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3364发布日期:2023-03-07 18:0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是各个行业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设备,特别是在煤矿机械化开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式输送机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制造、安装及加载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使运转中心偏离输送机中心线,即通常所说的“跑偏”。跑偏,是影响带式输送机运输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3.跑偏的根本原因是驱动滚筒及张紧滚筒之间胶带两侧张力不均,使输送带两侧对滚筒的压力不一致。输送带在滚筒上绕过都有变形及打滑现象,其程度与输送带对滚筒的压力有关,由于压力不一样,打滑程度不相同,输送带的伸长变形也不相同。张力较大的一侧输送带变形较大,打滑程度也较低,其运动速度就较快,因此该侧输送带会发生同方向的横移运动,此横移进一步导致输送带两侧的张力更加不均,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使输送带横移更加严重,即出现跑偏。跑偏使胶带在挡偏立辊上剧烈摩擦导致输送带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4.输送带的跑偏规律是:跑紧不跑松,即输送带两侧的松紧度不一时,输送带向紧的一侧移动;跑高不跑低,即如果输送带两侧的高低不一样,输送带向高的一侧移动;跑后不跑前,即如果托辊支架等装置没有安装在输送带运行方向的垂直截面上,而是一端在前,一端在后(沿输送带运行方向),则输送带会向后端移动,即槽形前倾托辊特性。
5.张紧滚筒与驱动滚筒的轴线不平行是导致输送带两侧张力不同的明显原因。此外,输送带横向厚度不均匀以及张紧滚筒两侧轴承摩擦系数不同、两侧托辊轴承摩擦系数不同、安装托辊支架与输送带运行方向不垂直、输送带接头不正、滚筒表面粘有异物、所运输的物料发生偏载等都会使输送带两侧的张力不匀。另外还有一些其他不明显的原因导致张力不均的现象发生。
6.对于较大型带式输送机,因输送机运行速度快、负载大、张紧滚筒与驱动滚筒相距遥远等,使纠偏更困难。有资料提出电子纠偏的设想,即安装传感器探知输送带横移的参数,通过调节挡偏立辊的位置,强行将偏离的输送带推回正确的位置。这种方法可能使输送带受到较大的伤害,因而其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7.带式输送机在运输过程中若出现跑偏,势必造成输送机撒料,严重时迫使停机或撕裂胶带,给用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各种各样的防偏措施应运而生。但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采用调心托辊,调心托辊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无源液压式等。综观所有调心托辊,它们都是利用跑偏一侧的辊子轴线前倾一定角度,使调心托辊在运转过程中,对跑偏输送带产生横向作用力,将输送带逐步引正。但是,中间转轴式调心托辊由于跑偏一侧受力较大,从而导致上横梁在中间转轴的两侧受力不均而憋死,特别是带宽、运量较大时,这种憋死现象尤为严重,从而达不到“调心”的功能。此外,由于传统中间转轴式调心托辊(包含td75型上调心托辊、dtⅱ型及dtⅱ(a)型摩擦调心托辊等)的上横梁采用角
钢弯制成槽形,则跑偏一侧受力时极易变形,从而使辊子脱离上横梁,失去了调心托辊的功能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首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横梁因中间转轴的两侧受力不均而憋死的问题,其次再解决上横梁的跑偏一侧极易变形的问题。
9.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包括下横梁、底座和调心托辊,所述调心托辊包括辊子、挡偏立辊和调心支架,所述辊子和挡偏立辊均装于调心支架上,底座固定在下横梁上,调心支架中央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心支架的两端与下横梁之间设有支撑滚轮。
11.特别的,所述调心支架的两端底部安装有所述支撑滚轮,下横梁上对应支撑滚轮的位置固定设有与支撑滚轮适配的行走梁,支撑滚轮行走在行走梁上。
12.其中,所述调心支架上排布有三个辊子,中间的辊子水平放置,两侧的辊子对称、倾斜放置,输送带铺设在辊子上。
13.可选的,所述三个辊子长度相等。
14.其中,调心支架的两侧分别装有一挡偏立辊,所述挡偏立辊与辊子轴线之间有间距;所述挡偏立辊与倾斜设置的辊子垂直或者不垂直。
15.可选的,所述调心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横梁,上横梁中央通过转轴安装在底座上;两个支撑滚轮对称装于上横梁的两端。
16.可选的,所述调心支架还包括上横梁两端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下端与上横梁固接,倾斜的辊子的上端与同侧的支撑臂连接,两个支撑臂的顶部分别连接有伸出臂,两个伸出臂上分别装有一个挡偏立辊。
17.可选的,所述上横梁上安装有两个辊子支座,中间的辊子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辊子支座上;倾斜的辊子的下端与同侧的辊子支座连接。
18.特别的,上横梁采用槽钢制作。
19.可选的,底座上固定设有用于限制上横梁旋转的限位块。
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输送带跑偏时,挡偏立辊提前接触跑偏的输送带边缘,挡偏立辊受到一定作用力时,带动上横梁绕回转轴旋转使跑偏一侧的辊子前倾一定角度,促使跑偏后的输送带自动回到原位,实现跑偏输送带的自动纠偏,确保输送带对中运行;同时,支撑滚轮承受跑偏一侧的作用力,使调心支架两侧受力平衡,防止上横梁与底座憋死。
21.两侧设有挡偏立辊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挡偏立辊可以在跑偏严重情况下直接阻止和限制输送带跑偏;当跑偏后的输送带接触到挡偏立辊时,输送带可以驱使挡偏立辊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促使跑偏一侧的辊子前倾更大的角度,因辊子中心与挡偏立辊距离为e,具有强制纠偏功能,增大e值调心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挡偏立辊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输送带跑出机架现象。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支撑滚轮支撑调偏托辊,稳定性可靠性更高,弥补了传统中间转轴式调偏托辊的不足,解决了横梁因中间转轴的两侧受力不均而憋死的问题;
24.2、本技术秉承传统中间转轴式调心托辊特性,具有自动调心功能,且不受带宽及
荷载的影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具通用性、具互换性、使用便捷;
25.3、本技术的上横梁采用槽钢制作,与传统上横梁采用角钢弯制成槽形相比,结构更可靠,不易变形;
26.4、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节等长辊子,与摩擦调心托辊、锥形调心托辊等同类调心托辊相比,制作更方便;且与过渡托辊、槽形托辊、槽形前倾托辊等托辊所用的辊子通用,具互换性,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
28.图1为实施例中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的主视图;
29.图2为实施例中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的俯视图;
30.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31.图4为图1的b-b处的剖视图;
32.图5为图1的c-c处的剖视图;
33.图6为实施例中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的使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包括下横梁4、底座5和调心托辊,调心托辊包括辊子1、挡偏立辊2和调心支架。
41.底座5固定在下横梁4上,调心支架中央与底座5转动连接,转动连接处构成调心支架的回转中心。调心支架上排布有三个辊子1,中间的辊子1水平放置,两侧的辊子1对称、倾斜放置,输送带9铺设在辊子1上,通过辊子1实现输送带运行。值得说明的是,两侧倾斜的辊子1与水平线间的夹角根据需要合理布置。三个辊子1安装在调心支架上,通过调心支架的转动来实现三个辊子1的转动,从而执行自动调心动作。
42.调心支架的两侧分别装有一挡偏立辊2,挡偏立辊2与辊子1轴线之间的间距为e。挡偏立辊2与辊子1轴线之间间距为e,促使输送带9跑偏时给上横梁3绕回转中心提供旋转力矩,从而达到跑偏一侧的辊子1轴线前倾一定角度的目的,即实现输送带的有效调偏。
4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三个辊子1长度相等。
4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挡偏立辊2与倾斜设置的辊子1垂直。
4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1、图4所示,调心支架的两端与下横梁4之间设有支撑滚轮7。特别的,调心支架的两端底部安装有支撑滚轮7,下横梁4上对应支撑滚轮7的位置固定设有与支撑滚轮7适配的行走梁41,支撑滚轮7行走在行走梁41上。其中,两端的支撑滚轮7对称设置在调心支架的回转中心两侧,以保证回转中心两侧受力均衡。
4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调心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横梁3和上横梁3两端的支撑臂31,上横梁3中央通过自身转轴安装在底座5上。
47.上横梁3上安装有两个辊子支座33,中间的辊子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辊子支座33上。支撑臂31下端与上横梁3固接,倾斜的辊子1的一端与同侧的支撑臂31的上端连接,倾斜的辊子1的另一端与同侧的辊子支座33连接。
48.两个支撑臂31的顶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伸出臂32,两个挡偏立辊2分别装于其中一个伸出臂32上。
49.特别的,两个支撑滚轮7对称装于上横梁3的两端。
5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底座5上固定设有用于限制上横梁3旋转的限位块6,限位块6可限制上横梁旋转角度在一定范围内,也就限制了辊子1的前倾角。特别的,限位块6限制上横梁旋转角度在
±
12度内,即最大前倾角度α=12度。
5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下横梁4两端固定在中间架8上。
5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3所示,上横梁3采用槽钢制作,结构可靠,即使跑偏一侧受力较大时也不会有较大的变形。特别的,限位块6置于上横梁3的槽口内并位于腰部的下方,通过限位块6对槽钢的腿部进行限制从而限制上横梁3的旋转角度,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限位块6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53.值得说明的是,该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使用时有方向要求。
5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55.本实用新型与承载托辊组配套使用,一般采用每隔十组上承载托辊组布置带式输送机自动调偏结构。
56.如图6所示,图6中所示辊子1、挡偏立辊2按正投影布置;当某种原因产生输送带9跑偏时,输送带9中心线o
’‑
o’偏离输送机中心线o-o,这时输送带9会提前接触到跑偏一侧的挡偏立辊2,并继续向此侧跑偏,势必会给挡偏立辊2初始力f,从而产生分力f’,由于挡偏立辊2与辊子1之间距离为e,根据力学原理,上横梁3将绕回转中心产生旋转力矩m=f
’×
l,跑偏越严重,旋转力矩m越大,并沿输送带运行方向转动一角度α,即前倾角度α,从而实现输送带的有效调偏。
57.同时,支撑滚轮7承受跑偏一侧的作用力,使调心支架两侧受力平衡,防止上横梁3与底座5憋死,不再受带宽及荷载的影响。
58.采用本实用新型,其可解决带宽、运量较大时上横梁3在中间转轴的两侧受力不均而憋死的现象。
59.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