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401发布日期:2023-03-29 13:4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电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


背景技术:

2.钢铜滑触线一般作为移动设备供电的输电装置,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等领域。钢铜滑触线的安装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利用棕绳和滑轮吊环组合,采用人工拉拽的方式将钢铜滑触线运送至安装部位,然后人工固定在绝缘瓷瓶上。此方法施工需要作业人数较多,费时又费力,而且施工效率很低;第二种方式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钢铜滑触线吊运至安装位置,然后人工配合固定在绝缘瓷瓶上。此施工方法要求施工区域内有较大的作业空间,便于起重机械行走站位以及吊装,而且施工成本较高。
3.通常,钢铜滑触线安装是在厂房钢结构(包括移动设备的运行轨道)安装完成后进行,由于工期紧张,届时厂房内会存放很多用于安装的其他设备和材料,场地比较紧凑;而且厂房内各个区域都在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如果钢铜滑触线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吊装,需将场地内存放设备材料进行倒运,增加施工成本;而且起重机械吊装过程还可能存在交叉作业,危险性大。采用棕绳和滑轮吊环组合进行吊装,作业人数需求较多,施工效率又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装装置占用空间大,施工成本较高,而且起重机械吊装过程还可能存在交叉作业,危险性大,作业人数需求较多,施工效率又很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包括:
6.支撑件;
7.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卷扬机组件,可吊装钢铜滑触线;
8.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滚轮,并不与所述卷扬机组件同侧,可带动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卷扬机组件在轨道上来回滑动。
9.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支撑所述卷扬机组件和所述滚轮,所述第二支撑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架。
10.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呈90
°
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还设有一插销,在需要固定整个装置时,落下所述插销,在需要移动整个装置时,则提升所述插销。
12.优选的,所述卷扬机组件包括卷扬机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卷扬机支架;所述卷扬机的一端还有一吊钩,所述卷扬机支架则用于调整所述卷扬机吊钩的位置,所述钢铜滑触线放置在所述卷扬机的吊钩上,所述卷扬机为吊装所述钢铜滑触线提供动力。
13.优选的,所述卷扬机支架为可伸缩支架。
14.优选的,所述卷扬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都设有移动通孔,通过螺栓固定二者的相对位置,重叠部分越少则越长,重叠部分越多则越短。
15.优选的,还包括夹轨件,所述夹轨件由夹板、控制夹板的调节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夹板两侧的支座组成,所述支座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旋转所述调节轮使张开的两侧所述夹板逐渐靠近,夹紧所述轨道,向反方向旋转所述调节轮则松开所述轨道。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作业空间和作业人数,提高人工作业效率,降低安装作业成本,拆装方便,存放占地空间小;使用时作业安全,方便快捷;同时制造成本较低,多个项目可重复利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机支架可以根据现场所需的长度进行伸缩调节,滚轮可带动整体装置进行吊装位置的移动,减少现有技术中拆装整个装置的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正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第一支撑件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第二支撑件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卷扬机支架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夹轨件示意图
24.图中:
25.110、第一支撑架
ꢀꢀꢀꢀꢀꢀꢀ
120、第二支撑架
ꢀꢀꢀꢀꢀ
121、插销
26.200、滚轮
ꢀꢀꢀꢀꢀꢀꢀꢀꢀꢀꢀꢀꢀ
310卷扬机、
ꢀꢀꢀꢀꢀꢀꢀꢀ
320、卷扬机支架
27.321、第一支架
ꢀꢀꢀꢀꢀꢀꢀꢀꢀ
322、第二支架
ꢀꢀꢀꢀꢀꢀ
323、通孔
28.400、夹轨件
ꢀꢀꢀꢀꢀꢀꢀꢀꢀꢀꢀ
410、支座
ꢀꢀꢀꢀꢀꢀꢀꢀꢀꢀ
420、夹板
29.430、调节轮
ꢀꢀꢀꢀꢀꢀꢀꢀꢀꢀꢀ
440、销轴
ꢀꢀꢀꢀꢀꢀꢀꢀꢀꢀ
500、轨道
30.600、钢铜滑触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吊装钢铜滑触线的简易装置,包括:
34.支撑件,用于支撑卷扬机组件;
35.设置在支撑件上的卷扬机组件,可支撑并吊装钢铜滑触线600;
36.设置在支撑件上的滚轮200,并不与卷扬机组件同侧,可带动支撑件以及卷扬机组件在轨道500上来回滑动,减少作业人员的外作用力;一般的,滚轮200设置在支撑件的底部,即靠近轨道的一侧,滚轮200与轨道500接触的部分为凹陷设计,能够在轨道500上稳定的来回滑动,防止滚轮200在移动过程中从轨道500上脱落。
37.具体的,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二支撑架120,第二支撑架120与第一支撑架110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一支撑架110支撑卷扬机组件和滚轮200,第二支撑架120支撑第一支撑架110;
38.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支撑架110整体呈矩形,中间为减少自身重量为镂空设置,只需让卷扬机组件稳定的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10上即可,第一支撑架110靠近滚轮200的一侧还设有一安装板,滚轮200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连接,即与第一支撑架110可拆卸连接。
39.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支撑架120整体也成矩形,但设置方向与第一支撑架110不一致,一般的,第一支撑架110与轨道500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架120与轨道垂直或呈一定角度设置;第二支撑架120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0的一侧,且为非轨道侧,即第二支撑架120不与轨道500接触,便于稳定的支撑第一支撑架110,主要用于保障该装置整体平稳,防止发生侧翻,还可在装置吊装时,进行辅助支撑。
40.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呈90
°
设置。
41.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120上还设有一插销121,与门锁插销类似,插销121的升降方向为竖直方向,在需要固定整个装置时,落下插销121,保证装置平稳,同时在吊装过程中以辅助支撑;在需要移动整个装置时,则提升插销121,避免插销121与平台上其他结构发生碰撞,装置无法前行,使其不影响滚轮200的移动。
42.卷扬机组件包括卷扬机310以及设置在卷扬机310上的卷扬机支架320;钢铜滑触线600放置在卷扬机310的吊钩上,卷扬机310为吊装钢铜滑触线600提供动力;卷扬机310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10上,卷扬机支架320则设置在卷扬机310的一侧,一般的,与第二支撑架120同侧。
43.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卷扬机支架320为可伸缩支架;其中,卷扬机支架320包括第一支架321和第二支架322,第一支架321和第二支架322上都设有移动通孔,通过螺栓固定二者的相对位置,重叠部分越少则越长,重叠部分越多则越短;使用时,将卷扬机支架320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0上,卷扬机310的滑轮固定在卷扬机支架320的顶端,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第一支架321和第二支架322的连接长度,然后锁紧螺栓进行固定即可。
44.可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将卷扬机支架320利用现场废旧钢管或角钢进行简易制作,以减少装置整体的重量。
45.还包括夹轨件400,夹轨件400由夹板420、控制夹板420的调节轮430以及设置在夹板420两侧的支座410组成,支座410与第一支撑架110通过螺栓连接,使夹轨件400固定在支撑件上,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调节轮430贯穿夹板420,旋转调节轮430使张开的两侧夹板420逐渐靠近,夹紧轨道500,向反方向旋转调节轮430则松开轨道500。
46.使用前,人工将该装置组装好放置于移动设备的运行轨道500上。
47.使用时,首先提升第二支撑架120的插销121,人工推动装置前行至吊装位置,落下插销121,使装置整体处于平稳状态;再通过人工旋转夹轨件400的调节轮430,使夹板420紧紧夹住轨道500,让装置整体锁紧于轨道500上;然后启动卷扬机310电源进行钢铜滑触线600起升吊装。吊装完成后,断开卷扬机310的电源,人工反向旋转调节轮430,使夹板420板松开轨道500,再提升插销121,然后人工推动装置前行,作业过程重复进行。
4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