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1488发布日期:2022-11-23 01:4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等吊装设备用配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设备的安装、装卸或移位过程中,由于体积较大或重量较大,紧靠人力完成上述任务,需要的人员配合量大,且完成效率低,因此需借助起重机、卷扬机、电动葫芦等吊装设备,可省时、省力的完成。但在完成上述任务时,受设备类型、实施目的等因素影响,有时需要吊装设备配备的吊钩必须具备旋转功能;但有的设备在吊装过程中不允许大范围旋转,此时需要吊装设备的吊钩不能产生过大角度的旋转。而目前吊装设备配备的吊钩要么仅具有旋转功能,要么仅具有堵转功能,因此受用受限大,灵活性差,需同时配备两种功能的吊钩,即浪费了吊装设备的配置资源,也增加了设备的购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且调整简单方便的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吊钩本体的端部,包括吊钩安装板,所述吊钩本体贯穿所述吊钩安装板可拆卸安装设置,位于所述吊钩安装板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吊钩本体端部螺纹配合的吊钩螺母,贯穿所述吊钩螺母与所述吊钩本体可拆卸安装有防脱螺栓,所述吊钩螺母的外周套设有吊钩堵转装置,且所述防脱螺栓贯穿所述吊钩堵转装置设置,所述吊钩安装板的两端相对安装有配合使用的滑轮,所述滑轮外侧罩扣有滑轮外罩,所述滑轮外罩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钩安装板的端部。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钩堵转装置包括套装于所述吊钩螺母外部的堵转圆环,所述堵转圆环上相对设有螺栓避让口,所述防脱螺栓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螺栓避让口设置,所述堵转圆环上位于各所述螺栓避让口的两侧分别相对安装有堵转支撑板,所述堵转支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堵转圆环与两所述滑轮外罩之间的距离,各所述堵转支撑板上对应固定安装有朝向所述滑轮延伸的堵转压簧。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堵转压簧在所述堵转支撑板上位于远离所述堵转圆环的一端设置。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各所述螺栓避让口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螺栓防脱长孔,且所述螺栓防脱长孔贯穿所述堵转圆环设置,所述螺栓防脱长孔与所述螺栓避让口呈t形布置。
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吊钩本体的端部,包括吊钩安装板,所述吊钩本体贯穿所述吊钩安装板可拆卸安装设置,位于所述吊钩安装板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吊钩本体端部螺纹配合的吊钩螺母,贯穿所述吊钩螺母与所述吊钩本
体可拆卸安装有防脱螺栓,所述吊钩螺母的外周套设有吊钩堵转装置,且所述防脱螺栓贯穿所述吊钩堵转装置设置,所述吊钩安装板的两端相对安装有配合使用的滑轮,所述滑轮外侧罩扣有滑轮外罩,所述滑轮外罩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钩安装板的端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不安装吊钩堵转装置时,吊钩本体可以在吊钩安装板上周向转动,实现吊钩本体任意角度的转动调整,以方便吊运设备的周向位置调整使用;当吊运的设备不允许大范围转动时,将吊钩堵转装置安装好,在吊钩本体带动吊钩螺母和吊钩堵转装置同步少量角度转动后,吊钩堵转装置便于滑轮外罩接触,通过滑轮外罩对其转动进行阻挡,达到吊钩本体堵转的目的,吊钩堵转装置拆装简单,使吊钩本体的使用更灵活,可同时满足吊运设备的任意范围转动与小范围转动吊装使用。
附图说明
9.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钩堵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钩堵转装置的俯视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钩堵转装置设置伸缩件后的俯视图;
15.图中:1-吊钩本体;2-吊钩安装板;3-吊钩螺母;4-防脱螺栓;5-滑轮;6-滑轮外罩;7-堵转圆环;8-螺栓避让口;9-堵转支撑板;10-堵转压簧;11-螺栓防脱长孔;12-伸缩件;121-内套杆;122-外套管;123-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7.如图1和图2所示,双功能吊钩安装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吊钩本体1的端部,用于实现吊钩本体1的安装,且可根据具体使用场景,选择所述吊钩本体1为任意角度可旋转安装还是小角度堵转安装,以提高所述吊钩本体1使用的通用性。具体包括吊钩安装板2,所述吊钩本体1贯穿所述吊钩安装板2可拆卸安装设置,位于所述吊钩安装板2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吊钩本体1端部螺纹配合的吊钩螺母3,贯穿所述吊钩螺母3与所述吊钩本体1可拆卸安装有防脱螺栓4。通过所述吊钩螺母3将所述吊钩本体1限位连接至所述吊钩安装板2上,且通过所述防脱螺栓4实现两者间的防脱安装,使所述吊钩本体1的安装更稳定,使用更安全。
18.本实施例在所述吊钩螺母3的外周套设有吊钩堵转装置,且所述防脱螺栓4贯穿所述吊钩堵转装置设置,所述吊钩安装板2的两端相对安装有配合使用的滑轮5,所述滑轮5外侧罩扣有滑轮外罩6,所述滑轮外罩6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钩安装板2的端部,在所述吊钩堵转装置实现堵转时,所述滑轮外罩6与所述吊钩堵转装置配合,阻挡所述吊钩本体1的转动。
19.具体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吊钩堵转装置包括套装于所述吊钩螺母3外部的堵转圆环7,所述堵转圆环7上相对设有螺栓避让口8,所述防脱螺栓4两端分别贯穿所述螺栓避让口8设置,为防止所述堵转圆环7的脱落,可以通过在所述吊钩本体1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吊钩螺母3的上方可拆卸螺纹连接一防脱螺母,对所述堵转圆环7的上行形成限位,确保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安装的牢固性,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20.所述堵转圆环7上位于各所述螺栓避让口8的两侧分别相对安装有堵转支撑板9,所述堵转支撑板9的长度大于所述堵转圆环7与两所述滑轮外罩6之间的距离,当所述堵转圆环7随所述吊钩本体1旋转一定角度时,所述堵转支撑板9会与所述滑轮外罩6的侧面接触,所述滑轮外罩6对所述堵转支撑板9的继续转动形成限位,达到堵转的作用。所述堵转支撑板9的具体旋转角度视所述堵转支撑板9的长度而定,但最大旋转角度不会超过180
°

21.各所述堵转支撑板9上对应固定安装有朝向所述滑轮5延伸的堵转压簧10,在所述堵转支撑板9与所述滑轮外罩6的侧壁接触之前,所述堵转压簧10先与所述滑轮外罩6的侧壁接触,对所述吊钩本体1的旋转产生阻力,同时所述堵转压簧10与所述吊钩本体1的先行接触,还会起到防止所述堵转支撑板9与所述滑轮外罩6硬性碰撞的作用。为保证所述堵转压簧10能够先于所述堵转支撑板9与所述滑轮外罩6接触,可以将所述堵转压簧10在所述堵转支撑板9上位于远离所述堵转圆环7的一端设置。
22.如图5所示,为防止所述堵转压簧10受压后出现弯折而影响其吸能效果,可以在所述堵转压簧10内限位套装有伸缩件12,对其压缩形成限位和导向。所述伸缩件12包括围设于所述堵转压簧10内且抵靠在所述堵转支撑板9与所述堵转压簧10连接处的内套杆121,所述内套杆121外侧限位插接套装有外套管122,所述外套管122的外端设于限位台123,所述堵转压簧10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台123上,实现与堵转压簧10的套装配合。
23.各所述螺栓避让口8的端部分别连通有螺栓防脱长孔11,且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贯穿所述堵转圆环7设置,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与所述螺栓避让口8呈t形布置。当所述吊钩本体1带动所述防脱螺栓4同步转动时,所述防脱螺栓4会首先进入至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内,与其侧部孔壁接触,以带动所述堵转圆环7的同步转动,同时所述防脱螺栓4与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的侧部孔壁接触后,还可以起到所述堵转圆环7上行限位防脱的作用。
24.本实施例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25.1、所述吊钩堵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26.2、当所述吊钩本体1旋转时,所述吊钩本体1上的所述防脱螺栓4同步旋转并卡住所述堵转圆环7上的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带动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同步旋转,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上的四个所述堵转压簧10一起旋转,直至其中两个抵靠在所述滑轮外罩6的侧壁上,使所述吊钩本体1停止旋转,堵转驱动配合简单。
27.3、所述堵转压簧10能够吸收所述吊钩本体1旋转时的动能,避免所述堵转圆环7与所述滑轮外罩6的侧壁形成硬性碰撞,不至于各部件频繁受力,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28.4、所述螺栓防脱长孔11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止所述堵转圆环7旋转时脱出,避免配置其它防脱部件,使整体结构更简单。
29.5、不需要所述吊钩本体1任意角度旋转时,将所述吊钩堵转装置拆除,所述吊钩本体1即可自由旋转。
30.本实用新型当不安装吊钩堵转装置时,吊钩本体可以在吊钩安装板上周向转动,
实现吊钩本体任意角度的转动调整,以方便吊运设备的周向位置调整使用;当吊运的设备不允许大范围转动时,将吊钩堵转装置安装好,在吊钩本体带动吊钩螺母和吊钩堵转装置同步少量角度转动后,吊钩堵转装置便于滑轮外罩接触,通过滑轮外罩对其转动进行阻挡,达到吊钩本体堵转的目的,吊钩堵转装置拆装简单,使吊钩本体的使用更灵活,可同时满足吊运设备的任意范围转动与小范围转动吊装使用。
3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