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5832发布日期:2022-10-29 02:3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毛巾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手工操作将多个散落的且呈圆饼状的压缩毛巾一次性整齐的装入包装袋中的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


背景技术:

2.一次性无纺布清洁用品作为传统纺织清洁用品的替代品,近年来其市场的需求量逐步加大。而由无纺布制作的压缩毛巾因具有易携带,易使用,用后即弃等特性而能够更好地达到人们的旅居需求。出于方便携带以及美观方面的考虑,通常情况下,压缩毛巾在压缩后是利用收缩膜包装成圆饼状并由操作者手工将多个压缩毛巾装入包装袋内,但是在操作者手工装填过程中,由于圆饼状的压缩毛巾极易翻转竖立卡位在包装袋中,因此,造成压缩毛巾手工装填包装的效率较低,致使压缩毛巾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3.因此,如何提高压缩毛巾手工装填包装的效率,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将压缩毛巾手工装填入包装袋的效率,以降低压缩毛巾产品的生产成本。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其是由呈中空圆管状的装填管以及挡板构成,其中装填管具有前开口端及后开口端,前开口端的纵向截面呈楔形状,装填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前开口端与后开口端且贯穿管壁的纵向滑道,挡板固定盖设于后开口端的一部分区域,以使后开口端未被挡板盖设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后端开口,且后端开口与纵向滑道连通。据此,操作者可手工操作将多个散落的且呈圆饼状的压缩毛巾由前开口端依序装填入装填管内,且呈楔形状的前开口端及贯穿管壁的纵向滑道有利于操作者在装填过程中对压缩毛巾状态及位置的调整,之后再借助呈楔形状的前开口端插入至包装袋中,并利用手指由后端开口处抵顶最上侧的压缩毛巾,即可将装填管抽出而将该多个压缩毛巾一次性且整齐的装入包装袋中,从而提升压缩毛巾手工装填包装的效率,以降低压缩毛巾产品的生产成本。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挡板的上侧边缘是由位于中间的直边段以及位于直边段两侧的两条弧边段构成,直边段与纵向滑道相对且间隔一距离,弧边段沿远离直边段的方向逐渐接近后开口端的边缘并最终与后开口端的边缘相接,以使后端开口呈月牙状。据此,该直边段与纵向滑道相对且间隔距离的结构,可方便操作者利用手指由后端开口处抵顶最上侧的压缩毛巾;而呈月牙状的后端开口可使位于纵向滑道两侧的装填管的管壁向内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便于操作者对装入装填管内的多个压缩毛巾进行手工固定。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后端开口竖直方向的高度小于等于装填管直径的3/4。以此,可确保挡板与后开口端结合的结构强度以及位于纵向滑道两侧的装填管的管壁的扩缩弹性。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前开口端所处平面与装填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以此,便于将前开口端插入包装袋的袋口并在前送的过程中撑开袋口。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前开口端所处平面与装填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以此,更加便于前开口端插入并撑开袋口。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前开口端的后侧口缘处与纵向滑道连通。据此,可缩短纵向滑道的长度,从而减少手指于纵向滑道内的滑动距离,以提升将压缩毛巾装入包装袋中的装填速度。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装填管的内径比压缩毛巾的直径大1-3mm。据此,装填管内径大于压缩毛巾直径的富余量,便于操作者将压缩毛巾装入装填管内。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纵向滑道的宽度为5-35mm。以此,便于手指于其中的滑动操作。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装填管及挡板是由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制作,且该装填管及挡板可为一体成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侧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俯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后侧示意图。
17.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8.1 辅助器;10 装填管;11 前开口端;111 后侧口缘;12 后开口端;121 后端开口;13 纵向滑道;p 高度;θ夹角;20 挡板;201 直边段;202 弧边段。
具体实施方式
19.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20.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的一具体实施。该压缩毛巾手工装填辅助器1(以下简称辅助器1)是由呈中空圆管状的装填管10以及挡板20构成,其中,装填管10具有前开口端11及后开口端12,前开口端11的纵向截面呈楔形状,装填管10的管壁上开设有连通前开口端11与后开口端12且贯穿管壁的纵向滑道13,挡板20固定盖设于后开口端12的一部分区域,以使后开口端12未被挡板20盖设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后端开口121,且后端开口121与纵向滑道13连通。
21.具体而言,该装填管10及挡板20可由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一体成型制作而成,且该装填管10的内径比压缩毛巾的直径大1-3mm,而该纵向滑道13的宽度可为5-35mm,由此通过装填管10内径大于压缩毛巾直径的富余量,便于操作者将压缩毛巾装入装填管10内,而纵向滑道13则便于手指于其内进行滑动操作。
22.进一步而言,如图3所示,该挡板20的上侧边缘是由位于中间的直边段201以及位于直边段201两侧的两条弧边段202构成,直边段201与纵向滑道13相对且间隔一距离,弧边段202沿远离直边段201的方向逐渐接近后开口端12的边缘并最终与后开口端12的边缘相
接,以使后端开口121呈月牙状。该直边段201与纵向滑道13相对且间隔距离的结构,可方便操作者利用手指由后端开口121处抵顶最上侧的压缩毛巾,而呈月牙状的后端开口121可使位于纵向滑道13两侧的装填管10的管壁向内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便于操作者对装入装填管10内的多个压缩毛巾进行手工固定。另外,该后端开口121竖直方向的高度p小于等于装填管10直径的3/4,以此可确保挡板20与后开口端12结合的结构强度以及位于纵向滑道两侧的装填管的管壁的扩缩弹性。
23.更进一步而言,该前开口端11所处平面与装填管1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θ为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60度,以便于操作者将前开口端11插入包装袋的袋口并在前送的过程中撑开袋口。而在实际使用中,该前开口端11所处平面与装填管10的轴向之间的夹角θ最好为60度,以使前开口端11更加容易的插入并撑开袋口。另外,该前开口端11的后侧口缘111处与纵向滑道13连通,以此可缩短纵向滑道13的长度,从而减少手指于纵向滑道13内的滑动距离,以提升将压缩毛巾装入包装袋的装填速度。
24.操作者在应用辅助器1进行压缩毛巾的装填操作时,是将多个散落的且呈圆饼状的压缩毛巾由前开口端11依序装填入辅助器1内,由于装填管10位于纵向滑道13两侧的管壁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操作者可紧握辅助器1两侧即可将装入其内的压缩毛巾进行固定,且呈楔形状的前开口端11及贯穿管壁的纵向滑道13还有利于操作者在装填过程中对压缩毛巾的状态及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辅助器1的前开口端11插入至包装袋中,然后利用手指由后端开口121处抵顶最上侧的压缩毛巾并经纵向滑道13滑动即可将辅助器1抽出,以将该多个压缩毛巾一次性且整齐的装入包装袋中,从而提升压缩毛巾手工装填包装的效率,以降低压缩毛巾产品的生产成本。
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构思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