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3297发布日期:2023-10-21 17:3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尤其涉及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


背景技术:

1、千斤顶是指用刚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的小行程内顶开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千斤顶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其结构轻巧坚固、灵活可靠,一人即可携带和操作。

2、当金属管瘪掉之后、或者金属杆弯折之后,常常需要校正,大部分通过锤击,锤击效率低、存在危险,借助千斤顶结构进行挤压校正,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9647277u,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加工用校正装置,包括校正台、门型架以及槽体,上述下压结构,其包括:液压缸以及下压块;所述液压缸安置于门型架横梁上,且活塞端向下,所述下压块固定在液压缸的活塞端上;所述移动结构,其包括:伸缩电机、导轨、移动件、摩擦垫;所述导轨安置于校正台内壁,所述移动件配装于导轨上,所述摩擦垫固定在移动件上,所述伸缩电机位于校正台内壁,并且在完成初步校正后,可以通过移动结构将金属管推出,方便快捷,较为实用。

3、金属管无论是在工作时还是用作敲打的工具时,金属管在长期使用会出现折弯的情况等、但是金属杆折弯后还需通过工具进行校正,现有的大部分借助千斤顶进行挤压的方式校正,但是千斤顶在挤压矫正时,还需工人手动按压的方式将金属管进行限位,但是在按压金属管时不仅会提高工人的危险性,而且还会增大工人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金属管在矫正时还需通过人力的方式对其按压限位,通过人工手动按压金属管会增大工人的工作强度,而提出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设计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包括底板、升降板、l型板、横板、三角块、千斤顶本体、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和底板的顶部接触,所述l型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l型板的内侧和底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和l型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三角块的顶部和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本体的底部和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本体的伸缩端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和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贯穿至横板的底部并和升降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

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升降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连接块右侧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需要矫正的金属管放置到升降板顶部,然后向左侧推动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移动带动第二限位环向左侧移动,然后向右侧推动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移动带动第一限位环向右侧移动,从而可让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对金属管夹紧限位的优点,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最大可以对直径为五十厘米的金属管进行夹紧。

6、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稳定槽,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底部均延伸至稳定槽的内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可以在稳定槽的内部滑动,从而可对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限位,防止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在左右横移时无法直线移动,从而导致第一限位环无法进入到两组第二限位环内壁的间隙处,从而会使第二限位环和第一限位环出现碰撞,从而无法对金属管进行夹紧限位。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侧通过矩形块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所述螺杆均和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螺纹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旋转螺杆时可以带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同时向靠近对方的一侧移动,从而会使第一限位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一限位环向靠近第二限位块的一侧移动,而且第二固定块会带动第二限位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二限位环向靠近第一限位块的一侧移动,从而让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同时向靠近对方的一侧移动,节省了同时推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时间,而且还可以让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对金属管限位时可对其自锁。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顶部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块,所述支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和第一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推杆,电推杆的伸缩端会带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移动,从而可让横板对限位后的金属管进行矫正,横板长期在一个位置对金属管矫正会使横板出现压印,从而导致横板对金属管矫正的效果不佳。

12、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和螺杆配合使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旋转螺杆的接触面积,在扭动螺杆时也会因为螺杆表面的螺纹导致旋转不便,从而会降低螺杆的旋转速度,从而降低了螺杆的工作效率。

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旋转带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同时向靠近对方的一侧移动,从而会使第一限位环向靠近第二限位环一侧移动,从而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可对金属管进行卡紧限位。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推杆移动带动限位组件和金属管在升降板顶部进行左右移动,从而防止横板底部长期使用造成的压印会和金属管矫正的位置接触,从而会使金属管的矫正效果不佳。



技术特征:

1.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包括底板(1)、升降板(2)、l型板(3)、横板(4)、三角块(5)、千斤顶本体(6)、连接板(7)和连接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的底部和底板(1)的顶部接触,所述l型板(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l型板(3)的内侧和底板(1)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4)的两侧均和l型板(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三角块(5)的顶部和横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本体(6)的底部和横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本体(6)的伸缩端和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连接杆(8)的顶部和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贯穿至横板(4)的底部并和升降板(2)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2)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限位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9)包括第一连接块(90),所述第一连接块(9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91),所述升降板(2)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连接块(90)右侧的第二连接块(92),所述第二连接块(92)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稳定槽(94),所述第一连接块(9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95),所述第二连接块(9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96),所述第一限位块(95)和第二限位块(96)的底部均延伸至稳定槽(9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9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7),所述第二连接块(9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8),所述第二固定块(98)的右侧通过矩形块活动连接有螺杆(99),所述螺杆(99)的左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块(98)和第一固定块(97),所述螺杆(99)均和第一固定块(97)和第二固定块(98)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顶部左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支块(10),所述支块(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推杆(11),所述电推杆(11)的伸缩端和第一连接块(90)的左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99)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12)和螺杆(99)配合使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千斤顶式金属件校正结构。本申请包括底板、升降板、L型板、横板、三角块、千斤顶本体、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和底板的顶部接触,所述L型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L型板的内侧和底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两侧均和L型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的数量为两个,该申请通过螺杆旋转带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同时向靠近对方的一侧移动,从而会使第一限位环向靠近第二限位环一侧移动,从而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可对金属管进行卡紧限位,解决了金属管在矫正时还需通过人力的方式对其按压限位,通过人工手动按压金属管会增大工人的工作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蔡顺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来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