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9803发布日期:2022-12-02 21:1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现场,尤其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常需装备组合式塔式起重机。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3.现有的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在使用时,由于塔身上设置的观察平台通常使用大量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复杂,很难对高度进行调整,同时会受到风摆作用,观察平台与塔身产生振动,连接固定的螺栓容易产生松动,致使安全性降低,而且动臂上的行走架结构功能单一,在滑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且缺少合理的观察指挥结构。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以解决现有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的观察平通常使用大量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很难对高度进行调整,同时会受到风摆作用,连接固定的螺栓容易产生松动,而且动臂上的行走架在滑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所述塔身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塔身顶部设有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一侧设有动臂;所述动臂底部设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一侧设有行走平台;所述旋转基座上设有操作室;所述旋转基座另一侧设有配重臂。
8.进一步的,所述塔身是由组合架体拼接而成,且组合架体四周设有对接套,当两处组合架体呈连接状态时,上下对接套位置相匹配,且对接套内贯穿有插接栓杆,并通过锁紧螺栓控制。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为矩形框架结构,且安装架中间位置四周设有观察平台,观察平台一侧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且防护挡板上设有两处牵引绳与安装架相连接,安装架的框架内部设有第一滚动轮,且第一滚动轮呈矩形阵列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滚动轮与塔身滚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两处支撑杆,且两处支撑杆呈平行方式分布,支撑杆底端设有卡口,且卡口与塔身相卡接,两处支撑杆一侧设有限位架,限位架为u型结构,且限位架套装于塔身上,固定架一侧设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与支撑杆之间
设有第一气缸,并且第一气缸的伸缩杆通过销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缸通过销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且第二气缸设置于两处支撑杆之间,第二气缸的伸缩杆底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支撑垫板,且支撑垫板底部两端设有限位挡板,支撑垫板与塔身的横杆支撑连接,且限位挡板与塔身的竖杆相接触。
12.进一步的,所述动臂包括主架、导向滑轨和连接架,主架下方设有两处导向滑轨,且两处导向滑轨呈平行方式分布,并且导向滑轨通过连接架与主架相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架是由两处三角形框架和横架组成,且行走架的两处三角形框架呈对称方式分布,两处三角形框架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两处第二滚动轮和限位滚轮,且第二滚动轮与导向滑轨顶部滚动连接,并且限位滚轮与导向滑轨侧壁滚动连接,行走架的横架中间位置设有导向架,且导向架上转动安装有两处导向绳轮。
14.进一步的,两处所述导向绳轮上传动连接有绳索,且绳索上传动安装有吊钩,并且吊钩位于行走架下方。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其中安装架通过第一滚动轮与塔身滚动连接,可以方便与塔身组装和调节高度位置,并且本装置设有固定架和第二气缸,利用支撑杆与塔身相连接,并配合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进行压紧,保证安装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风摆作用使安装架与塔身产生振动,从而提高安全性。
17.2、由于行走架的一侧设有行走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站在行走平台上观察指挥吊装位置,能够保证对建筑物料快速吊装,提高吊装的工作效率,并且行走架的两处三角形框架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两处第二滚动轮和限位滚轮,能够使行走架在导向滑轨上运行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其吊装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固定架和第二气缸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和第二气缸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塔身、固定架和第二气缸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臂、行走架、行走平台、绳索和吊钩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动臂与行走架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5.1、塔身;101、对接套;102、插接栓杆;2、安装架;201、观察平台;202、防护挡板;203、第一滚动轮;3、固定架;301、支撑杆;302、卡口;303、限位架;304、支撑座;305、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401、支撑垫板;402、限位挡板;5、旋转基座;6、动臂;601、主架;602、导向滑轨;603、连接架;7、行走架;701、第二滚动轮;702、限位滚轮;703、导向架;704、导向绳轮;8、行走平台;9、绳索;10、吊钩;11、操作室;12、配重臂。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7.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功能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1;塔身1是由组合架体拼接而成,且组合架体四周设有对接套101,当两处组合架体呈连接状态时,上下对接套101位置相匹配,且对接套101内贯穿有插接栓杆102,并通过锁紧螺栓控制,塔身1上设有安装架2;安装架2上设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上设有第二气缸4;塔身1顶部设有旋转基座5;旋转基座5一侧设有动臂6;动臂6底部设有行走架7;行走架7一侧设有行走平台8;旋转基座5上设有操作室11;旋转基座5另一侧设有配重臂12。
29.如图2至图4所示,安装架2为矩形框架结构,且安装架2中间位置四周设有观察平台201,观察平台201一侧转动安装有防护挡板202,且防护挡板202上设有两处牵引绳与安装架2相连接,安装架2的框架内部设有第一滚动轮203,且第一滚动轮203呈矩形阵列方式分布,并且第一滚动轮203与塔身1滚动连接;
30.固定架3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两处支撑杆301,且两处支撑杆301呈平行方式分布,支撑杆301底端设有卡口302,且卡口302与塔身1相卡接,两处支撑杆301一侧设有限位架303,限位架303为u型结构,且限位架303套装于塔身1上,固定架3一侧设有支撑座304,且支撑座304与支撑杆301之间设有第一气缸305,并且第一气缸305的伸缩杆通过销轴与支撑杆301转动连接;
31.第二气缸4通过销轴与固定架3转动连接,且第二气缸4设置于两处支撑杆301之间,第二气缸4的伸缩杆底端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支撑垫板401,且支撑垫板401底部两端设有限位挡板402,支撑垫板401与塔身1的横杆支撑连接,且限位挡板402与塔身1的竖杆相接触,工作人员能够站在安装架2的观察平台201观察指挥吊装工作,其中安装架2通过第一滚动轮203与塔身1滚动连接,可以方便与塔身1组装和调节高度位置,并且本装置设有固定架3和第二气缸4,利用支撑杆301与塔身1相连接,并配合第一气缸305和第二气缸4进行压紧,保证安装架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风摆作用使安装架2与塔身1产生振动,从而提高安全性。
32.如图5和图6所示,动臂6包括主架601、导向滑轨602和连接架603,主架601下方设有两处导向滑轨602,且两处导向滑轨602呈平行方式分布,并且导向滑轨602通过连接架603与主架601相连接;
33.行走架7是由两处三角形框架和横架组成,且行走架7的两处三角形框架呈对称方式分布,两处三角形框架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两处第二滚动轮701和限位滚轮702,且第二滚动轮701与导向滑轨602顶部滚动连接,并且限位滚轮702与导向滑轨602侧壁滚动连接,行走架7的横架中间位置设有导向架703,且导向架703上转动安装有两处导向绳轮704;
34.两处导向绳轮704上传动连接有绳索9,且绳索9上传动安装有吊钩10,并且吊钩10位于行走架7下方,由于行走架7的一侧设有行走平台8,工作人员可以站在行走平台8上观察指挥吊装位置,能够保证对建筑物料快速吊装,提高吊装的工作效率,并且行走架7的两处三角形框架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两处第二滚动轮701和限位滚轮702,能够使行走架7在导向滑轨602上运行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其吊装运行的稳定性。
35.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6.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工作人员能够站在安装架2的观察平台201观察指挥吊装工作,其中安装架2通过第一滚动轮203与塔身1滚动连接,可以方便与塔身1组装和调节高度位置,并且本装置设有固定架3和第二气缸4,利用支撑杆301与塔身1相连接,并配合第一
气缸305和第二气缸4进行压紧,保证安装架2连接的稳定性,避免风摆作用使安装架2与塔身1产生振动,从而提高安全性;行走架7的一侧设有行走平台8,工作人员可以站在行走平台8上观察指挥吊装位置,能够保证对建筑物料快速吊装,提高吊装的工作效率,并且行走架7的两处三角形框架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两处第二滚动轮701和限位滚轮702,能够使行走架7在导向滑轨602上运行更加流畅,从而提高其吊装运行的稳定性。
3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