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8601发布日期:2023-08-10 01:1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间车门分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车间中对于已完成分装的车门,需要通过运送小车,如agv小车将车门运送至下一工序进行再加工。而由于agv小车与车门分装线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车门运送架及其车门无法直接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移动至agv小车上,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搬运。以及,由于车门分装线的维护成本较高,为了避免agv小车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发生不必要的碰撞,当agv小车接收到指令朝向车门分装线下线端进行靠近时,agv小车会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将使得车门的搬运工作更加耗时耗力。再有,车间内需要进行下线处理的车门数量较大,车门的运送效率较为低下,严重时还可能发生车门在车间滞留、堆积的情况。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用于车间内托运或者提升物件的运送装置,但对于车门的下线作业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车门分装线下线端与agv小车之前的接驳适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使用方便,能够实现车门分装线下线端与运送小车之前的接驳运送,提高运送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升降机构,所述工作平台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上连接有接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水平运送机构,所述水平运送机构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接驳台,所述水平运送机构用于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相连通。

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工作平台能够用于搭载车门运送架以及装载于其上的车门,通过升降机构能够用于工作平台与车门分装线之间的高度差接驳运送;水平运送机构能够将车门运送架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朝向agv小车进行运送,由于工作平台上设置有接驳台、以及水平运送机构的第一端延伸至接驳台的设置,使得工作平台与agv小车能够紧密接驳,车门运送架能够无障碍地从工作平台过渡至agv小车,完成车门的下线作业;整个运送过程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能够提高车门下线运送效率。

5、优选地,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滚动运送机构,所述滚动运送机构的运送方向与水平运送机构的运送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6、优选地,所述滚动运送机构包括安装架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滚动件,部分滚动件在所述接驳台的一侧伸出所述工作平台,所述安装架与工作平台相连接。

7、优选地,所述水平运送机构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固定端与工作平台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伸缩件延伸至所述接驳台;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用于与车门运送架进行定位的弹性定位件。

8、优选地,所述弹性定位件包括连接块和与所述连接块弹性活动连接的定位块,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座相连接;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定位块凸出所述第二连接座。

9、优选地,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挡停机构,所述挡停机构包括第三伸缩件和与所述第三伸缩件相连接的挡停件,所述第三伸缩件与工作平台相连接;第三伸缩件能够带动所述挡停件与车门运送架相接触或远离。

10、优选地,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还包括位置检测机构,所述位置检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的第一位置检测件、位置检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接驳台下方的第四检测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件靠近所述水平运送机构的第二端进行设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件用于检测车门运送架是否与水平运送机构相接驳;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车门运送架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位置;所述第四检测件用于检测运送小车是否到位。

11、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和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与工作平台相连接;所述底座与工作平台之间还设有防止所述工作平台脱离所述升降机构的防脱机构。

12、优选地,所述防脱机构包括支撑杆、防脱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工作平台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活动卡接于所述防脱座内,所述防脱座与底座相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挡栏结构,所述挡栏结构包括与底座相连接的第一挡栏,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相连接的第二挡栏,所述第一挡栏与第二挡栏相套接;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栏以及第二挡栏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首先通过升降机构将工作平台上升至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相同水平面的高度位置,当车门分装线持续运作,将车门以及装载车门的车门运送架持续朝下线端方向进行运送时,工作平台能够接收当前脱离分装线的车门运送架;接着,通过升降机构将工作平台下降至与运送小车,如agv小车相同水平面的高度位置,再通过水平运送机构将车门运送架朝向接驳台的一侧进行运送;接驳台能够与agv小车紧密接驳,因此车门运送架能够无障碍地从工作平台过渡至agv小车,完成车门的下线作业。整个运送过程无需人工搬运,省时省力,能够提高车门下线运送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升降机构(2),所述工作平台(1)与升降机构(2)的升降端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1)上连接有接驳台(11),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有水平运送机构(3),所述水平运送机构(3)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接驳台(11),所述水平运送机构(3)用于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8)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1)上的滚动运送机构(4),所述滚动运送机构(4)的运送方向与水平运送机构(3)的运送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运送机构(4)包括安装架(41)和连接于所述安装架(41)上的多个滚动件(42),部分滚动件(42)在所述接驳台(11)的一侧伸出所述工作平台(1),所述安装架(41)与工作平台(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送机构(3)包括第二伸缩件(31)、第二连接座(32);所述第二连接座(32)与第二伸缩件(31)的伸缩端相连接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件(31)的固定端与工作平台(1)相连接,且所述第二伸缩件(31)延伸至所述接驳台(11);所述第二连接座(32)上设有用于与车门运送架(7)进行定位的弹性定位件(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34)包括连接块(341)和与所述连接块(341)弹性活动连接的定位块(342),所述连接块(341)与第二连接座(32)相连接;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定位块(342)凸出所述第二连接座(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1)上的挡停机构(5),所述挡停机构(5)包括第三伸缩件和与所述第三伸缩件相连接的挡停件,所述第三伸缩件与工作平台(1)相连接;第三伸缩件能够带动所述挡停件与车门运送架(7)相接触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检测机构(6),所述位置检测机构(6)包括设于所述工作平台(1)上的第一位置检测件(61)、位置检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接驳台(11)下方的第四检测件(64);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件(61)靠近所述水平运送机构(3)的第二端进行设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件(61)用于检测车门运送架(7)是否与水平运送机构(3)相接驳;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车门运送架(7)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的位置;所述第四检测件(64)用于检测运送小车是否到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底座(21)和连接于所述底座(21)上的第一伸缩件(22),所述第一伸缩件(22)的伸缩端与工作平台(1)相连接;所述底座(21)与工作平台(1)之间还设有防止所述工作平台(1)脱离所述升降机构(2)的防脱机构(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23)包括支撑杆(231)、防脱座(233),所述支撑杆(231)的一端与工作平台(1)的底部相连接,另一端活动卡接于所述防脱座(233)内,所述防脱座(233)与底座(2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还包括挡栏结构(24),所述挡栏结构(24)包括与底座(21)相连接的第一挡栏(24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件(22)的伸缩端相连接的第二挡栏(242),所述第一挡栏(241)与第二挡栏(242)相套接;所述第一伸缩件(22)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栏(241)以及第二挡栏(24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间车门分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下线接驳运送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升降机构,所述工作平台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相连接,所述工作平台上连接有接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水平运送机构,所述水平运送机构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接驳台,所述水平运送机构用于与车门分装线下线端相连通。本技术使用方便,能够实现车门分装线下线端与运送小车之前的接驳运送,提高运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恩,王伟,郭能飞,杨公册,李金彪,陈伟平,王巍,张志海,蓝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