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7804发布日期:2023-04-29 21:1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垃圾清运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


背景技术:

1、现如今,在基础设施和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快速建设发展的同时建筑垃圾的清运正在成为困扰各施工单位的一大难题,如何快速且环保的清运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个垃圾清运公司所需要克服的难题和研究方向。

2、建筑垃圾不同于普通的生活垃圾,其质量和体量往往很大,并且钢筋混凝土等建筑垃圾的硬度较大,普通材料的垃圾箱无法对其进行装卸,并且建筑垃圾通常存在大量的粉尘,如果在清运的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遮挡密封措施,则会在清运的过程中引起扬尘,对周围的工作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普通的垃圾转运车,其强度和结构不适合对建筑垃圾进行搬运,并且每次转运装车量比较小,工作效率低。

3、在申请号为“cn202211082442.6”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压实功能的自动上料垃圾转运车,包括:车厢主体、安装板和垃圾箱,车厢主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填装箱,填装箱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该对比文件中的转运车通过设置有承载板、弧形杆、翻转板、对接槽与活动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承载板将垃圾箱进行承载,利用对接槽能够方便的将垃圾箱底部安装的移动轮进行限位,使垃圾箱方便的进行安装,同时通过丝杆能够方便的带动活动板上升,通过弧形杆能够将垃圾箱进行导向和倾斜,同时利用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作用,将垃圾箱内部的垃圾能够方便的进行倾倒,使用时更加方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其垃圾箱的体积过小且结构单薄,不适合装运建筑垃圾并且装载效率较低,安装板,伸缩架,翻转板等零部件的结构强度不足且复杂,也不适合载荷及重量较大的建筑垃圾箱进行使用。

4、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从而克服现有的垃圾转运车的车体及垃圾箱无法转运建筑垃圾以及装载转运效率低,转运过程粉尘大的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设有装载区;翻斗,所述翻斗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装载区,所述翻斗的一端设有斗口,所述翻斗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抬升装置,所述抬升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所述装载区的上方转动并使所述斗口朝向斜下方倾斜,所述翻斗内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通过伸出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伸出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转运箱,其设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并通过拉拽装置与所述翻斗连接,所述拉拽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运箱延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并从所述斗口驶入至所述翻斗内;篷布,其设于所述翻斗上并能够向所述转运箱的顶部移动将其覆盖。

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斗口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能够将所述斗口封堵并能够向所述翻斗的下方翻转。

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翻斗的底部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靠近所述斗口并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抬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车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

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轨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二导槽,在所述转运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相匹配的第一导轮以及与所述第二导槽相匹配的第二导轮。

6、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所述第二导轮为多个并分别靠近所述转运箱的两端。

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贯穿于所述翻斗的底部对称开设有若干条滑槽,所述滑槽从所述翻斗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对应,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于所述滑槽内。

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滑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的外周与所述翻斗的底部相互抵接,所述伸出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翻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设有倾斜部,当所述翻斗的另一端向上转动且所述第二导轨的一端从所述斗口向外伸出时,所述倾斜部能够与地面相贴合。

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运箱的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拉拽装置包括卷线器,所述卷线器设置在所述翻斗的另一端上,所述卷线器通过绳索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拉环连接。

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收放装置,所述收放装置包括链轮组件,所述链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翻斗的两侧,所述链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链条,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靠近所述翻斗的两端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翻斗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连接,所述链条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在所述翻斗的两侧分别设有侧面轨道,在所述侧面轨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可滑动的滑座,在所述篷布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多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座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近的所述滑座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距离所述斗口最远的所述滑座与所述侧面轨道固定连接。

1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的建筑垃圾自动转运斗车通过转运箱对建筑垃圾进行运载,既能够提升装载面积而且还能够保证装载部件的强度,通过翻斗的转动和可自动向外伸出的第二导轨,能够形成一个倾斜的装载路径,再通过拉拽装置能够将转运箱直接提拉至车体上从而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有可开合的篷布能够将转运箱进行遮挡封闭,从而降低建筑垃圾转运过程中的粉尘量。

14、2.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斗口处设置有挡板,该挡板能够将翻斗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在转运箱固定在翻斗中时,起到限位和防滑脱的作用,提升了转运箱固定过程中的安全性。

15、3.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对应的在转运箱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互配合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当第二导轨从斗口向外伸出时,能够与第一导轨的端部保持重叠,从而增加了导轨的总行程,在翻斗转动后导轨能够直接与地面倾斜接触,方便拉拽装置将转运箱进行提拉,并且也提升了转运箱被拉拽过程中的平稳性。

16、4.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当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驶入至导槽中时,能够更好地进行限位和固定,能够有效避免导轮从导轨上脱离。

17、5.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的底部开设有多条滑槽,在第二导轨的底部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在滑块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滑轮,该滑轮不仅能够降低滑块在滑槽中滑动时的阻尼,而且通过滑轮与翻斗的底部的相互抵接还能够起到将第二导轨和滑块固定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第二导轨从翻斗上脱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