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0033发布日期:2022-11-05 07:1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储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罐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件cn102588730a中冷却硅烷中间储罐外设有盘管,储罐上端连接有上封头,上封头上连接有用于测量硅烷温度的测温管,在没有包装储罐时,在盘管内通入冷媒对硅烷进行冷却,在对硅烷进行包装时,在盘管内通入热媒对硅烷加热气化,但因测温管位于上封头的中间区域,而外界热量是自外至内逐渐传递到储罐内部,这使得位于上封头中间区域的测温管还未检测到罐体中间区域温度变化时,储罐内部边缘区域的温度已经上升至较高温度,导致硅烷发生分解。
3.专利文件cn203652421u中内浮顶储罐内伸入有内盘管,内盘管的进水口连接冷冻水、热水的出水管路,内盘管的出水口连接冷冻水、热水的进水管路,内浮顶储罐的罐壁上设有检测温度的远传温度计,在远传温度计检测到罐内温度高于预定值或低于预定值时,调节冷冻水和热水的上水量来改变储罐内的温度,但远传温度计仅能测得远传温度计所处位置附近区域的温度,若处于远传温度计的相对一侧的物料发生局部温度变化,远传温度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检测到与远传温度计相对一侧传导过来的温度,而此时内浮顶储罐内的部分物料已经变质。
4.申请人在仔细研究上述文件后发现:采用上述形式的储罐装置,其均面临因温度检测组件未能及时检测到储罐内物料的温度变化,致使盘管换热不及时,罐内物料发生变质的问题,故如何及时、准确的检测储罐内物料的温度变化,并控制盘管对储罐及时进行换热,使得储罐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物料适宜保存的温度,保证储罐内物料的储存质量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罐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沿罐体轴线对称设置多个温度计,分别测量处于罐体同一水平高度的不同区域温度,使得罐体内物料的温度变化可被及时、准确的检测到,并及时启动换热盘管,令罐体快速恢复至物料最佳存储温度,保证物料存储质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罐装置,优选地,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罐体上的换热盘管和温度检测组件,所述换热盘管的相邻管体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沿所述罐体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所述间隙中的若干个温度计,每个所述温度计的一端均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且均靠近所述罐体的内壁。
8.优选地,所述温度计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区域。
9.优选地,所述罐体上设有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和物料低位预警刻度值。
10.优选地,所述罐体外壁自所述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至所述罐体底部的区域内覆盖
有所述换热盘管。
11.优选地,所述罐体顶部设有雷达液位计,所述罐体下部设有位于所述间隙中的差压液位计。
12.优选地,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氮气阀。
13.优选地,所述罐体顶部呈锥形。
14.优选地,所述换热盘管上设有进口阀和出口阀,所述进口阀连接有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上设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连接有冷水阀和热水阀。
15.优选地,所述进口阀位于所述出口阀的下方。
16.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外侧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分别连接有卸料管线和输料管线,所述卸料管线连接有进料阀,所述输料管线连接有出料阀,所述输料管线远离所述出料阀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支管路,所述卸料管线远离所述进料阀的一端设有第二分支管路,所述第一分支管路设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有第二输送泵,且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有卸料阀,所述卸料阀与卸料车的卸料口相连,所述第二分支管路设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输送泵的出口相连,所述第四管路连接有输料阀,所述输料阀与车间的入料口相连。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采用沿罐体轴线对称设置多个温度计,且温度计伸入罐体内部的一端靠近罐体内壁的方式,分别测量处于罐体同一水平高度的不同区域温度,使得罐体内物料的温度变化可被及时、准确的检测到,并及时启动换热盘管,令罐体快速恢复至物料适宜存储温度,进而保证储罐内物料的储存质量,避免了仅在罐体局部区域设置温度计,导致温度计不能及时检测到罐体局部区域的温度变化,换热盘管启动不及时,罐体内物料储存质量变差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罐体顶部设置雷达液位计,在罐体底部设置差压液位计,且第二输送泵与雷达液位计和差压液位计之间均设有连锁的方式,对物料的低位和高位进行预警,当罐体物料达到高位预警刻度值时,关闭第二输送泵,停止进料,避免了储罐内储存物料过多,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物料体积变大膨胀造成储罐爆炸或泄漏的问题,当储罐内物料达到低位预警刻度值时,关闭第二输送泵,停止输送物料,避免了储罐内物料全部输出,气体进入第二输送泵造成第二输送泵气蚀的问题。
20.3.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输料管线远离出料阀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支管路,卸料管线远离进料阀的一端设有第二分支管路,第一分支管路设有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连接有第二输送泵,且第一管路与第二输送泵的入口相连,第二管路连接有卸料阀,第二分支管路设有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与第二输送泵的出口相连,第四管路连接有输料阀的方式,使得储罐的进料和储料仅通过第二输送泵便可实现,减少了输送泵的设置数量,降低了储罐的使用成本。
21.4.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换热盘管覆盖在罐体外侧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至罐体底部区域内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将换热盘管设置在储罐内部,换热盘管受到物料腐蚀发生泄漏对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还增大了与储罐之间的换热面积,使得罐体可均匀换热,避免了罐体因局部过热爆聚或因局部过冷导致物料凝固的问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储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罐体;2、换热盘管;3、温度测量组件;4、差压液位计;5、雷达液位计;6、氮气阀;7、进口阀;8、出口阀;9、换热管路;10、第一输送泵;11、热水阀;12、冷水阀;13、进料阀;14、出料阀;15、第一分支管路;16、第二分支管路;17、第一管路;18、第二管路;19、第三管路;20、第四管路;21、卸料阀;22、出料阀;23、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罐装置,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上的换热盘管2和温度检测组件3,换热盘管2的相邻管体之间存在间隙,温度检测组件2包括沿罐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且位于罐体1间隙中的若干个温度计,通过沿罐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温度计,使得温度计处于罐体1同一水平高度的不同区域,避免了仅在罐体1局部设置温度计,当罐体1局部区域温度发生变化时,温度计不能及时检测到,导致换热盘管2启动不及时,储罐内温度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恢复至物料的适宜储存温度,令物料发生变质的问题。
28.且每个温度计的一端均伸入罐体1的内部,并靠近罐体1的内壁,这使得每个温度计均可检测到罐体1内部靠近罐体1内壁的区域温度,使得温度计检测到的温度变化更准确:外界热量是自外至内逐渐传递到储罐内部的,这就使得罐体1内部靠近壳体区域的物料会首先发生温度变化,若将温度计设置在罐体1的中间区域,外界热量还未传导至罐体1的中间区域,使得中间区域物料温度发生变化时,靠近壳体区域的物料已经产生剧烈温度变化。
29.再者,本实用新型中温度计数量最少为两个,可设置在罐体1下部:罐体1内各个高度的物料温度不会相差超过2℃,故仅保证可准确检测到位于罐体1同一水平面不同区域的物料温度既可。
30.此外,换热盘管2上设有进口阀7和出口阀8,进口阀7连接有换热管路9,换热管路9上设有第一输送泵10,第一输送泵10连接有冷水阀12和热水阀11,且温度计与热水阀11和冷水阀12分别进行连锁,在罐体1内温度低于物料适宜储存温度或高于物料适宜储存温度时,通过调节热水阀11和冷水阀12的上水量来调节罐体1内物料的温度,使得罐体1内温度可快速发生改变。
31.与将进口阀7设置在出口阀8上方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将换热盘管2的进口
阀7设置在出口阀8下方,这使得换热盘管2内的液体与罐体1有更长的接触时间,可充分与罐体1进行换热。
32.并且,本实用新型中将换热盘管2设置在罐体1外侧,这避免了将换热盘管2设在罐体1内部,罐体1内部物料对换热盘管2造成腐蚀,使得换热盘管2发生泄漏,污染物料的问题;同时换热盘管2覆盖在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至罐体1底部的区域(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位于储罐容积80%-85%区间内),这增大了换热盘管2与罐体1的换热面积,使得罐体1内物料能够受到更均匀的换热,提高了换热盘管2的换热效率。
33.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侧壁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连接有卸料管线和输料管线,卸料管线连接有进料阀13,输料管线连接有出料阀14,输料管线远离出料阀14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支管路15,卸料管线远离进料阀13的一端设有第二分支管路16,第一分支管路15设有第一管路17和第二管路18,第一管路17连接有第二输送泵15,且第一管路17与第二输送泵15的进口相连,第二管路18连接有卸料阀21,卸料阀21与卸料车的卸料口相连,第二分支管路16设有第三管路19和第四管路20,第三管路19与第二输送泵15的出口相连,第四管路20连接有输料阀22,输料阀22与车间的入料口相连。
34.通过采用前段内容中提及到的管路设置方式,使得罐体1的进料和出料仅通过第二输送泵15便可实现,减少了输送泵的设置数量,降低了储罐装置的使用成本。
35.当将物料从外界卸入罐体1内时,关闭出料阀14,打开进料阀13,并打开卸料阀21,关闭输料阀22,外界物料经卸料阀21、第二管路18、第一管路17、第二输送泵15、第三管路19、进料阀13和进料口进入罐体1内;当物料从罐体1内向外界输送时,关闭进料阀13,打开出料阀14,并打开输料阀22,关闭卸料阀21,罐体1内物料经出料口、出料阀14、第一管路17、第二输送泵15、第三管路19、第四管路20和输料阀22输至外界。
36.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顶部设有雷达液位计5,罐体1下部设有差压液位计4,通过雷达液位计5和差压液位计4的双重检测,判定罐体1内物料是否达到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和物料低位预警刻度值。
37.并且,本实用新型中雷达液位计5和差压液位计4均与第二输送泵15存在连锁,当雷达液位计5和差压液位计4检测到罐体1内物料达到物料高位预警刻度值时,关闭第二输送泵15,停止向罐体1内卸料,防止向罐体1内装入较多物料,物料在外界温度上升时体积膨胀,造成罐体1泄漏或爆炸的问题;当雷达液位计5和差压液位计4检测到罐体1内物料达到物料低位预警刻度值时,关闭第二输送泵15,停止从罐体1内向外界输料,防止将罐体1内物料全部输送完毕后,罐体1内气体进入第二输送泵15,对第二输送泵15造成气蚀的问题。
38.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顶部呈锥形,这使得罐体1顶部不会存在积水,避免了因化工产业区域内的空气内存在腐蚀性气体,下雨后落入罐体1顶部的液体对罐体1顶部造成腐蚀的问题。
39.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顶部和侧壁均设有人孔23,方便操作人员观察罐体1内部物料存储状态或对储罐进行清洗。
40.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顶部设有氮气阀6,用于保持罐体1内的常压,当向罐体1内卸入物料时,罐体1内物料高度上升,气相部分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当罐体1内压力升高至高于氮气阀6压力设定值时,氮气阀6打开,向外界释放氮气,使得罐体1内压力下降,降至泄氮压力设定点时,氮气阀6自动关闭;当从罐体1内向外输送物料时,罐体1内物料高度下降,气
相部分容积变大,罐体1内压力降低,氮气阀6开启,向罐体1内注入氮气,罐体1内压力上升,当罐体1内压力上升至注氮压力设定点时,氮气阀6自动关闭。
41.氮气阀6的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通气管来保持储罐常压环境,导致外界空气进入罐体1内,与物料发生氧化反应,降低物料储存质量的问题。
42.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