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8730发布日期:2023-01-07 00:2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膜加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会更加关注,尤其是高档产品的外包装,其外包装的美观和精致程度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薄膜,通过共挤方式成型,其中间层为均聚聚丙烯层,中间层的内侧和外侧均为共聚聚丙烯层;共聚聚丙烯层的综合性能好,强度高、刚性大、耐热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低温韧性极佳(挠曲性好),透明性好,光泽度好,所以不同的厚度的共聚聚丙烯层会使得薄膜具有不同性能。
3.现有用于塑料膜生产加工的机器中未设置张力调节装置,塑料膜生产机器在恒定张力进行工作,导致塑料膜局部产生褶皱,影响塑料膜销售使用的问题,因此设计一款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用于生产塑料膜的机器张力不可调节,采用恒定张力设计,易导致塑料膜局部产生褶皱,影响塑料膜美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工作辊,所述工作辊呈多组分布在框架中,相邻所述工作辊之间留有高度差,所述框架的右侧安装有张力调节机构,所述张力调节机构与所述框架之间留有工作空间,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活动连接有调节辊,所述调节辊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气缸,所述调节辊与所述驱动气缸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架对称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驱动气缸分布在支撑架的两侧。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矩形槽,所述调节辊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可滑动设置在矩形槽中,所述调节辊可转动设置在限位块中。
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在滑槽中,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两者相互契合。
8.优选的,一侧所述限位块上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与所述调节辊相连接。
9.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工作辊上均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沿工作辊的周向均布,相邻所述工作辊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任意一所述工作辊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框架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1.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在框架的右侧设置张力调节装置,通过驱动气缸带动调节辊在支撑架上的位置,来改变工作辊与调节辊之间塑料膜被张紧的程度,最终实现塑
料膜张力的可调节,相比常规塑料膜加工机器恒定张力的设定,塑料膜局部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解决了现有用于生产塑料膜的机器张力不可调节,采用恒定张力设计,易导致塑料膜局部产生褶皱,影响塑料膜美观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由于驱动调节辊转动的为伺服马达,使得调节辊的转速可调节,不因恒定转速下的调节辊导致塑料膜局部撕裂,提高了整个调节装置的灵活性,相比常规张力不可调节的情况,塑料膜能够被更好的收集整理,塑料膜局部因张力问题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有利于塑料膜的销售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的整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未连接塑料膜时的俯视图。
15.图例说明:1、工作台;101、框架;102、工作辊;2、张力调节机构;201、支撑架;202、调节辊;203、驱动气缸;204、矩形槽;205、限位块;206、滑块;207、滑槽;208、伺服马达;3、凸块;301、皮带;30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膜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安装有框架101,所述框架101上安装有工作辊102,所述工作辊102呈多组分布在框架101中,相邻所述工作辊102之间留有高度差,所述框架101的右侧安装有张力调节机构2,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与所述框架101之间留有工作空间,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包括有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上活动连接有调节辊202,所述调节辊202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气缸203,所述调节辊202与所述驱动气缸203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架201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驱动气缸203分布在支撑架201的两侧。
19.在框架101的右侧设置张力调节装置,通过驱动气缸203带动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上的位置,来改变工作辊102与调节辊202之间塑料膜被张紧的程度,最终实现塑料膜张力的可调节,相比常规塑料膜加工机器恒定张力的设定,塑料膜局部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
20.实施例1
21.如图1-2所示,所述张力调节机构2包括有支撑架201,所述支撑架201上活动连接有调节辊202,所述调节辊202的下方安装有驱动气缸203,通过驱动气缸203带动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中上下滑移,所述调节辊202与所述驱动气缸203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架201对称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驱动气缸203分布在支撑架201的两侧,两侧的驱动气缸203由工作人员控制同时工作,保证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中滑移时的一致性,
22.所述支撑架201上设置有矩形槽204,所述调节辊202的两端安装有限位块205,所述限位块205可滑动设置在矩形槽204中,所述调节辊202可转动设置在限位块205中,所述限位块205的两侧设置有滑块206,所述支撑架201上还设置有滑槽207,所述滑块206可滑动设置在滑槽207中,所述滑块206与所述滑槽207两者相互契合,通过在限位块205的两测安装滑块206,由滑块206在滑槽207中滑动最终实现调节辊202的上下滑移;
23.一侧所述限位块205上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208,所述伺服马达208与所述调节辊202相连接,通过伺服马达208带动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中转动,伺服马达208的设置使得调节辊202的转速可调节,
24.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两侧的驱动气缸203同时工作带动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中上下滑移,同时固定连接在限位块205上的伺服马达208带动调节辊202转动,实现调节辊202与工作辊102之间的塑料膜张力可调节,根据实时塑料膜收集装置收集塑料膜的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由于驱动调节辊202转动的为伺服马达208,使得调节辊202的转速可调节,不因恒定转速下的调节辊202导致塑料膜局部撕裂,提高了整个调节装置的灵活性,相比常规张力不可调节的情况,塑料膜能够被更好的收集整理,塑料膜局部因张力问题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有利于塑料膜的销售使用。
25.实施例2
26.如图1-2所示,工作台1上安装有框架101,所述框架101上安装有工作辊102,所述工作辊102呈多组分布在框架101中,相邻所述工作辊102之间留有高度差,相邻的所述工作辊102上均安装有凸块3,所述凸块3沿工作辊102的周向均布,相邻所述工作辊102之间通过皮带301连接,任意一所述工作辊102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02,所述驱动电机30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框架101上,
27.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中,通过皮带301以及多组凸块3的相互协作,完成多组工作辊102的同时运作,相比常规每一工作辊102对应一驱动源的设计,成本上大大降低。
28.工作原理:被收集的塑料膜由工作辊102的底部穿出,经调节辊202的顶部导向后被收集,工作人员观察收集装置上被收集塑料膜的宽度,一旦发现宽度变窄,在排除张力以外环境因素的情况,说明工作辊102与调节辊202之间的塑料膜张力大,驱动气缸203带动调节辊202在支撑架201中下滑同时伺服马达208的转速降低,此时塑料塑料膜的张力降低,收集装置上的塑料膜的宽度重新回归正常宽度,相反外接收集装置上的已被收集的塑料膜出现起皱在排出出张力问题的其他因素后,由工作人员驱动气缸203带动调节辊202上行,且驱动气缸203带动调节辊202上行时为步进驱动,缓慢推动调节辊202上行,此时的伺服马达208仍初于低速转动,根据塑料膜的起皱情况对伺服马达208的转速作出使适应性提高,直至塑料膜局部起皱的情况改善后,驱动气缸203停止运作。
29.综上所述,在框架的右侧设置张力调节装置,通过驱动气缸带动调节辊在支撑架上的位置,来改变工作辊与调节辊之间塑料膜被张紧的程度,最终实现塑料膜张力的可调节,相比常规塑料膜加工机器恒定张力的设定,塑料膜局部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两侧的驱动气缸同时工作带动调节辊在支撑架中上下滑移,同时固定连接在限位块上的伺服马达带动调节辊转动,实现调节辊与工作辊之间的塑料膜张力可调节,根据实时塑料膜收集装置收集塑料膜的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由于驱动调节辊转动的为伺
服马达,使得调节辊的转速可调节,不因恒定转速下的调节辊导致塑料膜局部撕裂,提高了整个调节装置的灵活性,相比常规张力不可调节的情况,塑料膜能够被更好的收集整理,塑料膜局部因张力问题起皱的概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塑料膜的美观度,有利于塑料膜的销售使用。
3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多种标准件均是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非标准件则是可以特别定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比如螺栓连接、焊接等也是机械领域中非常常见的手段,发明人在此不再赘述。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