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底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01640发布日期:2022-11-16 01:4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底盒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底盒机。


背景技术:

2.在纸盒的大批量生产中,为了减小空间的占用,减少运输成本,常常会将纸盒折叠堆叠起来,当需要使用纸盒包装物品时,常常需要将折叠起来的纸盒翻折起来,随后将纸盒的底部支撑物品的若干支撑纸板折叠起来方可用来放置物品。
3.现在常常通过人工的方法来翻折纸盒,这样一方面折叠纸盒的质量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使用人工翻折纸盒的工作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只适用于小规模情况下的生产需要,不适用于大规模情况下包装物品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制造一款能够自动快速折盒子的机器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底盒机,其优点是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折底盒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进料端滑动连接用于整齐堆垛底盒的堆垛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远离所述堆垛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基于固定底盒靠近所述工作台的第一侧壁,翻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实现翻转底盒侧壁的翻转装置,以及基于若干顶杆机构依次顶住底盒底端的若干支撑件实现折叠底盒底部支撑件的折叠装置,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下滑动连接用于将底盒从所述堆垛装置移送到所述翻转装置的移送装置。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堆垛装置用于将待折叠的底盒整齐的堆垛在一起,从而保证输送时待折叠的底盒能够准确的被翻折;滑动连接于工作台台面下的移送装置用于将待折叠的纸盒从堆垛装置自动移动到翻转装置处,保证了翻折精度,提升了工作效率;翻转装置通过固定待翻折的底盒靠近工作台台面的第一侧壁,同时将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拉起并移动到第一侧壁的正上方实现待翻折的底盒的四侧壁完全分开,当底盒的侧壁完成分开后,折叠装置通过一定的顺序控制顶杆机构依次折叠底盒底部的若干支撑件并使得支撑件实现相互卡接,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若干移送槽,所述移送装置包括沿着移送槽方向设置的移送滑轨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移送滑轨上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顶升端固定连接用于吸住所述第一侧壁的下吸盘机构。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顶升机构带动下吸盘机构穿过移送槽顶升吸附待翻折底盒的第一侧壁,随后被吸附的待翻折底盒沿着移送滑轨从堆垛装置移送至翻转装置实现底盒的翻转。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堆垛装置包括用于卡接底盒的若干挡杆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挡杆,用于压住底盒的下压轮。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挡杆用于卡接底盒的各边,从而保证底盒能够整齐的堆
垛在一起,便于后续的归正以及翻转折叠,由于底盒质量较轻,当最下面的底盒被移送到翻转机构时,很有可能导致上面的底盒无法下滑,当移送装置准备吸附下一个底盒时,很可能导致无法吸附,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挡杆上滑动连接用于压住底盒的下压轮可以保证当最下面的底盒被移送走后,在上面的底盒能够自动向下移动一个位置,同时也能保证下吸盘机构能够准确吸附底盒,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用于吸住所述底盒的第二侧壁的上吸盘机构以及用于调整所述上吸盘机构竖直方向位置的第一平移机构以及用于调整所述上吸盘机构水平方向位置的第二平移机构。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底盒被移动到指定位置时,上吸盘机构平移下降吸附在第二侧壁的中心位置,保证翻折稳定性,由于底盒的端部形状为平行四边形的构造,为了保证第二侧壁能够准确的移动到第一侧壁上正上方,因此需要第一平移装置调整上吸盘机构水平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二平移装置调整上吸盘机构沿着竖直方向的位置,保证翻转机构翻折的稳定与准确。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沿着移送方向在所述移送槽的末端固定连接用于阻挡底盒的抵接板,靠近所述抵接板的位置滑动连接用于锁定底盒翻转状态的抵接件。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底盒被移送装置移送时,为了便于定位,因此在移送槽的末端固定抵接板,当移送装置带着待翻折的底盒触碰到抵接板时即停止随后翻转装置将底盒翻转完成,此时底盒的一侧壁与抵接板的表面重合,此时滑动连接在靠近抵接板的位置的抵接件伸出,抵接底盒远离抵接板的侧壁,此时底盒的四面侧壁均被固定,翻转状态被锁定,从而保证后续底盒底部支撑件折叠的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翻折装置上,用于折叠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顶杆机构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台面下,用于折叠第二支撑件的第二顶杆机构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折叠底盒底端两侧的第三支撑件以及第四支撑件的第三顶杆机构和第四顶杆机构。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盒的四面侧壁在底盒的底部位置均连接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件,支撑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卡接可以实现将物品稳稳的拖住,第一顶杆机构用于将与第一侧壁相接的第一支撑件折叠,第二顶杆机构用于将与第二侧壁相接的第二支撑件折叠,第三顶杆机构用于将底盒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撑件折叠在一起。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顶杆机构及所述第四顶杆机构之间固定连接用于将第二支撑件卡入第一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之间的卡接机构。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机构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三顶杆机构之间,当所有的支撑件均被折叠时,卡接结构伸出通过将第二支撑件卡入第一支撑件与第三支撑件之间即可完成底部支撑件的相互卡接,保证支撑的稳定。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装置的折叠顺序依次为第一顶杆机构,第三顶杆机构,第四顶杆机构,第二顶杆机构,最后为卡接机构。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盒的四面侧壁在底盒的底部位置均连接有起支撑作用的支撑件,支撑件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折叠卡接可以实现将物品稳稳的拖住,不然就无法起到支撑作用或支撑效果不佳。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机构包括推拉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推拉组件
的推拉端用于抵接于支撑件平面的折叠头。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拉组件带动固定连接在推拉组件上的折叠头向支撑件的方向伸出,折叠头用于抵接支撑件的支撑平面,从而保证支撑件能够准备的被这折叠在一起。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叠头具有不同的弯折度以保证折叠头的折叠端面相贴于支撑件的端面。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杆机构放置的位置不同,折叠头设置不用的弯折度能够保证折叠头的折叠端面能够稳固的相贴在支撑件的端面上从而保证折叠效果。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基于上吸盘机构,下吸盘机构以及抵接板抵接件将底盒的四面侧壁固定,锁定底盒的翻转状态,保证后续底盒底部支撑件折叠的稳定性;
27.2.顶杆机构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完成支撑件折叠卡接,保证支撑件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支撑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施例的底盒展开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施例的底盒折起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实施例的堆垛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实施例的移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实施例的翻转装置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实施例的折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工作台;11、移送槽;2、堆垛装置;21、挡杆;22、下压轮;3、翻转装置;31、上吸盘机构;32、第一平移机构;321、丝杆;322、第一伺服旋转电机;323、承载台;324、齿条;33、第二平移机构;331、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2、齿轮;333、移动框;34、抵接板;35、抵接件;351、抵接气缸;352、抵接块;4、折叠装置;41、第一顶杆机构;42、第二顶杆机构;43、第三顶杆机构;44、第四顶杆机构;45、卡接机构;46、折叠头;5、移送装置;51、移送滑轨;52、顶升机构;53、下吸盘机构;6、底盒;61、第一侧壁;62、第二侧壁;63、第三侧壁;64、第四侧壁;65、第一支撑件;66、第二支撑件;67、第三支撑件;68、第四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
38.参考图1和图2,一种待折叠的底盒6,包括端面为平行四边形的侧壁,侧壁分别为与地面接触的第一侧壁61,相对于第一侧壁61的第二侧壁62以及在相交于第一侧壁61与第二侧壁62的第三侧壁63和第四侧壁64,在底盒6的底部与侧壁连接有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支撑件,与各侧壁对应连接的分别为第一支撑件65,第二支撑件66以及第三支撑件67和第四支撑件68,第一支撑件65设有弧形的卡块,第二支撑件66与第三支撑件67,第四支撑块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结构,当支撑件均被折叠后,将第一支撑件65压入第二支撑件66,第三支撑件67与第四支撑件68之间,第一支撑件65的卡块与卡槽形成卡接,从而完成底盒6底面支
撑件的稳固连接。
39.参考图3,一种折底盒机,包括工作台1,在工作台1开设有若干整齐排列的移送槽11,工作台1台面一端设有用于整齐堆垛待折叠底盒6的堆垛装置2,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远离堆垛装置2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翻转底盒6侧壁的翻转装置3以及用于折叠底盒6底部支撑件的折叠装置4,在工作台1的台面下沿着移送槽11的方向滑动连接用于将待折叠的底盒6从堆垛装置2移送到翻转装置3的移送装置5。
40.参考图4,具体的,堆垛装置2包括固定于工作台1上的若干滑轨,在滑轨上基于紧固组件连接若干用于限制底盒6位置的挡杆21,在挡杆21上开设有滑槽,在滑槽内滑动连接用于对堆垛的底盒6施加压力的下压轮22,当放置待折叠的底盒6时,首先将下压轮22从凹槽内滑出,随后将待折叠的底盒6按照固定的摆放顺序码垛在挡杆21之间,保证待折叠的底盒6的各部件能够稳定的卡接在挡杆21之间,随后将下压轮22卡入滑槽内。
41.参考图5,具体的,移送装置5包括沿着移送槽11的方向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下方的若干移送滑轨51,在移送滑轨51上滑动连接有朝向工作台1方向顶升的顶升机构52,顶升机构52使用但不限于使用顶升气缸,还可使用顶升电磁阀等能够实现顶升的装置。在顶升机构52的顶升端固定连接用于吸附第一侧壁61的下吸盘机构53,吸盘机构上均匀设有若干吸盘,下吸盘机构53上升接触第一侧壁61,由于下压轮22的压力作用,不管堆垛装置2内还剩余多少待翻折的底盒6,下吸盘机构53均能稳定的吸附在第一侧壁61上,保证吸附稳定性。当下吸盘机构53吸附完成后,移送滑轨51带动底盒6在滑槽内移动直到接触到翻转装置3,移送装置5移动到位停止。
42.参考图4和图6,具体的,翻转装置3包括用于吸附底盒6的第二侧壁62的上吸盘机构31以及用于调整上吸盘机构31竖直方向位置的第一平移机构32以及用于调整上吸盘机构31水平方向位置的第二平移机构33,同时翻转装置3还包括沿着移送方向固定连接在移送槽11的末端用于阻挡底盒6的抵接板34以及基于紧固件滑动连接于靠近抵接板34位置,用于锁定底盒6翻转状态的抵接件35,抵接件35包括抵接气缸351以及固定连接于抵接气缸351伸出端的抵接块352。
43.第一平移机构32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上的若干起导向作用的滑轨,在滑轨之间固定连接丝杆321,在丝杆321远离工作台1的端部连接有第一伺服旋转电机322,在丝杆321上沿着滑轨方向滑动连接承载台323,第一伺服旋转电机322带动丝杆321转动,丝杆321转动带动承载台323在丝杆321上移动,在承载台3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齿条324,承载台323的两端固定连接起导向作用的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第二平移机构33。
44.具体的,第二平移机构33包括滑动连接于导轨上的移动框333,在移动框333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1,在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1的旋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与齿条324啮合的齿轮332,在移动框333的底端固定连接用于吸附底盒6第二侧壁62的上吸盘机构31,当第一伺服旋转电机322旋转带动承载台323在丝杆321上竖直移动,间接带动上吸盘机构31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当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1旋转带动齿轮332旋转,齿轮332与齿条324啮合从而带动移动框333沿着导轨的方向水平移动,间接带动上吸盘机构31在水平方向的移动,第一平移机构32与第二平移机构33配合实现带动上吸盘机构31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移动。
45.当移送装置5带动待翻折的底盒6沿着移送槽11的方向触碰到抵接板34时,第一伺
服旋转电机322与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1控制上吸盘机构31吸附在第二侧壁62上,将底盒6的第二侧壁62同时向上向抵接板34的方向翻拉,直到第三侧壁63与抵接板34相贴合,此时抵接气缸351带动抵接块352抵接在远离第三侧壁63上第四侧壁64,此时底盒6的四面侧壁均被锁定,保证后续折叠机构折叠的精确度。
46.参考图7,具体的,折叠装置4包括固定连接于移动框333靠近支撑块的一端,用于折叠第一支撑件65的第一顶杆机构41以及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台面下,相对于第一顶杆机构41设置的第二顶杆机构42以及固定连接于工作台1上,用于折叠第三支撑件67以及第四支撑件68的第三顶杆机构43和第四顶杆机构44,第三顶杆机构43与第四顶杆机构44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在第三顶杆机构43与第四顶杆机构44的对称线的位置固定连接用于将第一支撑件65卡入其余支撑件之间的卡接机构45,当底盒6的四侧壁被固定后,控制系统依次控制第一顶杆机构41,第三顶杆机构43,第四顶杆机构44,第二顶杆机构42将支撑块折叠到一起,随后控制卡接机构45伸出卡接头,将第一支撑件65压入第二支撑件66,第三支撑件67与第四支撑件68之间,第一支撑件65的卡块与卡槽形成卡接,从而完成底盒6底面支撑件的稳固连接。
47.具体的,顶杆机构包括推拉组件以及固定连接于推拉组件的推拉端用于抵接支撑件平面的可调节折叠头46,不同的折叠头46具有不同的弯折度用于保证折叠头46的折叠端面相贴于支撑件的端面,保证折叠效果。第一顶杆机构41与第二顶杆机构42使用的折叠头46为垂直形状的折叠头46,使用折叠头46的垂直端面抵接第一支撑件65与第二支撑件66,第三顶杆机构43与第四顶杆机构44使用倾斜形状的折叠头46,折叠头46倾斜的部分相贴于第三支撑件67以及第四支撑件68。卡接机构45使用柱状卡接头,卡接头带动第一支撑件65压入其余支撑件之间完成卡块与卡槽的卡接,完成卡接后,卡接头不会被支撑件的卡槽卡住,避免将卡接好的支撑件拉开。
48.使用过程简述:首先放置待翻折底盒6:将下压轮22从凹槽内滑出,随后将待折叠的底盒6按照固定的摆放顺序码垛在挡杆21之间,保证待折叠的底盒6的各部件能够稳定的卡接在挡杆21之间,随后将下压轮22卡入滑槽内。
49.随后顶升机构52带动下吸盘机构53顶升吸附第一侧壁61,当下吸盘机构53吸附完成后,移动滑轨带动底盒6在滑槽内移动直到接触到抵接板34,移动装置移动到位停止。
50.随后第一伺服旋转电机322与第二伺服旋转电机331控制上吸盘机构31吸附在第二侧壁62上,将底盒6的第二侧壁62同时向上向抵接板34的方向翻拉,直到第三侧壁63与抵接板34相贴合,此时抵接气缸351带动抵接块352抵接在远离第三侧壁63上第四侧壁64。
51.最后控制系统依次控制第一顶杆机构41,第三顶杆机构43,第四顶杆机构44,第二顶杆机构42将支撑块折叠到一起,随后控制卡接机构45伸出卡接头,将第一支撑件65压入第二支撑件66,第三支撑件67与第四支撑件68之间,第一支撑件65的卡块与卡槽形成卡接,从而完成底盒6底面支撑件的稳固连接。
5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