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22137发布日期:2023-12-20 13:5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野外特种作业专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1、本发明涉及基于猛士底盘的对野外特种作业专用车的结构改进,野外特种作业等专用车一般采用车载发电机组供电,由于发电机组噪声和振动较大,发电机组安装于车上工作,噪声和振动会传导到车体上,会对在车厢内工作的人员造成影响,往往采用人工装卸的方式将发电机组下车使用,但是存在大功率发电机自身重量较重,上下车需要人工搬运比较费劲,效率低,使用及维护不方便;以及发电机自身的放置稳定性、减震性等问题,需要逐一解决。

2、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在自动化升降容纳发电机组的吊篮时,存在以下问题:

3、一、现有技术中的特种车辆在放置发电机组时,由于发电机组尺寸、重量较大,放置时会有撞击等问题需要解决。

4、二、现有技术中的特种车辆在放置发电机组后,由于车辆在移动,发电机组会有晃动造成不期望的影响;而常用的方法包括增加护栏等,但护栏整体围成的空间占据了较大车内空间、同时护栏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不利于空间规划;且护栏如果不能严丝合缝的话,依旧无法改变发电机组晃动的问题,不利于适配各种型号的发电机组,需要专门适配制造。

5、三、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缓冲柱,其弹簧长期受到撞击时弹簧寿命难以得到保障;如果是现有技术的液压缓冲柱,通过阻尼吸收撞击能量,但缓冲行程结束时仍然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

6、四、现有技术中缓冲柱在缓冲行程结束时,只有一个碰撞面,对寿命、撞击不能产生很好的正向效果。

7、五、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缓冲柱,没有利用到排液量这点因素,导致可开发的功能少。

8、六、现有技术中的弹簧式缓冲柱,撞击时弹簧都会被压缩到极致,并进一步承受撞击力,导致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包括蜗轮、蜗杆、转轴、驱动臂、随动臂、连杆、固定板、连接片、吊篮、锁定件、底架、支撑架、支撑柱、检测器、固定件;所述底架上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架的一个脚部固定在底架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底架上,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检测器;底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板,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一个固定板上,所述蜗杆的转动驱动蜗轮转动、进而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驱动臂,每个固定板上都枢接有一个随动臂,驱动臂与随动臂上均设置有若干圆孔,转轴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一转动组件,转轴另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二转动组件;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组件中驱动臂的圆孔与随动臂的圆孔;所述随动臂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吊篮,所述驱动臂与吊篮枢接,所述吊篮中设置有锁定件以固定发电机组;

3、所述支撑柱包括上盖、柱体、凹槽、上腔、活塞腔、下腔、通孔、封闭孔、弹簧、挡盘、上壁、下壁、上杆、封闭盘、中杆、上活塞、下杆、下活塞、推液块;所述支撑架包括主体、腿部、脚部、加强肋;

4、所述柱体上端设置有所述上盖,所述柱体上壁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弹簧上端连接上盖下壁、下端连接凹槽底壁,所述上壁中形成通孔,柱体内部设有挡盘,上壁与挡盘之间形成上腔,柱体的下壁中设置有下凹槽形成下腔,下腔与挡盘之间形成活塞腔,活塞腔中设置有上活塞、下活塞,上活塞的直径大于下活塞的直径,上活塞中设置有穿孔,挡盘中间开设有封闭孔;

5、所述上盖下壁连接有上杆,上杆、封闭盘、中杆、上活塞、下杆、下活塞、推液块从上到下依次连接;上杆穿过所述通孔,在初始状态封闭盘抵接所述上壁;在支撑状态,所述封闭盘密封所述封闭孔,所述推液块进入所述下凹槽中,所述下活塞将下腔与活塞腔隔开,所述上盖下壁抵接柱体上壁,所述下腔的直径小于活塞腔的直径,所述推液块的直径小于下活塞的直径;

6、所述主体中设置有电磁铁,所述主体下方设置有两条腿部,每个腿部下方设置有一个脚部,主体与脚部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个脚部固定在车体内。

7、优选的,支撑柱数量为四。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二。

9、优选的,在支撑状态,推液块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10、优选的,在支撑状态,封闭盘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11、优选的,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上活塞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12、优选的,所述上盖包括上板与周壁。

13、优选的,在支撑状态,所述弹簧完全位于所述凹槽中。

14、优选的,所述封闭盘密封封闭孔时可以避免活塞腔中的液体进入所述上腔。

15、优选的,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支撑系统上是否支撑有物体。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一、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一点,提出了一种带有缓冲柱的支架,能够减少重物放置时的撞击。

18、二、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二点,在支架上设置了电磁铁元件,能够更好的将发电机组进行吸附。

19、三、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三点,设计了一种液压缓冲、弹簧缓冲耦合的缓冲柱,在缓冲行程结束的位置,通过活塞隔离出一段单独的液体空间,液体被固定在液体空间中形成锁定,锁定的部分液体提供了一个液体止挡部,从而在原来的固体碰撞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了锁定且相对固定的液态撞击面,液态撞击面相对固体撞击面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20、四、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四点,提供了一种三点式撞击面,在盖与柱体的碰撞、之前提到的液态撞击面的基础上,可选的提供第二工作模式,增加了第二液态撞击面,具体结构是在柱体内腔中增加了围挡,围挡中间形成通孔,通孔与第二碰撞部(封闭盘)配合形成完整密封,当需要增加撞击面时,可选的增加柱体内腔中的液体,利用封闭盘与液体的接触使得在缓冲行程结束的位置形成两个液态撞击面,以进一步分散撞击、提高对零部件的保护效果。

21、五、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五点,如前所述通过活塞隔离出一段单独的液体空间;但可想而知的是,一个腔形成液体空间,活塞隔离时如果只位于液体空间上方进行隔离,仍然要抵接腔周围的柱体底壁、形成固态撞击;因此在活塞下方设计了径缩的推液块,推液块直径较小方便进入液体空间推动液体,活塞下落时推液块先进入液体空间、推出液体空间中的小部分液体、从而避让出空间使得下活塞的一小部分可以顺利进入液体空间中,从而形成更稳定的状态。

22、六、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第六点,在柱体上端设置了凹槽以容纳弹簧,弹簧原状时伸出凹槽,受到挤压时进入凹槽,受到凹槽的保护不会被过度挤压,并基于上述几点手段在弹簧保护、撞击保护等各种因素中寻求平衡。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蜗轮、所述蜗杆、转轴、驱动臂、随动臂、连杆、固定板、连接片、吊篮、锁定件、底架、支撑架、支撑柱、检测器、固定件;所述底架上设有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架的一个脚部固定在底架上,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底架上,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检测器;底架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固定板,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一个固定板上,所述蜗杆的转动驱动蜗轮转动、进而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驱动臂,每个固定板上都枢接有一个随动臂,驱动臂与随动臂上均设置有若干圆孔,转轴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一转动组件,转轴另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二转动组件;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组件中驱动臂的圆孔与随动臂的圆孔;所述随动臂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吊篮,所述驱动臂与吊篮枢接,所述吊篮中设置有锁定件以固定发电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柱数量为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数量为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推液块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封闭盘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所述上活塞的下表面抵接液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上板与周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状态,所述弹簧完全位于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盘密封封闭孔时可以避免活塞腔中的液体进入所述上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支撑系统上是否支撑有物体。


技术总结
一种发电机组升降装置,蜗杆的转动驱动蜗轮转动、进而驱动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驱动臂,每个固定板上都枢接有一个随动臂,驱动臂与随动臂上均设置有若干圆孔,转轴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一转动组件,转轴另一端的驱动臂和随动臂构成第二转动组件;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组件中驱动臂的圆孔与随动臂的圆孔;所述随动臂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至所述吊篮,所述驱动臂与吊篮枢接,所述吊篮中设置有锁定件以固定发电机组。

技术研发人员:游洪波,胡志坚,谢明友,罗端华,徐小许,樊强,付赛君,苏杭,邓玉剑,范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