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7214发布日期:2023-06-03 09:33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收线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1、各类电器的使用离不开接线,绕包线便是一种绝缘的导线种类,作为电气绝缘的主要形式之一的电线电缆绝缘,实际上是追求电气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综合平衡。

2、目前在对绕包线进行生产完成时需要对其进行收卷,然而生产结构处输送所用电机与收线缠绕部分的电机的转速一旦出现差异,便会导致线缆收卷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收线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架、左侧竖直杆、挤压结构、上压轴、行程增加部、挡板、下支撑轴、右侧安装板、换向轴、收线电机、调速控制部、凹槽、输出端、收线轴、架设环、架体和压紧螺丝,安装架左侧固定左侧竖直杆,左侧竖直杆内侧通过挤压结构对上压轴进行安装,通过挤压结构使得上压轴接近下支撑轴,对经过的线缆进行防护,左侧竖直杆左侧设置行程增加部,一旦两个电机出现差速,可先利用行程增加部增加线缆从左侧进入的行程,而后对收线电机的速度进行调整,左侧竖直杆内侧下部之间转动安装下支撑轴,下支撑轴上的两端部具有挡板,其位于上压轴的下方,安装架右侧前后位置均固定右侧安装板,右侧安装板之间固定换向轴,线缆从其下方经过,右侧安装板上开有凹槽,后侧的凹槽中转动安装架设环,架设环通过架体上的压紧螺丝进行压紧,输出端后侧固定有轴体,轴体伸入架设环,前侧固定的轴体放置在前侧的凹槽,前侧右侧安装板具有板体并在其上安装收线电机,收线电机为可调速的电机通过调速控制部进行调节,收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柱体,伸入至收线轴前侧轴体的槽口中,在收卷完成后打开压紧螺丝收线轴后退,离开收线电机的输出端,方便对完成了收线的收线轴直接全部取下。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挤压结构包括竖直槽、弹簧、安装块和连接轴,左侧竖直杆内侧开有竖直槽,竖直槽内的顶部固定弹簧,弹簧的下部安装安装块,安装块可沿着竖直槽进行滑动,安装块内侧固定连接轴,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定连接轴之间转动安装的上压轴接近下支撑轴。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压轴上开上凹槽,下支撑轴上开下凹槽。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行程增加部包括左侧轴体、曲杆、旋钮、定位孔和插销,曲杆右端转动安装在左侧竖直杆的外壁,其角度由旋钮进行驱动,通过对旋钮的转动带动曲杆转动,曲杆左端之间安装左侧轴体,其随着曲杆下压即可增加收线路程,旋钮上均匀开有定位孔,旋钮后侧的左侧竖直杆外侧壁开有孔,插销穿过定位孔11至左侧竖直杆外侧壁的孔中实现锁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前后侧右侧安装板的右侧面均固定弧形板,弧形板开贯穿的弧形槽,弧形板开贯穿的弧形槽中插入防护板,对收线过程进行防护。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竖直槽、弹簧、安装块、连接轴、上压轴和下支撑轴,对经过的线缆进行防护,通过左侧轴体、曲杆、旋钮、定位孔、插销和换向轴,在生产输送用的电机与收线电机出现差速时,快速调整旋钮增加收线行程,避免多余线缆一直堆积,在调整后迅速移动到收线电机处,通过调速控制部对收线电机转动速度进行调整适应收线,通过弧形板和防护板对收线过程进行防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1)、左侧竖直杆(2)、挤压结构、上压轴(7)、行程增加部、挡板(12)、下支撑轴(13)、右侧安装板(14)、换向轴(141)、收线电机(17)、调速控制部(18)、凹槽(19)、输出端(20)、收线轴(21)、架设环(22)、架体(23)和压紧螺丝(24);所述安装架(1)左侧固定左侧竖直杆(2);所述左侧竖直杆(2)内侧通过挤压结构对上压轴(7)进行安装;所述左侧竖直杆(2)左侧设置行程增加部;所述左侧竖直杆(2)内侧下部之间转动安装下支撑轴(13),下支撑轴(13)上的两端部具有挡板(12),其位于上压轴(7)的下方;所述安装架(1)右侧的前后位置均固定右侧安装板(14),右侧安装板(14)之间固定换向轴(141);所述右侧安装板(14)上开有凹槽(19),后侧的凹槽(19)中转动安装架设环(22),架设环(22)通过架体(23)上的压紧螺丝(24)进行压紧;所述输出端(20)后侧固定有轴体,轴体伸入架设环(22),前侧固定的轴体放置在前侧的凹槽(19);前侧所述右侧安装板(14)具有板体并在其上安装收线电机(17),收线电机(17)为可调速的电机通过调速控制部(18)进行调节;所述收线电机(17)的输出端(20)固定有柱体,伸入至收线轴(21)前侧轴体的槽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结构包括竖直槽(3)、弹簧(4)、安装块(5)和连接轴(6);所述左侧竖直杆(2)内侧开有竖直槽(3);所述竖直槽(3)内的顶部固定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下部安装安装块(5),安装块(5)可沿着竖直槽(3)进行滑动;所述安装块(5)内侧固定连接轴(6);前后侧所述定连接轴(6)之间转动安装上压轴(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轴(7)上开上凹槽(71),下支撑轴(13)上开下凹槽(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增加部包括左侧轴体(8)、曲杆(9)、旋钮(10)、定位孔(11)和插销(111);所述曲杆(9)右端转动安装在左侧竖直杆(2)的外壁,其角度由旋钮(10)进行驱动;所述曲杆(9)左端之间安装左侧轴体(8);所述旋钮(10)上均匀开有定位孔(11);所述旋钮(10)后侧的左侧竖直杆(2)外侧壁开有孔,插销(111)穿过定位孔(11)至左侧竖直杆(2)外侧壁的孔中实现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后侧所述右侧安装板(14)的右侧面均固定弧形板(15),弧形板(15)开贯穿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板(15)开贯穿的弧形槽中插入防护板(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收线装置,通过竖直槽、弹簧、安装块、连接轴、上压轴和下支撑轴,对经过的线缆进行防护,通过左侧轴体、曲杆、旋钮、定位孔、插销和换向轴,在生产输送用的电机与收线电机出现差速时,快速调整旋钮增加收线行程,避免多余线缆一直堆积,在调整后迅速移动到收线电机处,通过调速控制部对收线电机转动速度进行调整适应收线,通过弧形板和防护板对收线过程进行防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燕,杨伟荣,王晓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沫远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