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6748发布日期:2022-10-05 03:5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航吊,吊车,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3.在起重机使用时,往往需要使用到起重机支腿盘机构,支腿盘机构往往水平放置的,但是当支撑空间较小时,水平放置往往不易进行实现,这时候需要对支腿盘机构进行拆卸,重新组装,操作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挂耳、支撑座、支撑底板、第二支撑臂和稳固摆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挂耳的底部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支撑座的顶部相固定,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所述稳固摆动机构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稳固摆动机构包括固定座、定位机构、气缸、滑轴、活动座、定位板、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均采用转轴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与定位机构的顶部右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滑轴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滑轴与活动座的中部相固定,所述滑轴沿着定位板的顶部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座与第一摆动臂的右端和第二摆动臂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臂采用转轴与第一支撑臂的前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臂采用转轴与第二支撑臂的前端内侧转动连接。
6.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承接座、第一滑套、滑杆、立柱、第二滑套、第二承接座和压簧,所述第一承接座的底部与固定座相固定,所述第一承接座与第一滑套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套与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采用压簧与立柱的内侧弹性连接,所述立柱与第二滑套的左端相固定,所述第二滑套与第二承接座的顶部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承接座的底部与第二支撑臂相固定,所述滑杆采用压簧与立柱的内部弹性连接。
7.可选的,所述滑杆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滑杆与立柱的内侧滑动配合。
8.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共设置有两组,定位机构分别位于固定座的顶部左右两侧。
9.可选的,两组所述定位机构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顶部相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的尺寸和第二摆动臂的尺寸相同,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相互构成v字形结构。
11.可选的,所述气缸的后端设置有转动座,所述气缸采用转轴与转动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的顶部与固定座相固定。
12.可选的,所述气缸的前端设置有第三滑套,所述第三滑套与滑轴的顶部活动连接。
13.可选的,所述滑轴为碳钢材质,硬度高。
14.可选的,所述活动座为不锈钢材质,抗腐蚀性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稳固摆动机构,气缸进行伸长运动,带动滑轴往定位板前端移动,使活动座带动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进行摆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绕固定座往前端中部进行摆动,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夹角分别,达到了能够减小占用面积,方便狭小环境下进行使用的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定位机构,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摆动过程中,会使第一滑杆和立柱分别通过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在第一承接座和第二承接座上端进行同步摆动,同时滑杆会压动压簧产生形变,对摆动时产生的偏振力进行吸收,达到了能够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平稳摆动的优点。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稳固摆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缸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机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其中:第一支撑臂-1、稳固摆动机构-2、挂耳-3、支撑座-4、支撑底板-5、第二支撑臂-6、固定座-21、定位机构-22、气缸-23、滑轴-24、活动座-25、定位板-26、第一摆动臂-27、第二摆动臂-28、第一承接座-221、第一滑套-222、滑杆-223、立柱-224、第二滑套-225、第二承接座-226、压簧-227、转动座-231、第三滑套-232。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5.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26.在本实用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臂1、挂耳3、支撑座4、支撑底板5、第二支撑臂6和稳固摆动机构2,第一支撑臂1与挂耳3的底部固定为一体,第一支撑臂1与支撑座4的顶部相固定,支撑座4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板5,稳固摆动机构2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
28.通过支撑底板5能够与地面进行接触支撑,同时挂耳3能够方便将该机构进行起吊,方便进行移栽。
29.请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稳固摆动机构2包括固定座21、定位机构22、气缸23、滑轴24、活动座25、定位板26、第一摆动臂27和第二摆动臂28,固定座21的左右两侧均采用转轴与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转动连接,固定座21与定位机构22的顶部右端设置有定位机构22,固定座21的底部安装有气缸23,气缸23与滑轴24的顶部活动连接,滑轴24与活动座25的中部相固定,滑轴24沿着定位板26的顶部滑动配合,活动座25与第一摆动臂27的右端和第二摆动臂28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一摆动臂27采用转轴与第一支撑臂1的前端内侧转动连接,第二摆动臂28采用转轴与第二支撑臂6的前端内侧转动连接;第一摆动臂27的尺寸和第二摆动臂28的尺寸相同,第一摆动臂27和第二摆动臂28相互构成v字形结构;气缸23的后端设置有转动座231,气缸23采用转轴与转动座231的内侧转动连接,转动座231的顶部与固定座21相固定;气缸23的前端设置有第三滑套232,第三滑套232与滑轴24的顶部活动连接,利于起到时第三滑套232平稳转动的作用;滑轴24为碳钢材质,硬度高;活动座25为不锈钢材质,抗腐蚀性强。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气缸23进行伸长运动,带动滑轴24往定位板26前端移动,使活动座25带动第一摆动臂27和第二摆动臂28进行摆动,使得第一摆动臂27和第二摆动臂28之间夹角缩小,从而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绕固定座21往前端中部进行摆动,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夹角分别,减小占用面积,方便狭小环境下进行使用。
31.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定位机构22包括第一承接座221、第一滑套222、滑杆223、立柱224、第二滑套225、第二承接座226和压簧227,第一承接座221的底部与固定座21相固定,第一承接座221与第一滑套222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滑套222与滑杆223的左端固定连接,滑杆223采用压簧227与立柱224的内侧弹性连接,立柱224与第二滑套225的左端相固定,第二滑套225与第二承接座226的顶部转动配合,第二承接座226的底部与第二支撑臂6相固定,滑杆223采用压簧227与立柱224的内部弹性连接;滑杆223的横截面呈t字形结构,滑杆223与立柱224的内侧滑动配合;定位机构22共设置有两组,定位机构22分别位于固定座21的顶部左右两侧;两组定位机构22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的顶部相连接,利于起到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平稳摆动的作用。
32.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摆动过程中,会使第一滑杆223和立柱224分别通过第一滑套222和第二滑套225在第一承接座221和第二承接座226上端进行同步摆动,使滑杆223和立柱224同步进行摆动倾斜,同时滑杆223会压动压簧227产生形变,对摆动时产生的偏振力进行吸收,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平稳摆动。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支腿盘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稳固摆动机构2,气缸23进行伸长运动,带动滑轴24往定位板26前端移动,使活动座25带动第一摆动臂27和第二摆动臂28进行摆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绕固定座21往前端中部进行摆动,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在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摆动过程中,会使第一滑杆223和立柱224分别通过第一滑套222和第二滑套225在第一承接座221和第二承接座226上端进行同步摆动,同时滑杆223会压动压簧227产生形变,对摆动时产生的偏振力进行吸收,达到了能够使第一支撑臂1和第二支撑臂6平稳摆动的优点。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
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