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34868110发布日期:2023-07-23 23:1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1、使用植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时需要添加胶黏剂,胶粘剂受热会导致物料粘性增加,进而会使物料粘结成块,现有的排水板生产用输送机构没有对粘结成块的物料进行处理,这导致输送机构容易被粘结成块的物料堵塞。

2、目前,现有技术中专利cn214526308u公开了一种防堵塞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用输送机构,包括上输送管道,所述上输送管道的右侧下方连接有预碎料装置,所述预碎料装置的下侧连接有下输送管道,所述预碎料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本体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推拉门,所述外壳的右侧安装有碎料第一电机,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活动安装有碎料棒,所述碎料棒的右端贯穿外壳并与碎料第一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上输送管道和下输送管道均包括输料管、驱动第一电机、输料螺杆、加料漏斗和出料口,本装置将传统的单输送管道改为上输送管道和下输送管道,通过两个输送管道进行输送可以降低输送阻力,从而避免输送机构堵塞。

3、但是,采用上述方式,生产输送机构的传输角度固定,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传输角度,传输机构的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调整输送角度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倾斜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底板,输送机构本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底板与安装板一侧铰接,底板和安装板之间还设有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底板上表面开有容纳支撑结构的凹槽。

3、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安装板铰接的斜杆和安装在底板上凹槽内的螺杆;所述螺杆由第一电机驱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通过导向块与凹槽内壁滑动连接,套筒与斜杆一端相铰接,套筒与导向块固定连接。

4、优选地,还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水平放置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5、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板底面固定连接的转轴和驱动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

6、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中;所述底座与底板配合安装,底板设置在底座上表面,与底座相互滑动。

7、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有第一调节机构,能够实现输送机构本体的竖直方向角度调整;2、采用第二调节机构带动第一调节机构和输送机构本体转动,能够实现输送机构本体的水平方向角度调整,结合第一调节机构,解决了生产输送机构的传输角度固定,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传输角度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1)倾斜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2)和底板(3),输送机构本体(1)与安装板(2)固定连接,底板(3)与安装板(2)一侧铰接,底板(3)和安装板(2)之间还设有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底板(3)上表面开有容纳支撑结构的凹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与安装板(2)铰接的斜杆(4)和安装在底板上凹槽(31)内的螺杆(6);所述螺杆(6)由第一电机(7)驱动,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通过导向块(8)与凹槽(31)内壁滑动连接,套筒(5)与斜杆(4)一端相铰接,套筒(5)与导向块(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1)水平放置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与底板(3)底面固定连接的转轴(9)和驱动转轴(9)转动的第二电机(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11)中;所述底座(11)与底板(3)配合安装,底板(3)设置在底座(11)上表面,与底座(11)相互滑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秸秆排水板生产输送机构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倾斜角度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和底板,输送机构本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底板与安装板一侧铰接,底板和安装板之间还设有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底板上表面开有容纳支撑结构的凹槽;还包括调节输送机构本体水平放置角度的第二调节机构。本实验新型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能够实现输送机构本体的竖直方向角度调整;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带动第一调节机构和输送机构本体转动,能够实现输送机构本体的水平方向角度调整;本技术能够解决生产输送机构的传输角度固定、无法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调节传输角度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文静,赵玉茹,谭紫怡,温力,徐有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