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9380发布日期:2023-03-17 19:5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


背景技术:

2.电梯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振动会通过电梯导轨传递到住户处形成结构噪声,目前解决电梯噪声的常规方法是加装减振装置,来吸收振动降低噪声。减振装置包括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减振垫,减振垫因其阻尼性及黏弹性可以很好的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但其也存在以下问题:减振垫为柔性体,刚度小易产生形变,而电梯轿厢在运行时会产生多个方向的振动,振动能量通过电梯导轨作用在减振装置上,其内部的减振垫产生形变,通过形变吸收振动能量,但如果形变过大则可能会导致电梯导轨偏离预定位置,影响轿厢运行平衡,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包括壳体和减振垫,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减振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相对减振垫一侧设置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相对减振垫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能够限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间距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同轴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紧固件与限位件配合锁紧并将所述减振垫压缩夹紧。
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1、在第一基板上设置限位件,在第二基板上设置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和限位件螺纹连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状态下则会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将减振垫压缩夹紧,减振垫被预先压缩后刚度增大,在发生振动时一方面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另一方面不会过度形变而造成电梯导轨偏移,从而能够避免影响轿厢运行平衡,杜绝安全隐患;
6.2、限位件一方面与紧固件配合起到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限位件还能够起到限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间距的作用,这样在将壳体锁紧且对减振垫压缩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减振垫被过度压缩,从而保证减振垫被压缩至所需要的程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
7.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的长度为l,所述减振垫的厚度为d,所述l=d*c,所述c为系数,并且所述c为0.7至0.99之间的选定值。限位件的长度可依据减振垫的材质进行设计,从而通过限位件的长度来控制减振垫被压缩后的厚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8.优选的,所述减振垫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通孔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限位件的轴向对减振垫施加夹紧力,将限位件插入减振垫上设置的通孔内,限位件能够沿其径向对减振垫起到定位作用,从而防止减振垫相对壳体移位,保证其减振效果。
9.优选的,该减振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伸入所述减振垫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减振垫上形成有用于防止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限位件刚性接触的第一弹性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限位部伸入所述间隔内。连接件通过设置伸入减振垫内的连接部,连接件通过连接部与减振垫充分贴合,在振动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减振垫的减振能力;相应的,连接部上设置供限位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如果第一连接孔的内壁与限位件刚性接触,则会导致振动能量无法向减振垫传导,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在减振垫上形成伸入间隔内的第一弹性限位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有第一围挡,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第二围挡,所述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相互嵌合且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减振支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经历振动,振动可能造成紧固件与限位件之间的微动磨损,这是导致螺纹连接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减振垫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当紧固件与限位件之间微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无法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锁紧,因此通过在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上设置锁紧件,通过锁紧件加强对壳体的锁紧能力。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还能够避免减振垫大面积暴露于空气中,这样可有效防止减振垫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
11.优选的,所述锁紧件为第二螺丝,所述第二围挡嵌入所述第一围挡内,所述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上均具有装配孔,位于所述第二围挡上的装配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丝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螺丝螺纹连接至第二围挡上以将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锁紧固定。
12.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二围挡上的装配孔内开设有所述内螺纹;或,位于所述第二围挡上的装配孔内固定设置有螺母。
13.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螺栓固接至所述电梯导轨上或者安装工位上;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减振垫上均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螺栓与螺母配合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固定。一般都通过螺栓将壳体固接至电梯导轨或安装工位上,通过设置上述的安装孔,还能够利用螺栓加强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紧能力。
14.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长圆孔。这样能够方便的根据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15.优选的,该减振支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伸入所述减振垫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供所述螺栓穿过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所述螺栓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减振垫上形成有用于防止连接孔的内壁与螺栓刚性接触的第二弹性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限位部伸入所述间隔内。连接部上设置供螺栓穿过的第二连接孔,如果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与限位件刚性接触,则会导致振动能量无法向减振垫传导,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在减振垫上形成伸入间隔内的第二弹性限位部。
16.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中减振支架的爆炸图;
19.图3是图2中减振支架进一步的爆炸图;
20.图4是图3中减振支架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21.图5是将实施例提供的该减振支架安装至电梯导轨上的示意图;
22.图6是将实施例提供的该减振支架安装至电梯导轨上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23.图7是实施例中减振支架的剖视图一;
24.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5.图9是实施例中减振支架的剖视图二;
26.图10是图9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7.其中,1.壳体,10.第一壳体,100.第一基板,101.第一围挡,11.第二壳体,110.第二基板,110a.穿孔,111.第二围挡,2.减振垫,20.通孔,21.第一弹性限位部,22.第二弹性限位部,3.连接件,30.连接部,300.第一连接孔,301.第二连接孔,4.螺母柱,5.第一螺丝,6.第二螺丝,7.螺栓,70.螺母,8.折板,9.电梯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30.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梯导轨的减振支架,如图1和图2中所示,该减振支架包括壳体1和减振垫2,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将减振垫2设置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之间,其中,第一壳体10具有相对减振垫2一侧设置的第一基板100,第二壳体11具有相对减振垫2另一侧设置的第二基板110,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有能够限制第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10之间间距的限位件,在第二基板110上设置有与限位件同轴的穿孔101a,穿孔101a内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螺纹连接至限位件内,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通过紧固件与限位件锁紧并将减振垫2压缩夹紧。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垫2使用橡胶材质,也可以采用聚氨酯等弹性高分子材料。另外,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限位件,且三个限位件呈三角形设置,这样三个限位件相配合能够保证对壳体1的锁紧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是指壳体1为便于装入减振垫2而一分为二的两个部分,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100上设置有限位件,实质而言,是指上述壳体1的两个部分中设置有限位件的那个命名为第一壳体10,而另一个相应设置有紧固件的命名为第二壳体11。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基板100上设置限位件,在第二基板110上设置紧固件,依靠紧固件和限位件螺纹连接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锁紧,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锁紧状态下则会通过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110将减振垫2压缩夹紧,减振垫2被预先压缩后刚度增大,在发生振动时不会因过度形变而造成电梯导轨9偏移,从而能够避免影响轿厢运行平衡,杜绝安全隐患。另外,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减振垫2经过压缩后,其减振性能提高,具体的,在一定范围内,减振垫2被压缩量越大,减振性能越好,超出该范围后,减振垫2刚度较大、弹性形变能力较差,此时减振垫2的减振性能变差。因此,在对减振垫2压缩夹紧后,还需要控制对减振垫2的压缩程度、避免过度压缩。如果仅靠操作人员在装配时依据经验判断,很难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压缩程度。为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一方面与紧固件配合起到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锁紧的作用,另一方面,限位件还能够起到限制第
一基板100与第二基板110之间间距的作用,这样在将壳体1锁紧且对减振垫2压缩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减振垫2被过度压缩,从而保证减振垫2被压缩至所需要的程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也即该限位件的长度可依据减振垫2所需要的被压缩后的厚度值来设计制造,从而通过限位件的长度,在装配过程中控制减振垫2被压缩后的厚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32.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限位件使用螺母柱4,紧固件使用与螺母柱相适配的第一螺丝5,也即通过第一螺丝5螺纹连接至螺母柱4内,利用两者螺纹连接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锁紧,然后处于锁紧状态下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就能够将减振垫2压缩夹紧,同时利用螺母柱4的长度控制减振垫2被压缩程度。本实施例中采用压铆的方式将螺母柱4固接至第一基板100上,当然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焊接等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限位件和紧固件配合实现上述限位及锁紧的功能,例如使用套管作为限位件,使用与套管相适配的小周作为紧固件,利用两者过盈配合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利用套管的长度控制减振垫被压缩程度。或者,还可以使用卡扣组件作为限位件和紧固件,卡扣组件一般包括引导件和卡紧件,引导件引导卡紧件沿着引导件滑动,滑动到位后卡紧件上的卡接部卡紧于引导件上的卡槽内实现卡合固定,因此可以使用引导件和卡紧件中的一个作为限位件,另一个作为紧固件,两者卡合实现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锁紧,同时也可以起到限位作用,能够控制减振垫被压缩的程度。
3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的长度设计为减振垫2未被压缩状态下的原始厚度的四分之三。经过发明人实验,根据不同材质以及减振垫2未被压缩状态下的原始厚度不同,设定限位件的长度为l,减振垫2的原始厚度为d,l=d*c,c为系数,并且c为0.7至0.99之间的选定值。
34.该减振支架还包括连接件3,并且该连接件3具有伸入减振垫2内的连接部30,这样连接部30与减振垫2充分贴合,在振动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减振垫2的减振能力,应用时如图3至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减振支架通过壳体1安装至电梯导轨9上,相应的,通过连接件3安装至安装工位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工位是指电梯井内的墙壁,或者安装于上述墙壁上的安装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连接件3安装至电梯导轨9上,而将壳体1安装至安装工位上。壳体1和连接件3中与电梯导轨9安装的那个起到了传递振动能量的作用,另一个起到了定位减振垫2的作用。此处还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与电梯导轨9在安装时,设置有限位件的第一壳体10靠近电梯导轨9所在一侧,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壳体11设置在靠近电梯导轨9的一侧。
35.减振支架在使用过程中会频繁的经历振动,如果造成减振垫2相对壳体1滑移则会影响振动效果,虽然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110沿螺母柱4的轴向对减振垫2施加夹紧力能够很好的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但经过长久使用还是可能会有轻微滑移,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减振垫2定位,防止其相对壳体1滑移,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减振垫2上设置有通孔20,而螺母柱4插入通孔20内,这样螺母柱4能够沿其径向对减振垫2起到定位作用,更好地保证其减振效果。上述的螺母柱4插入通孔20内中的插入是指螺母柱4的外径稍大于通孔20的孔径或者两者大致相同,这样由于减振垫2具有弹性形变能力,通孔20对螺母柱4有一定压力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一基板100上未与减振垫2接触的边缘位置设置上述的螺母柱4,这样螺母柱4不穿过减振垫2,螺母柱4仅具备与第一螺丝5
配合对壳体1夹紧的作用以及限制减振垫2被压缩程度的作用,而不再具备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沿径向对减振垫2定位的作用。而且,当螺母柱4设置在减振垫2的边缘位置处时,在螺母柱4设置数量等同的情况下,其对壳体1的夹紧能力也相应减弱。
36.螺母柱4穿过减振垫2设置,相应的,螺母柱4也会穿过连接部30,因此结合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也在连接部30上设置有供螺母柱4穿过的第一连接孔300,由于螺母柱4和连接件3的刚度都较大,如果第一安装孔300的内壁与螺母柱4刚性接触,则会导致振动能量无法向减振垫2传导,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孔300的内壁与螺母柱4之间具有间隔,具体的说,就是第一连接孔300的孔径大于螺母柱4的外径,并且减振垫2上形成有用于防止第一连接孔300的内壁与螺母柱4刚性接触的第一弹性限位部21,弹性限位部21伸入间隔内。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减振垫2上通孔20的周圈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有环形垫圈,该环形垫圈即为上述的第一弹性限位部21。
37.减振支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经历振动,振动可能造成第一螺丝5与螺母柱4之间的微动磨损,这是导致螺纹连接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减振垫2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能力,当第一螺丝5与螺母柱4之间微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可能无法再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11锁紧(使用其它的限位件和紧固件时,受振动影响,长时间使用后也存在松动的可能)。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0上形成有第一围挡101,第二基板110上形成有第二围挡111,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相互嵌合且通过锁紧件锁紧固定。因此通过在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上设置锁紧件,通过锁紧件加强对壳体1的锁紧能力,能够延长该减振支架的使用时长。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还能够避免减振垫2大面积暴露于空气中,这样可有效防止减振垫2老化,也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38.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锁紧件为第二螺丝6,第二围挡111的尺寸略小于第一围挡101的尺寸,从而将第二围挡111嵌入第一围挡101内,并且在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上均设置有对应的装配孔,且在位于第二围挡111上的装配孔内设置有与第二螺丝6相适配的内螺纹,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直接在该装配孔内开设内螺纹。然后将第二螺丝6螺纹连接至第二围挡111上以将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锁紧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位于第一围挡101和第二围挡111上的装配孔均设置上述的内螺纹,加强锁紧效果。另外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围挡101的尺寸设计为略小于第二围挡111,将第一围挡101嵌入第二围挡111之中。还有,内螺纹也可以通过在装配孔内固定设置螺母而形成,如将螺母紧配合压紧至装配孔内。当然,锁紧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结构,如铆钉,也可以直接将第一围挡和第二围挡焊接实现加强锁紧的目的。
39.如前所述,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稳固的锁紧、保持对减振垫2的夹紧作用对于整个减振支架的使用寿命而言很重要,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上述的夹紧作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螺栓7穿过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和减振垫2,具体的,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11和减振垫2上均设置安装孔,螺栓7穿过安装孔,通过螺栓7与螺母70配合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锁紧固定,这样进一步加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之间的锁紧。并且,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螺栓7还同时用于壳体1与电梯导轨9的装配,具体的,如图6中所示,通过一个夹紧用折板8与壳体1配合,使用螺栓7穿过上述折板8和壳体1,利用螺栓7将壳体1和折板8夹紧至电梯导轨9的两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孔为长圆孔,这样在面对不同宽度尺寸
的电梯导轨9时,方便通过长圆孔调整螺栓7的安装位置,能够适配不同的电梯导轨9尺寸,增加该减振支架的使用场景。
40.相应的,螺栓7也会穿过连接部30,因此本实施例中还在连接部30上设置有供螺栓7穿过的第二连接孔301,结合图3、图4、图9和图10中所示,如同前述的螺母柱4穿过连接部30时需要防止两者发生刚性接触一样,螺栓7穿过连接部30也需要防止两者之间发生刚性接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用于供螺栓7穿过的第二连接孔301的内壁与螺栓7之间也具有间隔,减振垫2上也形成有用于防止第二连接孔301的内壁与螺栓7刚性接触的第二弹性限位部22,第二弹性限位部22伸入间隔内。如图3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供螺母柱4穿过的第一连接孔300为圆孔,供螺栓7穿过的第二连接孔301为长圆孔,相应的弹性限位部的形成形状与对应的间隔形状相适配。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实施例中另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或者限定,否则实施例中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理解的,也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等;当然,还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通过中间媒介进行间接连接,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