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9420发布日期:2022-11-11 17:4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的制作方法
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包装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电子商务的成长也日益红火;电子商务业者将货品交由货运业者递送之前必须以包装箱做妥善包装,其包装时,一般系将货品放入包装箱﹑盒﹑袋﹑

等(以下统称包装箱),然后将包装箱的盖板覆盖后再以胶带将其黏贴封装;其他的邮递业务也大致如此。一般的包装箱结构系据预先形成在纸板材上的折线弯折形成立体形态的矩形体包装箱,然后以黏胶将该立体形态的包装箱黏合固定。
3.如图1及图2所示,一般的包装箱结构具有一主板a,主板a的相同一侧依序可弯折地形成第一侧板a1、第二侧板a2、第三侧板a3及第四侧板a4,相同的另一侧则依序可弯折地形成第五侧板a5、第六侧板a6、第七侧板a7及第八侧板a8,并且第一侧板 a1与第五侧板a5相对应,第二侧板a2与第六侧板a6相对应,第三侧板a3与第七侧板 a7相对应,以及第四侧板a4与第八侧板a8相对应,主板a的一端部则形成一突板a9;借由该结构,依折线(如图1所示之虚线)弯折后可以形成立体形态的矩形体包装箱,然后在突板a9涂布黏胶后将突板a9黏着至主板a的另一端以固定该立体形态的包装箱。
4.为了避免装入包装箱内的电子产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晃动或受到外力冲击而受损,有些电子产品在装箱之前必须先配置保护件后再装入包装箱内;所述保护件在传统上以保丽龙发泡材料制造为大宗,借由保丽龙材料质轻、耐冲击的特性提供电子产品良好的保护效果。然而,由于保丽龙材料的缺点在于不符合环保规范且体积大,当尚未对电子产品进行包装之前,必须准备庞大的仓库空间来存放作为保护件的保丽龙发泡材料。
5.为了克服以保丽龙发泡材料作为保护件的不环保及体积占用过多空间的问题,市场上另有提供许多纸材制成的电子产品保护装置,但是已知的纸制缓冲材料成本比传统的保丽龙发泡材料等制成的缓冲材料昂贵很多,因为结构较复杂、不易组装而存在高成本等问题;例如,倘若要求纸制缓冲材制造商于生产时以立体形状先组立好,则在运输过程及仓储时都会占据大量空间,极不符合经济效益,令商厂极为困扰。
6.此外,针对诸如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平面电视

等薄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由于更需要良好的保护以避免电子产品受损,传统的包装缓冲材在结构的保护力上更显得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已知的纸制包装箱结构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以形成适用于薄型电子产品包装使用之纸制保护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时可以扁平化以缩小运输及仓储空间,当要使用时则借由简易的组装即可快速地形成缓冲保护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符合环保规范,相较于传统保丽龙发泡材料具有更优异的产品特性。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易组立的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系以纸质板材一体成型地形成为包括:主板,为一矩形板体,其上形成有彼此间隔且平行的复数条主板折线以构成依序配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与第四板,该主板借由该等主板折线可被弯折形成一主矩形框体,其中,该第一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五侧板,且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可分别被弯折形成第一侧框体与第五侧框体,其中,该第一侧板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五侧板具有第五宽度,该第五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第一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板,该第五侧板上设有可供该至少一个第一插板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一插孔,该第一板的一端边形成有突板,该突板的端部设有第三插板,该第四板上的与该第三板邻接处设有可供该第三插板穿过的第三插孔;该第二板的一侧边可弯折地连接毗邻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且该第二侧板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二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二侧板可被弯折形成第二侧框体,该第二侧板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该第二侧板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可弯折地连接一个第二侧板之翼板;该第三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第三侧板与第六侧板,且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可分别被弯折形成第三侧框体与第六侧框体,其中,该第三侧板具有第三宽度,该第六侧板具有第六宽度,该第三宽度等于该第一宽度,该第六宽度等于该第五宽度,该第三侧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板,该第六侧板上设有可供该至少一个第二插板穿过的至少一个第二插孔;该第四板的一侧边可弯折地连接毗邻该第三侧板的第四侧板,且该第四侧板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四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四侧板可被弯折形成第四侧框体,该第四侧板具有第四宽度,该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二宽度,该第四侧板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可弯折地连接一个第四侧板之翼板;其中,当该第一板、该第二板、该第三板与该第四板借由该等主板折线被弯折形成该主矩形框体时,借由该突板之该第三插板插入该第三插孔以将该主矩形框体的两端固定;当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五侧框体且均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借由该第一插板插入该第一插孔以将该第一侧框体与该第五侧框体相互固定;当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三侧框体及该第六侧框体且均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借由该第二插板插入该第二插孔以将该第三侧框体与该第六侧框体相互固定;当该第二侧板被弯折形成该第二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该第二侧框体靠置于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三侧框体的相同一端,并且该等第二侧板之翼板形成该第二侧框体之两端的端壁以支撑该第二侧框体;当该第四侧板被弯折形成该第四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体内时,该第四侧框体靠置于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三侧框体的相同另一端,并且该等第四侧板之翼板形成该第四侧框体之两端的端壁以支撑该第四侧框体;以及,当该第五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五侧体与第六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系并列接触地形成该主矩形框体的底座,并且与该第一侧框体、该第二侧框体、该第三侧框体及该第四侧框体在该主矩形框体内共同形成一缓冲定位部。
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系以纸质板材一体成型地形成为包括:主板,为一矩形板体,其上形成有彼此间隔且平行的复数条主板折线以构成依序配置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与第四板,该主板借由该等主板折线可被弯折形成一主矩形框体,其中,该第一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五侧
板,且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可分别被弯折形成第一侧框体与第五侧框体,其中,该第一侧板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五侧板具有第五宽度,该第五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第一侧板上设有一第一胶层,该第一板的一端边形成有一突板,该突板上设有第三胶层;该第二板的一侧边可弯折地连接毗邻该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且该第二侧板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二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二侧板可被弯折形成第二侧框体,该第二侧板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该第三板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第三侧板与第六侧板,且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可分别被弯折形成第三侧框体与第六侧框体,其中,该第三侧板具有第三宽度,该第六侧板具有第六宽度,该第三宽度等于该第一宽度,该第六宽度等于该第五宽度,该第三侧板上设有第二胶层;该第四板的一侧边可弯折地连接毗邻该第三侧板的第四侧板,且该第四侧板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四板之连接边的复数条折线,使该第四侧板可被弯折形成第四侧框体,该第四侧板具有第四宽度,该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二宽度;其中,当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五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五侧框体且均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借由该第一胶层将该第一侧框体与该第五侧框体的相对面相互黏着固定,其中,当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三侧框体及该第六侧框体且均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借由该第二胶层将该第三侧框体与该第六侧框体的相对面相互黏着固定,其中,当该第二侧板被弯折形成该第二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该第二侧框体靠置于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三侧框体的相同一端,其中,当该第四侧板被弯折形成该第四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该第四侧框体靠置于该第一侧框体及该第三侧框体的相同另一端,以及其中,当该第五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分别被弯折形成该第五侧框体与第六侧框体且容纳于该主矩形框体内时系并列接触地形成该主矩形框体的底座,并且与该第一侧框体、该第二侧框体、该第三侧框体及该第四侧框体在该主矩形框体内共同形成一缓冲定位部。
10.较佳地,该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及第三插板均为在邻接其连接边形成有一颈部,该颈部的宽度等于或小于对应的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或第三插孔的宽度。借此,使得该等插板插入该等插孔时不容易相互分离。
11.较佳地,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具有相同的第一长度,该第五侧板及该第六侧板具有相同的第二长度,且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据此,由该第一侧板弯折形成的该第一侧框体与该第五侧板弯折形成的该第五侧框体彼此接触时形成阶级,以及由该第三侧板弯折形成的该第三侧框体与该第六侧板弯折形成的该第六侧框体彼此接触时形成阶级。
12.较佳地,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上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后形成用于适配支撑非平面部件的适配结构。
13.较佳地,该适配结构为圆孔、长圆形孔、椭圆孔、长方椭圆孔、矩形孔、孔内一侧设有多个齿的圆孔、孔内一侧圆边上设有多个齿的长圆形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的椭圆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的长方椭圆孔中的某一种孔结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显示已知用以构成包装箱之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之平面示意图;
15.图2为显示图1之已知纸板弯折成立体之包装箱之示意图;
16.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平面示意图;
17.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18.图5为显示将图4所示状态之保护件之主板弯折成主矩形框体之状态之示意图;
19.图6为显示将图5所示状态之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弯折后容纳于主矩形框体内之示意图;
20.图7为显示将图6所示状态之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弯折后容纳于主矩形框体内之示意图;
21.图8为将图7所示状态之保护件翻转后显示另一面结构之示意图;
22.图9为显示沿图7之7-7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23.图10为显示沿图9之8-8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24.图11为显示图9之断面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25.图12为显示将二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保护件配置于薄型电子产品的两端之示意图;
26.图13为显示将薄型电子产品两端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缓冲保护件后之示意图;
27.图14为显示将薄型电子产品的两端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缓冲保护件后放入包装箱之示意图;
28.图1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平面示意图;
29.图1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30.图17为显示将图16所示状态之保护件之主板弯折成主矩形框体之状态之示意图;
31.图18为显示将图17所示状态之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弯折后容纳于主矩形框体内之示意图;
32.图19为显示将图18所示状态之第五侧板及第六侧板弯折后容纳于主矩形框体内之示意图;
33.图20为将图19所示状态之保护件翻转后显示另一面结构之示意图;
34.图21为显示沿图19之9-9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35.图22为显示沿图21之10-10方向的立体剖视图;
36.图23为显示图21之断面方向的平面剖视图;
37.图24为显示将二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保护件配置于薄型电子产品的两端之示意图;
38.图2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平面示意图;
39.图2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保护件纸板结构的展开状态平面示意图。
40.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41.背景技术中:
42.a:主板;a1:第一侧板;a2:第二侧板;a3:第三侧板;a4:第四侧板;a5:第五侧板;a6:第六侧板;a7:第七侧板;a8:第八侧板;a9:突板;
43.具体实施方式中:
44.1:主板;1a:第一主板折线;1b:第二主板折线;1c:第三主板折线;1d:第四主板折线;
45.10a:第一板;10b:第二板;10c:第三板;10d:第四板;10d1:第三插孔;
46.11:第一侧板;111: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112: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3: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4: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5:第一插板;116:第一胶层;11a:第一侧框体;
47.12:第二侧板;121: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2: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3: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4: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a:第二侧框体;
48.13:第三侧板;131: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2: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3: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4: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5:第二插板;136:第二胶层;13a:第三侧框体;
49.14:第四侧板;141: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2: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3: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4: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a:第四侧框体;
50.15:第五侧板;151: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2: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3: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4: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5:第一插孔;15a:第五侧框体;
51.16:第六侧板;161: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2: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3: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4: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5:第二插孔;16a:第六侧框体;
52.17:突板;171:第三插板;a1:颈部;172:第三胶层;a2:离型纸;b:黏胶;
53.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w1: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w3:第三宽度;w4:第四宽度;w5:第五宽度;w6:第六宽度;
54.2:电子产品;
55.3:包装箱;
56.4:适配结构;41:孔结构;42:齿。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配合图式及组件符号对本实用新型之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熟习该项技艺者在阅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58.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说明特别实施例,并不意图对本实用新型做限制。除非上下文明确显示,否则本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该」亦旨在包括复数形式。
59.在说明显示于图式中的较佳实施例时,可能基于清楚之目的而使用特别的术语;然而,本说明书所揭露者并不意图被限制在所选择的该特别术语;并且应当理解,每一个特定组件包括具有相同功能、以相似方式操作并达成相似效果的所有等效技术。
60.为了明确说明,以下所述之「长度方向」或「长度」为图3所示的x方向,「宽度方向」或「宽度」为图3所示的y方向。
61.实施例一
62.图3及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保护件经由纸质板材裁切下来后再进一步以机器冲压成型出的平面展开形态的平面图与立体图,借由成型出的复数折线(如图3 及图4中的虚线所示)将该纸材构成有主板1、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第六侧板16与突板17。其中,主板1基本上为长形的矩形板体,在其上形
成有彼此间隔且平行的第一折线1a、第二折线1b、第三折线1c与第四折线1d,借由第一折线1a、第二折线1b、第三折线1c将主板1区隔出沿着宽度方向y 依序配置的第一板10a、第二板10b、第三板10c与第四板10d,并且借由第四折线1d 在第一板10a的一端部连接该突板17。
63.第一板10a在长度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一侧板11与第五侧板15,其中第一侧板11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10a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一侧板11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一侧板 11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一板10a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 111、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及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如图4所示);该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111、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及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一侧板11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一侧框体,或者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111与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与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一侧板11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一侧框体11a(如图6至图11 所示);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上设置复数个第一插板115,该第一插板115较佳地以冲压成型技术切割出大体上呈ㄇ形的插板,并且在该第一插板115 毗邻该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的连接处形成有一颈部a。第五侧板15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10a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五侧板15 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五侧板15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一板10a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及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该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及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五侧板15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五侧框体,或者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与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而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与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使第五侧板15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五侧框体15a(如图6至图11所示)。再者,第一侧板11具有第一宽度w1,第五侧板15 具有第五宽度w5,且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五侧板15之第五宽度w5;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上设置复数个第一插孔155,该第一插孔155较佳地为以冲压成型技术在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上切割出可供该第一插板115穿过的狭长孔,并且该第一插孔155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颈部a的宽度,使得第一插板115穿过第一插孔155后不容易相互分离。
64.第二板1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边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毗邻第一侧板11的第二侧板12,并且在第二侧板12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二板10b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二侧板12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二侧板12 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二板10b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及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以及在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一个第二侧板之翼板125;该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及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二侧板12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二侧框体,或者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与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与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二侧板12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
形的第二侧框体12a(如图6至图11所示),当第二侧板12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二侧框体12a,并将该二个第二侧板之翼板125 相对于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弯折九十度时,该二个第二侧板之翼板125形成第二侧框体12a两端之端壁,可用以支撑第二侧框体12a而增加强度;此外,第二侧板12具有第二宽度w2,该第二宽度w2小于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
65.第三板10c在长度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三侧板13与第六侧板16,其中第三侧板13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10c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三侧板13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三侧板 13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10c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 131、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及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该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1、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及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三侧板13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二侧框体,或者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1与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与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三侧板13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三侧框体13a(如图6至图11所示);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上设置第二插板135,该第二插板135较佳地以冲压成型技术切割出大体上呈ㄇ形的插板,并且在该第二插板135毗邻该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的连接处形成有一颈部a。此外,第三侧板13具有第三宽度w3,该第三宽度w3与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相同;简单地说,第三侧板13的结构与第一侧板1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侧板12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三侧板13之间。第六侧板16 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10c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六侧板16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六侧板16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10c 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2、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及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该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2、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及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六侧板16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六侧框体,或者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与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而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 162与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使第六侧板16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六侧框体16a(如图11及图12所示)。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上设置复数个第二插孔165,该第二插孔165较地为以冲压成型技术在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上切割出可供该第二插板135穿过的狭长孔,并且该第二插孔165 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颈部a的宽度,使得第二插板135穿过第一插孔165后不容易相互分离。
66.第四板10d在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边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四侧板14,且第四侧板 14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四板10d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四侧板14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四侧板14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 10d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 142、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及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以及在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 142的相对两侧边分别可弯折地连接一个第四侧板之翼板145与146,其中毗邻第三侧板13之第四侧板之翼板146的长度小于另一侧之第四侧板之翼板145的长度;该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2、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及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四侧板14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四侧框体,或者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与
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2与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四侧板14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四侧框体14a(如图6至图11所示),当第四侧板 14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四侧框体14a,并将该二个第四侧板之翼板145、146相对于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2弯折九十度时,该二个第四侧板之翼板145、146形成第四侧框体14a两端之端壁,可用以支撑第四侧框体14a而增加强度。此外,第四侧板14 具有第四宽度w4,该第四宽度w4与第二侧板12之第二宽度w2相同;简单地说,第四侧板14的结构与第二侧板12的结构相同,且第三侧板13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侧板 14之间。
67.再者,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具有相同的第一长度l1,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具有相同的第二长度l2,且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长度l2,据此,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分别组构成的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围绕于四边并位于上方,而由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分别组构成的第五侧框体15a与第六侧框体16a 并列接触地位于下方并且支撑该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如图7至图11所示)。
68.本实用新型之易组立的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的组立方式说明如下:
69.首先,将图3及图4所示之纸材沿第一主板折线1a、第二主板折线1b、第三主板折线1c及第四主板折线1d将主板1弯折成主矩形框体,并且将突板17上之第三插板 171插入第四10d上的第三插孔10d1的一端,以固定该主矩形框体(如图5所示)。
70.接下来,将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沿着其上的折线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亦即借由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共同组构成容纳在主矩形框体内的缓冲定位部(如图6所示);在此状态下,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1与第三侧板13上的第一插板115与第二插板135分别被弯折突出而朝向下方。接下来,将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沿着其上的折线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五侧框体15a及第六侧框体16a,亦即借由第五侧框体15a及第六侧框体16a共同构成容纳在主矩形框体内的底座(如图7至图11所示),且借由第一插板115插入第五侧框体15a的第一插孔155以将第一侧框体11a与第五侧框体15a相互固定,以及将第二插板135插入第六侧框体16a上的第二插孔165以将第三侧框体13a与第六侧框体16a相互固定,使得第五侧框体15a与第六侧框体16a提供对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 13a及第四侧框体14a的支撑,以构成本实用新型之保护件。
71.如图12及图13所示,借由前述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保护件,可以将薄型的电子产品 2两端套入该缓冲定位部中并且受到作为底部的第五侧框体15a与第六侧框体16a支撑而定位,然后将电子产品2与二个保护件一起放入包装箱3中(如图14所示),以完成包装。
72.实施例二
73.图15及图1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保护件经由纸质板材裁切下来后再进一步以机器冲压成型出的平面展开形态的平面图与立体图,借由成型出的复数折线(如图 15及图16中的虚线所示)将该纸材构成有主板1、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第四侧板14、第五侧板15、第六侧板16与突板17。其中,主板1基本上为长形的矩形板体,在其上形成有彼此间隔且平行的第一折线1a、第二折线1b与第三折线 1c,借由该等折线将主板
1区隔出沿着宽度方向y依序配置的第一板10a、第二板10b、第三板10c与第四板10d,并且突板17连接在第一板10a的一端部。
74.第一板10a在长度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一侧板11与第五侧板15,其中第一侧板11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10a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一侧板11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一侧板 11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一板10a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 111、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及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如图16所示);该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111、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及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一侧板11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一侧框体,或者第一侧板之第一侧面111与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 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一侧板之第二侧面112与第一侧板之第四侧面11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一侧板11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一侧框体11a(如图18至图 22所示);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上设置第一胶层116,该第一胶层116较佳地为双面胶带,其一面黏贴于第一侧板之第三侧面113上,另一面覆设离型纸a,当撕开离型纸a后可以露出黏胶b。第五侧板15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一板10a 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五侧板15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五侧板15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一板10a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及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该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及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五侧板15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五侧框体,或者第五侧板之第一侧面151与第五侧板之第三侧面153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而第五侧板之第二侧面152与第五侧板之第四侧面154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使第五侧板15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五侧框体15a(如图 18至图22所示)。再者,第一侧板11具有第一宽度w1,第五侧板15具有第五宽度w5,且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五侧板15之第五宽度w5。
75.第二板10b的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边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毗邻第一侧板11的第二侧板12,并且在第二侧板12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二板10b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二侧板12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二侧板12 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二板10b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及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该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及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二侧板12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二侧框体,或者第二侧板之第一侧面121与第二侧板之第三侧面12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二侧板之第二侧面122与第二侧板之第四侧面12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二侧板12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二侧框体12a(如图18至图22所示);此外,第二侧板12具有第二宽度w2,该第二宽度w2小于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
76.第三板10c在长度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边分别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三侧板13与第六侧板16,其中第三侧板13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10c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三侧板13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三侧板 13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10c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1、第三侧
板之第二侧面132、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及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该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1、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及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三侧板13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二侧框体,或者第三侧板之第一侧面131与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三侧板之第二侧面132与第三侧板之第四侧面13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三侧板13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三侧框体13a(如图18至图22所示);此外,可以进一步在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上设置第二胶层136,该第三胶层136较佳地为双面胶带,其一面黏贴于第三侧板之第三侧面133上,另一面覆设离型纸a,当撕开离型纸a后可以露出黏胶b。此外,第三侧板13具有第三宽度w3,该第三宽度w3与第一侧板11之第一宽度w1相同;简单地说,第三侧板13的结构与第一侧板1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侧板12位于第一侧板11与第三侧板13之间。第六侧板16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三板10c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六侧板 16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六侧板16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10c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2、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及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该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2、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及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六侧板16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六侧框体,或者第六侧板之第一侧面161 与第六侧板之第三侧面163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而第六侧板之第二侧面162与第六侧板之第四侧面164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使第六侧板16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六侧框体16a(如图21及图22所示)。
77.第四板10d在长度方向x上的一侧边以折线可弯折地连接第四侧板14,且第四侧板14上形成有平行于与该第四板10d之连接边(即平行于宽度方向y)的复数条折线,借由分布于第四侧板14上的复数条彼此平行的折线将第四侧板14区隔出由远离该第三板 10d的方向(即长度方向x)依序配置的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 142、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及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该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2、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及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的长度可以都相同,使第四侧板14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正方形的第四侧框体,或者第四侧板之第一侧面141与第四侧板之第三侧面143具有相同的较小长度,而第四侧板之第二侧面142与第四侧板之第四侧面144具有相同的较大长度,使第四侧板14可以被弯折成端面成长方形的第四侧框体14a(如图18至图22所示)。此外,第四侧板14具有第四宽度w4,该第四宽度w4与第二侧板12之第二宽度w2相同;简单地说,第四侧板14的结构与第二侧板12的结构相同,且第三侧板13位于第二侧板12与第四侧板14之间。
78.再者,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具有相同的第一长度l1,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具有相同的第二长度l2,且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长度l2,据此,由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分别组构成的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围绕于四边并位于上方,而由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分别组构成的第五侧框体15a与第六侧框体16a 并列接触地位于下方并且支撑该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如图19至图23所示)。
79.本实用新型之薄型电子产品适用的纸制缓冲保护件的组立方式说明如下:
80.首先,将图15及图16所示之纸材沿第一主板折线1a、第二主板折线1b及第三主板
折线1c将主板1弯折成主矩形框体,并且将突板17上之第三胶层172的离型纸撕离后将黏胶黏着固定于第四板10d的一端,以固定该主矩形框体(如图17所示)。
81.接下来,将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沿着其上的折线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亦即借由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共同组构成容纳在主矩形框体内的缓冲定位部(如图18所示),然后将第一胶层116及第二胶层136的离型纸a撕开以露出黏胶b。接下来,将第五侧板15及第六侧板16沿着其上的折线弯折以分别构成第五侧框体15a及第六侧框体16a,亦即借由第五侧框体15a及第六侧框体16a共同构成容纳在主矩形框体内的底座(如图19至图23所示),且借由第一胶层116将第一侧框体11a与第五侧框体15a的相对面相互黏着固定,借由第二胶层 136将第三侧框体13a与第六侧框体16a的相对面相互黏着固定,使得第五侧框体15a 与第六侧框体16a提供对第一侧框体11a、第二侧框体12a、第三侧框体13a及第四侧框体14a的支撑,以构成本实用新型之保护件。
82.如图24及图13所示,借由前述本实用新型之缓冲保护件,可以将电子产品2两端套入该缓冲定位部中并且受到作为底部的第五侧框体15a与第六侧框体16a支撑而定位,然后将电子产品2与二个保护件一起放入包装箱3中(如图14所示),以完成包装。
83.实施例三
84.如图25所示,实施例三相对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上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后形成用于适配支撑非平面突出部件的适配结构4。适配结构4为圆孔、长圆形孔、椭圆孔、长方椭圆孔、矩形孔、孔内一侧设有多个齿41的圆孔、孔内一侧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1的长圆形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1的椭圆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1的长方椭圆孔中的某一种孔结构41。孔结构41涉及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上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或第三侧面,且不会插孔或插板产生干涉。同一侧板上设置适配结构4的数量根据电子产品2上的非平面突出部件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以适配结构4为涉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1的椭圆孔为示例,设有多个齿41既能方便具有非平面突出部件的电子产品2顺利装入保护件中,又能增加电子产品2装入保护件后的稳定性。因部分薄型电子产品主要在两侧面有突出部件,故本实施例中适配结构4只在第一侧板11和第三侧板13上设有。
85.实施例四
86.如图26所示,实施例三相对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上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后形成用于适配支撑非平面突出部件的适配结构4。适配结构4为圆孔、长圆形孔、椭圆孔、长方椭圆孔、矩形孔、孔内一侧设有多个齿42的圆孔、孔内一侧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2的长圆形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2的椭圆孔、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2的长方椭圆孔中的某一种孔结构41。孔结构41涉及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第三侧板13及第四侧板14上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或第三侧面。同一侧板上设置适配结构4的数量根据电子产品2 上的非平面突出部件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以适配结构4涉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孔内一侧椭圆边上设有多个齿42的椭圆孔为示例,设有多个齿42既能方便具有非平面突出部件的电子产品2顺利装入保护件中,又能增加电子产品2装入保护件后的稳定性。因部分薄型电子产品主要在两
侧面有突出部件,故本实施例中适配结构4 只在第一侧板11和第三侧板13上设有。
87.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