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8747发布日期:2023-03-22 10:2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而现有连续打印印刷机都是通过带纸卷辊提供打印的纸张,但当需要更换时,需要将用完的带纸卷辊从印刷机上拆卸下来,再将新的带纸卷辊安装上去,在更换纸卷辊的过程中需要停机,影响印刷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换装纸卷辊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装卸的过程中容易对设备造成碰撞,损坏机器和带纸卷轮上的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包括供纸支架,所述供纸支架供纸支架的前端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螺纹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所述供纸支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合纸机构,所述合纸机构的内部开设有上进纸口和下进纸口,所述上进纸口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上红外传感器和上红外接收器,所述下进纸口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下红外传感器和下红外接收器,所述上进纸口和下进纸口的右端连通有出纸口,所述出纸口的顶部安装有合纸组件,所述合纸组件的顶部安装有气缸。
5.可选的,所述供纸支架左右对称分布,所述供纸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丝杠的顶部。
6.可选的,所述供纸支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滚套,所述滚套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压盖,所述滚套的数量有两个并且竖直分布,两个滚套的内部分别活动套装有第一纸卷辊和第二纸卷辊。
7.可选的,所述上进纸口、下进纸口、出纸口组成y形结构,所述上进纸口位于下进纸口的上方。
8.可选的,所述合纸组件的底部活动套接有下壳体,所述合纸组件和下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出钉口。
9.可选的,所述合纸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位于出钉口的上方,所述下壳体的内部放置有订纸针,所述订纸针的左侧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在更换纸卷辊时,将纸卷辊的两端放置到升降平台上,然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滑块带动升降平台向上移动,利用升降平台抬起纸卷辊,更加的省时省力,同时搬运纸卷辊更加的稳定,防止对设备造成碰撞。
12.2、该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通过设置合纸机构,当一个纸卷辊上的印刷纸快要用光时,利用气缸推动合纸组件向下移动,将两个印刷纸的首尾两端连接在一起,这样新的印刷纸就能够跟随用完的印刷纸一起进入到印刷机中,不需要停机更换印刷纸,提高印刷的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订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的放大图。
19.图中:1、供纸支架;2、导槽;3、丝杠;4、驱动电机;5、滑块;6、升降平台;7、滚套;8、第一纸卷辊;9、第二纸卷辊;10、合纸机构;11、上进纸口;12、下进纸口;13、上红外传感器;14、上红外接收器;15、下红外传感器;16、下红外接收器;17、出纸口;18、合纸组件;19、气缸;20、下壳体;21、复位弹簧;22、顶针板;23、订纸针;24、推块;25、压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包括供纸支架1,供纸支架1供纸支架1的前端开设有导槽2,导槽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丝杠3,供纸支架1左右对称分布,供纸支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丝杠3转动,能够使滑块5带动升降平台6向上移动,方便升降平台6上下移动进行搬运,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丝杠3的顶部,丝杠3的外部螺纹套接有滑块5,滑块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6,通过设置升降平台6,利用升降平台6对第一纸卷辊8或第二纸卷辊9进行抬运,更加的省力,同时提高搬运的稳定性,防止对设备造成碰撞。
22.请参阅图1至图2,供纸支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滚套7,滚套7的顶部螺栓固定有压盖,通过设置滚套7,滚套7用来对第一纸卷辊8和第二纸卷辊9进行支撑,滚套7的数量有两个并且竖直分布,两个滚套7的内部分别活动套装有第一纸卷辊8和第二纸卷辊9,通过第一纸卷辊8和第二纸卷辊9的配合使用,能够交替向印刷机中进行供纸,不需要印刷机停机进行更换。
23.请参阅图3至图4,供纸支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合纸机构10,合纸机构10的内部开设有上进纸口11和下进纸口12,第一纸卷辊8上的印刷纸从下进纸口12中穿过,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从上进纸口11中穿过,上进纸口11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上红外传感器13和
上红外接收器14,通过上红外传感器13和上红外接收器14的配合使用,上红外传感器13和上红外接收器14用来对上进纸口11中的印刷纸进行检测,当印刷纸移动到上红外传感器13的右侧时,上红外接收器14接收到上红外传感器13的信号,判断出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用完,下进纸口12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下红外传感器15和下红外接收器16,通过下红外传感器15和下红外接收器16的配合使用,下红外传感器15和下红外接收器16用来对下进纸口12中的印刷纸进行检测,当印刷纸移动到下红外传感器15的右侧时,下红外接收器16接收到下红外传感器15的信号,判断出第一纸卷辊8上的印刷纸用完,上进纸口11和下进纸口12的右端连通有出纸口17,上进纸口11、下进纸口12、出纸口17组成y形结构,上进纸口11位于下进纸口12的上方。
24.请参阅图4至图6,出纸口17的顶部安装有合纸组件18,合纸组件18的底部活动套接有下壳体20,合纸组件18和下壳体20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1,通过设置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能够将合纸组件18和下壳体20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下壳体20压缩到合纸组件18中时,复位弹簧21能够推动下壳体20复位,下壳体20的底部开设有出钉口,合纸组件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针板22,通过设置顶针板22,当合纸组件18向下移动时,顶针板22向下推出订纸针23,使订纸针23将两张印刷纸合订在一起,顶针板22位于出钉口的上方,下壳体20的内部放置有订纸针23,订纸针23的左侧设置有推块24,通过压紧弹簧25给予推块24向右的推力,能够使推块24向右推动订纸针23移动到顶针板22的下方,推块2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25,合纸组件18的顶部安装有气缸19,通过设置气缸19,气缸19用来推动合纸组件18上下移动,为印刷纸的合订提供动力。
25.综上,该全自动印刷机的供纸装置,使用时,将第二纸卷辊9放置到升降平台6上,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丝杠3转动,使滑块5带动升降平台6向上移动,将第二纸卷辊9移动到与滚套7齐平的位置,然后将第二纸卷辊9安装到滚套7中,之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安装好第一纸卷辊8,之后将第一纸卷辊8上的印刷纸从下进纸口12和出纸口17中穿过最后进入到印刷机中,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从上进纸口11和出纸口17中穿过,右端略微超出出纸口17的右侧,当第一纸卷辊8上的印刷纸用光时,印刷纸的左端移动到下红外传感器15的右侧,下红外接收器16接收到下红外传感器15发出的红外信号,这时气缸19推动合纸组件18向下移动,使合纸组件18内部的顶针板22将订纸针23向下推出,使订纸针23将第二纸卷辊9上印刷纸的右端与第一纸卷辊8上印刷纸的左端订装在一起,让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随着第一纸卷辊8上的印刷纸一起进入到印刷机中,之后将用完的第一纸卷辊8取下来并更换新的第一纸卷辊8,然后将第一纸卷辊8上印刷纸的右端从下进纸口12和出纸口17中穿过,右端略微超出出纸口17的右侧,当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用完后,重复上述步骤将第一纸卷辊8和第二纸卷辊9上的印刷纸订在一起,即可。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
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