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37340发布日期:2024-03-25 19:3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1、无机房电梯出现故障时,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将主机的电源断开,使得主机不再起曳引作用,此时主机的制动器会抱紧主机的转动轮以进行制停操作;此后再进行应急救援,救援人员需要直接或者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到轿厢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然后由备用电源启动松闸,使得制动器松开主机的转动轮,此时由于电梯轿厢的重量与对重的重量不平衡,电梯由于惯性开始进行溜车;此时维保操作人员则需要根据经验,观察钢丝绳的速度,采取一定的频率及次数断续按压及松开松闸按钮,使电梯慢慢溜车停靠至平层位置。

2、然而,事实上会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即轿厢远离平层位置,且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重力差过小,此时即使启动制动器松闸,轿厢也无法自行移动;而最常规的救援方式则是需要救援人员进入底坑,在对重侧或轿厢侧增加能打破平衡的重物,再退出底坑,再启动松闸进行溜车停靠,但这种方式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需要的时间长。

3、cn103523626a的申请提出一种装置,在轿厢顶部或底部设置储液容器,当故障情况出现时,进行放液,从而破坏重量平衡;液体直接倾倒至井道中,而电梯井道中的部件众多,包括门机、安全开关、极限开关、缓冲器甚至马达,这些部件均易受到液体的浸泡而产生毁坏从而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液体倾倒后也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以进行井道及底坑的清理、测试,大大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成本。

4、cn 109928287 a《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其方法》,轿厢和/或所述对重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储存装置,所述储存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腔盖,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干冰,通过打开储存装置释放干冰以达到破坏轿厢对重两侧重量平衡的情况;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干冰存储不易,对密封性要求较高,实际使用难度较大,在长期不使用情况下可能存在挥发情况,另一方面在干冰使用后无法进行回收,需重新补充,增加了操作难度及材料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及电梯。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轿顶密封腔、气泵、应急管道、控制器和气瓶,所述气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应急管道与所述轿顶密封腔连接,所述气泵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瓶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更优的选择,还包括第一三分管、第二三分管、电磁阀、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二通风管道,所述第一三分管安装于所述气泵的一端,所述第一三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瓶连通,所述第二三分管安装于所述气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轿顶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二三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电磁阀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三分管和第二三分管,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更优的选择,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5、更优的选择,所述控制箱设有操作按钮和开关,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

6、更优的选择,所述气瓶中储存的气体包括氦气或者氢气。

7、更优的选择,所述气泵为充吸两用式气泵。

8、一种电梯包括轿顶板、轿厢、轿底板、主机、配重块、缆索和应急救援装置,所述轿顶板和所述轿底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轿厢的两端,所述轿底板、所述主机和所述配重块通过缆索连接,所述应急救援装置安装于所述轿顶板,所述应急救援装置为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9、更优的选择,还包括轿顶加强筋,所述应急救援装置通过所述轿顶加强筋安装于所述轿顶板。

10、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1、本发明通过轿顶密封腔、气泵、应急管道、控制器和气瓶,结构简单和重量轻,在应急救援后避免电梯的部件被液体浸泡产生破坏或者造成安全隐患,避免了井道和底坑的污染,氦气或者氢气可重复使用,无需额外补充耗材,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

12、本发明通过第一三分管、第二三分管、电磁阀、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二通风管道可以实现轿厢换气,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轿顶密封腔、气泵、应急管道、控制器和气瓶,所述气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应急管道与所述轿顶密封腔连接,所述气泵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瓶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分管、第二三分管、电磁阀、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二通风管道,所述第一三分管安装于所述气泵的一端,所述第一三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第一三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气瓶连通,所述第二三分管安装于所述气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三分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轿顶密封腔连通,所述第二三分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连通,所述电磁阀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三分管和第二三分管,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设有操作按钮和开关,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开关均与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中储存的气体包括氦气或者氢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为充吸两用式气泵。

7.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顶板、轿厢、轿底板、主机、配重块、缆索和应急救援装置,所述轿顶板和所述轿底板分别安装于所述轿厢的两端,所述轿底板、所述主机和所述配重块通过缆索连接,所述应急救援装置安装于所述轿顶板,所述应急救援装置为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顶加强筋,所述应急救援装置通过所述轿顶加强筋安装于所述轿顶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及电梯,一种无机房电梯应急救援装置包括轿顶密封腔、气泵、应急管道、控制器和气瓶,所述气泵的一端通过所述应急管道与所述轿顶密封腔连接,所述气泵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瓶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和重量轻,在应急救援后避免电梯的部件被液体浸泡产生破坏或者造成安全隐患,避免了井道和底坑的污染,氦气或者氢气可重复使用,无需额外补充耗材,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杨自辉,杨洁,钟立,周家荣,蒋飞,李生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