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0850发布日期:2023-06-21 13:4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具体涉及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多车型混线的涂装车间,因车身的尺寸各不相同,往往支点在x向和y向不能满足机械化要求,无法共用一套面漆滑橇系统,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规划两套面漆滑橇系统,费用也很高;或者采用可插拔式滑橇支点,人工识别车型,根据车型人工更换滑橇支点。

2、但是,无论是规划双滑橇系统还是人工插拔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3、1、双滑橇系统:占地面积大,双滑橇需要有独立的回收系统,相关的设备需要两套;两套滑橇相互之间不能混用,造成资产闲置;需要投入两套面漆滑橇,一次性投资费用高;

4、2、人工插拔式:从占地面积和费用上相对较小,但需要人工识别、操作,从而在可靠性、安全、节拍上存在风险。

5、一般情况下,车身的后支点孔共线困难,且主要集中在y向位置(x向位置一般可调,y向位置涉及到后纵梁本体,调整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实现后支点在y向的调整。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包括滑橇横梁基座和滑动设置在滑橇横梁基座上的两个活动支点,各活动支点与滑橇横梁基座之间均设置有利用杠杆原理驱动活动支点在滑橇横梁基座上滑动的支点调节杆。

3、优选地,所述的支点调节杆包括调节杆主体以及设置在调节杆主体上的调节杆旋转中心和调节支点位置,调节杆旋转中心连接滑橇横梁基座,调节支点位置连接活动支点。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调节杆主体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力驱动结构的外力调节作用点,调节杆旋转中心设置在调节杆主体中心,调节支点位置位于调节杆旋转中心与外力调节作用点之间。

5、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外力驱动结构横向设置,驱动调节杆主体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的外力驱动结构优选为气缸。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调节杆旋转中心呈圆孔形结构,调节支点位置呈腰形孔结构。

7、优选地,所述的滑橇横梁基座包括滑橇横梁主体以及设置在滑橇横梁主体上的横梁滑动轨道和横梁固定立柱,活动支点滑动设置在横梁滑动轨道上,支点调节杆转动连接横梁固定立柱。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横梁滑动轨道和横梁固定立柱在滑橇横梁主体两端均成对设置。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横梁固定立柱竖向设置在横向滑动轨道下方,其上设有用于支点调节杆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

10、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支点包括用于承载车身的支点主体、与滑橇横梁基座匹配的支点滑动轨道和用于连接支点调节杆的支点调节柱。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支点调节柱竖向设置在支点滑动轨道下侧,其上设有用于支点调节杆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

12、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支点对称设置在滑橇横梁基座两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后支点在y向的自动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车型混线生产;

15、2.本实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混线生产的困难性,对经济性、生产能力、安全性都有很大的作用;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橇横梁基座、活动支点和支点调节杆的配合设置,利用杠杆原理实现活动支点在滑橇横梁基座上的滑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杆旋转中心、调节支点的位置和形状设计,使得支点调节杆可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并带动活动支点在滑橇横梁基座上在一定范围内滑动;

18、5.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对支点调节杆进行竖向限位,确保支点调节杆在水平面内转动,确保调整的精度,并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9、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可在线自动调整间距,降低在可靠性、安全、节拍上存在的风险;

20、7.本实用新型支点结构通用性强,可用于多种滑橇支点间距的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橇横梁基座(1)和滑动设置在滑橇横梁基座(1)上的两个活动支点(2),各活动支点(2)与滑橇横梁基座(1)之间均设置有利用杠杆原理驱动活动支点(2)在滑橇横梁基座(1)上滑动的支点调节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点调节杆(3)包括调节杆主体(31)以及设置在调节杆主体(31)上的调节杆旋转中心(32)和调节支点位置(33),调节杆旋转中心(32)连接滑橇横梁基座(1),调节支点位置(33)连接活动支点(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杆主体(31)两端设有用于连接外力驱动结构的外力调节作用点(34),调节杆旋转中心(32)设置在调节杆主体(31)中心,调节支点位置(33)位于调节杆旋转中心(32)与外力调节作用点(34)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杆旋转中心(32)呈圆孔形结构,调节支点位置(33)呈腰形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橇横梁基座(1)包括滑橇横梁主体(11)以及设置在滑橇横梁主体(11)上的横梁滑动轨道(12)和横梁固定立柱(13),活动支点(2)滑动设置在横梁滑动轨道(12)上,支点调节杆(3)转动连接横梁固定立柱(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滑动轨道(12)和横梁固定立柱(13)在滑橇横梁主体(11)两端均成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固定立柱(13)竖向设置在横梁滑动轨道(12)下方,其上设有用于支点调节杆(3)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支点(2)包括用于承载车身的支点主体(21)、与滑橇横梁基座(1)匹配的支点滑动轨道(22)和用于连接支点调节杆(3)的支点调节柱(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点调节柱(23)竖向设置在支点滑动轨道(22)下侧,其上设有用于支点调节杆(3)竖向限位的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支点(2)对称设置在滑橇横梁基座(1)两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调整间距的支点结构,包括滑橇横梁基座(1)和滑动设置在滑橇横梁基座(1)上的两个活动支点(2),各活动支点(2)与滑橇横梁基座(1)之间均设置有利用杠杆原理驱动活动支点(2)在滑橇横梁基座(1)上滑动的支点调节杆(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实现后支点在Y向的自动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车型混线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浩杰,李洁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