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的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7717发布日期:2023-03-22 10:1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的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的操作台。


背景技术:

2.叉车的操作台一般由操作手柄和座椅等部件组成,用于使操作人员能够坐在座椅时或站立时控制操作手柄,以控制叉车的各种动作。
3.然而,现有叉车的操作台存在如下缺陷:第一,座椅占用空间导致操作人员站立时腿部受到干扰;第二,当座椅调节高度后,操作手柄也需要调节高度,以与座椅保持相对确定的位置,但操作手柄一般通过转动来实现高度调节,就会导致高度调节时操作手柄的朝向发生变化,无法恒定在最合适操作人员控制的角度;第三,两个操作手柄分别处于座椅的两侧,两个操作手柄之间的距离不可调节,使得部分操作人员无法以较为舒适的姿势同时对两个手柄进行操作,同时也影响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叉车的操作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叉车操作台调节不便等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叉车的操作台,包括:
6.座椅,包括可转动连接的椅座和椅背;
7.两个操作手柄,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每个操作手柄包括:转动臂,其具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操控座,其具有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第一连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部铰接;第二连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到所述第二铰接部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铰接部到所述第四铰接部的距离;
8.调节装置,包括一个调节杆,以及两个与所述调节杆可滑动连接的调节管,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椅座的下方并与所述座椅可转动连接,每个调节管与一个所述转动臂远离所述操控座的一端固接。
9.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第二铰接部、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分别处于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10.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11.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平行;
12.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铰接部和所述第四铰接部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
13.进一步地,还包括:
14.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15.调节架,所述调节架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调节杆与所述调节架
可转动连接;
16.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铰接;
17.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铰接。
18.进一步地,所述椅座具有互为相对侧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安装有辅助靠背;所述座椅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且转动所述椅座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任意切换;其中,在第三状态下,所述椅座的第一面朝上且第二面朝下;在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椅背相抵,且所述辅助靠背处于所述椅座远离所述椅背的一侧;
19.还包括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伸缩以调节所述座椅的高度。
20.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与所述椅背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与所述升降架连接;
21.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固定部、转动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椅座固定,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椅背铰接;
22.延伸杆,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23.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延伸杆铰接。
24.进一步地,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还具有第五状态,在第五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伸缩气缸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由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切换至第五状态时,所述伸缩气缸均被压缩。
2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连接段,所述连接段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调节孔;每个所述调节管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段可滑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
26.还包括至少两个调节螺杆,每个所述调节螺杆分别设置于一个调节管,且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孔,以限制所述调节管相对于所述调节杆的滑动。
2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通孔相通;
28.所述调节螺杆穿设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调节螺杆相对于所述套筒滑动以伸入或退出所述通孔及调节孔。
29.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内壁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
30.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壁向外凸设一抵接环,且所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抵接环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相抵;
31.所述调节螺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相抵,且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于所述套筒、所述通孔和所述调节孔;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接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分离,且所述调节螺杆退出所述调节孔或同时退出所述调节孔与所述通孔。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1)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个连杆同时铰接于转动臂和操控座的两端。当需要调节操控座的高度时,第一连杆以第一铰接部为轴转动,即可抬升第三铰接部;第一连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连杆以第二铰接部为轴转动,使得第三铰接部的高度改变时,第四铰接部的高度也随之改变,第三铰接部和第四铰接部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进而确保操控
座在被抬升的过程中的角度始终不会变化,最终使操控座上的按钮和旋钮等始终朝向便于操作人员操控的方向(大致朝上)。
34.(2)设置调节杆,并在调节杆两端的连接段可滑动连接有调节管,使两个手柄分别与两个调节管连接,通过调节管相对于调节杆滑动,即可调节两个手柄之间的距离,进而使两个手柄同时处于操作人员手臂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操作人员双手同时操作两个手柄。
35.(3)本技术的在椅座的下方增设辅助靠背,在第三状态下,辅助靠背隐藏在椅座下方,不占用腿部空间;通过升降油缸的伸缩,可调节座椅的高度,便于操作人员在合适的位置观测货物;在第四状态下,椅座的第一面与椅背相接触,椅座收起,辅助靠背朝向操作人员,防止其侵扰操作人员的站立空间;同时辅助靠背还能够对操作人员的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操作人员站立时更稳定,提高操作人员的观测高度,增强安全性。
附图说明
36.图1为实施例中操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实施例中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实施例中固定架、调节架和操作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实施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实施例中操作手柄和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爆炸图;
42.图7为实施例中调节管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实施例中调节装置的剖面视图;
44.图中:
45.100、操作手柄;110、操控座;111、第三铰接部;112、第四铰接部;120、转动臂;121、第一铰接部;122、第二铰接部;130、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调节架;160、固定架;170、第三连杆;180、第四连杆;
46.200、座椅;210、椅背;220、椅座;230、辅助靠背;240、连接板;241、延伸杆;250、伸缩气缸;260、升降架;270、升降油缸;
47.300、调节装置;310、调节杆;311、连接段;312、调节孔;320、调节管;321、套筒;321a、第一限位环;321b、第二限位环;
48.322、通孔;330、调节螺杆;331、抵接环;34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50.请参照图1-图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的操作台,包括:
51.座椅200,包括可转动连接的椅座220和椅背210;
52.两个操作手柄100,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200的两侧,每个操作手柄100包括:转动臂120,其具有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二铰接部122;操控座110,其具有第三铰接部111和第四铰接部112;第一连杆130,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部1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部111铰接;第二连杆140,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12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部112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部121到所述第二铰接部122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三铰接部111到所述第四铰接部112的距离;
53.调节装置300,包括一个调节杆310,以及两个与所述调节杆310可滑动连接的调节管320,所述调节杆310设置在所述椅座220的下方并与所述座椅200可转动连接,每个调节管320与一个所述转动臂120远离所述操控座110的一端固接。
54.具体地说,请参照图2,本技术设有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两个连杆同时铰接于转动臂120和操控座110的两端。当需要调节操控座110的高度时,第一连杆130以第一铰接部121为轴转动,即可抬升第三铰接部111;第一连杆130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连杆140以第二铰接部122为轴转动,使得第三铰接部111的高度改变时,第四铰接部112的高度也随之改变,由于第一铰接部121到第二铰接部122的距离等于第三铰接部111到第四铰接部112的距离,使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相对于转动臂120转动的角度等于操控座110相对于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转动的角度,且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相对于转动臂120转动的方向与操控座110相对于第一连杆130/第二连杆140转动的方向相反,使得操控座110相对于转动臂120的角度保持恒定。
55.请参照图5-图8,本技术还设有调节杆310,并在调节杆310两端的连接段311可滑动连接有调节管320,使两个手柄分别与两个调节管320连接,通过调节管320相对于调节杆310滑动,即可调节两个手柄之间的距离,进而使两个手柄同时处于操作人员手臂合适的位置,以便于操作人员双手同时操作两个手柄。
56.进一步地,第一铰接部121、第二铰接部122、第三铰接部111和第四铰接部112分别处于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57.具体地说,第一铰接部121、第二铰接部122、第三铰接部111和第四铰接部112分别处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使得四个铰接部之间的连线组成一平行四边形。可知,转动臂120、操控座110、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可组成一平行四连杆结构,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转动时始终保持平行,确保操控座110在调节高度过程中的朝向(角度)不会改变,以便于操作人员站立时也能对操控座110上的按钮和旋钮进行控制。
58.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图3,所述操作手柄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59.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三铰接部111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铰接部122和所述第四铰接部112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平行;
60.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三铰接部111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铰接部122和所述第四铰接部112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平行。
61.在第一状态时,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三铰接部111的连线水平,第二铰接部122和第四铰接部112的连线水平,此时操控座110的高度较低,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还可以包括包覆在第一连杆130和第二连杆140外部的壳体)用作扶手,操作人员的手臂可倚靠在扶手上对操控座110进行控制。
62.在第二状态时,第一铰接部121和第三铰接部111的连线竖直,第二铰接部122和第四铰接部112的连线竖直,此时操控座110的高度被抬升至最高,便于操作人员站立操作。
63.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还包括:
64.固定架160,所述固定架16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65.调节架150,所述调节架150上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调节杆310与所
述调节架150可转动连接;
66.第三连杆170,所述第三连杆17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铰接;
67.第四连杆180,所述第四连杆18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铰接。
68.具体地说,通过调节架150相对于固定架160的高度调节,可调节整个操作手柄100的高度。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和第四连杆180的两端分别处于一平行四边形的四个端点,第三连杆170和第四连杆180同时转动,以调整调节架150的高度,同时使调节架150上操控座110的朝向始终保持不变。
69.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所述椅座220具有互为相对侧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安装有辅助靠背230;所述座椅200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且转动所述椅座220以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任意切换;其中,在第三状态下,所述椅座220的第一面朝上且第二面朝下;在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椅背210相抵,且所述辅助靠背230处于所述椅座220远离所述椅背210的一侧;
70.还包括升降组件,包括一升降油缸270,所述升降油缸270伸缩以调节所述座椅200的高度。
71.本技术的在椅座220的下方增设辅助靠背230,在第三状态下,辅助靠背230隐藏在椅座220下方,不占用腿部空间;通过升降油缸270的伸缩,可调节座椅200的高度,便于操作人员在合适的位置观测货物;在第四状态下,椅座220的第一面与椅背210相接触,椅座220收起,辅助靠背230朝向操作人员,防止其侵扰操作人员的站立空间;同时辅助靠背230还能够对操作人员的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以便于操作人员站立时更稳定,提高操作人员的观测高度,增强安全性。
72.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还包括一升降架260,所述升降架260与所述椅背210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油缸270与所述升降架260连接;
73.连接板240,所述连接板240具有第一固定部、转动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椅座220固定,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椅背210铰接;
74.延伸杆241,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可拆卸连接;
75.伸缩气缸250,所述伸缩气缸250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架26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延伸杆241铰接。
76.进一步地,在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之间还具有第五状态,在第五状态下,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伸缩气缸250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由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切换至第五状态时,所述伸缩气缸250均被压缩。
77.具体地说,在第五状态下,第二固定部和伸缩气缸250处于同一直线,使得此时延伸杆241对伸缩气缸250的压缩量达到最大,伸缩气缸250的长度最短,此时受力也最大。
78.当由第五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时,伸缩气缸250逐渐伸长,但一直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该过程中伸缩气缸250对椅座220施加作用力,推着椅座220朝向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的位置转动,直至与椅背210或第二连接段311相抵。以此,使得椅座220的收起和打开均具有一吸入感,降低操作难度。
79.同时,由于在第三状态、第四状态和第五状态时,伸缩气缸250均处于被压缩的状
态,使得椅座220在打开或收起时,伸缩气缸250对座椅200具有一推力,防止椅座220在非外力作用下脱离当前状态,使得座椅200在收起或打开时更稳定。
80.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图8,所述调节杆31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连接段311,所述连接段31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调节孔312;每个所述调节管320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段311可滑动连接,且所述调节管320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22;
81.还包括至少两个调节螺杆330,每个所述调节螺杆330分别设置于一个调节管320,且所述调节螺杆330同时穿过所述通孔322和所述调节孔312,以限制所述调节管320相对于所述调节杆310的滑动。
82.具体地说,在未调节时,调节螺杆330同时穿设在通孔322和调节孔312中,锁止调节管320相对于调节杆310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防止在操作手柄100时,两个手柄之间的相对位移。在需要调节两个手柄之间的距离时,只需向外拔出调节螺杆330,使调节螺杆330退出调节孔312,即可解锁调节管320和调节杆310之间的滑动,此时即可将调节管320滑动至合适位置,而后将调节螺杆330伸入对应位置的调节孔312即可进行锁止。
83.同时,两个手柄为单独调节,其中一个手柄的调节不会影响另一手柄的位置,使得两个手柄能够调节到不对称的位置,进而满足更多使用工况。
84.其中,通孔322为贯穿调节管320内外壁的孔,调节孔312可以设置为贯穿孔,也可以设置为盲孔,其只要能够供调节螺杆330伸入以实现锁止即可。
85.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320的外壁上固接有一套筒321,所述套筒321与所述通孔322相通;
86.所述调节螺杆330穿设在所述套筒321内,且所述调节螺杆330相对于所述套筒321滑动以伸入或退出所述通孔322及调节孔312。
87.设置套筒321对调节螺杆330进行约束限位,防止调节螺杆330松动而导致调节管320相对于调节杆310滑动,进而造成手柄左右晃动的情况。
88.进一步地,所述套筒321的内壁向内凸设有第一限位环321a和第二限位环321b;
89.所述调节螺杆330的外壁向外凸设一抵接环331,且所述调节螺杆330上套设有弹簧340,且所述弹簧340的一端与所述抵接环331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321a相抵;
90.所述调节螺杆3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环331与所述第二限位环321b相抵,且所述调节螺杆330同时穿设于所述套筒321、所述通孔322和所述调节孔312;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接环331与所述第二限位环321b分离,且所述调节螺杆330退出所述调节孔312或同时退出所述调节孔312与所述通孔322。
91.具体地说,在锁止状态下,弹簧340处于被压缩状态,使抵接环331与第二限位环321b相抵,进而可避免在非外力的情况下调节螺杆330退出调节孔312,增强锁止的稳定性。
92.在需要调节时,向外拔出调节螺杆330,继续压缩弹簧340使调节螺杆330伸入调节孔312的部分退出调节孔312,就可使调节管320相对于调节杆310滑动,进而调整手柄至合适的位置,松开调节螺杆330使其在弹簧340的弹力作用下伸入其他对应的调节孔312内进行锁止即可,简化了调节时将调节螺杆330手动插入操作的步骤。
9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9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9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6.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