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0375发布日期:2023-06-08 14:1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锌锭生产相关,具体为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锌锭生产线主要包括加料、浇筑成型、水冷、码垛、打捆以及称重等工序。浇筑成型后的锌锭需要从铸锭输送链转换到短板输送链上输送至水冷装置中进行冷却。目前,锌锭经过铸锭输送链后,有2种接锭方式:①通过振打使得锌锭掉落到短板链条上,由短板链条运输送到冷水链进行冷却,最后使用abb机械手进行码锭;②通过振打使得锌锭掉落,锌锭在固定的导轨上滑落到接锭盘上,通过气缸的伸缩,接锭盘按设定好的程序移动,将锌锭送到斜坡导轨上,锌锭经过导轨下滑到输送链上。

2、其中,第②种接锭方式存在问题相对突出,严重影响到生产的正常、顺畅开展。具体问题如下:

3、a.锌锭经过接锭滑轨时,由于锌锭温度高,导致锌锭到底轨道中下部时容易卡锭,需要人工刷脱模剂辅助,才能使锌锭正常下滑进入输送链,每20分钟刷一次;

4、b.导轨两侧护栏容易被锌锭撞击导致脱焊;

5、c.锌锭落下时发生偏移,往两侧掉落,容易造成卡锭;

6、d.输送链空间狭小、锌锭温度高(120℃左右),处理卡锭时操作人员容

7、易被烫伤;

8、e.处理问题时取出锌锭困难,每次取锌锭大概需要10min,每班卡锌锭近15次;

9、f.润滑后的导轨,锌锭从导轨上滑下时速度快冲击力大,造成输送链链

10、条容损坏,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11、g.被迫刷油频次高,现场油污多,卫生清理难度大,增加员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以解决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包括升降接锭机及安装于升降接锭机一侧的链条输机,所述的升降接锭机包括底座、支架、液压缸、铰接架和接锭盘,所述支架竖直固定于底座上,所述铰接架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接锭盘的一侧,所述液压缸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铰接架的下方,并通过伸缩杆与铰接架连接,所述链条输机包括u形结构的机台及安装于机台上方两侧的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链。

3、进一步的,所述的铰接架为上铰接架和下铰接架,所述上铰接架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可旋转的轴承,所述轴承与伸缩杆的顶部活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机台的内深度大于接锭盘的高度。

5、优选的,所述机台的内宽度大于接锭盘的宽度。

6、优选的,所述接锭盘的宽度小于锌锭的长度,所述锌锭的长度大于机台的宽度。

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升降接锭机接锌锭后直接输送到链条输机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1、原每20min需要刷油的操作步骤不再需要,生产现场减少了油污的污染问题;

9、2、锌锭直接送到输送链上,原运行过程中锌锭经过滑轨下滑撞击输送链的问题得到解决,输送链寿命得到延长。

10、3、锌锭直接送到输送链上,避免了锌锭偏移、掉落,从源头上治理了卡锭问题,运行过程中没有在输送链上出现卡锭的现象,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接锭机及安装于升降接锭机一侧的链条输机,所述的升降接锭机包括底座、支架、液压缸、铰接架和接锭盘,所述支架竖直固定于底座上,所述铰接架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接锭盘的一侧,所述液压缸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铰接架的下方,并通过伸缩杆与铰接架连接,所述链条输机包括u形结构的机台及安装于机台上方两侧的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架为上铰接架和下铰接架,所述上铰接架上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可旋转的轴承,所述轴承与伸缩杆的顶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内深度大于接锭盘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内宽度大于接锭盘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锭盘的宽度小于锌锭的长度,所述锌锭的长度大于机台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锌锭自动接锭输送装置,包括升降接锭机及安装于升降接锭机一侧的链条输机,升降接锭机包括底座、支架、液压缸、铰接架和接锭盘,支架竖直固定于底座上,铰接架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支架上,另一端通过螺栓铰接于接锭盘的一侧,液压缸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铰接架的下方,并通过伸缩杆与铰接架连接,链条输机包括U形结构的机台及安装于机台上方两侧的两组相互平行的输送链。本技术通过采用升降接锭机接锌锭后直接输送到链条输机,避免了锌锭偏移、掉落,从源头上治理了卡锭问题,运行过程中没有在输送链上出现卡锭的现象,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宗成伟,王智,李晓彤,马宝军,莫自恩,李科立,侯荣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丹县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