即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处于箱体机壳1内、面板2下方,此时面板2上没有任何遮档,十分方便上料;开始作业时,角度转动气缸7带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做翻转式运动,直至带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的一端与右带道5相接触,此时整个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正好围绕着打包物料,与此同时,打包带通过打包机芯3进入左带道4并到达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随后顺着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到达右带道5,接着再次进入打包机芯3,此时打包带刚好围绕打包物料一圈,从而完成自动上带,而后打包机芯3开始做收带、粘带、脱带动作,与此同时角度转动气缸架8驱动翻转式摆臂带道框架6退回到箱体机壳1为下次作业做准备,而后可将打包物往前推至下一打包点,再进行二次打包,以此类推,当打包完成时,既可直接将打包好的长包物料从面板2上方取走,再也不需要因为物料过长,而做绕桩,来避开框架;有效提高打包速度,避免费时费力的绕桩,提高打包工效。
3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