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4915发布日期:2022-12-24 03:3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废物清洗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


背景技术: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目前国内医疗废物主要采用集中焚烧处置,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进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大多采用半自动或人工操作,不能避免人员与医疗废物的接触,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如公告号cn201668752u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一体化消毒清洗装置,采用喷淋式消毒的结构,通过滚轴式传输,实现医疗废物周转箱消毒过程中,周转箱的输送、消毒、清洗、烘干、码放一体化作业,该系统仅限于周转箱的清洗消毒,对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弃物投料无法实现一体化作业,同时对于不同型号周转箱也无法实现分类码放。
3.现有的处理方法技术不成熟、功能单一、控制方法落后,不能完全避免人员与医疗废物的接触,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外,医疗废物投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工作繁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如何做到杜绝医疗废物进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时人员接触医疗废物造成的感染,以及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的效率,是当前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可有效解决传统的医疗废物进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可能导致人员接触感染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机械抓手、自动输送线、投料机、自动清洗消毒系统、叠箱机等设备完成医疗废物输送、投料、清洗消毒、叠箱等一系列操作,能有效地杜绝医疗废物进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时人员接触医疗废物造成的感染,显著提高医疗废物处置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及回箱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线及回箱输送线均由若干个滚筒输送机、旋转输送机、连续垂直输送机相互串联而成;进料输送线前端设置机械抓手,进料输送线中部设置计量装置和高度识别装置;回箱输送线上设置高度识别装置、重量传感器、清洗消毒系统及叠箱机;在进料输送线与回箱输送线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将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倒掉的投料机及拍打装置。
7.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输送线及回箱输送线上的滚筒输送机用于线路的直线输送,旋转输送机用于线路转弯处的输送,连续垂直输送机用于线路需要提升或下降处的输送。
8.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抓手位于进料输送线前端医疗废物暂存区上方,可以自由滑动覆盖整个医疗废物暂存区。
9.进一步的,所述拍打装置位于投料机上方,所述投料机位于回转窑窑头医疗废物料斗上方,投料完毕后自动复位。
10.进一步的,所述回箱输送线尾部设置清洗消毒系统处至少设置两路线路,分别用于不同尺寸的周转箱的清洗消毒。
11.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识别装置用于识别不同尺寸的周转箱和周转箱空箱,高度识别装置与计量装置、重量传感器以及清洗消毒系统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将高度识别装置的数据传输至计量装置、重量传感器以及清洗消毒系统,用于将识别出的不同尺寸的周转箱分别计量以及不同尺寸的周转箱空箱分别称重判断是否超重、分别进入不同的清洗消毒系统。
12.优选地,高度识别装置用于识别120l和240l的周转箱及周转箱空箱。
13.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洗消毒系统包括第一翻转机、清洗消毒机、第二翻转机,清洗消毒机两端分别与第一翻转机和第二翻转机相连,第一翻转机和第二翻转机分别与回箱输送线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叠箱机位于回箱输送线末端,将清洗消毒完毕的周转箱空箱按要求叠放整齐,放入周转箱空箱暂存区。
15.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输送线与回箱输送线中间还设置有可开闭的连通通道,连通通道的开闭与重量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联锁。
16.本实用新型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可实现医疗废物输送、投料、清洗消毒、叠箱等一系列操作,可有效杜绝医疗废物进料和周转箱清洗消毒时人员接触医疗废物造成的感染,显著提高医疗废物处置的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俯视图;
18.图2是图1中连续垂直输送机示意图;
19.图中图标:1、机械抓手,2,进料输送线,201、滚筒输送机,202、旋转输送机、203,连续垂直输送机,3、计量装置,4、投料机,5、拍打装置,6、回箱输送线,601、滚筒输送机,602、旋转输送机,603、连续垂直输送机,7、重量传感器,8、清洗消毒系统,801、第一翻转机,802、清洗消毒机,803、第二翻转机,9、叠箱机,10、高度识别装置,11、连通通道,12、医疗废物暂存区13、周转箱空箱暂存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一种医疗废物周转箱全自动输送投料清洗消毒系统,包括进料输送线2及回箱输送线6,所述进料输送线及回箱输送线均由若干个滚筒输送机201、601、旋转输送机202、602、连续垂直输送机203、603相互串联而成;滚筒输送机201、601用于线路的直线输送,旋转输送机202、602用于线路转弯处的输送,连续垂直输送机203、603用于线路需要提升或下
降处的输送;进料输送线前端设置机械抓手1,进料输送线中部设置高度识别装置10及计量装置3;回箱输送线上设置高度识别装置10、重量传感器7、清洗消毒系统8及叠箱机9;在进料输送线与回箱输送线连接处设置投料机4及拍打装置5,用于将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倒掉。
22.所述的机械抓手1位于进料输送线前端医疗废物暂存区12上方,可以自由滑动覆盖整个医疗废物暂存区12。
23.所述拍打装置5位于投料机4上方,所述投料机4位于回转窑窑头医疗废物料斗上方,投料完毕后可自动复位。
24.所述回箱输送线6尾部设置清洗消毒系统8处至少设置两路线路,分别用于不同尺寸的周转箱的清洗消毒。
25.所述高度识别装置10可识别不同规格的周转箱和周转箱空箱,高度识别装置10与计量装置3、重量传感器7以及清洗消毒系统8间通过线路连接,实现将高度识别装置的数据传输至计量装置、重量传感器以及清洗消毒系统,用于将识别出周转箱分别计量以及周转箱空箱分别称重判断是否超重、分别进入不同的清洗消毒系统。
26.所述高度识别装置10可识别120l和240l周转箱及周转箱空箱。
27.所述的清洗消毒系统8包括第一翻转机801、清洗消毒机802、第二翻转机803,清洗消毒机两端分别与第一翻转机和第二翻转机相连,第一翻转机和第二翻转机分别与回箱输送线相连。
28.所述叠箱机9位于回箱输送线末端,将清洗消毒完毕的周转箱空箱按要求叠放整齐,放入周转箱空箱暂存区13。
29.所述进料输送线2与回箱输送线6中间还设置有可开闭的连通通道11,连通通道11的开闭与重量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联锁。
30.实施例:
31.所述机械抓手1将医疗废物暂存区12堆放的医疗废物周转箱抓起,放置在进料输送线2的前端的滚筒输送机201上;
32.进料输送线2前端滚筒输送机201上的光电感应器感应到医疗废物周转箱就位后,滚筒输送机201电机开启,将医疗废物周转箱输送至连续式垂直输送机203前端,然后由连续式垂直输送机203提升至投料平台高度,再由连续式垂直输送机203后端的滚筒输送机201送至进料输送线2末端的旋转输送机202上,再由旋转输送机202送至投料机4;
33.投料机4将周转箱翻转,周转箱箱内的医疗废物被倒入回转窑窑头医疗废物料斗内,拍打装置5自动对翻转的医疗废物周转箱进行拍打,拍打完毕后,投料机4自动复位,空周转箱进入到回箱输送线6前端的旋转输送机602上;
34.回箱输送线6前端的旋转输送机602上的光电感应器感应到空周转箱就位后,旋转输送机602自动开启,空周转箱由旋转输送机602进入回箱输送线6上的滚筒输送机601,再进入回箱输送线6上的连续式垂直输送机603前端,然后由连续式垂直输送机603下降至清洗消毒系统8高度,再由连续式垂直输送机603后端的滚筒输送机601送至清洗消毒系统8内进行清洗消毒;
35.在清洗消毒系统8,周转箱空箱先被第一翻转机801翻转180
°
,然后进入清洗消毒机802内部,含有消毒液的水对空周转箱进行冲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的周转箱空箱再由第二
翻转机803翻转180
°
,然后由回箱输送线6后端的滚筒输送机601送至叠箱机9进行叠箱,叠箱完毕后送至周转箱空箱暂存区13。
36.当投料机4倒料未倒干净时,周转箱经过回箱输送线6的重量传感器7时,重量传感器7会发出超重信号,此时进料输送线2和回箱输送线6之间的连通通道11打开,周转箱重新回到进料输送线2上,再由投料机4重新倒料,直至倒料干净为止。
37.所述计量装置3位于进料输送线2上,所述计量装置3精确计量通过计量装置的医疗废物周转箱数量;
38.所述拍打装置5位于投料机4上方;
39.所述重量传感器7位于回箱输送线6上;
40.所述高度识别装置10能自动识别120l和240l周转箱和周转箱空箱,并将数据传输至计量装置3、重量传感器7以及清洗消毒系统8,将120l和240l周转箱分别计量以及将120l和240l周转箱空箱分别称重判断是否超重、分别进入不同的清洗消毒系统;
41.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系统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