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0746发布日期:2022-11-18 22:2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罐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


背景技术:

2.罐头是一种包装食物的方法,可以是罐装饮料,包括罐头汽水、咖啡、果汁、冻奶茶、啤酒等,也可以是罐装食品,包括午餐肉,包装材料为马口铁,开罐部分沿用开罐器,或有仿易拉罐科技,用的包装物料是铝合金,鲜笋罐头是用笋为原料制作的罐头;
3.现有的鲜笋罐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加汤机对其进行加汤,以使罐头内部的鲜笋融入到浓郁汤汁的内部,让鲜笋更加鲜美,但现有的鲜笋罐头在加汤的过程中其位置容易产生偏移难以对准加汤头,从而容易造成汤洒落出来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鲜笋罐头在加汤时容易产生偏移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顶端安装有加汤罐,且加汤罐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加汤罐的顶端安装有进汤口,所述加汤罐的底端安装有出汤管,且出汤管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出汤管的底端安装有加汤头,所述机箱内部的底端有机架,且机架的顶端安装有传送带,所述机架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置槽,且第一内置槽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置槽,且第二内置槽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夹持座的内侧和第二夹持座的内侧均设置有夹持槽,且夹持槽的内侧设置有鲜笋罐头主体,所述出汤管一侧的加汤罐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
6.使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时,通过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同步相内夹持,能够将鲜笋罐头主体对准加汤头来进行限位夹持,以防止汤洒落出来,同时设置搅拌杆以防止配料沉淀在加汤罐底部。
7.优选的,所述加汤罐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的两侧均匀安装有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轴底端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刮板。
8.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轴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二搅拌轴相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的两端均匀安装有搅拌叶片。
9.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轴均设置有两组,所述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轴均关于安装座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所述夹持槽的剖面均设置呈“v”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不仅实现了防偏移的功能,而且实现了防汤底沉淀的功能;
12.(1)通过在使用过程中,将鲜笋罐头主体放在传送带上移动,当鲜笋罐头移动至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中间时,红外线接收器受鲜笋罐头阻挡不再接受来自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来的信号,此时传送带暂停,单片机启动电动推杆带动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向内靠拢以带动鲜笋罐头主体顺着夹持槽向内自动靠拢滑动并使鲜笋罐头移动至加汤头正下方,以便于稳定鲜笋罐头的输送位置和防止位置偏移导致汤溅出来从而造成汤原料的浪费;
13.(2)通过在长时间加汤过程中,汤底的配料容易产生沉淀,此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和两侧的搅拌杆对汤和配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搅拌叶片和刮板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带动上下的配料进行混合,防止过多的配料沉淀在加汤罐的底部造成配料比例不均衡现象,以提高对汤和配料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递带机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座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驱动电机;2、加汤罐;3、搅拌杆;4、安装座;5、连接杆;6、机箱;7、传送带;8、机架;9、鲜笋罐头主体;10、第一夹持座;11、加汤头;12、控制阀;13、出汤管;14、刮板;15、第一搅拌轴;16、进汤口;17、电动推杆;18、第一内置槽;19、第二内置槽;20、红外线发射器;21、夹持槽;22、第二夹持座;23、红外线接收器;24、搅拌叶片;25、第二搅拌轴;26、第二驱动电机;27、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防偏移的鲜笋罐头生产用加汤机,包括机箱6,机箱6的顶端安装有加汤罐2;
23.加汤罐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搅拌轴15,第一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搅拌轴15相连接,第一搅拌轴15的两侧均匀安装有搅拌杆3,第一搅拌轴15底端的两侧均安
装有连接杆5,且连接杆5的底端均安装有刮板14;
24.具体的,如图1所示,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带动第一搅拌轴15和两侧的搅拌杆3对汤和配料进行搅拌;
25.第一搅拌轴15的外侧安装有安装座4,且安装座4内部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26,安装座4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搅拌轴25,第二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与第二搅拌轴25相连接,第二搅拌轴25的两端均匀安装有搅拌叶片24,搅拌叶片24和第二搅拌轴25均设置有两组,搅拌叶片24和第二搅拌轴25均关于安装座4的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26.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时,通过搅拌叶片24和刮板14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带动上下的配料进行混合,防止过多的配料沉淀在加汤罐2的底部造成配料比例不均衡现象,以提高对汤和配料的混合效果;
27.且加汤罐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第一驱动电机1一侧的加汤罐2的顶端安装有进汤口16,加汤罐2的底端安装有出汤管13,且出汤管13的外侧安装有控制阀12,出汤管13的底端安装有加汤头11,机箱6内部的底端有机架8,且机架8的顶端安装有传送带7,机架8的两端均安装有电动推杆17,且电动推杆17的内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夹持座10和第二夹持座22,第一夹持座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置槽18,且第一内置槽18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接收器23,第二夹持座2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置槽19,且第二内置槽19的内部安装有红外线发射器20,第一夹持座10的内侧和第二夹持座22的内侧均设置有夹持槽21;
28.夹持槽21的剖面均设置呈“v”形;
29.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通过夹持槽21设置呈t型,从而能够更好鲜笋罐头主体9进行限位夹持;
30.且夹持槽21的内侧设置有鲜笋罐头主体9,出汤管13一侧的加汤罐2的内部安装有单片机27。
31.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鲜笋罐头主体9放在传送带7上移动,当鲜笋罐头主体9移动至第一夹持座10和第二夹持座22中间时,红外线接收器23受鲜笋罐头阻挡不再接受来自红外线发射器20发射出来的信号,此时传送带7暂停,单片机27启动电动推杆17带动第一夹持座10和第二夹持座22向内靠拢以带动鲜笋罐头主体9顺着夹持槽21向内自动靠拢滑动并使鲜笋罐头正下方对准着加汤头11,此时打开控制阀12,汤料顺着出汤管13滴入鲜笋罐头主体9内;
32.其次,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带动第一搅拌轴15和两侧的搅拌杆3对汤和配料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搅拌叶片24和刮板14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带动上下的配料进行混合,防止过多的配料沉淀在加汤罐2的底部造成配料比例不均衡现象,以提高对汤和配料的混合效果。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
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