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9001发布日期:2023-02-21 20:1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装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卸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池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产线的原因或者加工工艺的原因,需要将加工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远距离输送,因此通常需要将电池转载到托盘中进行输送。
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机械手对电池进行装盘或拆盘。市面上使用的机械手普遍较大,导致占地面积和工作时占用的空间较大。同时,在机械手进行装盘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机械手加持在电池的侧面,之后将电池移动至托盘上方并将电池放置在托盘上。
4.由于机械手作用在电池的侧面,往往电池未与托盘接触时,即电池与托盘之间还有一定的间隙时,便将机械手松开,使得电池是以掉落的方式坠落在托盘上,使得电池存在摆放不整齐的问题,不利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卸装置,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装卸电池的机械手占空间较大、电池摆放不整齐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卸装置,包括承载件、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升降传输机构;所述承载件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放置目标物;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一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件移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目标物移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下侧,所述升降传输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目标物移动,以实现所述目标物在位于所述承载件和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
7.本实用新型的装卸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承载件的支撑部对目标物进行支撑,通过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分别实现所述目标物和所述承载件的输送,并设置所述升降传输机构,通过所述升降传输机构能够将所述目标物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移送至所述承载件上,并能够将所述承载件上的目标物移送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使用方便,且所述升降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下侧,占用空间小,且所述升降传输机构通过升降的方式对接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使得所述目标物以平移的方式运动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或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不会出现落差,放置稳定,摆放整齐。
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的第一侧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承载件的第二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承载件相对的侧面。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便于多个所述承载件之间的堆叠,便于存放。
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阻挡所述承载件。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定位机构能够避免后续的承载件对正在装卸的承载件的影响。
1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两侧设有镂空,所述镂空用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通过。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两侧镂空,使得所述升降传输机构通过两侧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带动所述目标物移动,提升移动的稳定性。
11.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下侧,所述阻挡机构用于阻挡所述目标物。其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所述阻挡机构能够控制所述升降传输机构输送的目标物的位置,也便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准确的作用所述目标物。
1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置为若干个。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能够提升输送效率。
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升降传输机构的数量为所述支撑部的数量整数倍。其有益效果在于:将所述升降传输机构和所述支撑部一一对应或者一多设置,便于实现目标物在各个支撑部之间的移动,便于所述承载件放置多个所述目标物。
1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设置为n行,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输送线的数量与所述支撑部的行数相等,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各个输送线与各行所述支撑部一一对应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能够通过两个或多个输送线同时对两个或多个所述目标物进行输送,提升装盘或拆盘的效率。
1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能够提升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安全性,能够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的承载件的位置进行限定。
1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的下侧面设有标识。其有益效果在于:这样设置便于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对承载件进行运输,便于实现自动对接。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装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二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装卸装置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定位机构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一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三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
29.1、承载件;101、支撑部;102、定位凸起;103、定位凹槽;104、镂空;105、挡板;106、挡条;107、标识;108、卡槽;
30.2、第一输送机构;
31.3、第二输送机构;
32.4、升降传输机构;
33.5、定位机构;
34.6、阻挡机构;
35.7、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3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卸装置。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装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承载件的第二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装卸装置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3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该装卸装置包括承载件1、第一输送机构2、第二输送机构3和升降传输机构4;所述承载件1设有支撑部101,所述支撑部101用于放置目标物;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一侧,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用于带动所述承载件1移动,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用于带动所述目标物移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下侧,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用于带动所述目标物移动,以实现所述目标物在位于所述承载件1和位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两个位置之间的切换。
40.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为托盘,所述承载件1设有若干所述支撑部101,所述支撑部101沿前后方向设有多条挡板105,所述挡板105沿左右方向延伸,相邻的挡板105之间的区域即所述支撑部101,所述支撑部101为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底面上的支撑板,通过支撑板对目标物进行支撑,支撑板与挡板105之间留有供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为辊道输送机,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相邻的转动辊的下侧。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为辊道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左侧。
41.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包括气缸和皮带输送机,所述气缸竖直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气缸的伸缩部上,气缸能够驱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上下移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初始时低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转动辊的输送
面内,需要使用时气缸带动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向上移动使之高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转动辊的输送面。
42.由于需要将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的皮带在高于和低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转动辊的辊面两个位置之间切换,因此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存在高低差。具体的说,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高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
43.当需要将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上的目标物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上时,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气缸将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顶升至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齐平的位置,开启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和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使得目标物运动到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皮带输送机上,之后控制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气缸下降,使得所述目标物搭接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上的所述承载件1上;反之,则能够将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上的所述承载件1上的目标物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上。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3沿左右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左侧,即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之间呈夹角设置。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为电池。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和箱体或盒子。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的边框内前后对称设有两个左右方向延伸的挡板105,这样即在所述承载件1上形成了三行的所述支撑部10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一行所述支撑部101内的所述支撑部101的数量为三个,即所述承载件1上设有3乘3共九个支撑部101。在更具体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设置为九个,各个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与各个所述支撑部101一一对应设置。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1的边框内前后对称设有三个左右方向延伸的挡板105。
4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5,所述承载件1的第一侧面设有定位凸起102,所述承载件1的第二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102相适配的定位凹槽103,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承载件1相对的侧面。
50.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承载件1的上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承载件1的下侧面,所述定位凸起102设置为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四个拐角处。所述定位凹槽103设置为四个,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的下侧面。
51.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关闭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中定位机构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5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7,还包括定位机构5;所述定位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所述定位机构5用于阻挡所述承载件1。
53.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和第三输送机,第一输送机设置在第二输送机的前侧,第三输送机设置在第二输送机的后侧,升降传输机构4对应设置在第二输送机上,对目标物进行装卸时将支撑件停在第二输送机上。定位机构5包括旋转伸缩气缸和挡片,旋转伸缩气缸用于带动挡片移动和转动,使用时前一个承载件1输送至第二输送机上后,开启旋转伸缩气缸将后侧的承载件1隔开,避免
后侧的承载件1对前侧需要装盘或拆盘的承载件1造成影响。
5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7,所述支撑部101的两侧设有镂空104,所述镂空104用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通过。
55.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挡板105之间的支撑部101的前后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镂空104,两个镂空104的下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使用时,通过两个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同时上下移动,对目标物形成两处支撑,提升输送的稳定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支撑部101处的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设置为一个,所述支撑部101的中心处设有镂空104,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对应所述支撑部101中心处的镂空104设置。
5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一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二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中升降传输机构和阻挡机构处于第三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0,还包括阻挡机构6;所述阻挡机构6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下侧,所述阻挡机构6用于阻挡所述目标物。
59.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6包括气缸和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为板状或条状结构,所述阻挡机构6的气缸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下侧,且所述阻挡机构6的气缸能够带动其阻挡件向上运动至高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转动辊的输送面,且所述阻挡机构6设置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右侧。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6的数量与所述承载部的数量相等,当承载部设置为3乘3共九个时,所述阻挡机构6也设置为九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6的数量与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数量相等,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设置为十八个,所述阻挡机构6也设置为十八个,所述承载部的数量为九个,所述阻挡机构6一一对应设置在各个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右侧。
6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6和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存在三个位置状态,第一位置状态:阻挡机构6和升降传输机构4均处于收缩状态;第二位置状态:升降传输机构4处于伸展状态,阻挡机构6处于收缩状态;第三位置状态:阻挡机构6和升降传输机构4均处于伸展状态。
6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0,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若干个。
63.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九个,以3乘3的方式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上。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十二个,以3乘4的方式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上。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十六个,以4乘4的方式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件1上,此时所述承载件1上的挡板105为三条。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右相邻的两个支撑部101之间设有前后延伸的挡条106,所述挡条106与边框或挡板105连接。
6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0,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数量为所述支撑部101的数量的整数倍。
68.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升降传输机构4的数量为所述支撑部101的数量的一倍或两倍。
6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0,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n行,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线的数量与所述支撑部101的行数相等,且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各个输送线与各行所述支撑部101一一对应设置。
70.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左右方向一排的所述支撑部101称之为所述支撑部101所在的行,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三行,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线设置为三个,三个输送线前后并排、且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各个输送线右侧端分别对应各行支撑部101设置。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1设置为四行或五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3的输送线设置为四个或五个。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为一条皮带输送机或辊式输送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各个输送线共用一个输送电机,或者各个输送线均设置有各自用于驱动的电机。
7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7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1,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两侧设有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
75.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7为c字形,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设置。
7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的左右两侧设有固定转动辊的支撑板,且一侧设有用于连接驱动的链条和链轮,设置所述防护罩7可以提升安全性,同时防护罩7靠近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中心的一侧延伸到转动辊处,使得两个防护罩7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承载件1左右方向的宽度,能够对承载件1的运行形成导向作用。
7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11,所述承载件1的下侧面设有标识107。
78.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标识107设置在承载件1的下侧面的中心位置,具体设置距在中间的承载部和挡板105上。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装拆盘之前和之后,通常通过自动引导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对承载件1进行生产车间内的移动,设置标识107便于agv进行识别,便于车间实现自动控制。
8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的下侧面设有四个卡槽108,所述卡槽108用于供agv进行定位固定。
81.虽然在上文中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但是,应理解,这种修改和变化都属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之内。而且,在此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其它的实施方式,并且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或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