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4857发布日期:2023-06-14 19:2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包装袋,具体为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背景技术:

1、充气式包装袋是由单独式的空气柱所组成,全面性包覆的缓冲保护,能够与产品及纸箱紧密贴合,与普通包装袋相比,对产品提高保护效果;

2、目前,现有的充气式包装袋为一次性充气,不能进行排气收纳存放和充气循环使用,外部的空气柱一旦破裂,会立马失去保护作用,且在使用时,不方便携带,使其便携性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包装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充气式包装袋为一次性充气,不能进行排气收纳存放和充气循环使用,外部的空气柱一旦破裂,会立马失去保护作用,且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包括本体、气阀和储藏块,所述气阀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中间,且沿外侧壁一周依次排列,所述储藏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左右侧壁中间,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气腔,且与所述气阀相通,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气柱,且与所述气阀相通,所述本体的前侧壁中间通过拉链固定连接有密封门,所述本体的前侧壁上侧镶嵌有充气嘴,且与所述气腔相通,所述气阀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开有气道,所述气阀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簧,所述气阀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且与所述紧固簧固定连接,所述气阀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气孔,且均与所述气阀的内腔相通。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4、所述气腔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所述气腔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板。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均采用天然橡胶材质制成。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储藏块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簧,所述储藏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且与所述复位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编织带,所述编织带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且位于所述储藏块的外部,所述储藏块的右侧壁下侧开有限位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移动块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移动块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且延伸至外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限位孔和限位块的形状均呈圆形状,且直径大小相匹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充气式包装袋,通过充气嘴,能够对本体的气腔进行充气,使气腔快速膨胀,同时使气腔内部的气压增大,气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孔往气阀的内腔流动,通过气体气压对活塞产生推力,使其移动,在气阀的内腔滑动,同时对紧固簧进行挤压,使其受力形变,直至活塞移动至气道位置,气体通过气道直接进入气阀的内腔,通过另一侧的气孔,进入气柱的内腔,使气体气压降低,配合紧固簧的反弹力,使活塞保持静止,直至气柱内腔的气压和气腔的气压达到平衡时,失去气压压强差,对活塞的推力消失,在紧固簧反弹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塞复位,封闭气道,将气柱和气腔隔断,快速完成充气,排气时,直接拔开充气嘴,将气腔中的气体排出,通过按压活塞,使其移动,打开气道,将气柱中的气体排出,能够实现排气收纳存放和充气循环的效果,气柱破损时,在气阀的作用下,气腔内部的气体不会流出,配合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仍然能够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

15、2、该充气式包装袋,通过拉动编织带的连接扣,带动编织带往外部延伸,通过编织带带动移动块在储藏块的内腔移动,通过移动块带动复位簧拉伸,使其受力形变,直至移动块移动至限位孔位置,使限位块失去储藏块的挤压限位,同时使弹簧失去挤压,通过弹簧的反弹力,推动限位块移动,使其插入限位孔中,对移动块进行限位,通过将两个连接扣进行卡接,使两侧的编织带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提拉编织带,带动本体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提高了充气式包装袋的便携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0)、气阀(200)和储藏块(300),所述气阀(200)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100)的外侧壁中间,且沿外侧壁一周依次排列,所述储藏块(300)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100)的左右侧壁中间,所述本体(100)的内部开有气腔(110),且与所述气阀(200)相通,所述本体(10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气柱(120),且与所述气阀(200)相通,所述本体(100)的前侧壁中间通过拉链固定连接有密封门(130),所述本体(100)的前侧壁上侧镶嵌有充气嘴(140),且与所述气腔(110)相通,所述气阀(200)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开有气道(210),所述气阀(200)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紧固簧(220),所述气阀(20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230),且与所述紧固簧(220)固定连接,所述气阀(20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有气孔(240),且均与所述气阀(200)的内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110)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性板(111),所述气腔(110)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板(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板(111)和所述第二弹性板(112)均采用天然橡胶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块(300)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簧(310),所述储藏块(30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移动块(320),且与所述复位簧(31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3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编织带(330),所述编织带(33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扣(331),且位于所述储藏块(300)的外部,所述储藏块(300)的右侧壁下侧开有限位孔(3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320)的内腔左侧壁固定连接有弹簧(321),所述移动块(320)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限位块(322),且延伸至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340)和限位块(322)的形状均呈圆形状,且直径大小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包装袋技术领域的一种充气式包装袋,包括本体、气阀和储藏块,所述气阀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中间,且沿外侧壁一周依次排列,所述储藏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左右侧壁中间,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气腔,且与所述气阀相通,所述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气柱,且与所述气阀相通,所述本体的前侧壁中间通过拉链固定连接有密封门,该充气式包装袋,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排气收纳存放和充气循环的效果,气柱破损时,仍然能够对产品起到保护作用,通过手动直接抽出编织带,并通过连接扣进行卡接固定,使两根编织带形成一个整体,通过直接提拉编织带,带动本体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刘佳,王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华日彩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