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78818发布日期:2023-07-25 11:5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煤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


背景技术:

1、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

2、在对煤矿中开采出来的煤矿石进行运输时,通过卸料架将开采中的煤矿借助重力转移至另一区域,在输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扬尘的问题出现,在煤渣进入卸料架时,对煤渣进行喷淋,将煤渣浸湿后,防止卸料过程中细小的颗粒扬起的问题;

3、但是煤矿石中含有块状以及撞击碎裂之后形成的煤矿泥,这种煤矿泥遇到水后,由于水的张力,造成煤矿石与煤矿泥滑落受到较大的阻力,无法高效的卸煤,甚至导致堵塞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高效的卸煤,甚至导致堵塞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包括卸料架以及喷水台,所述卸料架呈倾斜设置,所述喷水台位于进料口上端位置,所述卸料架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架,两个所述机架之间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吸水柱,所述卸料架上开设有若干个槽孔,所述吸水柱的外表面穿过槽孔延伸至卸料架的内侧,且槽孔与所述吸水柱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抵触,所述吸水柱的圆心位于卸料架的下方。

4、优选的,所述槽孔沿长边方向为弧形设置,且槽孔的量平行侧壁与吸水柱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5、优选的,所述吸水柱为聚氨酯pva海绵材料。

6、优选的,所述卸料架的出料一端设置有防扬尘结构,所述防扬尘结构包括安装架、翻料板、固定卡件、小无缝钢管、大无缝钢管、第一输水孔以及第二输水孔,所述安装架对称安装在卸料架靠近出料口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通过固定卡件连接有小无缝钢管,所述大无缝钢管套设在小无缝钢管的外侧,所述翻料板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大无缝钢管的外部。

7、优选的,所述小无缝钢管的尺寸与所述大无缝钢管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大无缝钢管的外部均匀开设有若干贯穿式的第一输水孔,所述小无缝钢管的外部均匀开设有若干贯穿式的第二输水孔,所述第一输水孔与所述第二输水孔之间相互配合。

8、优选的,所述吸水柱一侧的卸料架底部安装有收集结构以及输送结构。

9、优选的,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收集斗、集水槽以及输水管,所述收集斗的顶部安装在卸料架底部,且收集斗的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集水槽开设在靠近所述收集斗的一端,且若干所述集水槽呈线性阵列分布在收集斗内侧,所述收集斗与所述吸水柱之间相互抵触,所述输水管安装在所述收集斗上。

10、优选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若干个输水管以及集水管,若干个所述输水管与所述集水管之间相互连通,两侧所述集水管分别与所述小无缝钢管的两个端面相互连接,输水管通过集水管与小无缝钢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1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在对即将实现卸货的煤矿石进行喷淋降尘后,采用多根转动中的吸水柱对多余的水分进行吸收,降低因为水的张力,造成在卸煤时,煤矿石与煤渣无法顺利通过卸料架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包括卸料架(2)以及喷水台(1),所述卸料架(2)呈倾斜设置,所述喷水台(1)位于进料口上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架(2)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架(5),两个所述机架(5)之间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设置有转轴(14),两个所述转轴(14)之间连接有吸水柱(4),所述卸料架(2)上开设有若干个槽孔(3),所述吸水柱(4)的外表面穿过槽孔(3)延伸至卸料架(2)的内侧,且槽孔(3)与所述吸水柱(4)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抵触,所述吸水柱(4)的圆心位于卸料架(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3)沿长边方向为弧形设置,且槽孔(3)的量平行侧壁与吸水柱(4)的外表面相互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柱(4)为聚氨酯pva海绵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架(2)的出料一端设置有防扬尘结构,所述防扬尘结构包括安装架(8)、翻料板(9)、固定卡件(10)、小无缝钢管(11)、大无缝钢管(12)、第一输水孔(16)以及第二输水孔(17),所述安装架(8)对称安装在卸料架(2)靠近出料口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安装架(8)之间通过固定卡件(10)连接有小无缝钢管(11),所述大无缝钢管(12)套设在小无缝钢管(11)的外侧,所述翻料板(9)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大无缝钢管(12)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无缝钢管(11)的尺寸与所述大无缝钢管(12)的尺寸相互匹配,所述大无缝钢管(12)的外部均匀开设有若干贯穿式的第一输水孔(16),所述小无缝钢管(11)的外部均匀开设有若干贯穿式的第二输水孔(17),所述第一输水孔(16)与所述第二输水孔(17)之间相互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柱(4)一侧的卸料架(2)底部安装有收集结构以及输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结构包括收集斗(13)、集水槽(15)以及输水管(7),所述收集斗(13)的顶部安装在卸料架(2)底部,且收集斗(13)的上部为开口设置,所述集水槽(15)开设在靠近所述收集斗(13)的一端,且若干所述集水槽(15)呈线性阵列分布在收集斗(13)内侧,所述收集斗(13)与所述吸水柱(4)之间相互抵触,所述输水管(7)安装在所述收集斗(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若干个输水管(7)以及集水管(6),若干个所述输水管(7)与所述集水管(6)之间相互连通,两侧所述集水管(6)分别与所述小无缝钢管(11)的两个端面相互连接,输水管(7)通过集水管(6)与小无缝钢管(11)的内部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煤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煤场高效卸煤装置,包括卸料架以及喷水台,所述卸料架呈倾斜设置,所述喷水台位于进料口上端位置,所述卸料架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机架,两个所述机架之间的相对一侧均转动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吸水柱,所述卸料架上开设有若干个槽孔,所述吸水柱的外表面穿过槽孔延伸至卸料架的内侧,且槽孔与所述吸水柱的外表面之间相互抵触,所述吸水柱的圆心位于卸料架的下方。本发明在对即将实现卸货的煤矿石进行喷淋降尘后,采用多根转动中的吸水柱对多余的水分进行吸收,降低因为水的张力,造成在卸煤时,煤矿石与煤渣无法顺利通过卸料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保林,沈宏震,王伟,刘亮,张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鑫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