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7869发布日期:2023-12-29 23:4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下料装置,具体为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紫外线吸收剂是应用最广的一类光稳定剂,按其结构可分为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

2、现有的紫外线吸收剂在下料过程中,紫外线吸收剂之间容易相互黏连,容易出现架桥现象,同时紫外线吸收剂容易附着在料斗内壁,在料斗底部紫外线吸收剂在下料之后,中上层紫外线吸收剂会因此而出现物料悬空,易造成断料情况,影响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顶端右侧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置进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底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端设置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底端设置下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侧壁底端向出料口倾斜设置,所述工作空腔顶端设置防架桥装置,所述防架桥装置用于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所述防架桥装置包括驱动柱、驱动板、横板、驱动电机、驱动杆以及驱动棒,所述工作空腔顶端转动设置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驱动板以及横板,所述驱动板以及横板之间的远离驱动柱一侧转动设置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侧壁均布驱动棒,所述驱动柱侧壁顶端均布凸块,所述工作空腔顶端位于驱动柱左侧转动设置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凸块相啮合,所述工作箱顶端与驱动齿轮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板内设置辅助搅拌装置,所述驱动柱底端设置下料螺旋杆,所述下料螺旋杆底端伸入下料管内。

5、为了便于对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辅助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蜗轮以及蜗杆,所述驱动板内设置第一空腔,所述驱动柱内与第一空腔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顶端转动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顶端固定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穿过驱动柱与工作空腔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转动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蜗杆,所述蜗杆靠近驱动柱一端与第二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空腔位于蜗杆前侧转动设置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相啮合,所述驱动杆顶端与蜗轮固定连接。

6、为了便于对附着在工作空腔侧壁的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刮除,从而使得下料更加彻底,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驱动棒远离驱动杆一端设置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与工作空腔侧壁接触,所述螺旋杆与工作空腔底端对应位置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横板之间设置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刮板与工作空腔侧壁接触。

7、为了便于观察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过程,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观察窗。

8、为了便于提升工作箱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工作箱底端设置支撑腿。

9、为了便于通过进料口将紫外线吸收剂添加到工作空气内,避免紫外线吸收剂在进料过程中掉落在进料口外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进料口设置为漏斗状。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该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通过防架桥装置的设置,便于通过驱动柱的转动带动驱动杆以及驱动棒绕驱动柱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对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进行搅拌,从而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

13、通过辅助搅拌装置的设置,便于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转动带动蜗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蜗杆与蜗轮的啮合带动驱动杆进行自转,从而带动驱动棒绕驱动柱移动的同时绕驱动杆进行转动,从而提升搅拌效果,进一步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

14、通过第一刮板以及第二刮板的设置,便于通过第一刮板以及第二刮板的移动对附着在工作空腔侧壁的紫外线吸收剂进行刮除,从而使得下料更加彻底。



技术特征:

1.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顶端右侧设置进料口(2),所述进料口(2)内置进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底端设置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底端设置下料管(4),所述下料管(4)底端设置下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侧壁底端向出料口(3)倾斜设置,所述工作空腔顶端设置防架桥装置,所述防架桥装置用于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所述防架桥装置包括驱动柱(5)、驱动板(6)、横板(7)、驱动电机(8)、驱动杆(9)以及驱动棒(10),所述工作空腔顶端转动设置驱动柱(5),所述驱动柱(5)侧壁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设置驱动板(6)以及横板(7),所述驱动板(6)以及横板(7)之间的远离驱动柱(5)一侧转动设置驱动杆(9),所述驱动杆(9)侧壁均布驱动棒(10),所述驱动柱(5)侧壁顶端均布凸块,所述工作空腔顶端位于驱动柱(5)左侧转动设置驱动齿轮(11),所述驱动齿轮(11)与凸块相啮合,所述工作箱(1)顶端与驱动齿轮(11)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输出端与驱动齿轮(11)连接,所述驱动板(6)内设置辅助搅拌装置,所述驱动柱(5)底端设置下料螺旋杆(12),所述下料螺旋杆(12)底端伸入下料管(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搅拌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蜗轮(15)以及蜗杆(16),所述驱动板(6)内设置第一空腔,所述驱动柱(5)内与第一空腔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空腔,所述驱动空腔顶端转动设置第一锥齿轮(13),所述第一锥齿轮(13)顶端固定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穿过驱动柱(5)与工作空腔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空腔左右两侧侧壁分别转动设置第二锥齿轮(14),所述第二锥齿轮(14)与第一锥齿轮(13)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蜗杆(16),所述蜗杆(16)靠近驱动柱(5)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4)连接,所述第一空腔位于蜗杆(16)前侧转动设置蜗轮(15),所述蜗杆(16)与蜗轮(15)相啮合,所述驱动杆(9)顶端与蜗轮(1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棒(10)远离驱动杆(9)一端设置第一刮板(17),所述第一刮板(17)与工作空腔侧壁接触,所述螺旋杆与工作空腔底端对应位置设置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与横板(7)之间设置第二刮板(19),所述第二刮板(19)与工作空腔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空腔前侧侧壁设置观察窗(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底端设置支撑腿(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2)设置为漏斗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下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紫外线吸收剂的下料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置工作空腔,所述工作空腔顶端右侧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置进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底端设置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底端设置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底端设置下料控制阀,所述工作空腔侧壁底端向出料口倾斜设置,所述工作空腔顶端设置防架桥装置,所述防架桥装置用于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通过防架桥装置的设置,便于通过驱动柱的转动带动驱动杆以及驱动棒绕驱动柱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对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进行搅拌,从而避免工作空腔内的紫外线吸收剂发生架桥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峰,许晓春,姜友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永和精细化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