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箍筋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4272发布日期:2023-04-21 10:52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箍筋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用于吊装装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箍筋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1、箍筋属于散料,为防止滑落伤人,不得散吊,目前市场上的箍筋吊装装载工具多为料斗吊装装置,该料斗吊装装置大多采用钢板制作,体型大且笨重,不够灵活,且料斗吊装装置的卸料口一般开设在料斗箱的底部,由于装散料时会产生无序码放,故在装载箍筋过程中极易堆载过多,且由于无法固定导致箍筋散落,搬动过程容易导致加工好的箍筋变形,散落的箍筋倒出后取用困难,且在卸料时会将斗内底部的尘土一并倒出,不仅影响施工效率,还会产生噪音和扬尘,造成污染环境,对周边环境、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大,且有风天气吊起的料斗容易倾倒,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箍筋吊装装置,其能够平稳吊装箍筋。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箍筋吊装装置,包括底座和承重梁,所述底座上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用于穿过箍筋的中心位置处以固定箍筋,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所述承重梁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承重梁的空间,所述承重梁的两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框架配合的卡扣,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承重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机的悬吊部件。

4、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梁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梁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梁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梁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梁之间形成所述空间。

5、优选的,所述卡扣设在所述承重梁的顶部,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梁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梁的外侧壁相连。

7、优选的,所述卡扣为与所述承重梁焊接连接的第三梁。

8、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第四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五梁,所述第五梁设在两条所述第四梁之间,所述第五梁与所述第二梁相连。

9、优选的,所述第四梁、所述第五梁和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悬吊部件包括悬吊绳,所述悬吊绳与所述承重梁相连。

11、优选的,所述悬吊绳的两端与所述承重梁的两端相连,在所述悬吊绳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悬吊点。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有四个,所述悬吊绳的两端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框架之间。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箍筋吊装装置的承重梁用于承担悬吊部件的拉力以及所吊装箍筋的重力,将支撑框架、底座和箍筋起吊,支撑框架用于穿插加工完成的箍筋,在起吊时,悬吊部件与起重机的吊钩相连,卡扣用于固定住支撑框架避免该箍筋吊装装置脱落,使箍筋在吊装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固定,该箍筋吊装装置能够吊装散料箍筋,结构简单且稳固,拆装方便,实用性、适用性强,且能够使箍筋散料码放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施工拿取便捷,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箍筋的废弃率,不会晃动散落产生扬尘和噪音,能够多次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承重梁,所述底座上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用于穿过箍筋的中心位置处以固定箍筋,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所述承重梁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承重梁的空间,所述承重梁的两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框架配合的卡扣,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承重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机的悬吊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沿所述底座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梁和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梁,所述第一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二梁,所述第二梁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梁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梁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相连,两个所述第二梁与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梁之间形成所述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设在所述承重梁的顶部,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梁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位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所述承重梁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二梁的外侧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为与所述承重梁焊接连接的第三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条第四梁和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五梁,所述第五梁设在两条所述第四梁之间,所述第五梁与所述第二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梁、所述第五梁和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部件包括悬吊绳,所述悬吊绳与所述承重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绳的两端与所述承重梁的两端相连,在所述悬吊绳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悬吊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箍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有四个,所述悬吊绳的两端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框架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箍筋吊装装置,包括底座和承重梁,底座上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框架,支撑框架用于穿过箍筋的中心位置处以固定箍筋,支撑框架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两侧,承重梁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框架上设有用于穿过承重梁的空间,承重梁的两端设有与支撑框架配合的卡扣,承重梁通过卡扣与支撑框架可拆卸连接,承重梁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机的悬吊部件,该箍筋吊装装置能够吊装散料箍筋,结构简单且稳固,拆装方便,实用性、适用性强,且能够使箍筋散料码放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施工拿取便捷,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箍筋的废弃率,不会晃动散落产生扬尘和噪音,能够多次循环利用,绿色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华,何颖欣,张俊杰,陈豪杰,曾祥锋,李颖,姜琎,陈俊豪,陈少君,余依霖,卢畅表,钟超俊,欧阳贺权,叶志强,黄诗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