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2401发布日期:2022-12-28 04:1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牵引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牵引辊。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机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代替了人工生产,使得人们的生产效率直线上升,牵引辊成为很多机械设备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多种生产中,牵引辊主要用于片状原料的牵引,起到牵引卷料的作用。
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牵引辊一般为整体结构,在对原料进行牵引时,容易产生很多磨损,从而需要对牵引辊整体进行更换,不利于对磨损部分进行单独更换,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减少在生产时产生的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不利于对磨损部分进行单独更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辊。
5.本技术提供一种牵引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牵引辊,包括辊芯,所述辊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辊芯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辊芯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牵引辊本体,所述牵引辊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牵引辊本体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辊筒;
7.所述辊筒包括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所述第一辊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辊体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辊体和所述第二辊体位于所述凹槽的内壁均活动卡接有连接环,所述固定板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夹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螺栓。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牵引辊本体、辊筒、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便于将牵引辊进行拆分为若干部分,同时与辊芯进行组装固定使用,便于对磨损的部分进行单独拆卸更换,尽量避免需要对牵引辊整体进行更换,利于减少在生产时产生的损耗,从而减少更换成本,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9.可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辊芯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杆相匹配的螺纹槽。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节调节杆与辊芯之前的组合长度,便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牵引辊的使用长度。
11.可选的,所述牵引辊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衬,所述牵引辊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内衬和外壳均采用耐磨陶瓷构成。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增强牵引辊本体的耐磨性,且利于降低牵引辊本体的重量,方便使用。
13.可选的,所述辊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层,所述辊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层,所述
内层和外层均采用耐磨陶瓷构成。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增强装置的耐磨性,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辊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牵引辊本体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牵引辊本体和辊筒进行组装使用,方便单独拆卸进行更换。
17.可选的,所述夹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板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凸型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开设有通槽。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夹板和固定板,夹板便于对辊筒和牵引辊本体进行限位和固定。
19.可选的,所述夹板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衬套,所述固定板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栓槽,所述螺栓的一端贯穿安装槽的内壁和衬套的内壁并延伸至螺栓槽的内壁。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夹板和固定板进行组装和固定,方便拆卸与安装,便于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与更换。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通过牵引辊本体、辊筒、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便于将牵引辊进行拆分为若干部分,同时与辊芯进行组装固定使用,便于对磨损的部分进行单独拆卸更换,尽量避免需要对牵引辊整体进行更换,利于减少在生产时产生的损耗,从而减少更换成本,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23.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辊芯、调节杆、螺纹槽、固定板、牵引辊本体、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转动调节杆,调节调节杆与辊芯之前的组合长度,同时通过牵引辊本体、第一辊体和第二辊体的组装,便于调节牵引辊的使用长度,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节使用,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24.3.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牵引辊本体、内衬、外壳、辊筒、内层和外层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增强牵引辊的耐磨性,便于减缓牵引辊在使用时产生的磨损,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牵引辊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牵引辊本体和辊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图1轴杆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辊芯;2、限位块;3、调节杆;4、螺纹槽;5、固定板;6、通槽;7、牵引辊本体;701、内衬;702、外壳;8、密封圈;9、辊筒;901、内层;902、外层;10、卡块;11、卡槽;12、第一辊体;13、第二辊体;14、凹槽;15、连接环;16、夹板;17、限位槽;18、安装槽;19、衬套;20、螺栓;21、螺栓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牵引辊,包括辊芯1,辊芯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辊芯1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杆3,调节杆3的外壁设置有螺纹,辊芯1的内壁开设有与调节杆3相匹配的螺纹槽4,调节杆3与辊芯1通过了螺纹和螺纹槽4螺纹连接,便于调节调节杆3与辊芯1之前的组合长度,便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牵引辊的使用长度。调节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
33.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2和3,辊芯1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牵引辊本体7,牵引辊本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衬701,牵引辊本体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壳702,内衬701和外壳702均采用耐磨陶瓷构成,利于增强牵引辊本体7的耐磨性,且利于降低牵引辊本体7的重量,方便使用。牵引辊本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圈8,密封圈8的内壁与辊芯1的外壁紧贴,利于增强辊芯1和牵引辊本体7之间的连接性。
34.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3,牵引辊本体7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辊筒9,辊筒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内层901,辊筒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层902,内层901和外层902均采用耐磨陶瓷构成,利于增强装置的耐磨性,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辊筒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牵引辊本体7的两端均开设有与卡块10相匹配的卡槽11,便于对牵引辊本体7和辊筒9进行组装使用,方便单独拆卸进行更换。
35.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3,辊筒9包括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第一辊体12的一端和第二辊体13的一端均开设有凹槽14,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位于凹槽14的内壁均活动卡接有连接环15,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通过连接环15卡合连接固定,便于进行拆卸与安装,方便组装使用,便于调节辊筒9的使用长度。通过调节杆3与辊芯1的螺纹连接,便于带动辊筒9与牵引辊本体7夹持和固定,从而便于对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进行夹持和固定。
36.通过牵引辊本体7、辊筒9、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便于将牵引辊进行拆分为若干部分,同时与辊芯1进行组装固定使用,便于对磨损的部分进行单独拆卸更换,尽量避免需要对牵引辊整体进行更换,利于减少在生产时产生的损耗,从而减少更换成本,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37.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1和4,固定板5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夹板16,夹板16的内壁开设有与固定板5相匹配的限位槽17,固定板5的形状为凸型结构,固定板5的外壁开设有通槽6,便于增强通风,通过固定板5与限位槽17的卡合连接,便于连接夹板16和固定板5,夹板16便于对辊筒9和牵引辊本体7进行限位和固定。
38.请参阅说明书附图图4,夹板16的外壁开设有安装槽18,夹板16位于安装槽18的内壁活动套接有螺栓20,夹板16位于安装槽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衬套19,固定板5的外壁开设有与螺栓20相匹配的螺栓槽21,螺栓20的一端贯穿安装槽18的内壁和衬套19的内壁并延伸至螺栓槽21的内壁,便于对夹板16和固定板5进行组装和固定,方便拆卸与安装,便于对内部零件进行清理与更换。
39.工作原理:
40.首先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转动两侧的调节杆3,将调节杆3和辊芯1的组合长度调节至合适长度,再将牵引辊本体7套接在辊芯1的外壁,使密封圈8与辊芯1接触,并通过限位块
2与密封圈8的接触进行限位,再将辊筒9分别固定在牵引辊本体7的两端,通过卡块10和卡槽11的卡合连接进行定位组装。同时辊筒9由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两部分构成,通过连接环15连接第一辊体12和第二辊体13,便于拆卸和更换,将第一辊体12或第二辊体13进行拆卸下来,同时将连接环15取下,通过第一辊体12或第二辊体13直接连接牵引辊本体7和夹板16,并通过固定板5和夹板16进行固定,调节杆3和辊芯1进行固定,便于对第一辊体12或第二辊体13进行夹持和固定,便于调节辊筒9的使用长度,从而调节牵引辊的使用长度,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41.接着将夹板16分别安装在两端的固定板5上,便于对辊筒9和牵引辊本体7进行固定和限位,将螺栓20穿过安装槽18并与螺栓槽21进行固定,衬套19利于增强连接性和密封性,方便拆卸与安装,便于对辊筒9和牵引辊本体7进行拆卸与更换,利于对磨损部分进行单独更换使用,便于减少生产时产生的损耗,从而减少更换的成本。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