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8820发布日期:2022-11-19 00:3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冲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缓冲包装结构一般为纸浆模塑结构、吸塑结构、发泡结构等,这些结构都需要相应的模具来加工。纸浆模塑涉及的模具包括成型模具、整形模具和模切模具;吸塑结构涉及成型模具和模切模具;发泡结构涉及发泡成型模具或模切模具,均存在模具开发周期长且价格昂贵等缺陷。另外,缓冲包装结构匹配被包装物的相关尺寸都是固定的,当产品长宽高或者外形发生变化时,缓冲结构因为尺寸不匹配的问题而无法兼容使用,从而需要设计新的结构,进而需要开新模具来生产,这增加了开发周期和成本,也增加了材料的使用成本。
3.上述提到的目前常见的结构,由于需要和被包装物外形匹配以进行局部或全面包裹,进而更好的保护被包装物,局部包裹和全面包裹意味着更复杂的结构和更高的材料成本。
4.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悬浮包装结构,使用2层膜将被包装物夹在中间,上下前后左右悬空以对被包装物进行缓冲保护,但由于完全借助膜的弹力进行缓冲保护,限制了包装物重量(几公斤以内),且越重的产品缓冲距离越大即悬空高度要求越大,导致包装空间大,应用范围较低。
5.因此,目前缓冲包装结构由于其结构特性,结构复杂,兼容性很低,导致开发时间长,材料和模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缓冲包装结构,该缓冲包装结构能够兼容不同尺寸、不同重量的待包装物,减少甚至避免重复开模生产不同结构缓冲包装结构存在的弊端,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包装结构,该缓冲包装结构包括:
8.缓冲底座,该缓冲底座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待包装物的容置区;
9.操作件,其具有至少一个,且所述操作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缓冲底座上;
10.弹性固定件,该弹性固定件分别与每个所述操作件连接,所述弹性固定件与所述容置区围合成用于阻止待包装物脱离所述缓冲底座的限位空间;
11.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外侧,所述弹性固定件包括自然长度状态和拉伸状态,当所述弹性固定件在自然长度状态与拉伸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操作件的与所述弹性固定件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限位空间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变化。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操作件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缓冲底座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当所述弹性固定件处于自然长度状态时,所述
操作件由与所述缓冲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上延伸或沿水平方向延伸,当所述弹性固定件处于拉伸状态时,所述操作件由与所述缓冲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下延伸。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缓冲包装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位于所述缓冲底座和/或所述操作件上且用于将所述操作件保持在工作位置处,处于所述工作位置处的所述操作件能够使所述弹性固定件处于拉伸状态。
15.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冲底座和所述操作件中的一个上的凸起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上且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陷部,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实现所述操作件与所述缓冲底座的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凸起插入所述凹陷部时,所述操作件处于所述工作位置处。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操作件具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限位空间的相对两侧。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弹性固定件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薄膜或弹性带,所述操作件为形成有与所述弹性固定件通过面与面连接的连接表面的板状结构。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容置区的内部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结构,两两相邻的所述加强筋结构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空隙结构;
19.所述容置区的内部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二空隙结构,每个所述第二空隙结构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空隙结构连通。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缓冲底座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支撑部,所述限位支撑部向上突出于所述限位空间的顶部,且所述限位支撑部与所述操作件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空间的不同侧。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缓冲包装结构包括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进一步地,当所述缓冲包装结构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容置区具有一个朝上的开口,当待包装物放置在所述缓冲包装结构上时,待包装物的底部均位于所述容置区内;当所述缓冲包装结构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缓冲包装结构沿n个分割线将其自身分立为独立的n+1个缓冲子包装结构,n大于等于1,每个所述缓冲子包装结构均包含部分所述缓冲底座、部分所述容置区、部分所述操作件、部分所述弹性固定件,所述分割线分别穿过所述操作件、所述容置区,部分所述容置区具有至少两个开口,一个开口朝上,一个开口在侧方,当待包装物放置在所述缓冲包装结构上时,该n+1个所述缓冲子包装结构相互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缓冲子包装结构包含的部分所述容置区均支撑待包装物的部分底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当n为1时,两个所述缓冲子包装结构沿所述分割线呈对称地设置。
2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4.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缓冲包装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兼容性低、开发时间长、重复开模导致的材料和模具成本高等缺陷,创新地提供了新型的缓冲包装结构,该缓冲包装结构通过操作件与弹性固定件的协同作用,通过操作件位置的变化进而驱使弹性固定件张力发生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既可以单独整体使用,也可以分割为多个独立的部分配套使用,使得缓冲结构可以兼容不同长宽高的产品,且对产品外形的限制较小,使用兼容性大大提高,降低了使用成本,使用灵活,且结构相对简单,易加工制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尺寸或重量的待包装物需要重复设计并开模生产的弊端。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状态之一);
27.图2为在图1基础上隐藏弹性固定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在图2基础上放置待包装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包装结构包装待包装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2的俯视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缓冲包装结构沿分割线分立后的缓冲子包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状态之二);
32.图7为在图6基础上翻转缓冲子包装结构所包含的部分操作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在图6基础上隐藏缓冲子包装结构所包含的部分弹性固定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8的侧视图;
35.图10为在图8基础上翻转缓冲子包装结构所包含的部分操作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37.图12为图1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8.图13为图11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39.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缓冲子包装结构配合包装待包装物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4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缓冲子包装结构配合包装待包装物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4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个缓冲子包装结构配合包装待包装物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42.其中,10、缓冲包装结构;11、缓冲底座;111、容置区;112、加强筋结构;113、第一空隙结构;114、第二空隙结构;115、限位支撑部;12、操作件;121、压痕线;13、弹性固定件;141、凸起;142、凹陷部;20、待包装物;30、分割线;10’、缓冲子包装结构;11’、缓冲子底座;111’、子容置区;12’、子操作件;13’、弹性子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5.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6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46.如图1至图16所示,本例提供一种缓冲包装结构10,该缓冲包装结构10包括缓冲底座11、操作件12、弹性固定件13;其中,该缓冲底座11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待包装物20的容置区111,操作件12具有至少一个,且操作件12活动地设置在缓冲底座11上;该弹性固定件13分别与每个操作件12连接,弹性固定件13与容置区111围合成用于阻止待包装物20脱离缓冲底座11的限位空间;操作件12位于限位空间的外侧,弹性固定件13包括自然长度状态和拉伸状态,当弹性固定件13在自然长度状态与拉伸状态之间切换时,操作件12的与弹性固定件13连接的一端相对限位空间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变化。
47.具体地,活动地设置可以为转动地设置、滑动地设置等,本例中,操作件12转动地设置在缓冲底座11上,转动地设置方式相对而言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减少整体占比空间,而且转动地设置可以使弹性固定件13发生有利于固定待包装物20的弹性变形,能够更好地将待包装物20限定在限位空间内,并且便于操作。
48.本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弹性固定件13处于自然长度状态时,操作件12由与缓冲底座11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上延伸或沿水平方向延伸,当弹性固定件13处于拉伸状态时,操作件12由与缓冲底座11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下延伸,即当操作件12由与缓冲底座11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上延伸或沿水平方向延伸时,弹性固定件13几乎不受外力作用而处于自然伸长状态,而且可以向中间发生弯曲,而当操作件12由与缓冲底座11转动连接的位置起向下延伸时,弹性固定件13则从自然伸长状态发生拉伸,产生形变,整体长度超过自然长度,并且产生力使放置在限位空间内的待包装物20被紧固。
49.本例中,缓冲包装结构10还包括至少一个保持机构,保持机构位于缓冲底座11和/或操作件12上且用于将操作件12保持在工作位置处,处于工作位置处的操作件12能够使弹性固定件13处于拉伸状态。进一步地,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缓冲底座11和操作件12中的一个上的凸起141以及设置在另一个上且与凸起141相适应的凹陷部142,凸起141与凹陷部142相配合实现操作件12与缓冲底座11的可拆卸地连接,当凸起141插入凹陷部142时,操作件12处于工作位置处。
50.本例中,操作件12具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限位空间的相对两侧,可以同时或者先后操作该两个操作件12进而实现弹性紧固件产生变化,从而实现对待包装物20的紧固或释放。
51.进一步地,本例中的弹性固定件13为具有弹性的塑料薄膜或弹性带,操作件12为形成有与弹性固定件13通过面与面连接的连接表面的板状结构。具体地,具有弹性的塑料薄膜可以选用pe膜、tpu膜等,弹性带可以为橡胶材质,弹性固定件13与操作件1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胶黏、热压或钉合等方式,根据不同的材质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此外,弹性固定件13可以在待包装物20放置在容置区111之前固定在操作件12上,也可以将待包装物20放入在容置区111中之后再固定在操作件12上,弹性固定件13的使用使得本例的缓冲包装结构10对于待包装物20的外形不做限制,适配性比较强,而且也能够通过变形进而兼容不同尺寸的待包装物20。
52.本例中,容置区111的内部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结构112,两两相邻的加强
筋结构112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空隙结构113;容置区111的内部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二空隙结构114,每个第二空隙结构114均与一个第一空隙结构113连通,该些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缓冲底座11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限位支撑部115,限位支撑部115向上突出于限位空间的顶部,且限位支撑部115与操作件12分别位于限位空间的不同侧,限位支撑部115的设置可以较好地保护待包装物20,在正常放置时,可以保护待包装物20的侧方,在侧翻等情况下,能够提供阻挡或支撑作用,避免待包装物20的上部与地面等直接碰撞。
53.具体地,本例中的缓冲底座11和操作件12均可以通过纸浆模塑、吸塑结构和发泡结构等不同的成型工艺制成。纸浆模塑材料可以是废纸等生物质材料,通过吸滤模具真空吸滤工艺成型;吸塑结构可以是ps树脂、pet树脂、abs树脂、pc树脂、pp树脂、pvc树脂等塑料材质,通过吸塑模具热吸附成型;发泡结构可以是epp等材质,通过发泡模具在模内物理或化学发泡而成。进一步地,操作件12可以与缓冲底座11一体成型,然后通过设备在操作件12与缓冲底座11之间冲出压痕线121,该压痕线121的设置可以使得操作件12相对缓冲底座11发生转动且不脱离。
54.本例中的缓冲包装结构10可以单独整体使用(第一使用状态),也可以将自身切割为多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配合使用(第二使用状态),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例的缓冲包装结构10的两种使用状态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55.进一步地,当缓冲包装结构10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容置区111具有一个朝上的开口,当待包装物20放置在缓冲包装结构10上时,待包装物20的底部均位于容置区111内;
56.如图1至图4所示,图1中,弹性固定件13已经安装在操作件12上,此时两侧的操作件12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弹性固定件13为塑料薄膜且长度基本等同于两个操作件12最远端之间的距离,图2为隐藏掉弹性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容置区111仅设置有一个朝上的开口,可用于待包装物的放入与取出,而且该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压痕线121,操作件12在该压痕线121处能够相对缓冲底座11发生转动,并且与操作件12不同侧分别设置有两个限位支撑部115,该两个限位支撑部115的上端面均高于操作件12与缓冲底座11的其他部位,当放置待包装物时,可以形成如图3所示状态,将待包装物20较好地保护在容置区内,待包装物20的底部全部位于容置区内,当然待包装物20可以在弹性固定件13安装之前或安装之后放置,不做具体限定,包装好后形成如图4结构,此时两侧的操作件分别向下转动翻转,操作件翻转后将弹性固定件13拉伸,使弹性固定件13变形进而将待包装物限制在容置区内,而且此时弹性固定件13与容置区实际上围合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限位空间,该限位空间与缓冲底座11之间即使具有孔隙,也不足以使待包装物脱离,也即该限位空间起到了阻止待包装物脱离缓冲底座11的实际作用;
57.由上述可知,由于弹性固定件13的伸展性,待包装物20的高度可以具有变化,此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弹性固定件13的材料,当然,可以提前预备具有不同弹性的弹性固定件13,进而根据需要选择使用,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弹性固定件13,针对不同高度的待包装物20也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形,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待包装物20的紧固;
58.同时,由于操作件12、缓冲底座11上的限位支撑部115、弹性固定件13等共同的配合,即使在包装待包装物20之后,整体发生侧翻甚至是上下倒置的情况,待包装物20也基本不会发生直接与地面碰撞的情况,较好地保护了待包装物20。
59.进一步地,当缓冲包装结构10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缓冲包装结构10沿n个分割线30将其自身分立为独立的n+1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n大于等于1,每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均包含部分缓冲底座(可以简称缓冲子底座11’)、部分容置区(可以简称子容置区111’)、部分操作件(可以简称子操作件12’)、部分弹性固定件(可以简称弹性子固定件13’),分割线30分别穿过操作件12、容置区111,部分容置区(可以简称子容置区111’)具有至少两个开口,一个开口朝上,一个开口在侧方,当待包装物20放置在缓冲包装结构10上时,该n+1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相互间隔设置且每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包含的部分容置区均支撑待包装物20的部分底部。
60.本例中,n为1,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沿分割线30呈对称地设置。
61.具体地,如图5至图16所示,图5示出了图2的俯视图,当需要采用缓冲包装结构10的第二使用状态时,从分割线30位置处采用切割设备将其分割为独立的2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且该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沿分割线30呈对称地设置,分立后的缓冲子包装结构10’如图6所示,该缓冲子包装结构10’均包含部分缓冲底座(可以简称缓冲子底座11’)、部分容置区(可以简称子容置区111’)、部分操作件(可以简称子操作件12’)、部分弹性固定件(可以简称弹性子固定件13’),图7为在图6基础上翻转缓冲子包装结构所包含的部分操作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在图6基础上隐藏缓冲子包装结构所包含的部分弹性固定件后的结构示意图,由图6-图8可知,分立后的缓冲子包装结构10’所具有的部分容置区(可以简称子容置区111’)不仅具有朝上的开口而且还具有侧向的开口。
62.下面从图9-图13进一步说明本例的子操作件12’如何通过保持机构保持在工作位置处,进而能够使弹性子固定件处于拉伸状态,图9为图8的侧视图,可以看到子操作件12’操作件12上形成有凸起141,缓冲子底座上形成有凹陷部142,当转动子操作件12’直至凸起141与凹陷部142配合时,形成如图10所示结构,凸起141插入凹陷部142内部实现子操作件12’与缓冲子底座11’的相对固定,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可以看到每个第二空隙结构114均与一个第一空隙结构113连通,部分第一空隙结构独立存在,图12和图13分别为图11中a-a向和b-b向的剖视示意图,可以进一步看到凸起141插入凹陷部142的示意图,并且优选地,凸起141与凹陷部142的截面呈楔形结构,当配合时可以较好地达到扣紧效果,同样地,单独使用的缓冲包装结构中原理相同。
63.图14-图15给出了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配合包装待包装物20的示意图;图16同样给出了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配合包装待包装物20的示意图,但区别在于图16与图14中的两个待包装物20的尺寸不同,具体在高度具有差异。其中,图14中,待包装物20放置在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所分别具有的子容置区111’之后,具体是每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均支撑并固定住待包装物20的一端部,相当于待包装物20架设在两个缓冲子包装结构10’之间,此时子操作件12’仍然向上延伸,弹性子固定件13’呈现自然长度状态,且较为松弛,图15则示意出了子操作件向下转动并通过保持机构固定在缓冲子底座上,此时,弹性子固定件处于绷紧的拉伸状态,并牢牢将待包装物20限制在子容置区上。
64.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包装结构10通过操作件12与弹性固定件13的协同作用,通过操作件12位置的变化进而驱使弹性固定件13张力发生变化,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既可以单独整体使用,也可以分割为多个独立的部分配套使用,使得缓冲结构可以兼容不同长宽高的产品,且对产品外形的限制较小,使用兼容性大大提高,降低了使用成
本,使用灵活,且结构相对简单,易加工制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尺寸或重量的待包装物20需要重复设计并开模生产的弊端。
6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