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5953发布日期:2023-10-14 16:1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印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1、参见中国专利号cn111873611b、cn113352734b,本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真空丝印机,该真空丝印机在印刷台板上设置两个小台面,从而实现一次印刷多片pcb板。但是,在一次取片或放片的过程中,需要在印刷台板上一次性地取出所有电路板或放入所有电路板,不能对单个电路板进行取放片工作,并且不适应现有操作工人的操作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

2、一种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所述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包括:仓体,在所述仓体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工作区域、取放片区域,所述取放片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一仓口、第二仓口,所述第一仓口、所述第二仓口位于所述仓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仓口与所述第二仓口并行设置;开盖组件,所述开盖组件包括第一仓盖、第二仓盖,所述第一仓盖盖合在所述第一仓口处,所述第二仓盖盖合在所述第二仓口处;台板组件,所述台板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机构、第一框架、第一台板、第一微调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第二框架、第二台板、第二微调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框架在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取放片区域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台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所述第一微调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一台板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台板在所述第一框架上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移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框架在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取放片区域往复移动,所述第二台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上,所述第二微调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第二台板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台板在所述第二框架上的相对位置。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的第一导轨以及第一驱动源,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仓体内,所述第一框架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框架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框架在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取放片区域之间往复移动。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的第二导轨以及第二驱动源,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仓体内,所述第二框架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框架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框架在所述工作区域和所述取放片区域之间往复移动。

5、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一滚轮、第一换向轮、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仓盖铰接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一滚轮由所述第一动力源驱动其旋转,所述第一换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一牵引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滚轮上,所述第一牵引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换向轮后连接在所述第一仓盖上。

6、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还包括第一感应贴片与所述第一感应贴片相配合的第一磁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贴片设置所述第一滚轮的端面,所述第一感应贴片与所述第一滚轮同步旋转,所述第一磁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端部处,所述第一磁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第一感应贴片后,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作;绕着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滚轮的端面设置有四个第一感应贴片,所述第一磁感应器根据四个所述第一感应贴片的位置来间接获取所述第一仓盖的位置,并向所述第一动力源发送加速、稳速、减速、停止的信号。

7、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包括第二动力源、第二滚轮、第二换向轮、第二牵引件,所述第二仓盖铰接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二滚轮由所述第二动力源驱动其旋转,所述第二换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二牵引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第二牵引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换向轮后连接在所述第二仓盖上。

8、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还包括第二感应贴片与所述第二感应贴片相配合的第二磁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贴片设置所述第二滚轮的端面,所述第二感应贴片与所述第二滚轮同步旋转,所述第二磁感应器位于所述第二滚轮的端部处,所述第二磁感应器检测到所述第二感应贴片后,控制所述第二动力源的动作;绕着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二滚轮的端面设置有四个第二感应贴片,所述第二磁感应器根据四个所述第二感应贴片的位置来间接获取所述第二仓盖的位置,并向所述第二动力源发送加速、稳速、减速、停止的信号。

9、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还包括第一安全气缸,所述第一安全气缸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一仓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全支架,在所述第一安全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可供所述第一安全气缸的伸缩杆插入;所述开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安全气缸,所述第二安全气缸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二仓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全支架,在所述第二安全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孔可供所述第二安全气缸的伸缩杆插入。

10、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还包括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工作区域内,所述相机组件用于采集所述台板组件的电路板的图像;所述相机组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源、第一升降驱动源、第一角度倾斜平台、第一相机、第一光源,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相机及所述第一光源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相机及所述第一光源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角度倾斜平台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及所述第一光源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一相机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第一台板的电路板图像,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相机的下方且为所述第一相机提供光照;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源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源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源上,所述第一水平移动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源水平移动;所述第一角度倾斜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源上,所述第一升降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角度倾斜平台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相机及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角度倾斜平台上,所述第一角度倾斜平台调节所述第一相机及所述第一光源的倾斜角度;所述相机组件包括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源、第二升降驱动源、第二角度倾斜平台、第二相机、第二光源,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二光源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二光源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所述第二角度倾斜平台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二光源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相机用于采集位于所述第二台板的电路板图像,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相机的下方且为所述第二相机提供光照;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源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源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源上,所述第二水平移动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源水平移动;所述第二角度倾斜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源上,所述第二升降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角度倾斜平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二角度倾斜平台上,所述第二角度倾斜平台调节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二光源的倾斜角度。

11、进一步地,所述多工位的真空塞孔印刷设备还包括刮刀组件、网框组件,所述刮刀组件、所述网框组件设置在所述仓体的工作区域内,所述网框组件设置在所述刮刀组件的正下方;所述刮刀组件包括刮刀底座、刮刀横杆、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一刮刀、第一回墨刀、第三升降气缸、第四升降气缸、第二刮刀、第二回墨刀;所述刮刀底座设置在所述仓体上,所述刮刀横杆在所述刮刀底座上水平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刮刀横杆的前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刮刀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刮刀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刮刀横杆的后侧,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回墨刀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回墨刀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刮刀与所述第一台板相对应,所述第一回墨刀与所述第一台板相对应,所述第三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刮刀横杆的前侧,所述第三升降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刮刀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刮刀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刮刀横杆的后侧,所述第四升降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二回墨刀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回墨刀上下移动,所述第二刮刀所述与第二台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回墨刀与所述第二台板相对应;所述网框组件包括网框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一网框、第二网框、第一锁紧气缸、第二锁紧气缸、第三锁紧气缸、第四锁紧气缸、第一压紧气缸、第二压紧气缸、第三压紧气缸;所述网框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中间横梁,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在所述中间横梁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一移动杆位于所述中间横梁的左侧,所述第一移动杆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上左右移动,在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所述中间横梁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二移动杆位于所述中间横梁的右侧,所述第二移动杆在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上左右移动,在所述第二移动杆靠近所述中间横梁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网框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第二网框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四支撑件上;所述第一锁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前端,所述第一锁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一移动杆锁定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第二锁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后端,所述第二锁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一移动杆锁定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三锁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前端,所述第三锁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二移动杆锁定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第四锁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后端,所述第四锁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二移动杆锁定在所述后横梁上;所述第一压紧气缸设置在所述中间横梁上,所述第一锁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一网框压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以及将所述第二网框压制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压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杆上,所述第二压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一网框压制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第三压紧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移动杆上,所述第三压紧气缸用于将所述第二网框压制在所述第四支撑件上。

12、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