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7227发布日期:2023-03-14 21: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纸巾包装设备的改进实用新型,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2.抽巾纸有薄膜包装、方形纸盒包装以及圆筒包装,薄膜包装、方形纸盒包装与抽巾纸的方形形状相仿,属于比较传统的包装方式,因其占用面积大,不适合车上使用;圆筒包装的纸巾能够立着放置,占用面积小,特别适合车载使用。圆筒包装相对于薄膜包装和方形纸盒包装的难度更大,圆筒盒体稳定性弱,相对于方形盒体,圆筒盒体的输送及定位难度大,而且,在包装时要将搭叠至一定厚度的纸巾卷曲成圆筒状,才能将纸巾装入圆筒内。因纸巾装入圆筒内的难度较大,目前圆筒包装还是采用人工包装,从纸巾装盒、加底盖均由人工操作,不仅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存在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实现圆筒纸巾包装的自动化生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个物料腔,所述物料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物料腔的开口朝向转盘外圆周,且物料腔的一端为入料端,所述物料腔与盒体锁定配合。
5.圆筒盒体进入转盘的物料腔并被锁定在物料腔内,转盘将圆筒盒体依次送至入料工位、加盖工位分别进行入料、加盖,完成包装后,圆筒盒体在出料工位脱离物料腔、排出,实现了盒体的自动输送,解决了圆筒纸巾包装中盒体输送的一大难题。
6.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设有上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设有盒体上料机构,所述盒体上料机构包括有
7.上料仓,其包括有安装板、侧挡板及挡料件,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盒体出口,所述盒体出口正对着物料腔的开口,所述侧挡板设置在盒体出口的两端,两侧挡板之间的间距与盒体的长度匹配,所述挡料件设置在盒体出口的一侧;
8.压料板,其相对盒体出口来回移动;
9.及导料部件,其设有导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与上料仓的腔体接通。
10.盒体呈卧式状态,经导料通道进入上料仓的腔体内,侧挡板的限定使盒体不会在腔体内转动,而是在腔体内保持卧式纵向状态,也就是上料的状态,而后,压料板推动盒体使其穿过盒体出口,并将盒体压入物料腔内,最后盒体被锁定在物料腔内,实现盒体的自动上料。
11.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出口的另一侧设有上料推料件,所述上料推料件相对挡料件来回移动;所述导料部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及第三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包
括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段和竖向设置的第二段,所述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的第一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导向板竖向设置在盒体入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及第三导向板形成导料通道。所述盒体进入上料仓内后,上料推料件推动盒体使其移动至盒体出口,确保盒体到达上料的位置,这样,压料板能够顺利的将盒体压入物料腔内;导料通道倾斜设置的第一段能够更好的与盒体的输送部衔接,竖向设置的第二段使得盒体能够稳定的堆叠并且盒体逐一进入上料仓。
12.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设有入料工位,所述入料工位设有入料机构,所述入料机构包括有
13.成筒部件,包括有
14.托料件,
15.限位件,其设置在托料件的上方,
16.及上下升降的成筒件,其具有成筒腔,所述成筒腔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成筒腔的开口朝向上方的限位件,所述成筒件开设有供托料件穿过的缺槽;
17.和推料部件,其包括有纵向移动的入料推料件,所述入料推料件朝向入料工位的物料腔的入料端,所述入料推料件设置在托料件的上方,且所述入料推料件上开设有供限位件穿过的第一缺口。
18.在纸巾入料前,成筒件上移,推动托料件上的纸巾上移,纸巾的中间位置被限位件挡住时,所述成筒件仍继续上移,纸巾被压入成筒腔内,纸巾的两侧相向靠拢,大致呈筒状,而后,入料推料件向入料工位移动,推动成筒的纸巾进入入料工位的圆筒盒体内,实现圆筒包装的自动入料。
19.作为优选,所述托料件的入料端与输送部件的出料端衔接,所述输送部件包括有纵向输送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上方设有上下升降的抽料件,在抽出作业时,抽料件下移取得输送台上的首张纸巾,并且抽料件与输送台相对纵向移动。待包装的抽巾纸置于输送台上,抽料件下移将首张纸巾吸附或夹取,抽料件相对输送台纵向移动,使得被吸附或夹取的首张纸巾发生位移,即首张纸巾部分离开堆叠区形成外露部分,在装盒后,首张纸巾的该外露部分就是用于抽取,完成纸巾抽出后,所述抽料件松开纸巾,上移复位。
20.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设有加盖工位,所述加盖工位设有盒体加盖机构,所述盒体加盖机构包括有
21.托盖板,其设有到位工位,所述转盘在到位工位的前方,所述到位工位设有侧挡件,所述到位工位与盒盖通道相通;
22.和第一推盖件,其在到位工位相对出料口纵向移动。
23.盒盖通道内的盒盖进入托盖板的到位工位,盒盖呈立式状态,由第一推盖件将到位工位的盒盖向转盘方向推动,使盒盖盖在前方的盒体上,实现自动加盖。
24.作为优选,所述到位工位还设有后挡盖件,所述第一推盖件上开设有供后挡盖件穿过的第二缺口;
25.所述盒盖通道与托盖板的到位工位之间设有过渡工位,所述托盖板延伸至过渡工位,所述过渡工位设置在到位工位的侧方,所述过渡工位设有过料间隙,所述过料间隙分别与到位工位与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相通。
26.盒盖通道内的盒盖进入过渡工位,再由过渡工位进入到到位工位,分段逐一送料,
提高送料的稳定性。盒盖被推送至到位工位后,后挡盖件将盒盖挡住,避免盒盖向后翻倒,第一推盖件上的缺口设置则避免其与后挡盖件发生碰撞。
27.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设有出料工位,所述出料工位设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有出料推料件以及驱动出料推料件相对出料工位的物料腔的开口移动的驱动组件;
28.在物料腔到位前,所述出料推料件向转盘中心方向移动,且移至物料腔与转盘中心之间;
29.在物料腔转动至出料工位时,所述出料推料件向开口方向移动,并推动盒体使其脱离物料腔。
30.作为优选,所述物料腔配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推动限位凸块进入物料腔内。盒体进入物料腔内,弹簧弹力使限位凸块顶住盒体,并将盒体锁定在物料腔内,在出料时,推动盒体脱离限位凸块,盒体从物料腔内排出。
31.所述物料腔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安装在转盘上,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与物料腔对应的入料缺口;所述转盘设置有两块盘面,分别为第一盘面和第二盘面,二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盘面为入料端面,所述入料缺口设置在第一盘面上;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盘面和第二盘面上,两安装座相向设置,且两安装座之间的间距供推料件穿过。通过增加安装座的厚度,增加物料腔的宽度,盒体在物料腔内更稳定,而转盘则保持适当的厚度即可,而且根据盒体的长度更换所需厚度的安装座。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转盘的示意图;图3为限位件的示意图;图4为盒体上料机构的示意图1;图5为盒体上料机构的示意图2;图6为盒体上料机构的左视图;图7为入料机构的示意图1;图8为入料机构的示意图2;图9为入料机构与转盘的局部示意图;图10为成筒件的示意图;图11为输送部件的示意图1;图12为输送部件的俯视图;图13为抽纸的示意图;图14为盒体加盖机构的示意图1;图15为盒体加盖机构的示意图2;图16为盒体加盖机构俯视图;图17为出料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图中,x轴为横向,也为左右方向,y轴为纵向,也为前后方向,z轴为竖向,也为上下方向。
34.该种圆筒纸巾包装设备,包括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包括有转盘11,所述转盘的圆周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6、入料工位7、加盖工位8及出料工位9,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个物料腔12,所述物料腔沿转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物料腔12的开口朝向转盘外圆周,且物料腔的一端为入料端,所述物料腔12的深度不小于盒体的半径,这里的深度指的是径向,不是指长度方向,所述物料腔与盒体10锁定配合,即盒体进入物料腔内,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盒体不会离开物料腔,因盒体为圆柱状,若物料腔的深度小于盒体的半径,盒体容易脱离物料腔。圆筒盒体在上料工位6进入转盘的物料腔并被锁定在物料腔内,转盘将圆筒盒体10依次送至入料工位7、加盖工位8分别进行入料、加盖,完成包装后,转盘11将圆筒盒体送至在出料工位9,圆筒盒体脱离物料腔、排出,实现了盒体的自动输送,解决了圆筒纸巾包
装中盒体输送的一大难题。
35.物料腔12的宽度越宽,盒体10在物料腔内越稳定,物料腔可以直接设置在转盘11上,但是,增加转盘的厚度就会增加转盘的重量以及加工的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腔设置在安装座16上,所述安装座安装在转盘11上,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与物料腔对应的入料缺口17,物料要通过该入料缺口进入盒体内,通过增加安装座16的厚度,增加物料腔的宽度,盒体在物料腔内更稳定,而转盘11则保持适当的厚度即可,这样就大大降低设备成本,还能降低转盘所需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根据盒体的长度更换所需厚度的安装座。所述物料腔与盒体的锁定配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物料腔与盒体紧配,通过物料腔与盒体的摩擦力将盒体锁定物料腔内,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盒体表面受损;见附图,所述物料腔配设有限位凸块15,所述限位凸块连接有弹簧,图中未画出弹簧,所述弹簧推动限位凸块进入物料腔内,也就是说所述安装座上开安装槽,所述弹簧以及限位凸块的一端置于安装槽内,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簧的弹力推动限位凸块的另一端进入物料腔12内,盒体10进入物料腔时,挤压限位凸块15,将限位凸块压入安装槽,同时弹簧弹力使限位凸块顶住盒体10,并将盒体锁定在物料腔12内,在出料时,推动盒体,使其离开限位凸块15,盒体则从物料腔内排出。所述限位凸块的表面为圆弧形,与盒体接触时避免对盒体表面造成损伤;所述限位凸块设置有两组,且以物料腔的中心线对称设置,这样锁定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增加锁定效果,每组可以设置两个横向排列的限位凸块,即一个安装座上设置两个限位凸块;图中,一组仅一个限位凸块。所述转盘11设置有两块盘面,分别为第一盘面13和第二盘面14,二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盘面为入料端面,所述入料缺口17设置在第一盘面13上,第二盘面为可以不设置缺口;所述安装座16设置有两组,分别安装在第一盘面和第二盘面上,两安装座相向设置,且两安装座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18,这样盒体的两端均被锁定在物料腔内,稳定性更佳,特别适用于长度较长的盒体。所述物料腔12包括有内部19和开口部20,所述内部为半圆形,与盒体匹配,所述开口部为半圆形内部以最大直径向外水平延伸的部分,所述限位凸块15设置在开口部和内部的临界处;盒体10进入物料腔12时,盒体一半在物料腔的内部19,限位凸块15则刚好顶压在盒体的最大直径处,确保限位凸块将盒体锁定。
36.所述上料工位6设有盒体上料机构1,所述盒体上料机构1包括有上料仓103、压料板117及导料部件113,所述上料仓包括有安装板114、侧挡板115、挡料件116及上料推料件119,四者形成上料仓103,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盒体出口120,所述盒体出口正对着物料腔12的开口,所述侧挡板115设置在盒体出口的两端,两侧挡板之间的间距与盒体的长度匹配,也就是说上料仓的腔体的长度与盒体的长度匹配,盒体10呈纵向卧式状态进入上料仓的腔体内后,不会在腔体内转动,所述挡料件116设置在盒体出口的一侧,所述上料推料件设置在盒体出口的另一侧,且所述上料推料件相对挡料件来回移动;所述压料板117相对盒体出口来回移动;所述导料部件113设有导料通道,所述导料通道与上料仓的腔体接通。图中,上料仓103在物料腔12的上方,压料板117相对盒体出口120上下升降,所述挡料件116在盒体出口的左侧,挡料件可以采用挡料块也可以采用挡料板,上料推料件设置在盒体出口的右侧, 盒体10呈纵向卧式状态,经导料通道进入上料仓103的腔体内,盒体呈纵向卧式状态即上料的状态,上料推料件119向挡料件116方向移动,推动盒体使其移动至盒体出口120,确保盒体到达上料的位置,而后,压料板117下移推动盒体使其穿过盒体出口120,并将盒体压入物料腔12内,最后盒体被锁定在物料腔内,如此实现盒体的自动上料。所述导料部
件包括有第一导向板121、第二导向板122及第三导向板123,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段和竖向设置的第二段,所述第二导向板122与第一导向板的第一段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导向板123竖向设置,且第三导向板与安装板114之间具有过料间距,即盒体进入腔体内,可以穿过过料间距进入上料的位置,所述第一导向板121与第二导向板122及第三导向板123形成导料通道,也就是说导料通道有倾斜设置的第一段和竖向设置的第二段,倾斜设置的第一段能够更好的与盒体的输送部衔接,盒体的输送部可以采用输送带,并且盒体因重力能够顺利滑动至第二段,竖向设置的第二段使得盒体能够稳定的堆叠并且盒体逐一进入上料仓,并且通过上料推料板119将进入上料仓且排在第一个的盒体料推送至上料位置,只有排在第一个盒体才能穿过过料间隙进入上料位置,待该盒体送出、且上料推料件复位后,盒体因重力自动下移。所述第一导向板121的第二段延伸至安装板114上,将盒体完全引至安装板上,提高入料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导向板设有供上料推料件穿过的推料口127,这样就不会影响上料推料件移动。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有托板125、第一侧板124和第二侧板126,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安装在托板125上,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间距与盒体的长度匹配,使盒体呈纵向卧式状态在导料通道内移动,图中,托板不是完整的,而是分为两片,两片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作为推料口127,可供上料推料件119穿过。所述压料板靠近上料推料件的该端向上延伸有挡料板118,压料板117向盒体出口移动时,挡料板将下一盒体挡住,使盒体停留在挡料板118与托板125之间,这样不仅能够使后面的盒体堆叠整齐,而且在压料板117复位时,下一盒体不会影响压料板的复位;所述挡料板与第三导向板的横向位置接近,二者至托板的距离与盒体的外径相匹配为佳,这样的距离仅容下一个盒体,就不会造成盒体堵塞。
37.所述入料工位7设有入料机构2,所述入料机构2包括有成筒部件和推料部件,所述成筒部件包括有托料件205、限位件203及上下升降的成筒件204,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托料件的上方,所述托料件的两侧设置侧挡板217,两侧挡板之间的间距与物料匹配,且两侧挡板与托料件形成物料腔,这样可以精确纸巾的位置,提高成筒的质量;所述成筒件204具有成筒腔208,所述成筒腔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成筒腔的开口朝向上方的限位件203,所述成筒件开设有供托料件穿过的缺槽209,成筒件上移时,托料件205从缺槽穿过,这样就不会影响成筒件204的升降。图中成筒腔大致为半圆柱形,也就是说横截面为半圆形,这样开口大,既利于纸巾207进入成筒腔208内,同时又能使纸巾成筒状,所述推料部件包括有纵向移动的入料推料件202,所述入料推料件设置在托料件的上方,且所述入料推料件上开设有供限位件穿过的第一缺口221,入料推料件前移时,限位件203进入第一缺口221,这样就不会影响入料推料件202移动。纸巾207进入物料腔,成筒件204上移,推动托料件上的纸巾上移,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成筒件的中间位置为佳,这样纸巾的中间位置被限位件203挡住,随着成筒件的上移,迫使纸巾的两侧相向靠拢,纸巾以限位件为中心成筒状并被压入成筒腔208内,而后,入料推料件202向入料工位7移动,推动成筒的纸巾进入入料工位的圆筒盒体内,实现圆筒包装的自动入料;加料完成后,所述成筒件204下移复位、入料推料件202后退复位,直到下一物料进入物料腔。所述限位件203设有导入套206,所述导入套设置在入料工位7,导入套与圆筒盒体接近,所述导入套具有导入通道。成筒后的纸巾先经过导入套再进入圆筒盒体内,所述导入套起到辅助导入作用,使成筒的纸巾沿导入通道顺利进入圆筒盒体内,入料更稳定。所述导入通道的入口219内径大于导入通道的出口220内径,所述导入通道的出
口内径不大于包装筒的内径,并且导入通道的出口内径略小于包装筒的内径为佳,更利于纸巾入料,而导入通道的入口内径大于导入通道的出口内径,则利于成筒纸巾进入导入通道,通过导入通道的挤压使成筒纸巾的外径满足入料要求。见附图,所述限位件203为薄片状且竖向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为圆弧面218,该圆弧面的外径可以略大于限位件的厚度,限位板厚度薄占用的空间小,因而不会占用纸巾成筒的位置,这样成筒纸巾两端更接近,同时圆弧面表面光滑,不会刮伤纸巾,而且限位件与纸巾压合时,圆弧面218与纸巾207相互之间的应力小,在成筒及入料时能够避免纸巾受损,保证纸巾质量。所述托料件205为窄幅长条状,可以设置一条或两条,托料件的宽度窄则对应缺槽209宽度就窄,防止纸巾挤入缺槽内,若缺槽太宽,成筒时纸巾可能被挤入缺槽内,导致入料失败。所述托料件的入料端与输送部件3的出料端衔接,所述输送部件包括有纵向输送的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上方设有上下升降的抽料件308,所述抽料件的升降可以采用气缸316;在抽出作业时,所述抽料件下移取得输送台上的首张纸巾,并且抽料件与输送台相对纵向移动,使得被固定的首张纸巾相对其下方堆叠的纸巾发生移位,所述抽料件可以采用吸料件或夹料件,也就是说抽料件下移取料可以采用吸附纸张或者夹取纸巾方式,这两种方式均能将纸巾固定、取得。所述吸料件包括有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连接,取料时,吸嘴将纸巾吸附;所述夹持件包括有能够开合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取料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闭合将纸巾夹持。附图中,采用的是吸料件,下面采用吸料件作为抽料件进行描述,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夹持件代替吸料件。首张纸巾部分离开堆叠区317形成外露部分318,在装盒后,首张纸巾的该外露部分用于抽取,也可以说是抽取部分,完成纸巾抽出后,所述吸料件松开纸巾,上移复位。所述吸料件308与输送台相对纵向移动具体有几种情况,比如,吸料件不动,输送台前移时,吸料件相对输送台后退,使得首张纸巾被向后抽出;比如,所述输送台间歇式输送,抽出作业时,输送台停止,吸料件纵向移动,将首张纸巾抽出;再比如,所述输送台连续输送,吸料件与驱动其在吸料工位和到位工位之间移动的驱动组件309连接,所述到位工位在吸料工位的前方,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吸料件308从吸料工位到到位工位的速度比输送台输送的速度快;在抽出作业时,输送台保持输送,吸料件下移将首张纸巾吸附并且驱动组件驱动吸料件移动的速度比输送台快,使得首张纸巾相对输送台上堆叠的纸巾向前移动,首张纸巾部分离开堆叠区形成外露的抽取部分;完成抽出后,驱动组件驱动吸料件回到吸料工位。所述吸料件308在吸料工位和到位工位之间来回移动,可以采用直线移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摆动的方式,吸料工位可以在到位工位正前方也可以在到位工位的斜前方,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本实施例中,所述到位工位在吸料工位的正前方,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吸料件前后直线移动,相对来说,直线移动行程短、速度更快,所述驱动组件可以采用气缸直接驱动吸料件在吸料工位和到位工位之间来回移动,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见附图,机架上设有直线导轨314,所述直线导轨纵向设置,所述吸料件308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通过直线导轨移动更稳定,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连杆315、摆臂313及驱动摆臂摆动的动力源,动力源可以采用电机,所述摆臂与机架铰接,所述连杆315的一端与摆臂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吸料件308连接,所述动力源驱动摆臂摆动,摆臂通过连杆带动吸料件沿直线导轨前移或后退,从而实现在吸料工位和到位工位之间来回移动。所述输送台可以采用皮带输送或者传动链结合推杆输送等,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两种输送,所述输送台包括有第一输送段311和第二输送段312,所述第一输送段包括有输送带310,所述输送带纵向输送,所述输送带分为第一输送带301和
第二输送带302;第二输送段包括有传动带、推杆303及托板305,所述推杆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推板303竖向设置且均匀设置在传动带上,所述传动带与输送带310部分重合,即所述第二输送段312的始端与第一输送带311的尾端重合,所述推杆设置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所述托板305与输送带的前方衔接,所述托板上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推杆通道306。所述第一输送段能够与纸巾堆叠加工更好的衔接,第二输送段则通过推杆对纸巾逐一进行推送,将纸巾精准送至下道工序;所述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将纸巾向前输送,直到将纸巾送至第二输送段312上,而后转由推杆3逐一进行推送;所述传动带为环状,只有水平设置的上段为水平的推送段,推杆随传动带移动,推杆是由下方上移进入推送段,所述第二输送段的始端与第一输送带的尾端重合是为了保证纸巾完全进入第二输送段后,推杆从下方上升进入推送段时,推杆在纸巾的后方,推杆303前移则实现对纸巾的推送,每一纸巾进入第二输送段后,由一推杆对其进行推送;若二者没有重合部分,首先纸巾不能完全进入第二输送段,即使进入第二输送段也只能停留在第二输送段的始端,这样就会挡住推杆,也就是说推杆上升进入推送段时会顶到纸巾,还有可能就是前后相邻纸巾会贴合在一起,推杆不能将其分开。所述吸料工位可以设置在第一输送段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输送带;所述输送台的两侧设置侧挡板307,两侧挡板之间的间距与纸巾匹配,所述侧挡板307对纸巾进行横向限位,避免纸巾在移动时发生偏移,精确纸巾的横向位置。
38.所述加盖工位8设有盒体加盖机构4,包括有托盖板401和第一推盖件409,所述托盖板设有到位工位403,进入到位工位的盒盖为立式状态,所述转盘在到位工位的前方,盒盖出料后盖在前方的盒体上,所述到位工位设有侧挡件407,所述到位工位与盒盖通道相通,所述侧挡件407、第一推盖件409、托盖板401及转盘形成了盒盖腔,盒盖腔仅容纳一个立式盒盖,盒盖通道内的盒盖能够进入到盒盖腔,也就是进入到到位工位,侧挡件407对盒盖进行限位,使盒盖停留在到位工位,若盒盖从到位工位的上方进入,侧挡件左右设置为佳,若盒盖从到位工位的侧方进入,则侧挡件407单边设置,与盒盖的入口相对;所述第一推盖件409在到位工位相对出料口纵向移动,所述第一推盖件要覆盖盒盖与盒体加盖的外缘,这样作用于盒盖的力均衡,使盒盖与盒体盖严实。所述盒盖通道内的盒盖进入托盖板的到位工位403,所述第一推料件409向前移动,推动到位工位的盒盖前移并改在前方的盒体上,而后第一推盖件后退复位,下一个盒盖进入到位工位,如此反复。
39.因盒盖通道的出料口设置的位置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下面举例说明。实施例一,未提供图纸,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设置在托盖板的到位工位的正上方,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的宽度与物料的外径匹配,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的长度与物料的厚度匹配,这样盒盖呈立式状态逐一从盒盖通道的出料口排出,并且利用重力自动落至下方的托料板上,无需驱动动力,结构精简,加工成本低。实施例二,所述盒盖通道与托盖板的到位工位之间设有过渡工位416,所述托盖板401延伸至过渡工位,所述过渡工位设置在到位工位403的侧方,所述过渡工位设有过料间隙15,所述过料间隙分别与到位工位3与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相通,所述过料间隙415仅供一个盒盖410通过,这样确保进入到位工位的盒盖仅有一个,避免加盖时出现两个盒盖或多个盒盖,盒盖通道内的盒盖先被送至过渡工位416,过渡工位的盒盖由过料间隙415进入到到位工位403,分段逐一送料,提高送料的稳定性。盒盖从过渡工位到到位工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所述过渡工位的托盖板401向到位工位403方向倾斜设置,过渡工位的托盖板为一斜面,置于托盖板的过渡工位上的盒盖会自动滑入到位
工位,这样就不需要外力,自动到位;其二,所述过渡工位的侧方设有第二推盖件404,所述第二推盖件横向移动,且能够进入过料间隙415将盒盖推送至到位工位403,即第二推料件推动过渡工位的盒盖进入到位工位。所述第二推盖件的横向移动和第一推盖件的纵向移动可以采用气缸或丝杠机构等。所述盒盖从盒盖通道进入过渡工位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设置在托盖板的过渡工位的正上方,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的宽度与物料的外径匹配,所述盒盖通道的出料口的长度与物料的厚度匹配,盒盖通道内的物料从过渡工位的上方逐一且自动落至过渡工位;其二,所述过渡工位的后方设有储料工位402,所述托料板401延伸至储料工位,所述储料工位设有两侧板406和前挡板405,所述托盖板401、两侧板及前挡板形成所述的盒盖通道,所述前挡板与侧板的间隙为过料间隙,盒盖通道内盒盖向前移动,逐一进入过渡工位,进入过渡工位的盒盖则由过料间隙415进入到位工位。所述到位工位403还设有后挡盖件408,盒盖被推送至到位工位后,后挡盖件408能够将盒盖挡住,避免盒盖向后翻倒;所述第一推盖件409上开设有供后挡盖件穿过的缺口,第一推盖件前移时,后挡盖件进入缺口内,避免后挡盖件发生碰撞。所述托盖板的到位工位403设有圆弧形凹槽414,圆弧形凹槽对盒盖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盒盖左右移动,使盒盖与前方的盒体位置对齐,提高加盖作业的稳定性。所述托盖板的储料工位402设有防滚动的阶梯槽412,所述过渡工位设有与过料间隙对应的导向槽413,盒盖的底部进入阶梯槽,两侧的阶梯将盒盖410托住,避免盒盖在盒盖腔内左右移动;所述导向槽413的一端与圆弧形凹槽414连接,导向槽的另一端与阶梯槽412的前端连接,所述导向槽仅供一个盒盖进入,导向槽对盒盖进行引导,使盒盖顺利进入到位工位。所述第二推盖件404可以采用插板,所述插板长度较长,为提高其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插板的两侧配设有限位滚轮411,所述限位滚轮与插板表面滚动接触,所述限位滚轮对插板起到了限位、支撑作用,使插板横向移动稳定。
40.所述出料工位9设有出料机构5,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有出料推料件21以及驱动出料推料件相对出料工位的物料腔的开口移动的驱动组件;在物料腔到位前,即转盘11在转动时,物料腔12从加盖工位8到出料工位9的过程中,所述出料推料件21向转盘中心方向移动,且移至物料腔与转盘中心之间,这样出料推料件既不会影响盒体转动,同时在盒体到达出料工位9时,出料推料件已经在盒体内侧等待,就是远离物料腔开口的该侧,为出料推料件到位工位23;在物料腔12转动至出料工位9时,所述出料推料件向开口方向移动,并推动盒体10使其脱离物料腔12,转盘11继续转动,空闲的物料腔转动至上料工位6进行盒体上料。
41.所述出料推料件21的移动可以采用直线移动的方式,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出料推料件直线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可以采用气缸、丝杠机构、凸轮机构等,为了提高移动的稳定性,在机架上可以设置直线导轨,出料推料件沿直线导轨移动。所述出料推料件的移动也可以采用摆动的方式或转动的方式,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出料推料件摆动或转动,同样驱动组件可以采用气缸;图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转轴22及电机,所述出料推料件21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电机带动转轴主动,转轴则带动出料推料件摆动或以转轴为中心转动。出料推料件以不同的方式移动,均能实现将物料腔内的盒体推出。所述出料工位还设有接料台24,所述接料台略低于出料工位9的物料腔,被出料推料件推出物料腔的盒体则进入接料台上,并被统一收集;图中,所述接料台24为输送带,且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设置侧挡板25,输送带将完成包装的盒体送出,侧挡板则避免盒体在输送过程中脱离输送带。
42.本实用新型实现圆筒纸巾包装的自动化生产,代替了人工包装,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消除了卫生隐患,实为本领域的重大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