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及托盘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0717发布日期:2023-01-31 23:0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及托盘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及托盘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电子设备(例如服务器、电脑等)的生产过程中,产品打包完成后通常会将产品进行码垛存放。在对产品进行码垛之前,需要先将用于放置产品的托盘搬运至指定位置,然后将产品码垛在托盘上。之后,完成产品码垛的托盘再由人工转移走。可见,上述过程需要人工频繁地去搬运托盘,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提供一种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及托盘转移系统,以解决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人工频繁搬运托盘所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4.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所述辅助工装包括:
5.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支撑托盘;
6.安装架体,所述安装架体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构件连接;以及
7.吊装连接件,所述吊装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体的顶部,所述吊装连接件用于连接起重装置。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可以配合外部的起重装置实现托盘的转移过程。具体地,可以将起重装置与辅助工装的吊装连接件进行连接。当产品码垛在托盘上以后,可以操作起重装置使辅助工装下降,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辅助工装的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然后利用起重装置使辅助工装上升至一定高度,之后利用起重装置将托盘转移至指定位置,托盘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利用其它工装对托盘进行码垛。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工装,配合起重装置对托盘进行转移,相比于以人工方式搬运托盘,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均与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彼此平行设置。第一支撑臂的第一端、第二支撑臂的第一端均与连接臂连接,使得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连接臂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支撑结构,以便于可以较好地满足对托盘的支撑需求。另外,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在支撑托盘时,能够使托盘保持姿态稳定,防止托盘在吊装过程中倾翻。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用于与所述托盘形成卡接关系。由此,当将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时,可以使卡接块与托盘形成卡接关系,这样,利用起重装置将辅助工装升起的过
程中,可以防止托盘相对于辅助工装发生窜位,从而避免托盘从支撑构件上滑脱的风险。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工装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置为与托盘的支柱相抵接。在将辅助工装的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支柱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辅助工装的移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当支撑构件移动到位后,通过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支柱之间的抵接作用,可以防止托盘向两侧发生窜动,进而避免托盘从支撑构件上滑脱的风险。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体包括立柱和连接在所述立柱的顶部的横梁,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臂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平行设置,所述吊装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安装架体包括立柱和横梁,由此,使得安装架体整体呈l形,结构简单,有利于减轻辅助工装的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起重装置工作时的能耗,进而节能。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横梁的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由此,当辅助工装吊装于起重装置的钢索时,由于吊装位置不在辅助工装的重心上,使得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具有上翘的趋势,这样,在利用辅助工装吊装和转移托盘时,可以避免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产生下压运动而导致托盘掉落。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工装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上。如此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把手,以便于将辅助工装的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之后再利用起重装置使辅助工装上升至以及对托盘进行转移。
15.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托盘转移系统,托盘转移系统包括:
16.支撑框架,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导轨;
17.起重装置,所述起重装置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以及
18.辅助工装,所述辅助工装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所述吊装连接件连接所述起重装置。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转移系统,可用于在托盘装载电子设备后对托盘进行转移。具体地,当电子设备等产品码垛在托盘上以后,可以操作起重装置使辅助工装下降,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辅助工装的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然后利用起重装置使辅助工装上升至一定高度,之后利用起重装置将托盘转移至指定位置,托盘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利用其它工装对托盘进行码垛。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转移系统对托盘进行转移,相比于以人工方式搬运托盘,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2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盘转移系统还包括托盘,所述托盘包括:
21.多个承托板,所述多个承托板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
22.多个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板均与各所述承托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承托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承托板垂直,多个所述连接板彼此平行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处于所述托盘的中部位置;
23.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承托板平行;以及
24.多个支柱,每个所述加强板均通过支柱与各连接板连接。
25.在该实施例中,托盘包括承托板和连接板,其中,承托板用于放置电子设备,连接板用于将各承托板连接起来。托盘还包括加强板,每个加强板均通过支柱与各连接板连接,
也就是说,通过加强板将各连接板连接起来,使得托盘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显著提高。
2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用于与所述托盘的所述承托板形成卡接关系;
27.所述辅助工装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配置为与托盘的其中一个支柱相抵接,该其中一个支柱设置在处于所述托盘中部位置的连接板的底部。
28.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当将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时,可使卡接块与托盘形成卡接关系,这样,利用起重装置将辅助工装升起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托盘相对于辅助工装发生窜位,从而避免托盘从支撑构件上滑脱的风险。另外,辅助工装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连接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在将辅助工装的支撑构件移动至托盘的承托板底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支柱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辅助工装的移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当支撑构件移动到位后,通过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支柱之间的抵接作用,可以防止托盘向两侧发生窜动,进而避免托盘从支撑构件上滑脱的风险。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辅助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托盘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辅助工装与托盘连接时的示意图;
33.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0-托盘转移系统;
36.100-辅助工装;
37.110-支撑构件、111-第一支撑臂、112-第二支撑臂、113-连接臂、114-卡接块、120-安装架体、121-立柱、122-横梁、130-吊装连接件、140-第一限位件、150-第二限位件、160-把手;
38.200-托盘;
39.210-承托板、220-连接板、230-加强板、240-支柱;
40.300-起重装置;
41.310-钢索;
42.400-支撑框架;
43.41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
请。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100。该辅助工装100包括支撑构件110、安装架体120和吊装连接件130。其中,支撑构件110用于支撑托盘200,安装架体120的底部与支撑构件110连接,吊装连接件130设置在安装架体120的顶部,吊装连接件130用于连接起重装置300。
5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托盘搬运的辅助工装100,可以配合外部的起重装置300实现托盘200的转移过程。具体地,可以将起重装置300与辅助工装100的吊装连接件130进行连接。当产品码垛在托盘200上以后,可以操作起重装置300使辅助工装100下降,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辅助工装100的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然后利用起重装置300使辅助工装100上升至一定高度,之后利用起重装置300将托盘200转移至指定位置,托盘200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利用其它工装对托盘200进行码垛。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辅助工装100,配合起重装置300对托盘200进行转移,相比于以人工方式搬运托盘200,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5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吊装连接件130为吊装环。通常,起重装
置300具有用于实现吊装的钢索310,钢索310可以与吊装环连接,由此,实现起重装置300与辅助工装100之间的连接。
5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构件110包括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和连接臂113,第一支撑臂111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一端均与连接臂113连接,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彼此平行设置,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用于支撑托盘200,即在转移托盘200的过程中承受托盘200的重量。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11的第一端、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一端均与连接臂113连接,使得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和连接臂113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的支撑结构,以便于可以较好地满足对托盘200的支撑需求。另外,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在支撑托盘200时,能够使托盘200保持姿态稳定,防止托盘200在吊装过程中倾翻。
5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114,卡接块114用于与托盘200形成卡接关系。由此,当将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时,可以使卡接块114与托盘200形成卡接关系,这样,利用起重装置300将辅助工装100升起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托盘200相对于辅助工装100发生窜位,从而避免托盘200从支撑构件110上滑脱的风险。
5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辅助工装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之间,第一限位件140与第一支撑臂111连接,第二限位件150与第二支撑臂112连接,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配置为与托盘200的支柱240相抵接。
56.在该实施例中,辅助工装100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连接的第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托盘200的承托板210的下方设置有支柱240。在将辅助工装100的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和支柱240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辅助工装100的移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当支撑构件110移动到位后,通过第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与支柱240之间的抵接作用,可以防止托盘200向两侧发生窜动,进而避免托盘200从支撑构件110上滑脱的风险。
5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体120包括立柱121和连接在立柱121的顶部的横梁122,立柱121与连接臂113连接,横梁122与第一支撑臂111平行设置,吊装连接件130设置在横梁122上。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架体120包括立柱121和横梁122,由此,使得安装架体120整体呈l形,结构简单,有利于减轻辅助工装100的整体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起重装置300工作时的能耗,进而节能。
5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吊装连接件130设置在横梁122的远离立柱121的一端。由此,当辅助工装100吊装于起重装置300的钢索310时,由于吊装位置不在辅助工装100的重心上,使得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二端具有上翘的趋势,这样,在利用辅助工装100吊装和转移托盘200时,可以避免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二端产生下压运动而导致托盘200掉落。
5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辅助工装100还包括把手160,把手160固定设置在立柱121上。如此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手握把手160,以便于将辅助工装100的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之后再利用起重装置300使辅助工装100上升至
以及对托盘200进行转移。
6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构件110、安装架体120和吊装连接件130均为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铜、铁等),使得支撑构件110、安装架体120和吊装连接件130等均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及结构刚度,从而满足对托盘200的吊装和转移需求。另外,也具有结实耐用的优点,有利于延长辅助工装100的使用寿命。
61.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托盘转移系统10,该托盘转移系统10包括支撑框架400、起重装置300和辅助工装100。具体而言,在支撑框架400上设置有导轨410,起重装置300以位置可调的方式设置在导轨410上。辅助工装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辅助工装100,其中,辅助工装100的吊装连接件130连接起重装置300。
6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转移系统10,可用于在托盘200装载电子设备后对托盘200进行转移。具体地,当电子设备等产品码垛在托盘200上以后,可以操作起重装置300使辅助工装100下降,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辅助工装100的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然后利用起重装置300使辅助工装100上升至一定高度,之后利用起重装置300将托盘200转移至指定位置,托盘200到达指定位置后可以利用其它工装对托盘200进行码垛。通过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转移系统10对托盘200进行转移,相比于以人工方式搬运托盘200,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6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托盘转移系统10还包括托盘200,托盘200包括多个承托板210、多个连接板220、多个加强板230以及多个支柱240。具体而言,多个承托板210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承托板210用于承载电子设备等产品。每一连接板220均与各承托板210连接,连接板220位于承托板210的底部且与承托板210垂直,多个连接板220彼此平行设置,其中一个连接板220处于托盘200的中部位置。加强板230与承托板210平行,每个加强板230均通过支柱240与各连接板220连接。
64.在该实施例中,托盘200包括承托板210和连接板220,其中,承托板210用于放置电子设备,连接板220用于将各承托板210连接起来。为了提高托盘2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托盘200还包括加强板230,每个加强板230均通过支柱240与各连接板220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加强板230将各连接板220连接起来,使得托盘200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显著提高。
6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114,卡接块114用于与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形成卡接关系。另外,辅助工装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设置于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之间,第一限位件140与第一支撑臂111连接,第二限位件150与第二支撑臂112连接,第一限位件140和第二限位件150配置为与托盘200的其中一个支柱240相抵接,该其中一个支柱240设置在处于托盘200中部位置的连接板220的底部。
66.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11和第二支撑臂112的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卡接块114,卡接块114,当将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时,可使卡接块114与托盘200形成卡接关系,这样,利用起重装置300将辅助工装100升起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托盘200相对于辅助工装100发生窜位,从而避免托盘200从支撑构件110上滑脱的风险。另外,辅助工装100还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支撑臂111、第二支撑臂112连接的第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在将辅助工装100的支撑构件110移动至托盘200的承托板210底部的过程中,通过第
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和支柱240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辅助工装100的移动过程起到导向作用。当支撑构件110移动到位后,通过第一限位件140、第二限位件150与支柱240之间的抵接作用,可以防止托盘200向两侧发生窜动,进而避免托盘200从支撑构件110上滑脱的风险。
6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