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9222发布日期:2023-09-17 00:2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门机结构,特别是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


背景技术:

1、全圆电梯相比常规的方形乘客电梯由于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和使用环境,被广泛应用在别墅电梯中。传统全圆电梯的门机结构是依靠电机配合齿轮齿条的形式带动门板转动开闭,但这种门机结构相对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大,无法满足厂家的设计需求。针对上述缺陷,目前的全圆电梯采用摆臂结构代替齿轮结构对门板进行驱动,该摆臂结构如专利201710770736.0所示,通过将摆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轿厢顶部,另一端连接门板顶部,使得摆臂的绕轴转动能够带动门板作周向转动实现开合功能。在此基础上,该摆臂可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旋转,也可通过专利中的链传动机构实现两侧摆臂的同步转动,实现两个门板的镜像开合工作。

2、该结构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门板的重量较大,若仅依靠摆臂进行支撑便会形成悬臂结构,即容易造成摆臂在靠近门板一端的向下倾斜,降低了门板的转动稳定性和安全性。而在上述限制下,使得目前的门机系统需采用轨道对门板进行支撑和转动限位,即门板的上下两端经支架滑动连接在电梯上坎和下坎的轨道上,并将摆臂的端部连接在顶部支架上。该状态下,摆臂仅提供对门板的周向驱动功能,而门板的支撑和滑动限位则依靠两侧轨道实现,从而保证门板高度位置和转动位置的稳定性。但该结构的缺陷在于,上述安装方式会导致门板在实际转动过程中受到三处限位,即上坎轨道的滑动限位、下坎轨道的滑动限位、以及摆臂的直接驱动;而与常规电梯门机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由于全圆电梯的门板需要作周向转动,使得门板的转动流畅度和上坎轨道、下坎轨道的圆度和同心度关联较大,且需要保证摆臂对门板的驱动路线与两侧轨道的滑动路线一致;一旦三者因加工或安装误差出现路线偏差,便会导致门板的卡滞、噪音问题,严重时还会造成门板的弯曲变形。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上坎轨道和下坎轨道均需要由直条板材折弯成圆弧形状,从而导致两个轨道在折弯后的圆度和同心度不仅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并且很难通过折弯形成完美的圆弧形状,即会与摆臂的驱动路线存在差异。而在上述因素限制下,使得现有全圆电梯门机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极大,且门板在转动时的流畅度也无法保证。

3、因此,现有全圆电梯的门机结构存在加工和安装困难、门板转动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它能够有效降低门机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并提高门板的转动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包括圆筒形的轿厢主体,轿厢主体的顶部中心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和上摆臂,上摆臂的端部经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有门板;轿厢主体的底部中心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上转动连接有下摆臂,下摆臂的端部经第二安装支架连接门板底部;所述上摆臂的中部设有支撑轮,支撑轮的下端与轿厢主体的顶面相互贴合。

3、前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中,所述上摆臂和下摆臂的外形均为v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上摆臂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在下摆臂的两端。

4、前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外形均为l形,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分别经螺栓连接在上摆臂和下摆臂上,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另一端分别经螺栓连接门板的上下两端。

5、前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中,所述门板下方设有连接轿厢主体的下坎,下坎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穿过开口连接门板。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7、(1)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的配合,能够对门板进行直接支撑和驱动,即消除传统用于对门板进行支撑和滑动限位的轨道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对门机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直接带动门板转动的方式,还能够使门板的转动路线保持圆弧形,并避免因定位误差造成的卡滞、噪音问题,有效提高门板的转动稳定性;

8、(2)通过设置在上摆臂中部的支撑轮,则能够对上摆臂的高度进行支撑,一方面使上摆臂在支撑时保持水平状态,防止其在受到门板重力后的倾斜;另一方面还能缩短上摆臂的力臂长度,即降低上摆臂受力变形的可能性,门板的位置稳定性;在上述配合下,使得门板仅通过上摆臂的支撑便能实现高度定位,从而

9、(3)通过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配合对门板进行支撑,使得上摆臂和下摆臂只需控制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径向位置处于一致,便能实现对门板的稳定驱动,从而相比传统对直板进行折弯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对门机结构的加工难度,并进一步提高门板的转动稳定性;

10、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门机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并提高门板的转动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的轿厢主体(1),轿厢主体(1)的顶部中心连接有驱动轴(2),驱动轴(2)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3)和上摆臂(4),上摆臂(4)的端部经第一安装支架(5)连接有门板(6);轿厢主体(1)的底部中心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上转动连接有下摆臂(8),下摆臂(8)的端部经第二安装支架(9)连接门板(6)底部;所述上摆臂(4)的中部设有支撑轮(10),支撑轮(10)的下端与轿厢主体(1)的顶面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摆臂(4)和下摆臂(8)的外形均为v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可拆卸连接在上摆臂(4)的两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可拆卸连接在下摆臂(8)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9)的外形均为l形,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9)的一端分别经螺栓连接在上摆臂(4)和下摆臂(8)上,第一安装支架(5)和第二安装支架(9)的另一端分别经螺栓连接门板(6)的上下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6)下方设有连接轿厢主体(1)的下坎(11),下坎(11)上设有开口(12),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穿过开口(12)连接门板(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圆乘客电梯用门机结构,包括圆筒形的轿厢主体(1),轿厢主体(1)的顶部中心连接有驱动轴(2),驱动轴(2)上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3)和上摆臂(4),上摆臂(4)的端部经第一安装支架(5)连接有门板(6);轿厢主体(1)的底部中心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上转动连接有下摆臂(8),下摆臂(8)的端部经第二安装支架(9)连接门板(6)底部;所述上摆臂(4)的中部设有支撑轮(10),支撑轮(10)的下端与轿厢主体(1)的顶面相互贴合。本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门机结构的加工和安装难度,并提高门板的转动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明,李慧,李杨,陶德志,李兴兵,翁文火,徐大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安家快速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