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0047发布日期:2023-01-12 20:1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创造属于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生产废水需要经过净化处理才能达到环保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有时会含有油脂,比如紫外线吸收剂的生产车间废水中就含有油脂,这些油脂成分增加了污水处理难度,导致污废水处理作业时间、耗能大。虽然现有技术中有时会将废水在储液罐内先静置分层,使焦油浮在废水表面,然后采取人工打捞的方式将浮在水面的焦油去除,由于焦油较为粘稠,流动性差,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作业时,操作耗时长、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非常低,还普遍存在着焦油清除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储液罐为敞口结构,工人在储液罐的顶部人孔位置进行操作,异味重、污染大,对工人身体健康存在危害性,同时还具较大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对设备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有效解决焦油流动性差和人工打捞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包括:
6.罐体,该罐体顶部设有循环进液口、下部设有循环出液口,并在所述罐体上设有排出口、第一废水进液口和第二废水进液口;
7.循环泵,安装于循环进液口和循环出液口间的循环管路上;
8.加热组件,布置在罐体上部,并在罐体侧壁对应加热组件位置设有焦油出口,作为举例,由液位计控制液位在罐顶以下1米位置,则焦油出口可以布置距罐顶1.1米的位置,焦油加热后流动性增强,通过焦油出口可顺畅排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并排安装的若干加热管;
9.液位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罐体的液位计,第一废水进液口及第二废水进液口处的进水阀门均与该液位计连接,通过液位计控制两进水阀门启闭,当罐体内液位到达设定值后,液位计反馈信号,使得第一废水进液口及第二废水进液口处的进水阀门均关闭。
10.进一步,所述罐体内设有加热管支架,各加热管均安装于加热管支架,由加热管支架对加热管形成支撑,保障加热管结构稳定。
11.进一步,各加热管相互独立,每一加热管上均设有蒸汽进口和蒸汽出口,独立设计的加热管,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省时省力,即使有某个或某几个加热管损坏,只需单独更换掉损坏的加热管即可。
12.进一步,还包括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包括罐体底部的曝气管。
13.进一步,所述排出口上连接有排水管路,在排水管路上安装有输送泵,借助输送泵
向外排出废水,可以提高废水排出的效率。
14.进一步,所述液位计采用雷达液位计。
15.进一步,所述循环管路上还连接有反应器,在反应器上连接有ph调节装置;所述ph调节装置包括酸碱液补给管路,在酸碱液补给管路上安装有酸碱液调节阀,并在循环管路靠近罐体的循环进液口侧设有ph计,该ph计与酸碱液调节阀连接。
16.进一步,所述循环出液口和排出口均布置在罐体底部,所述循环进液口以及废水进液口均布置在罐体顶部。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18.本发明创造中由液位计控制罐体内液位,并通过加热管加热焦油所处位置附近的废水,废水中油脂流动性增强,非常有利于焦油顺畅排出,使得焦油去除率高,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19.同时,各加热管采用独立设计形式,由接管串联连接在一起,方便拆卸及后期维护,即使有某个或某几个加热管损坏,只需单独拆卸更换掉损坏的加热管即可,同时也可以按需配置加热管数量,灵活度高,适应性强,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创造中加热管结构布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5.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27.一种立式储罐废水处理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28.罐体1,该罐体顶部设有循环进液口2、下部设有循环出液口3,并在所述罐体上设有排出口4、第一废水进液口5和第二废水进液口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在上述排出口上连接排水管路7,在排水管路上安装输送泵8,借助输送泵向外排出废水,可以提高废水排出的效率;
29.循环泵9,安装于循环进液口和循环出液口间的循环管路10上;
30.加热组件,布置在罐体上部,并在罐体侧壁对应加热组件位置设有焦油出口11,需要指出的是,焦油出口稍低于预设的液位高度即可,比如,由液位计控制液位在罐顶以下1米位置,则焦油出口可以布置距罐顶1.1米的位置,焦油加热后流动性增强,通过焦油出口可顺畅排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并排安装的若干加热管12;
31.液位检测组件,包括安装于罐体的液位计13,废水进液口处的进水阀门与液位计连接,通过液位计控制进水阀门,当罐体内水位达到设定值时(如水位与加热管平齐),液位计发出信号,进水阀门关闭,不再向罐体内进废水。优选的,液位计采用雷达液位计,液位计可采用爱默生emerson 5408a1sha2e31f8dkpas8m5hr7c1c4wr3。由于液位计与废水液位面无物理接触,不会粘连油脂,可确保检测精度,使用性能可靠。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本废水处理设备还设计有曝气装置15,该曝气装置包括罐体底部的曝气管,具体的,可以是将曝气装置安装于罐体底部,也可以是将曝气管的出气口延伸至罐体底部,只要能够实现曝气即可,由于曝气装置安装及使用属于现有技术范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常规设计即可,在此不再赘述。在排放废水时,可以开启曝气装置,将罐体底部沉淀物与废水充分混合,利于沉淀物排出,减少后期罐体清洗的工作量。
33.优选的,循环出液口布置在罐体底部,废水循环过程中,从罐体底部排出而后由罐体顶部进入,使得废水充分与罐体内废水混合,提升水处理效率,排出口布置在罐体底部,这样的结构设计时,可以借助重力排水,节能环保。循环进液口布置在罐顶,两废水进液口也布置在罐体顶部,弱碱性及强碱性废水分别经第一、第二废水进液口进入罐体时,对废水的均匀混合有较好促进作用,比如,ph值13的废水与ph值为7-8范围内的废水,经罐顶进入罐体后,先进行初步的混合,又比如,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进入罐体,会先进行一定的中和作用,这些情况下,都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处理设备后续工作负担。
34.可以在上述罐体内设有加热管支架16,各加热管均安装于加热管支架,由加热管支架对加热管形成支撑,保障加热管结构稳定。优选的,各加热管相互独立,每一加热管上均设有蒸汽进口17和蒸汽出口18。通常,在罐体侧壁开设安装孔,加热管的加热端经安装孔伸入罐体内部,加热管与罐体间密封处理。
35.通过管路将各加热管的蒸汽进口与蒸汽出口依次连通,处在首位的加热管蒸汽进口与蒸汽循环管路连接,处于末位的加热管蒸汽出口与蒸汽循环管路连接,蒸汽进口端、蒸汽出口端可设置法兰,以方便连接。各加热管串联,通过蒸汽管路循环供给热蒸汽实现对罐体内液面位置附近进行加热,上述独立设计的加热管,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省时省力,即使有某个或某几个加热管损坏,只需单独维修或拆卸更换掉损坏的加热管即可,同时也可以按需配置加热管数量和密度,灵活度高,使用效果好,焦油去除率高,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循环管路上还连接有环管反应容器19,环管反应器采用市售产品即可。在环管反应容器上连接有ph调节装置;所述ph调节装置包括酸碱液补给管路20,在酸碱液补给管路上安装有酸碱液调节阀21,并在循环管路靠近罐体的循环进液口侧设有ph计14,ph计与酸碱液调节阀连接,作为举例,ph计可采用横河yokogawa fu20-10-t1-npt。本实施方案中,ph计实时检测环管反应器排出的废水ph值,检测的数值与预先设定值比较后,按需调整酸碱液调节阀开度,以满足对废水处理需求,自动化程度高。
37.本发明创造中由液位计控制罐体内液位,并通过加热管加热焦油所处位置附近的废水,废水中油脂流动性增强,非常有利于焦油顺畅排出,使得焦油去除率高,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8.同时,各加热管采用独立设计形式,由接管串联连接在一起,方便拆卸及后期维护,即使有某个或某几个加热管损坏,只需单独拆卸更换掉损坏的加热管即可,同时也可以按需配置加热管数量,灵活度高,适应性强,使用效果好。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