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本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8754发布日期:2023-01-07 02: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样本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样本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为实现样本的交接、条码扫描、图像识别、离心、去盖、加帽、倒架、连接流水线等功能,在满足客户标本量要求的情况下,仪器的长度会设计的很长,仪器的整体式设计不但结构复杂难以实现,运输、搬运和进入客户实验室都相当困难,因此,常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实验流程进行组合在实验室安装成整机使用。但每个模块只能完成实验流程中某些流程,为实现自动化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样本需要在各模块中自动转移,转移样本的机构要跨越所有模块,如果用一个传送机构跨越所有模块,长距离的样本传输不稳定,一个较长的传送机构其结构复杂,安装调试不方便。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本传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仪器过长时,通过一个传送机构跨越整个仪器进行样本输送,长距离的样本传输不稳定,一个较长的传送机构其结构复杂,存在安装调试不方便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本传送装置,包括:
7.沿样本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及第三工作区,所述第一工作区上设有进样抓手单元,所述第二工作区上设有取样抓手单元,所述第三工作区上设有出样抓手单元;
8.第一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及第二工作区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及第三工作区上;
9.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样抓手单元、取样抓手单元、出样抓手单元、第一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电连接。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轮、第一从动同步轮、第一环形传送带及用于存放样本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上,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上,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及第一从动同步轮上,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的外侧上。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架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的外侧上。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轮、第二从动同步轮、第二环形传送带及用于存放样本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上,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上,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
接,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轮及第二从动同步轮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外侧上。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和/或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内侧抵接有至少一个辅助同步轮。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架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外侧上。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样本传送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感应模块及第二感应模块,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及第二感应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及第二感应模块分别用于感应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运动位置。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样本传送装置中,还包括:
17.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包括第一遮光片及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二感应模块包括第二遮光片及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一遮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外侧上,所述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上,且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当所述第一遮光片跟随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运动且第一遮光片经过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时,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上的第一支架位于第一初始位置;
18.所述第二遮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外侧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上,且所述第二光电开关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当所述第二遮光片跟随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运动且第二遮光片经过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时,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上的第二支架位于第二初始位置。
1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工作区上设有用于存放待检测样本的第一试管槽,所述第二工作区上设有用于存放进行检测样本的第二试管槽,所述第三工作区上设有用于收集检测后样本的第三试管槽。
2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工作区靠近所述第一工作区一侧伸出的第一环形传送带长度与所述第三工作区靠近所述第二工作区一侧伸出的第二环形传送带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工作区靠近所述第二工作区一侧伸出的第一环形传送带长度与所述第二工作区靠近所述第三工作区一侧伸出的第二环形传送带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本传送装置,包括:沿样本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及第三工作区,所述第一工作区上设有进样抓手单元,所述第二工作区上设有取样抓手单元,所述第三工作区上设有出样抓手单元;第一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及第二工作区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及第三工作区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进样抓手单元、取样抓手单元、出样抓手单元、第一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样本传送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区,且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之间设置一传送机构,通过多个传送机构的合作对样本进行传送,缩短了传送机构所需传送的距离,从而增强样本传输的稳定性,与传统的一个较长传送机构相比,多个传送机构的设置使得各个传送机构结构简单化,便于安装和调试。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样本传送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送机构的爆炸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遮光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光电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工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工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工作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样本传送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第一工作区;2、第二工作区;3、第三工作区;4、进样抓手单元;5、取样抓手单元;6、转移抓手单元;7、出样抓手单元;8、第一传送机构;801、第一驱动轮;802、第一从动同步轮;803、第一环形传送带;804、第一支架;9、第二传送机构;901、第二驱动轮;902、第二从动同步轮;903、第二环形传送带;904、第二支架;905、辅助同步轮;10、控制模块;11、第一遮光片;12、第二遮光片;13、第一光电开关;14、第二光电开关;15、第一插销;16、第一插销孔;17、第二插销;18、第二插销孔;19、第一试管槽;20、第二试管槽;21、第三试管槽;22、第四工作区;23、第三传送机构;24、第一感应模块;25、第二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实施例一:
36.请参阅图1-图9。其中,所述样本传送装置包括:沿样本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区1、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设有进样抓手单元4,所述第二工作区2上设有取样抓手单元5,所述第三工作区3上设有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传送机构9,所述第一传送机构8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1及第二工作区2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上;控制模块10,所述控制模块10分别与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传送机构9电连接。
3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送装置包括成流水线式排布的第一工作区1、第一传送机构8、第二工作区2、第二传送机构9及第三工作区3。其中,所述第一工作区1、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分别包括具有不同功能的工作台,例如实验样本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通过进样、离心及取样的步骤,则此时第一工作区1包括进样工作台,第二工作区2包括离心工作台,第三工作区3包括取样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设有控制模块10及进样抓手单元4,所述第二工作区2上设有取样抓手单元5,所述第三工作区3上设有出样抓手单元7。其中,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
传送机构9均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0为现有市场上常见的plc控制器或其它电气控制器,且所述控制模块10可以设置在任一工作区中,只需保持所述控制模块10与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传送机构9的电连接即可;所述第一工作区1用于存放待检测的样本试管,所述第二工作区2用于对待检测样本试管进行检测,例如,所述第二工作区2具有离心功能,所述第三工作区3用于对检测后的样本试管进行收集,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用于将第一工作区1上的样本试管抓取到第一传送机构8上并且通过第一传送机构8输送到第二工作区2,然后通过取样抓手单元5将第二工作区2上方的样本试管从第一传送机构8中取出且放置在第二工作区2上进行检测,当检测完毕后再通过取样抓手单元5将检测完的样本试管夹紧并放入第二传送机构9中,通过第二传送机构9输送到第三工作区3,最后通过出样抓手单元7将第三工作区3的样本试管从第二传送机构9中取出且放置在位于第三工作区3的工作台上进行收集。本实施例中的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及出样抓手单元7均具有x、y、z三个轴向的自由度,即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及出样抓手单元7都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或竖直方向移动。例如,所述取样抓手单元5可以沿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工作区1或第三工作区3运动,所述取样抓手单元5还能抓取检测样本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中的样本传送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区,且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之间设置一传送机构,通过多个传送机构的合作对样本进行传送,缩短了传送机构所需传送的距离,从而增强样本传输的稳定性,与传统的一个较长传送机构相比,多个传送机构的设置使得各个传送机构结构简单化,便于安装和调试。
38.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工作区2还设有转移抓手单元6,具体地,所述转移抓手单元6设置在位于第二工作区2的工作台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所述取样抓手单元5用于将第一传送机构8上的待检测样本抓取放置在第二工作区2,所述转移抓手单元6负责将在第二工作区2进行过检测的样本抓取放置在第二传送机构9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转移抓手单元6及出样抓手单元7均为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机械手。
39.如图2所示,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送机构8包括第一驱动轮801、第一从动同步轮802、第一环形传送带803及用于存放样本的第一支架804;所述第一驱动轮801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802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2上,所述第一驱动轮801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驱动轮801及第一从动同步轮802上,所述第一支架804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的外侧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804设有多个,例如4个、5个、6个、7个
……
,多个所述第一支架804间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的外侧上,通过多个第一支架804提升运输效率。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10可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轮801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801通过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带动所述第一从动同步轮802转动,且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外侧设有用于存放样本试管的第一支架804,当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将待检测的样本试管抓取到第一支架804上时,待检测样本试管将通过第一环形传送带803输送至第二工作区2,然后再通过取样抓手单元5将样本试管抓取到位于第二工作区2的工作台上进行检测。
40.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包括第二驱动轮901、第二从动同步轮902、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及用于存放样本的第二支架904;所述第二驱动轮901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2,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902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3,所述第二驱动轮
901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驱动轮901及第二从动同步轮902上,所述第二支架904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的外侧上。优选的,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还包括辅助同步轮905,所述辅助同步轮90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同步轮90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且各个所述辅助同步轮905均与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内侧抵接,由于第二环形传送带903跨越两个工作区,且第二环形传送带903是竖立起来的,为了防止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在传送工程中发生倾斜,通过所述辅助同步轮905对第二环形传送带90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更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90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架904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外侧上。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轮901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轮901通过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带动所述第二从动同步轮902及辅助同步轮905进行转动,当待检测样本试管在检测完后,控制模块10控制所述转移抓手单元6从第二工作区2上抓取检测完的样本试管并放置在第二支架904上,样本试管经过第二环形传送带903输送到第三工作区3后,控制模块10控制出样抓手单元7抓取样本试管并放置在位于第三工作区3的工作台上进行收集。
41.需要说明的是,所示第一传送机构8中也可以设置所述辅助同步轮905对第一环形传送带803进行辅助输送,提高第一环形传送带803运输效率及稳定性。
42.如图5-图6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样本传送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的第一感应模块24及第二感应模块25,所述第一感应模块24包括第一遮光片11及第一光电开关13,所述第二感应模块25包括第二遮光片12及第二光电开关14;所述第一遮光片11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外侧上,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且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当所述第一遮光片11跟随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运动且第一遮光片11经过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时,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上的第一支架804位于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遮光片12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外侧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14设置在所述第三工作区3上,且所述第二光电开关14与所述控制模块10电连接,当所述第二遮光片12跟随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运动且第二遮光片12经过所述第二光电开关14时,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上的第二支架904位于第二初始位置。
43.具体地,所示第一遮光片11及第二遮光片12形状及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及第二光电开关14均为u形光电开关,所述第一遮光片11设置任一第一支架804上,当所述第一遮光片11经过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时,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803位于转动前的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光电开关13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0,控制模块10接收信号后控制进样抓手单元4及取样抓手单元5恢复到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二遮光片12设置在任一第二支架904上,当所述第二遮光片12经过所述第二光电开关14时,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903位于转动前的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光电开关14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0,控制模块10接收信号后控制转移抓手单元6及出样抓手单元7恢复到第二初始位置。通过所述第一遮光片11、第二遮光片12、第一光电开关13及第二光电开关14与控制模块10的配合,可以防止在运输样本途中出现失误,进而使得每一支样本试管均能落入第一支架804及第二支架904中。
44.如图7-图9所示,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工作区1靠近所述第二工作区2一
侧设有第一插销,所述第二工作区2靠近所述第一工作区1一侧设有第一插销孔16,所述第一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插销孔16内,所述第一工作区1与所述第二工作区2通过所述第一插销与第一插销孔16的组合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工作区2靠近所述第三工作区3一侧设有第二插销,所述第三工作区3靠近所述第二工作区2一侧设有第二插销孔18,所述第二插销设置在所述第二插销孔18内,所述第二工作区2与所述第三工作区3通过所述第二插销与第二插销孔18的组合可拆卸式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设有用于存放待检测样本的第一试管槽19,所述第二工作区2上设有用于存放进行检测样本的第二试管槽20,所述第三工作区3上设有用于收集检测后样本的第三试管槽21。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区2左侧伸出的第一环形传送带803长度与所述第三工作区3左侧伸出的第二环形传送带903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工作区1右侧伸出的第一环形传送带803长度与所述第二工作区2右侧伸出的第二环形传送带903长度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通过控制第一环形传送带803及第二环形传送带903的位置,使得各个工作区及各个传送机构在工作时可以保持步调一致的节奏,提高输送效率。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及第二预设阈值的范围可根据样本传送装置的设备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及第二预设阈值均为0-20mm。
46.实施例二:
47.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样本传送装置还设有第四工作区22及第三传送机构23,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区及传送机构数量没有限制,每两个相邻的工作区之间设有一传送机构,且每个传送机构的结构与第二传送机构9的结构一致。
48.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样本传送装置,包括:沿样本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工作区1、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所述第一工作区1上设有进样抓手单元4,所述第二工作区2上设有取样抓手单元5,所述第三工作区3上设有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传送机构9,所述第一传送机构8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区1及第二工作区2上,所述第二传送机构9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区2及第三工作区3上;控制模块10,所述控制模块10分别与所述进样抓手单元4、取样抓手单元5、出样抓手单元7、第一传送机构8及第二传送机构9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样本传送装置包括多个工作区,且在相邻的两个工作区之间设置一传送机构,通过多个传送机构的合作对样本进行传送,缩短了传送机构所需传送的距离,从而增强样本传输的稳定性,与传统的一个较长传送机构相比,多个传送机构的设置使得各个传送机构结构简单化,便于安装和调试。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
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4.当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较为细致,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