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3181发布日期:2023-02-21 18:5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


背景技术:

2.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是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藏污纳垢”的容器。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垃圾桶多为手动揭盖式垃圾桶,由于垃圾桶为公共所用,用手触摸垃圾桶盖板上的把手会接触到很多细菌,极其不卫生;此外,人们在往垃圾桶里投递垃圾时,没有任何章法,这就导致垃圾桶里的垃圾堆放不合理,垃圾在垃圾桶中堆放不密实,常常会出现很多空隙,从而使垃圾桶的空间利用率下降;并且常常会出现垃圾“外溢”或者垃圾桶“形同虚设”的现象,因此会导致1、垃圾满载,运不及时;2、垃圾未满,频繁巡逻,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包括外部箱体和所述外部箱体内设置的垃圾桶主体,垃圾压实装置,所述垃圾压实装置设置于所述外部箱体和所述垃圾桶主体之间,所述垃圾压实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电动滑台上的按压板,所述垃圾压实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按压板移动的电动缸;
5.满载报警装置,所述满载报警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垃圾桶主体一侧的红外发射器,所述满载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垃圾桶主体的进料口处,所述满载报警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垃圾桶主体另一侧的红外接收器,通过红外接收器接受红外发射器的信号监测垃圾桶主体内的垃圾装载量,当红外接收器能够接受到信号为未满载状态,当红外接收器接受不到信号为满载状态,所述满载报警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垃圾桶主体底部的多个压力传感器;
6.安全监测装置,所述安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仪器,所述监测仪器包括温度监测仪和可燃气体监测仪,所述垃圾桶主体内至少设置有三个监测仪器,且分别分布在所述垃圾桶主体内的上中下三处;
7.控制装置,所述垃圾压实装置、满载报警装置和安全监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于基站服务器,服务器和管理后台连接用于传输垃圾桶主体的实时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反映所述满载报警装置和安全监测装置信息的显示器,所述控制装置内还设有gps定位器和报警器。
8.优选的,所述电动缸的推动端设置有安装杆,所述电动滑台设置在所述安装杆的顶端,所述按压板位于所述垃圾桶主体内,两个所述按压板未作业时会紧贴垃圾桶主体的两侧形成垃圾降落空间,两个所述按压板作业时会在所述电动滑台上移动形成垃圾按压板。
9.优选的,所述外部箱体和所述垃圾桶主体之间形成了安装腔,所述电动缸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垃圾桶主体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贯穿所述移动槽的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和所述电动滑台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槽的两侧均设有密封垫,所述安装头和所述密封垫贴合。
10.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处和所述红外接收器安装处均设有凹槽,所述红外接收器安装在凹槽内,并且凹槽处嵌装有透明挡板。
11.优选的,所述监测仪器嵌装在所述垃圾桶主体内壁中,嵌装处均安装有保护滤网。
12.优选的,所述外部箱体还包括用于开关垃圾桶主体的箱门,所述外部箱体底部支撑脚经过防腐蚀处理。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垃圾压实装置的设置,当垃圾桶主体内进入垃圾后,通过启动电动缸,带动按压板移动,使得可以对垃圾进行下压,从而保证了最大垃圾装载量,并且通过垃圾降落空间设置,不会阻挡垃圾的正常进入。
15.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满载报警装置和安全监测装置的设置,使得满载报警装置能够实时监测垃圾桶主体内的垃圾装载情况,从而保证了垃圾可以及时清理,并且不会浪费人力资源进行实时巡视,而且通过安全监测装置可以分布式的监测垃圾桶内的状况,排出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垃圾压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安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满载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垃圾桶主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
21.附图标记:1、外部箱体;2、垃圾桶主体;3、垃圾压实装置;4、满载报警装置;5、安全监测装置;6、控制装置;7、箱门;31、电动缸;32、安装杆;33、移动槽;34、密封垫;35、安装头;36、电动滑台;37、按压板;38、安装腔;41、红外发射器;42、红外接收器;43、透明挡板;45、压力传感器;51、监测仪器;52、保护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一
24.参照附图1、2、3和5,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包括外部箱体1和外部箱体
1内设置的垃圾桶主体2,垃圾压实装置3,垃圾压实装置3设置于外部箱体1和垃圾桶主体2之间,垃圾压实装置3包括两个设置在电动滑台36上的按压板37,垃圾压实装置3还包括用于推动按压板37移动的电动缸31,在本实施例中,电动缸31型号为锐联rla型,电动滑台36型号为my80d双滑块型,电动缸31的推动端设置有安装杆32,电动滑台36设置在安装杆32的顶端,按压板37位于垃圾桶主体2内,两个按压板37未作业时会紧贴垃圾桶主体2的两侧形成垃圾降落空间,两个按压板37作业时会在电动滑台36上移动形成垃圾按压板,通过垃圾降落空间设置,不会阻挡垃圾的正常进入,并且当垃圾进入完毕后通过启动电动滑台36使得按压板37移动形成垃圾按压板可以对垃圾进行下压,保证了最大垃圾装载量,外部箱体1和垃圾桶主体2之间形成了安装腔38,电动缸31位于安装腔38内,垃圾桶主体2上开设有移动槽33,安装杆3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贯穿移动槽33的安装头35,安装头35和电动滑台36固定连接,移动槽33的两侧均设有密封垫34,安装头35和密封垫34贴合,通过垃圾压实装置3位于安装腔38内的设置,安装腔38为一个封闭空间,保证了垃圾压实装置3不会受到垃圾水汽和气体的侵蚀,并且密封垫34为橡胶材质,具有很好的形变和复原效果,能够在安装头35移动途中,使得移动槽33为密封式的,也同时起到了隔绝水汽的效果。
25.基于实施例一的一种基于通信基站的智慧垃圾桶工作原理是:放置垃圾时打开箱门7,当垃圾桶主体2内进入垃圾后,通过启动电动滑台36使得按压板37在电动滑台36上移动形成垃圾按压板,然后启动电动缸31使得32带动电动滑台36上下动移动,从而使得按压板37下移,从而使得可以对垃圾进行下压,从而保证了最大垃圾装载量,并且通过垃圾降落空间设置,不会阻挡垃圾的正常进入。
26.实施例二
27.参照附图1-5,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满载报警装置4,满载报警装置4包括安装在垃圾桶主体2一侧的红外发射器41,满载报警装置4设置在垃圾桶主体2的进料口处,满载报警装置4还包括安装在垃圾桶主体2另一侧的红外接收器42,通过红外接收器42接受红外发射器41的信号监测垃圾桶主体2内的垃圾装载量,当红外接收器42能够接受到信号为未满载状态,当红外接收器42接受不到信号为满载状态,当满载状态下,红外发射器41发射的信号会被垃圾阻挡,即红外接收器42接受不到信号即为满载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41和红外接收器42的信号为对射式安全监测装置5米wl-5l发射器wl-5n垃圾桶主体2接收器,红外发射器41的发射处和红外接收器42安装处均设有凹槽,红外接收器42安装在凹槽内,并且凹槽处嵌装有透明挡板43,保证了垃圾中的水汽不会对红外发射器41和红外接收器42产生破坏,满载报警装置4还包括位于垃圾桶主体2底部的多个压力传感器45,通过压力传感器45监测垃圾桶主体2内的重量,当重量超标时也视为满载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45型号为ms5561c;
28.安全监测装置5,安全监测装置5包括监测仪器51,监测仪器51包括温度监测仪和可燃气体监测仪,垃圾桶主体2内至少设置有三个监测仪器51,且分别分布在垃圾桶主体2内的上中下三处,从而可以分布式的监测垃圾桶内的状况,排出安全隐患问题,监测仪器51嵌装在垃圾桶主体2内壁中,嵌装处均安装有保护滤网52通过保护滤网52的设置保证了垃圾中的水汽不会对监测仪器51产生破坏;
29.控制装置6,垃圾压实装置3、满载报警装置4和安全监测装置5均与控制装置6电连接,控制装置6通信连接于基站服务器,服务器和管理后台连接用于传输垃圾桶主体2的实
时信息,控制装置6还包括用于反映满载报警装置4和安全监测装置5信息的显示器,控制装置6内还设有gps定位器和报警器,通过gps定位器管理后台能够清楚的知道满载垃圾桶的位置信息,当垃圾桶主体2内的垃圾温度或者可燃气体监测不符合要求时,会传递至管理后台进行报警,也会通过控制装置6自带报警器报警,从而可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在本实施例中,gps定位器型号为gf07。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