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0645发布日期:2023-04-20 00: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绞盘,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车载救援作业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


背景技术:

1、电动绞盘是一种用于对车辆或船只进行自我保护的牵引装置。电动绞盘可安装在军用的工程车、拖车、抢救车及各类抢救抢修车,也可安装在警用或者民用的工程车、抢救车、拖车、清障车及工程机械上,用于对倾覆、侧翻、掉沟、淤陷和失去自行能力的车辆实施救援作业,也可用于车辆本身的自救。现有的车载绞盘的驱动主要为液压驱动,需液压油箱、液压泵、液压马达、油管组装而成,其控制复杂,操作条件差,液压管路粗且多,这种形式的绞盘要求在车内占用很大空间才能布置,其车载性能受到限制,且负载情况下放绳不平稳,不能够输出恒定的牵引力,影响绞盘的牵引工作。

2、目前,新能源车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抢救抢修车也在逐步向新能源车的方向发展,而车载绞盘作为抢救抢修类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车载绞盘已不能完全适用于新能源车,制约着抢救抢修车向新能源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该电动绞盘将取力装置与机架合二为一,结构紧凑,控制简单,通过电机对两个减速机进行传力驱动,进而带动前、后摩擦滚筒转动,能够输出恒定的牵引力,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保证负载情况下收、放绳平稳、可靠工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包括机架、取力装置、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储绳器、钢丝绳和排绳器;

3、所述机架的右侧安装有可转动的中间齿轮;

4、所述取力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取力装置包括电机及两个减速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取力装置的中部,两个减速机分别安装在电机的两侧,电机的输出轴与两个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进行传力驱动;

5、所述前摩擦滚筒和后摩擦滚筒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前部,且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减速机上,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的右侧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的右侧,通过两个减速机分别带动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做等速运动,在后摩擦滚筒的右侧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

6、所述储绳器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的后部,用于缠绕钢丝绳,在储绳器的右侧安装有被动齿轮,所述被动齿轮与所述中间齿轮啮合,在被动齿轮与储绳器之间设有一个棘轮,所述被动齿轮的右侧设有一个差速机构,在储绳器的左侧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

7、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储绳器上,钢丝绳的中段依次缠绕在储绳器、后摩擦滚筒、前摩擦滚筒上,钢丝绳的自由端连接有一个挂接部件;

8、所述排绳器安装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排绳器的左侧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通过储绳筒带动传动齿轮并带动排绳器工作。

9、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取力装置的左侧与所述机架的左侧板合为一体,所述取力装置通过键槽、定位销、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的底板上,在所述取力装置的左侧设有一个电机输入口及两个取力口,所述电机输入口布设在取力装置的中部,两个取力口布设在电机输入口的两侧,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输入口处,所述两个减速机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两个取力口处。

10、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体积小、功率密度大、控制精度高的高压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止口与螺栓固定在所述取力装置上的电机输入口。

11、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棘轮通过铜套套装在所述储绳筒的轴上。

12、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差速机构包括摩擦传力套筒和摩擦传力装置,所述摩擦传力套筒通过螺栓安装在棘轮上,所述摩擦传力装置设在摩擦传力套筒的内壁且通过花键连接在储绳器的轴上,在摩擦传力装置右侧的储绳器的轴上套装有一个蝶形弹簧并通过锁母固定。

13、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摩擦传力装置的中设有6-10组摩擦片。

14、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前摩擦滚筒和所述后摩擦滚筒的直径相同,前摩擦滚筒与后摩擦滚筒通过螺栓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减速机上,所述前摩擦滚筒和后摩擦滚筒右端的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的右侧。

15、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及储绳筒呈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机架上。

16、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呈单层缠绕在所述前摩擦滚筒的前半部分圆周面上和所述后摩擦滚筒的后半部分圆周面上。

17、上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进一步地,所述挂接部件为挂钩或挂环,挂接部件通过螺栓、夹持件、螺母连接在钢丝绳的自由端。

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取力装置与机架的左侧合二为一,结构紧凑,节省了安装空间,减小了绞盘的尺寸,取力装置在为绞盘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可为车载其它的作业装置提供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整车的利用率。

20、2、取力装置的电机采用体积小、功率大,控制精度高的高压电机,通过电机对两个减速机做传力驱动,进而带动前、后摩擦滚筒做等速运动,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能够输出恒定的牵引力。

21、3、在储绳筒上设置差速机构,能够控制储绳筒的卷绕速度,保证钢丝绳在负载情况下收、放绳平稳、可靠工作。

22、4、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当被牵引的负载超过最大载荷时,摩擦传力装置的摩擦片之间就会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防止因过载照成相关零部件损坏,旋转调整锁母,就可以改变摩擦传力装置的压力,从而可改变最大载荷,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23、5、通过排绳器将钢丝绳呈单层缠绕在前摩擦滚筒的前半部分圆周面上和后摩擦滚筒的后半部分圆周面上, 有效避免了错绳、乱绳、咬绳的现象,提高了作业效率。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至少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技术效果,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适于推广应用。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取力装置、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储绳器、钢丝绳和排绳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力装置的左侧与所述机架的左侧板合为一体,所述取力装置通过键槽、定位销、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的底板上,在所述取力装置的左侧设有一个电机输入口及两个取力口,所述电机输入口布设在取力装置的中部,两个取力口布设在电机输入口的两侧,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输入口处,所述两个减速机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两个取力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体积小、功率密度大、控制精度高的高压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止口与螺栓固定在所述取力装置上的电机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通过铜套套装在所述储绳筒的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包括摩擦传力套筒和摩擦传力装置,所述摩擦传力套筒通过螺栓安装在棘轮上,所述摩擦传力装置设在摩擦传力套筒的内壁且通过花键连接在储绳器的轴上,在摩擦传力装置右侧的储绳器的轴上套装有一个蝶形弹簧并通过锁母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传力装置的中设有6-10组摩擦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摩擦滚筒和所述后摩擦滚筒的直径相同,前摩擦滚筒与后摩擦滚筒通过螺栓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减速机上,所述前摩擦滚筒和后摩擦滚筒右端的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的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及储绳筒呈竖向平行布置在所述机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呈单层缠绕在所述前摩擦滚筒的前半部分圆周面上和所述后摩擦滚筒的后半部分圆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部件为挂钩或挂环,挂接部件通过螺栓、夹持件、螺母连接在钢丝绳的自由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恒拉力电动绞盘,机架的右侧安装有可转动的中间齿轮,取力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取力装置上的电机输出轴与两个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进行传力驱动,前摩擦滚筒和后摩擦滚筒分别套装在两个所述减速机上,通过两个减速机分别带动前摩擦滚筒、后摩擦滚筒做等速运动,进而带动储绳筒转动,储绳器的右侧安装有被动齿轮,被动齿轮的右侧设有一个差速机构,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储绳器上,其中段依次缠绕在储绳器、后摩擦滚筒、前摩擦滚筒上。本技术电动绞盘结构紧凑,控制简单,通过电机对两个减速机进行传力驱动,进而带动前、后摩擦滚筒转动,能够输出恒定的牵引力,保证负载情况下收、放绳平稳、可靠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王仰浩,李晓明,石中伟,王昭建,訾皓然,朱兆前,张炜超,孙可平,石磊,朱鹏程,闫守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机电制造公司科研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