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2089发布日期:2023-01-14 06:36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条盒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香烟条盒包装时,需要在条盒外部包裹透明膜,一般采用条盒透明膜包装机,比如yb95型条盒透明膜包装机,实现了条盒与透明膜的加热封口,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至少如下不足,透明膜的封口处,有出现封口不平整、褶皱的情况,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封口处不平整、褶皱,不美观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包括:下托台,所述下托台的上表面上放置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以及加热件,连接在所述下托台上,由下往上对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进行加热整平密封;
5.所述加热件包括:旋转支撑部,连接在所述下托台的下表面上;阻挡件,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连接,与所述下托台的下表面间隔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旋转支撑部的旋转角度;加热部,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部上,随着所述旋转支撑部一起旋转,旋转时,所述加热部的上表面高出所述下托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接触;以及驱动部,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托台的下表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连接,联动所述旋转支撑部往复旋转。
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支撑部包括:两个轴承座,间隔连接在所述下托台的下表面上;连杆,连接在所述轴承座之间,连接所述阻挡件;第一板,一部分与连杆的下表面贴合,另一部分凸出在所述连杆的外部;第二板,与所述连杆连接,压住所述第一板;第三板,垫在所述第一板上,与所述第一板一起连接所述加热部;以及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连杆上,用于连接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
7.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包括:挡块,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连接,另一端远离所述旋转支撑部;以及第一柔软件,连接在所述挡块的另一端上,在所述加热部旋转时,与所述下托台的下表面接触,限制所述加热部的旋转角度。
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包括:长条状外壳;两个第一连接螺栓,间隔连接在所述长条状外壳上,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连接;以及电热管,设置在所述长条状外壳内,对所述长条状外壳进行升温,所述长条状外壳的上表面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接触。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为气缸。
10.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旋转弹性压件,连接在所述下托台上,由上往下将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压紧在所述下托台上。
11.进一步的:所述可旋转弹性压件包括:可旋转支撑,连接在所述下托台上;卡扣组
件,连接在所述下托台上,与所述可旋转支撑间隔设置;旋转支撑梁,一端与所述可旋转支撑连接,以所述可旋转支撑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另一端被所述卡扣组件卡合限位;弹性件,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梁上,设置在所述可旋转支撑和所述卡扣组件之间,用于压住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以及气撑结构,连接在所述可旋转支撑和所述旋转支撑梁上,在所述旋转支撑梁和所述弹性件,以所述可旋转支撑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时,所述气撑结构形成支撑,限制所述旋转支撑梁和所述弹性件的旋转角度。
12.进一步的:所述可旋转支撑包括:第一座体,与所述下托台的侧壁连接;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一座体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一销轴上,以所述第一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所述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梁的一端。
13.进一步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座体,与所述下托台的侧壁连接;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二座体连接;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与所述第二销轴间隔设置;以及第一卡头,与所述第二销轴活动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按压所述第一卡头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压缩,所述第一卡头以所述第二销轴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松开所述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的另一端卡住限位所述旋转支撑梁的另一端。
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两个第四板,间隔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梁上,并且两端凸出在所述旋转支撑梁的外部;四个导向柱,两个所述导向柱连接在一个所述第四板上,四个所述导向柱形成四边形排布;第五板,被所述导向柱穿出,与所述旋转支撑梁间隔设置,用于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直接接触;两个第六板,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五板上,被所述导向柱穿出;第二弹簧,套在所述导向柱上,一端与所述第六板接触;挡环,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挡住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以及四个第一螺栓件,分别与所述导向柱连接,限位所述第五板。
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下托台和加热件;加热件包括:旋转支撑部,阻挡件,加热部和驱动部;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放置在下托台的上表面上,驱动部动作,联动旋转支撑部、阻挡件和加热部旋转,加热部的上表面与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接触,封口处被软化收缩,透明膜抱紧条盒,实现了封口处更加平整;从而克服了封口处不平整、褶皱,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平整封口处,相对美观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际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加热件去除驱动部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可旋转弹性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的爆炸图;
20.图中:10.下托台,20.加热件,21.旋转支撑部,211.轴承座,212.连杆,213.第一板,214.第二板,215.第三板,216.第一连接头,22.阻挡件,221.挡块,222.第一柔软件,23.加热部,231.长条状外壳,232.第一连接螺栓,233.电热管,24.驱动部,30.可旋转弹性压件,31.可旋转支撑,311.第一座体,312.第一销轴,313.第二连接头,32.卡扣组件,321.第二座体,322.第二销轴,323.第一弹簧,324.第一卡头,33.旋转支撑梁,34.弹性件,341.第四板,342.导向柱,343.第五板,344.第六板,345.第二弹簧,346.挡环,347.第一螺栓件,
35.气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封口处不平整、褶皱,不美观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能够平整封口处,相对美观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23.一实施方式:
24.见图1、图2、图4;条盒透明膜封口加热装置,包括:下托台10,所述下托台10的上表面上放置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以及加热件20,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上,由下往上对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进行加热整平;
25.所述加热件20包括:旋转支撑部21,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的下表面上;阻挡件22,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21连接,与所述下托台10的下表面间隔设置,用于限制所述旋转支撑部21的旋转角度;加热部23,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部21上,随着所述旋转支撑部21一起旋转,旋转时,所述加热部23的上表面高出所述下托台10的上表面,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接触;以及驱动部24,一端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的下表面上,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21连接,联动所述旋转支撑部21往复旋转;
26.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下托台10和加热件20;加热件20包括:旋转支撑部21,阻挡件22,加热部23和驱动部24;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放置在下托台10的上表面上,驱动部24动作,联动旋转支撑部21、阻挡件22和加热部23旋转,加热部23的上表面与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接触,封口处被软化收缩,透明膜抱紧条盒,实现了封口处更加平整;
27.另一实施方式:
28.见图1、图2、图4;实施时,下托台10为一工作台,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上表面上放置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操作人员按住具有透明膜的条盒,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与加热件20对齐;
29.所述旋转支撑部21包括:两个轴承座211,间隔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的下表面上;连杆212,连接在所述轴承座211之间,连接所述阻挡件22;第一板213,一部分与连杆212的下表面贴合,另一部分凸出在所述连杆212的外部;第二板214,与所述连杆212连接,压住所述第一板213;第三板215,垫在所述第一板213上,与所述第一板213一起连接所述加热部23;以及第一连接头216,连接在所述连杆212上,用于连接所述驱动部24的另一端;
30.轴承座21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与下托台10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
31.连杆212包括:长方形柱体;以及两个第一圆轴段,对称连接在长方形柱体上,用于与轴承座211连接;连杆212被轴承座211可靠的支撑,并且能够自由的旋转;
32.第一板21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二板214为长条状结构,第一板213、第二板214和长方形柱体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第一板213形成了安装平台,有利于连接排布加热部23;
33.第三板215为长条状结构,与第一板213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
34.第一连接头216的断面大致为“[”形结构,通过螺栓件连接在长方形柱体上,用于
与驱动部24的另一端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
[0035]
所述阻挡件22包括:挡块221,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部21连接,另一端远离所述旋转支撑部21;以及第一柔软件222,连接在所述挡块221的另一端上,在所述加热部23旋转时,与所述下托台10的下表面接触,限制所述加热部23的旋转角度;挡块221的外形大致为“z”形结构,一端与长方形柱体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第一柔软件222的外形为“t”形结构,材质为橡胶,插接在挡块221上的第一通孔处,用于与下托台10接触,不会损坏下托台10,而且第一柔软件222形成了阻挡,使得加热部23在旋转后,长条状外壳231的上表面高于下托台10的上表面,并且长条状外壳231的上表面为水平面,有利于软化整平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
[0036]
所述加热部23包括:长条状外壳231;两个第一连接螺栓232,间隔连接在所述长条状外壳231上,与所述第一板213和所述第三板215连接;以及电热管233,设置在所述长条状外壳231内,对所述长条状外壳231进行升温,所述长条状外壳231的上表面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的封口处接触;长条状外壳231的外形为长方形柱状结构,中间部位具有一贯穿孔;第一连接螺栓232用于连接支撑长条状外壳231;电热管23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设置在贯穿孔处,通电后,长条状外壳231处的温度为90℃-120℃,实现了软化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
[0037]
所述驱动部24为气缸,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头241与下托台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头216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气缸用于产生驱动力,联动旋转支撑部21旋转;第三连接头241与下托台10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并且与驱动部24之间通过螺栓件连接,形成了可靠的连接结构;为了使得气缸在运行时,能够更加稳定,通常会设置气缸阻尼器,有利于气缸匀速平稳动作,不会出现快速冲撞,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气缸和气缸阻尼器,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
[0038]
另一实施方式:
[0039]
见图1、图3、图4;实施时,还包括:可旋转弹性压件30,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上,由上往下将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压紧在所述下托台10上;设置有可旋转弹性压件30,实现了下压具有透明膜的条盒,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与加热件20对齐,不需要操作人员按住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更加安全;
[0040]
所述可旋转弹性压件30包括:可旋转支撑31,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上;卡扣组件32,连接在所述下托台10上,与所述可旋转支撑31间隔设置;旋转支撑梁33,一端与所述可旋转支撑31连接,以所述可旋转支撑31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另一端被所述卡扣组件32卡合限位;弹性件34,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梁33上,设置在所述可旋转支撑31和所述卡扣组件32之间,用于压住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以及气撑结构35,连接在所述可旋转支撑31和所述旋转支撑梁33上,在所述旋转支撑梁33和所述弹性件34,以所述可旋转支撑31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时,所述气撑结构35形成支撑,限制所述旋转支撑梁33和所述弹性件34的旋转角度;
[0041]
所述可旋转支撑31包括:第一座体311,与所述下托台10的侧壁连接;第一销轴312,与所述第一座体311连接;以及第二连接头313,连接在所述第一销轴312上,以所述第一销轴312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所述第二连接头313连接所述旋转支撑梁33的一端;第一
座体311与下托台10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顶部具有一第一缺口;第一销轴312与第一座体311插接紧配;第二连接头313的外形大致为“ρ”形结构,一端在第一缺口处与第一销轴活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头313与旋转支撑梁33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
[0042]
所述卡扣组件32包括:第二座体321,与所述下托台10的侧壁连接;第二销轴322,与所述第二座体321连接;第一弹簧323,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321上,与所述第二销轴322间隔设置;以及第一卡头324,与所述第二销轴322活动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弹簧323连接,按压所述第一卡头32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323压缩,所述第一卡头324以所述第二销轴322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松开所述第一卡头324,所述第一卡头324的另一端卡住限位所述旋转支撑梁33的另一端;第二座体321与下托台10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一侧侧壁上具有一第二缺口;第二销轴322与第二座体321插接紧配;第一弹簧323为圆柱形弹簧,一端与第二座体321之间焊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头324之间焊接;第一卡头324为块状结构,顶部上具有钩形头,有利于钩挂旋转支撑梁33,底部一侧侧壁上具有纹理,纹理增加了与手指的摩擦力,有利于操作人员按压,不会滑动;
[0043]
旋转支撑梁33包括:横梁体331,为折弯板结构,跨越下托台10,以及可拆卸边挡块332,连接在横梁体331的端部上,与第一卡头324卡合;横梁体331为折弯板结构,一端与第二连接头313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可拆卸边挡块332与横梁体331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与第一卡头324上的钩形头钩挂,设置有可拆卸边挡块332,局部产生磨损时,只需要更换可拆卸边挡块332,不需要更换横梁体331,更换成本相对较低;
[0044]
所述弹性件34包括:两个第四板341,间隔连接在所述旋转支撑梁33上,并且两端凸出在所述旋转支撑梁33的外部;四个导向柱342,两个所述导向柱342连接在一个所述第四板341上,四个所述导向柱342形成四边形排布;第五板343,被所述导向柱342穿出,与所述旋转支撑梁33间隔设置,用于与所述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直接接触;两个第六板344,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五板343上,被所述导向柱342穿出;第二弹簧345,套在所述导向柱342上,一端与所述第六板344接触;挡环346,连接在所述导向柱342上,挡住所述第二弹簧345的另一端;以及四个第一螺栓件347,分别与所述导向柱342连接,限位所述第五板343;第四板34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与旋转支撑梁33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安装拆卸较方便;导向柱342的外形为阶梯状结构,上端与第四板341之间紧配;第五板343为长方形板状结构,有足够的面积接触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不会局部压坏具有透明膜的条盒;第六板344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与第五板343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第二弹簧345为圆柱形弹簧;挡环346套在导向柱342上,与导向柱342紧配;第一螺栓件347与导向柱342螺纹连接,形成阻挡;当第五板343接触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时,第二弹簧345压缩,第五板343和第六板344顺着导向柱342移动位置,产生了弹性缓冲,不但能够压紧具有透明膜的条盒,而且不会压坏具有透明膜的条盒;
[0045]
气撑结构35包括:第三座体351,连接在所述横梁体331上;第四座体352,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311上;以及两个气撑353,间隔设置,所述气撑3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座体351之间通过第三销轴354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座体352之间通过第四销轴355活动连接;需要打开旋转支撑梁33和弹性件34时,旋转支撑梁33和弹性件34以可旋转支撑31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气撑353形成了支撑,限制旋转支撑梁33和弹性件34的旋转角度,并且在旋转支撑梁33和弹性件34回位时,气撑353形成了牵拉,使得旋转支撑梁33和弹性件34缓慢旋转下落,不会产生碰撞,安全性较好;
[0046]
透明膜一般是pvc材料,80℃时开始软化收缩,利用了透明膜软化收缩的特性,实现了对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加热整平,透明膜的平整度相对更好,透明膜紧贴在条盒上,密封性也相对更好;
[0047]
工作原理如下:具有透明膜的条盒放置在下托台10的上表面上,可旋转弹性压件30下压具有透明膜的条盒,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与加热件20对齐,驱动部24动作,联动旋转支撑部21、阻挡件22和加热部23旋转,加热部23的上表面与具有透明膜的条盒上的封口处接触,封口处被软化收缩,透明膜抱紧条盒,实现了封口处更加平整;
[0048]
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0049]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0050]
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