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9415发布日期:2023-03-04 00:0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浆套筒下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的主要结构型式之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以下简称为预制构件)是装配式住宅的主要构件,预制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经施工现场装配、连接并部分现浇而形成建筑体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预制构件,钢筋节点连接质量对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的竖向连接大多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插入的钢筋加以实现。
3.在灌浆套筒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采用常规的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铸造方法进行铸造灌浆套筒的坯件,然后再进行如打磨、抛光、铣面等机加工工序。目前,当灌浆套筒抛光完成后进行下料时,大多是将抛光完成后的灌浆套筒通过传动带传送到灌浆套筒收集箱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装满灌浆套筒的收集箱搬运至指定位置来完成下料,此种方法过于费时费力,影响灌浆套筒的下料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圆柱轴,所述第二圆柱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矩形板和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位于第三矩形板的左侧,所述转动板的内壁与第二圆柱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两个液压杆,两个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块,四个所述矩形块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轴,且第一圆柱轴的两端均贯穿矩形块并延伸至矩形块的外部。
8.优选地,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圆柱轴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矩形板,四个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底面均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圆柱轴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两个第二矩形板,四个所述第二矩形板的上表面均与第三矩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两个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皮轮和转动辊,两个所述皮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辊之间通过输料带传动连接,所述输料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10.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五矩形板,两个所述第五矩形板的底面均与转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四矩形板,两个所述第四矩形板的底面均与第三矩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转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输料带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五矩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板远离两个第五矩形板的一面分别与两个第四矩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调节机构和下料机构之间的配合,利用下料机构可自动对灌浆套筒进行下料,相比较使灌浆套筒落在收集箱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装满灌浆套筒的收集箱搬运至指定位置来完成下料,更加的省时省力,从而极大提高了灌浆套筒的下料效率,利用底板和调节机构可对下料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便于将灌浆套筒卸至不同高度的存料处。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轴、皮轮、皮带、转动辊和输料带之间的配合,当启动电机时可使输料带转动,输料带转动可对灌浆套筒进行下料,通过设置挡板,在对灌浆套筒进行下料时,可防止灌浆套筒从输料带上掉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和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机、转动轴、皮轮、转动辊、输料带和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所示:1、底板;2、调节机构;201、第一圆柱轴;202、矩形块;203、液压杆;204、第一矩形板;205、第二矩形板;206、第二圆柱轴;207、支撑板;3、下料机构;301、第三矩形板;302、转动板;303、直角板;304、第四矩形板;305、电机;306、转动轴;307、皮轮;308、转动辊;309、输料带;310、挡板;311、侧板;312、第五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灌浆套筒表面抛光处理用下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第二圆柱轴206,第二圆柱轴20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07,两个支撑板207的底面均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调节机构2的外表面设置有下料机构3,下料机构3包括第三矩形板301和转动板302,转动板302位于第三矩形板301的左侧,转动板302的内壁与第二圆柱轴2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207关于第二圆柱轴206的中心点对称,利用下料机构3可自动对灌浆套筒进行下料,相比较使灌浆套筒落在收集箱内,然后工作人员再将装满灌浆套筒的收集箱搬运至指定位置来完成下料,更加的省时省力,从而极大提高了灌浆套筒的下料效率,利用底板
1和调节机构2可对下料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便于将灌浆套筒卸至不同高度的存料处。
23.参见图1~图4所示,调节机构2还包括两个液压杆203,两个液压杆20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块202,四个矩形块202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柱轴201,且第一圆柱轴201的两端均贯穿矩形块202并延伸至矩形块202的外部,矩形块202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圆柱轴201相适配的圆孔,两个液压杆203关于底板1的中心点对称。其中两个第一圆柱轴201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矩形板204,四个第一矩形板204的底面均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外两个第一圆柱轴201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两个第二矩形板205,四个第二矩形板205的上表面均与第三矩形板301的底面固定连接,启动液压杆203,液压杆203可带动第二矩形板205、第三矩形板301、第四矩形板304和输料带309的右端上下移动,在输料带309的右端上下移动时,转动板302、第五矩形板312、第二圆柱轴206和输料带309的左端会转动,从而就可对下料的高度进行调节。
24.参见图1~图4所示,下料机构3还包括两个转动轴306,两个转动轴30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皮轮307和转动辊308,两个皮轮307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两个转动辊308之间通过输料带309传动连接,输料带30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310,输料带309的外表面设置有二十个等距离排列的挡板310,通过设置挡板310,在对灌浆套筒进行下料时,可防止灌浆套筒从输料带309上掉落。其中一个转动轴30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五矩形板312,两个第五矩形板312的底面均与转动板3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转动轴30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两个第四矩形板304,两个第四矩形板304的底面均与第三矩形板3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五矩形板312和两个第四矩形板304均关于转动轴306的中心点对称。
25.参见图1~图4所示,转动板3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直角板303,直角板303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机305,电机305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转动轴306的一端固定连接输料带309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侧板311,两个侧板311的一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五矩形板3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侧板311远离两个第五矩形板312的一面分别与两个第四矩形板3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侧板311相互靠近的一面均与输料带309的外表面相接触,启动电机305,电机305可带动转动轴306、皮轮307、输料带309、输料带309和挡板310转动,输料带309转动可对落在输料带309上的灌浆套筒向右侧运输,当将输料带309上的灌浆套筒向右侧运输至最大距离时,即可完成对灌浆套筒的下料。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存料处的高度来调整下料的高度,启动液压杆203,液压杆203可带动第二矩形板205、第三矩形板301、第四矩形板304和输料带309的右端上下移动,在输料带309的右端上下移动时,转动板302、第五矩形板312、第二圆柱轴206和输料带309的左端会转动,从而就可对下料的高度进行调节,然后启动电机305,电机305可带动转动轴306、皮轮307、输料带309和挡板310转动,输料带309转动可对落在输料带309上的灌浆套筒向右侧运输,当将输料带309上的灌浆套筒向右侧运输至最大距离时,即可完成对灌浆套筒的下料。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