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8841发布日期:2022-11-29 22:43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2.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现有技术的电磁线绕线机,一般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夹持机构,在所述机架的后端设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有绕线系统,所述绕线系统包括齿环、储线环、驱动机构与制动装置,通常来说,将线圈安装在夹持机构上,将储线环内的线首先绕数匝在线圈外,启动设备,驱动机构驱动齿环,齿环带动储线环转动将线绕线圈外,并且线圈配合储线环转动,由于线圈在缠绕的过程中外径不均匀增大,而目前的夹持机构并不能根据线圈外径调整圆心,从而导致线圈缠绕可能出现不均匀或缠绕质量低的情况出现,从而降低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至少三个沿线圈周向间隔设置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夹持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可调整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可随线圈半径变化而变化,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始终压向线圈,该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具有可调整线圈圆心、保证线圈缠绕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的优点。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三个沿线圈周向间隔设置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驱动件及夹持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可调整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可随线圈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始终压向线圈。
6.作为优选,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直线夹持组件及旋转夹持组件,通过这样设置,通过直线夹持组件与所述旋转夹持组件的组合来夹持线圈。
7.作为优选,所述直线夹持组件包括螺杆、直线对中弹性件、滑块、导轨、安装板、从动转轴及从动滚轮,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导轨穿设于所述滑块内,所述导轨远离线圈一端设有挡板,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挡板中,且所述螺杆外设有限位环,所述挡板靠近线圈的一侧与所述限位环抵触,所述螺杆远离线圈的一端设有档环,所述档环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从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导轨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从动滚轮,通过这样设置,转动所述螺杆时,通过所述螺杆与底座配合,所述螺杆沿轴线移动,在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及所述限位环的限制作用下带动所述挡板移动,通过连接关系传递,最终带动所述从动滚轮移动,当线圈外径增大时,迫使所述从动滚
轮的夹持半径增大,从而迫使挡板朝远离限位环方向移动,但是在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挡板始终存在朝向所述限位环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从动滚轮始终压向线圈,从而跟随线圈半径变化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
8.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上设有轴承,所述从动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轴承内,通过这样设置,便于所述从动转轴转动,使得所述从动转轴转动更加顺畅。
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蜗杆、蜗轮、旋转对中弹性件、曲臂、主动转轴及主动滚轮,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底座内,所述蜗杆穿设于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所述曲臂的一端与所述蜗轮连接,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曲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主动滚轮,通过这样设置,转动所述蜗杆时,通过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的配合,驱动所述曲臂绕所述蜗轮的轴线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滚轮旋转,调整所述主动滚轮的夹持半径,在线圈半径增大的过程中,迫使所述主动滚轮夹持半径增大,但是在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配合使得所述主动滚轮始终处于夹持半径减小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主动滚轮始终压向线圈,从而跟随线圈的半径变化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
10.作为优选,所述蜗轮内还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蜗轮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驱动源,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设有过渡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通过这样设置,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驱动轴旋转,通过连接关系传递,驱动所述主动转轴旋转,带动线圈旋转调整绕线位置。
11.作为优选,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曲臂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曲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外圈配合,通过这样设置,所述轴承能降低所述主动转轴与所述曲臂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所述主动转轴旋转。
12.作为优选,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及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均包括对中弹簧,通过这样设置,当所述主动滚轮或所述从动滚轮被迫增大夹持半径时,在所述对中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驱使所述主动滚轮及所述从动滚轮存在夹持半径减小的趋势,使得所述主动滚轮及所述从动滚轮始终压向线圈,在线圈外径不均匀增大的过程中,自适应调整线圈的圆心。
13.作为优选,所述从动滚轮及所述主动滚轮的底端均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所述从动滚轮及所述主动滚轮的外径,通过这样设置,所述支撑环对线圈起到支撑作用。
14.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环的底端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内螺纹孔,通过螺钉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从动滚轮及所述主动滚轮分别定位在所述从动转轴及所述主动转轴的另一端上,通过这样设置,便于调整所述主动滚轮或所述从动滚轮的高度位置。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当线圈在缠绕线的过程中,线圈的外径在不均匀增大,从而迫使夹持件的夹持半径跟随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始终压向线圈,跟随线圈调整圆心,从而自适应调整线圈的圆心,保证线圈缠绕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机构的轴侧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机构的仰视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夹持机构的后视示意图。
21.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22.1、底座;2、夹持组件;21、直线夹持组件;22、旋转夹持组件;211、螺杆;212、直线对中弹性件;213、滑块;214、导轨;215、从动转轴;216、从动滚轮;217、限位环;218、挡板;219、档环;221、蜗杆;222、旋转对中弹性件;223、蜗轮;224、曲臂;225、主动转轴;226、主动滚轮;227、驱动轴;228、支撑环;229、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24.参考图1-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至少三个沿线圈周向间隔设置的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驱动件及夹持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驱动件可调整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所述夹持件的夹持半径可随线圈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且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始终压向线圈。
2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当线圈在缠绕线的过程中,线圈的外径在不均匀增大,从而迫使夹持件的夹持半径跟随变化,并且在此过程中,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夹持件始终压向线圈,跟随线圈调整圆心,从而自适应调整线圈的圆心,保证线圈缠绕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26.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直线夹持组件21及旋转夹持组件22,通过直线夹持组件21与所述旋转夹持组件22的组合来夹持线圈,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一个直线夹持组件21及两个旋转夹持组件22,所述直线夹持组件21及两个所述旋转夹持组件22沿所需夹持线圈的周向间隔设置。
27.具体的,所述直线夹持组件21包括螺杆211、直线对中弹性件212、滑块213、导轨214、安装板、从动转轴215及从动滚轮216,从动滚轮216为夹持件,除从动滚轮216外均为驱动件,所述螺杆211穿设于所述底座1中且与所述底座1螺纹连接,所述滑块213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导轨214穿设于所述滑块213内,所述导轨214与所述滑块213滑动连接,且所述导轨2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螺杆211的轴线,所述导轨214远离线圈一端设有挡板218,所述导轨214与所述挡板218固定连接,所述螺杆211穿设于所述挡板218中,且所述螺杆211外设有限位环217,所述挡板218靠近线圈的一侧与所述限位环217抵触,所述螺杆211远离线圈的一端设有档环219,所述档环219与所述挡板218之间设有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212,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212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导轨214上,所述从动转轴215的一端与所述导轨214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21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从动滚轮216,转动所述螺杆211时,通过所述螺杆211与底座1配合,所述螺杆211沿轴线移动,在所述
直线对中弹性件212及所述限位环217的限制作用下带动所述挡板218移动,通过连接关系传递,最终带动所述从动滚轮216移动,当线圈外径增大时,迫使所述从动滚轮216的夹持半径增大,从而迫使挡板218朝远离限位环217方向移动,但是在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212的作用下,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212不断被压缩,迫使所述挡板218沿反方向移动的趋势,即使得所述挡板218始终存在朝向所述限位环217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从动滚轮216始终压向线圈,从而跟随线圈半径变化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
28.进一步的,所述导轨214上设有轴承,所述从动转轴215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轴承内,便于所述从动转轴215转动,使得所述从动转轴215转动更加顺畅。
29.进一步的,所述螺杆211远离线圈的一端设有手柄,便于转动所述螺杆211
30.具体的,所述旋转夹持组件22包括蜗杆221、蜗轮223、旋转对中弹性件222、曲臂224、主动转轴225及主动滚轮226,主动滚轮226为夹持件,除主动滚轮226外均为驱动件,所述蜗轮223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所述蜗杆221穿设于所述底座1中且与所述蜗轮223啮合,所述蜗杆221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具体的,所述蜗杆221远离线圈的一端包括手柄,所述蜗杆221的所述手柄与所述底座1之间设有旋转对中弹性件222,所述曲臂224的一端与所述蜗轮223连接,所述主动转轴225的一端与所述曲臂2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转轴22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主动滚轮226,转动所述蜗杆221时,通过所述蜗杆221与所述蜗轮223的配合,驱动所述曲臂224绕所述蜗轮223的轴线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滚轮226旋转,调整所述主动滚轮226的夹持半径,在线圈半径增大的过程中,迫使所述主动滚轮226夹持半径增大,所述蜗杆221不断朝向所述底座1移动,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不断变形,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不断被压缩,使得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存在恢复被压缩前状态趋势,从而在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的作用下,所述蜗杆221与所述蜗轮223配合使得所述主动滚轮226始终处于夹持半径减小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主动滚轮226始终压向线圈,从而跟随线圈的半径变化自适应调整线圈圆心。
31.进一步的,所述蜗轮223内还设有驱动轴227,所述驱动轴227与所述蜗轮22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227的一端连接驱动源,所述驱动轴227的另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转轴225的一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设有过渡齿轮,所述主动齿轮、所述过渡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均设置在曲臂224内,所述过渡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及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驱动轴227旋转,通过连接关系传递,驱动所述主动转轴225旋转,带动线圈旋转调整绕线位置。
32.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轴225的一端与所述曲臂224的另一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主动转轴225的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配合,所述曲臂224的另一端与所述轴承的外圈配合,所述轴承能降低所述主动转轴225与所述曲臂224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所述主动转轴225旋转。
33.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对中弹性件212及所述旋转对中弹性件222包括对中弹簧,当所述主动滚轮226或所述从动滚轮216被迫增大夹持半径时,在所述对中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驱使所述主动滚轮226及所述从动滚轮216存在夹持半径减小的趋势,使得所述主动滚轮226及所述从动滚轮216始终压向线圈,在线圈外径不均匀增大的过程中,自适应调整线圈的圆心。
34.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滚轮216及所述主动滚轮226的底端均设有支撑环228,所述支
撑环228的外径大于所述从动滚轮216及所述主动滚轮226的外径,所述支撑环228对线圈起到支撑作用。
3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环228的底端设有定位环229,所述定位环229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内螺纹孔,通过螺钉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从动滚轮216及所述主动滚轮226分别定位在所述从动转轴215及所述主动转轴225的另一端上,便于调整所述主动滚轮226或所述从动滚轮216的高度位置。
36.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