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及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228发布日期:2023-03-07 18:2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及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盖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膜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及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盖板。


背景技术:

2.保护膜贴膜时,通常需要将保护膜的一端与手机屏幕一端边缘对齐,然后将该端的保护膜与手机屏幕端部贴合并黏住,然后放开保护膜,在保护膜自重以及自粘的特性作用下,保护膜沿已经贴合的一端逐渐向另一端贴合,在此贴合的过程中,空气自动向还未贴合的区域排出,直至整个保护膜全部贴合在手机屏幕上。这种贴膜方式,如果不借助辅助工具,单凭手工肉眼是很难完成的。
3.目前市面上的贴膜辅助装置(也称贴膜器),其一般仅仅只能保证保护膜贴合于手机屏幕上的精准度,但在贴膜过程中,保护膜在贴合过程中仍是平行与手机屏幕,这样导致出现上述第一种贴膜方式的不良情况,容易产生气泡,并且在后期也不能很好地消除全部气泡,不能保证贴膜质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操作人员的使用要求。
4.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曾提出过“一种电子设备的贴膜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贴膜器的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条,当把连接有保护膜的贴膜装置盖设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以后,由于支撑条的存在,支撑条将对电子设备形成阻隔,确保电子设备与底板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由于相对两侧的支撑条存在高度差,所以,该较高一侧的保护膜与电子设备的表面之间仍存在一定间隙,该间隙可确保此侧的保护膜不会与电子设备内表面接触,令较低一侧的保护膜一端先与电子设备的屏幕的一端接触,然后利用保护膜自重以及自粘的特性,实现自动贴合、排气的过程,从而一次性完成贴膜。
5.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底板上还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作用是可以令使用者直接用手指下压保护膜的一侧,令保护膜较低一侧顺利贴合在电子设备表面,以实现自动贴膜。或者,当较高一侧的保护膜与电子设备的表面之间隙过大,保护膜无法实现完全的自动贴合,使用者也可以利用开设在底板上的通孔按压保护膜,辅助其完成最后的贴合作业。
6.以钢化保护膜为例,其出厂时通常为三层复合结构,包括钢化膜主体,以及覆盖于钢化膜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是用于保护钢化膜主体不会沾染灰尘、指纹等。使用时,首先揭开第一离型膜,钢化膜主体与第一离型膜接触的表面涂布有一层透明粘合胶,利用该粘合胶可以将钢化膜主体贴合在手机屏幕表面。当贴合完成后,再将第二离型膜揭开,这样就完成的整个贴膜作业。
7.通过消费者的反馈,现有的贴膜器在贴膜时会存在以下问题:当揭开第一离型膜后,此时钢化膜主体涂布有粘合胶的表面完全暴露于空气中,此时空气中的灰尘非常容易粘合在钢化膜主体,并且由于粘合胶的存在,这些灰尘根本无法吹拂掉,非常容易造成保护膜的因沾染灰尘而被报废。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消费者只能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空间中进行贴膜,并且当第一离型膜被揭去后,要尽量减少钢化膜暴露时间,尽快完成贴膜。
8.本发明人基于上述问题,结合现有设计,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在于对现有的贴膜器进行进一步改进,从而提供一种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
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包括:盖板和保护膜,所述的盖板包括:底板和成型于底板上的边框,该边框围设的形状与待贴膜的电子设备形状对应;所述的保护膜贴合于底板的内表面,沿底板的内表面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具有对保护膜进行限位的侧面以及与电子设备接触的止挡面,于底板上设置有按压部;所述的保护膜包括:膜片主体以及分别覆盖于膜片主体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其中第一离型膜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所述的拉条经过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表面,并由盖板的一侧延伸出;当盖板盖设于电子设备上后,止挡件的止挡面与电子设备的屏幕边缘接触,通过止挡件的阻挡令电子设备的屏幕与底板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一空间,所述的保护膜位于该空间内,并且该空间的最大高度大于保护膜的厚度。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盖板延伸出拉条的一侧开设有一通槽,该通槽宽度不小于第一离型膜的宽度,在外力拉动拉条时,第一离型膜与膜片主体分离,并由通槽处拉出。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边框为一条连续边框,边框于盖板上侧形成有一缺口,所述的通槽位于相对于缺口的盖板下侧,且通槽开设于边框与底板结合处。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沿底板的内表面上下两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止挡件与限位块围设的区域与膜片主体形状相互对应。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按压部为开设于底板上的通孔;或者,所述的按压部为设置于底板上的按压板,于按压板外缘形成有未形成环形闭合的间隙,即按压板与底板之间存在一连接部。
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件的止挡面为一斜面,且所有止挡件的止挡面位于同一斜面上。
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底板的两个边角处成型有与边框一体成型或者独立的卡板,该卡板边缘处形成有用于对电子设备形成卡扣的凸缘。
1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中的盖板。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的盖板,该盖板包括:底板和成型于底板上的边框,沿底板的内表面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止挡件,该止挡件具有对保护膜进行限位的侧面以及与电子设备接触的止挡面,沿底板的内表面上下两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止挡件与限位块围设的区域与膜片主体形状相互对应;所述的边框于盖板上侧位置形成有一缺口,相对于缺口的盖板下侧位置开设有一通槽,并且通槽开设于边框与底板结合处;于底板上设置有按压部。
1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于底板的两个边角处成型有与边框一体成型或者独立的卡板,该卡板边缘处形成有用于对电子设备形成卡扣的凸缘。
1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按压部为开设于底板上的通孔,或者,所述的按压部为设置于底板上的按压板。
2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止挡件的止挡面为一斜面,且所有止挡件的止
挡面位于同一斜面上。
21.本实用新型的贴膜器包括盖板和保护膜,其中保护膜的第一离型膜具有一延伸并180度弯折的拉条,在贴膜过程中,无需先将第一离型膜揭开,而是直接将盖板盖设在手机等电子设备上,利用盖板对电子设备进行定位,由于止挡件的存在,此时保护膜与手机屏幕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当拉动拉条,利用该空间,拉条将第一离型膜由盖板中扯出,然后使用者按压所述的按压部,向下推动失去第一离型膜的保护膜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利用然后利用保护膜自重以及自粘的特性,实现自动贴合、排气的过程,最后将电子设备由盖板中取出,并揭开第二离型膜,从而完成整个贴膜作业。
22.本实用新型贴膜时,无需首先揭开第一离型膜,而是将贴膜器盖板盖设在电子设备上之后,在通过拉条将第一离型膜去掉,此时膜片主体具有粘合胶表面仅仅暴露在一个相对狭小和封闭的空间内,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杜绝了空气中灰尘粘附在失去第一离型膜的膜片主体表面,令最终贴合的保护膜更加洁净。
2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立体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主视图;
27.图4是图3中a-a向立体图剖视图;
28.图5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拉条式电子设备贴膜器,其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屏幕表面贴合保护膜的工具。
34.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盖板1和保护膜2。
35.所述的盖板1包括:底板11和成型于底板11上的边框12,该边框12围设的形状与待贴膜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形状对应,边框12可以采用连续或者不连续的边框形成,通过边框12为电子设备进行定位。
36.由于边框12只是对电子设备的水平方向进行了定位,为了实现电子设备与盖板1之间的相对固定,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卡板13。该卡板13位于底板11 的边角位置,为了实现相对固定,卡板13至少应当设置在底板11的对角线上。当然,为了确保稳固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底板11的四个边角均设置了卡板13。所述的卡板13可以与边框12一体成型,当然也可独立设置。卡板13边缘处形成有用于对电子设备形成卡扣的凸缘131。通过边框12和卡板13上凸缘131的共同定位,可以将电子设备相对固定连接在盖板1上。
37.结合图6所示,所述的底板11的内表面10用于贴合保护膜2。沿底板11 的内表面10
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有止挡件14,该止挡件14具有对保护膜2进行限位的侧面141以及与电子设备4接触的止挡面142。
38.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14的止挡面142为一斜面,且所有止挡件14 的止挡面142位于同一斜面上。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边框12为一条连续边框,边框12于盖板1上侧形成有一缺口121,盖板1上相对于缺口121的另一侧开设有一通槽120。即,所述的通槽120位于相对于缺口121的盖板1下侧,且通槽120开设于边框12与底板 11结合处。该通槽120宽度不小于第一离型膜21的宽度,在外力拉动拉条210 时,第一离型膜21与膜片主体20分离,并由通槽120处拉出。
40.沿底板11的内表面10上下两侧位置设置有限位块15,所述的止挡件14与限位块15围设的区域与膜片主体20形状相互对应。结合图6所示,内表面10 中虚线101所围设的区域正好与膜片主体20的形状对应。
41.另外,于底板11上设置有按压部1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部16为设置于底板11上的按压板162,于按压板162外缘形成有未形成环形闭合的间隙 163,即按压板162与底板11之间存在一连接部164。见图8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按压部16为开设于底板11上的通孔161。按压部16是为了令使用者可以直接按压保护膜2,采用通孔161和按压板162均可实现。
42.结合图6所示,所述的保护膜2包括:膜片主体20以及分别覆盖于膜片主体20上下表面的第一离型膜21和第二离型膜22。膜片主体20是最终贴合与电子设备屏幕上的膜片,第一离型膜21和第二离型膜22第为了在未贴膜之前对膜片主体20进行保护。
43.所述的第一离型膜21的一侧延伸形成有拉条210,所述的拉条210经过180 度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21表面,并由盖板1的一侧延伸出。结合图 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膜2自上而下依次由:拉条210、第一离型膜21、膜片主体20、第二离型膜22叠加构成。其中拉条210与第一离型膜21之间光滑接触,相对运行时基本没有摩擦力。第一离型膜21与涂布于膜片主体20上的粘合胶贴合。膜片主体20与第二离型膜22之间贴合。
44.使用之前,需要将整个保护膜2通过黏胶或者贴纸粘贴固定在底板11的内表面10上,然后令拉条120通过缺口121延伸出,再将拉条120进行180度的弯折,所述的拉条210经过弯折处211的弯折后,反向覆盖于第一离型膜21表面,并由盖板1的一侧设置的通槽120处延伸出。拉条210的末端212位于盖板 1外,便于使用者握持。
45.见图7所示,进行贴膜时,首先,将电子设备4放置在一平面上,无需揭开第一离型膜21,直接将盖板1盖设于电子设备4上,通过边框12和卡板13上凸缘131的共同定位,将盖板1相对固定连接在电子设备4上。此时,止挡件 14的止挡面142与电子设备4的屏幕边缘接触,通过止挡件14的阻挡令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底板11的内表面10之间形成一空间100,所述的保护膜2位于该空间100内,并贴合在内表面10上。为了便于拉动拉条210,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保护膜2之间仍需要对应的拉条活动空间,为了形成该活动空间,当止挡件 14的止挡面142为平面时,止挡件14的高度应当大于整个保护膜2的厚度。当止挡件14的止挡面142为斜面时,止挡件14的最大高度应当大于保护膜2的厚度。这样在电子设备4的屏幕与保护膜2之间才能形成一个供拉条210拉动的活动空间。
46.其次,使用者握持住拉条210的末端212,向外拉动拉条210,在拉力作用下,拉条
210带动第一离型膜21与膜片主体20分离,逐渐由通槽120被拉出。当通过拉条210将整个第一离型膜21拉出后,此时膜片主体20直接面对电子设备4的屏幕,并且由于止挡件14的存在,二者并没有贴合。
47.然后,使用者通过按压部16对失去第一离型膜21的保护膜2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在此压力作用下,保护膜2克服内表面10的粘合力,保护膜2的受力端将与电子设备4的屏幕接触,这样保护膜2靠近按压部16的一侧与电子设备屏幕贴合,然后利用保护膜2的自重以及自粘的特性,实现自动贴合、排气的过程,从而一次性贴膜。为了实现自动贴合,保护膜2与内表面10的之间的粘合力应当小于保护膜2与电子设备4屏幕之间的自粘作用力。
48.最后,将电子设备4由盖板1中取出,并揭开第二离型膜22,从而完成整个贴膜作业。
49.本实用新型贴膜时,无需首先揭开第一离型膜21,而是将贴膜器盖板1盖设在电子设备4上之后,在通过拉条210将第一离型膜21去掉,此时膜片主体 20具有粘合胶表面仅仅暴露在一个相对狭小和封闭的空间内,避免与外界空气接触,从而杜绝了空气中灰尘粘附在失去第一离型膜21的膜片主体20表面,令最终贴合的保护膜更加洁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50.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