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1362发布日期:2023-07-26 11:3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物品运输,具体为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1、输送机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高转筒车和提水的翻车,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带式输送机是当前散状物料输送的主要方式,随着输送机运用的广泛,人们使用效率的逐步提升,对于运输物品的卸料较为重要,在对应的位置将对应的大小的物品取出是人们所需,对此人们设计出一种卸料装置。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42980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皮带输送机卸料装置,包括卸料板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升降机;卸料板支架的前端与升降机的升降驱动端铰接,卸料板支架的后端与第一支架铰接;卸料板支架上设置有卸料板,卸料板位于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上侧,该卸料装置可安装在皮带输送机上,使卸料板处于输送带任意输送部位的上侧进行卸料,基本能够实现皮带输送机上任意输送部位卸料,且利于实现皮带输送机多点同时卸料;同时,通过升降机能够驱使卸料板支架带动卸料板上升或下降,以调节卸料板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有效控制卸料量。

3、但是,上述的卸料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应的升降结构对对应的卸料板进行高度的调整,但调整过程中对高度的测量并不实时监测,需要人工手动监测,监测的效率以及多个卸料板之间的搭配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在卸料的过程中仅仅依靠限制传输位置而进行卸料,由此使得卸料速度慢并且会因碰撞影响到后续材料的卸料位置,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卸料装置适配过程中效率较慢并且卸料速度较慢会碰撞后续运输材料从而使得卸料角度得到改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及其卸料方法,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架,且第一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3、限制框,其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的一侧,所述限制框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棍,所述传动棍的上端与限制框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棍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棍之间设置有支撑贴合片,且支撑贴合片的上端与限制框的下端固定连接;

4、承载板,其设置于第一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承载板外部的一侧设置有高度调整框,所述承载板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传动螺纹杆,且第一传动螺纹杆外部的一侧与承载板螺纹配合,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的上端设置有调整把手,所述调整把手与第一传动螺纹杆之间设置有调整把手,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且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与转动传感器电性连接。

5、优选的,所述支撑贴合片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包裹框,所述包裹框的内部设置有滑动腔,且滑动腔与传动带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上端设置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电机下端的两侧分别与承载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输出电机与限制框之间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高度调整框外部的一侧与第一支撑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内部纵向设置有一对第二传动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撑架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

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螺纹杆外部的一侧设置有传动环,且传动环与第二传动螺纹杆螺纹配合,所述传动环的两端均与高度调整框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杆的两侧均设置有限制滑动杆,且限制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高度调整框固定连接,所述限制滑动杆的外部与承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调整把手的一侧设置有数据限制屏,所述数据限制屏的下端与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贴合片的下端设置有运输装置。

12、优选的,所述限制框前端的一侧设置有朝向指示灯,且朝向指示灯与限制框固定连接。

13、防漏料搬运输送机用卸料装置的卸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一、针对所需取下的物料的大小以及卸料的角度以及位置安装第二支撑架,通过对应输出轴带动对应的第二传动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螺纹杆的转动可与传动环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通过限制后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可推动装置横向伸长,给予第二支撑架更广泛的固定位置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物料;

15、步骤二、通过调整把手的转动可带动第一传动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螺纹杆的转动可与承载板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并通过限制滑动杆的限制后由旋转运动转变成直线运动;

16、步骤三、调整的同时,第一传动螺纹杆的转动可由转动传感器进行检测,检测到转动后会给予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一个信号,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收到信号后启动并由定位板为终点检测距离,定位板与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之间的距离对应传动带与运输装置之间的间距,通过间距的不同卸对应大小的料,在卸料的过程中进行分类;

17、步骤四、通过输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限制框及传动带以第二转动轴为圆心转动,转动的同时通过朝向指示灯所指向的卸料位置便于使用者调整,提高装置的调整效率;

18、步骤五、卸料过程中,物料与传动带贴合,贴合后由运输装置持续进行推动的过程中由传动棍的转动并带动传动带进行转动,传动带的转动可辅助运输装置进行推动从而进行卸料,卸料的角度对应限制框的旋转角度,传动带在传动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贴合片对内部进行支撑,并由包裹框的包裹可提高使用寿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通过在限制框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棍,两个传动棍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两个传动棍之间设置有支撑贴合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限制框通过传动带与所需对应的卸料贴合,贴合配合运输装置的挤压的进行卸料的同时会由传动带的移动可辅助横向移动传输的物料,进而完成进行卸料,卸料的效率得到提升,避免物料与运输装置和传动带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性从而造成卸料速度较慢,进而不符合运输装置的传输,避免因较慢的卸料造成排出的物料影响后续持续传输的物品,造成物料堵塞,同时,物料之间的碰撞会造成后续的物品位置产生偏移甚至会飞溅出运输装置外部。

21、2、本发明通过在限制框外部的上端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与限制框之间转动,通过输出电机的输出搭配朝向指示灯的指向可调整限制框和传动带的朝向,朝向角度的调整可应对不同角度的卸料角度,并且倾斜角度的不同可应对不同所需卸料的体积,另一方面,通过一对第一传动螺纹杆分别转动调整对应的传动带,对应传动带的高度可限制对应体积大小的物料,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卸的料进行分类,提高使用的效果,同时在调整高度的过程中通过转动传感器对第一传动螺纹杆的转动进行监测,监测到转动进而启动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检测红外线距离监测装置与定位板之间的距离进而,此距离可对应支撑贴合片与运输装置之间的间距,避免使用者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反复的进行间距的测量,提高调整的效率,使得装置得以快速的进行使用。

22、3、本发明通过在高度调整框外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高度调整框之间设置有一对第二传动螺纹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二传动螺纹杆的转动可通过传动环推动高度调整框以及装置整体,横向的调整可应对不同的摆放位置,并且通过横向位置的调整可使得装置得以应对不同宽度的运输装置,提高使用的适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