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9426发布日期:2022-10-05 04:4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流水线的物料加工被逐渐被推广,现在的物料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上料作业,实现物料加工位置的提升,以便实现物料的输送和接下来的加工。
3.公开号为cn211706689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基于plc智能控制的自动化上料设备,包括上料支撑架,上料支撑架的底部设有滚动轮,上料支撑架的一侧设有u形槽,上料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加料罐,加料罐的底部设有下料软管,下料软管的底端连接有物料暂存箱,物料暂存箱的一端设有输料筒。
4.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加料罐,一方面能够实现对物料的存储,同时能够方便物料的上料,另一方面通过搅拌杆,能够实现对加料罐内部物料的均匀搅拌处理,使得加料罐内部的物料能够更加的均匀。
5.但是,上述方案中通过连接杆以及电动伸缩杆的配合实现输料筒上料角度调节时,需要带动物料暂存箱移动,而物料暂存箱内具有物料,耗能较大,且通过连接板和支撑板的配合,容易在实现输料筒的转动调节时,出现卡死的状况,影响输料管的调节流畅性,且上述方案中仅在加料罐中设置有搅拌杆,而在物料落在物料暂存箱之后,进入输料筒之前缺乏相应的物料驱动的设备,使得物料容易积存在物料收集箱内,出现上方物料下不来,下方物料与螺旋上料扇叶之间出现上料间隙,无法上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输料管上料角度调节流畅性差以及上料流畅性差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料箱,所述上料箱上倾斜向下设置有出料管,所述上料箱内部配合出料管转动设置有驱动叶轮,所述上料箱的外侧壁上配合驱动叶轮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底座上配合上料箱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转动铰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尾端顶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出料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且所述输料管与底座之间转动铰接有液压缸,所述输料管内转动设置有螺旋上料组件,且所述输料管的顶端底部配合设置有上料管,所述上料箱的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第一电机与plc控制器之间电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上料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输料管内部的螺旋输送轴,所述输料管上配合螺旋输送轴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plc控制器之间电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和螺旋输送轴的配合实现输料管内物料的输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箱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转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顶盖上配合搅拌轴设置有第三电机,
第三电机与plc控制器之间电动连接,通过第三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叶片的配合实现上料箱内部的搅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箱上连通设置有注料管,所述注料管和出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便于向上料箱内注入待上料用物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箱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导向坡,所述导向坡配合设置在驱动叶轮的下方,且底端与出料管位置匹配,提高上料箱排料时的顺畅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箱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脚,实现上料箱在底座上的支撑。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便于整体的移动。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在上料箱内部配合出料管转动设置有驱动叶轮,上料箱的外侧壁上配合驱动叶轮设置有第一电机,这样,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转动,可以带动驱动叶轮转动直接将上料箱底部的物料向出料管处驱动,使得上料箱内的物料可以流畅的向出料管处排出。
17.2、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通过支撑架转动安装有输料管,同时通过液压缸实现支撑架的转动驱动,液压缸与输料管和底座之间转动铰接,同时在上料箱和输料管之间通过出料管、连接软管以及进料管的配合实现连接,这样,上料箱内的物料可以直接通过出料管排出之后落入输料管内,加强上料流畅性,同时通过连接软管和支撑架的配合可以保证输料管的转动流畅性,且耗能较少。
18.3、本实用新型在上料箱的顶端设置有顶盖,并在顶盖上转动设置有搅拌轴,并配合设置有搅拌叶片和第三电机,同时配合设置有注料管,这样在实现上料箱的注料时,上料箱的密封性更好,避免扬尘,同时,便于物料在上料箱内的搅拌均匀性,提高落料流畅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箱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一;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箱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二;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料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4.图中:1、底座;2、上料箱;3、出料管;4、驱动叶轮;5、第一电机;6、支撑架;7、输料管;8、进料管;9、连接软管;10、液压缸;11、上料管;12、螺旋输送轴;13、第二电机;14、顶盖;15、搅拌轴;16、搅拌叶片;17、第三电机;18、注料管;19、阀门;20、导向坡;21、支撑腿;22、固定脚;23、移动轮;100、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28.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上料箱2,上料箱2上倾斜向下设置有出料管3,上料箱2内部配合出料管3转动设置有驱动叶轮4,上料箱2的外侧壁上配合驱动叶轮4设置有第一电机5,底座1上配合上料箱2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上转动铰接有输料管7,输料管7的尾端顶部设置有进料管8,进料管8和出料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软管9,且输料管7与底座1之间转动铰接有液压缸10,输料管7内转动设置有螺旋上料组件,且输料管7的顶端底部配合设置有上料管11,上料箱2的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00,第一电机5与plc控制器100之间电动连接。
29.参考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螺旋上料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输料管7内部的螺旋输送轴12,输料管7上配合螺旋输送轴12设置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与plc控制器100之间电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螺旋输送轴12转动,通过螺旋输送轴12将进入输料管7内的物料进行输送,实现上料输送。
30.参考图2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箱2的顶端设置有顶盖14,顶盖14上转动设置有搅拌轴15,搅拌轴15上设置有搅拌叶片16,顶盖14上配合搅拌轴15设置有第三电机17,第三电机17与plc控制器100之间电动连接,通过第三电机17带动搅拌轴15转动,通过搅拌轴15带动搅拌叶片16转动,通过搅拌叶片16对上料箱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的混合更加均匀,同时避免物料粘连,更便于物料在上料箱2内的落料,顶盖14上连通上料箱2设置有注料管18,注料管18和出料管3上均设置有阀门19,通过注料管18实现外部物料进入上料箱2内的连通,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加强上料箱2的密封性,避免上料时粉尘飞扬。
31.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箱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导向坡20,导向坡20配合设置在驱动叶轮4的下方,且底端与出料管3位置匹配,通过导向坡20可以提高物料在上料箱2内通过出料管3排出时的流畅性,提高物料在上料箱2内排出时的导向性。
32.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料箱2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21,支撑腿21的底端设置有固定脚22,通过支撑腿21和固定脚22的配合实现上料箱2的支撑固定,同时便于为输料管7的安装提供空间,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23,便于整体的移动。
33.实施例2:
34.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上料设备,使用时,打开注料管18上的阀门19,将外界待上料的物料通过注料管18注入上料箱2内部,在移动轮23的作用下,将整体移动至合适位置,通过plc控制器100启动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3和第三电机17,通过第三电机17带动搅拌轴15转动,通过搅拌轴15带动搅拌叶片16转动,通过搅拌叶片16对上料箱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得物料的混合更加均匀,同时避免物料粘连,更便于物料在上料箱2内的落料,之后,第一电机5带动驱动叶轮4转动,驱动叶轮4可以对上料箱2底部的物料进行转动驱动,将物料堆送至出料管3处,并通过出料管3排出,之后,通过连接软管9将物料输送至进料管8处,并通过进料管8进入输料管7内,启动第二电机13,通过第二电机13带动螺旋输送轴12转动,通过螺旋输送轴12将进入输料管7内的物料进行输送,并通过上方的上料管11排出,实现物料的上料。
35.实施例3:
36.参考图1至图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架6和液压缸10的配合实现输料管7在底座1上的转动安装,当需要调节输料管7的上料角度时,启动液压缸10,通过液压缸10的伸缩控制输料管7的在支撑架6上的转动调节,从而实现上料角度的调整,同时,本实用新型将输料管7和上料箱2之间通过出料管3、连接软管9以及进料管8的配合实现连接,这样,在实现输料管7的转动调节时,并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配合出料管3设置有导向坡20和驱动叶轮4,这样,可以使得上料箱2内的物料落料更加顺畅,不会出现物料在上料箱2内粘附卡死,无法落料的情况,提高上料流畅性。
37.上文中提到的全部方案中,涉及两个部件之间连接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焊接、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连接、螺栓或螺钉连接或者其他公知的连接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上文凡是涉及有写固定连接的,优先考虑焊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